龙脊梯田文化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广西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介绍

广西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介绍在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平安村,龙胜县龙脊梯田群规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
龙脊梯田分为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分别代表壮族文化和瑶族文化。
平安梯田集中在平安寨,有七星伴月和九龙五虎两个景点和附近的龙脊古村。
金坑梯田位于大寨地区,由大寨、田头、壮界、新寨、小寨五个寨子组成,主要观景在田头寨和大寨,分为1-3号景点。
通常去金坑梯田的游人也比较多。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
人们建设家园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这梯田的海洋里,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有个笑话这样形容每块田的小:有个地主要农夫耕完山脚的206块田,农夫把地耕完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205块田,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后一块,后来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块田被盖住了。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距桂林市80公里距龙胜县城27公里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门票:平安寨50元,大寨金坑50元。
(身高1.00米~1.40米半价,1.00米以下免票)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交通:梯田共有平安村、龙脊村、大寨三个入口,从桂林市区都有车直达每个入口,游客可自行选择。
平安村入口1、先从桂林乘坐快车到龙胜县城(此车票价15元。
行程约两小时。
发车时间:8:00、9:10、11:00、12:00、13:10、14:00、15:10、16:10、l7:10、18:20。
),再转龙胜至平安停车场(龙脊)的班车(此车票价:6.5元。
行程约一小时。
发车时间:7:30、9:00、11:00、13:00、15:00、17:00。
),最后步行20分钟到平安寨即到。
2、返回路线一样,只是要注意发车时间的不同。
平安停车场到龙胜的班车时间:7:20、8:50、13:00、15:00、16:30。
梯田的知识点总结

梯田的知识点总结梯田的形成有助于保护水源和水土,降低水土流失,便于灌溉和收割作物。
梯田是山区民生活的一种生产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的睿智和勤劳,也是山区保护水源和水土的重要载体,对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梯田形成的历史情况来看,中国的梯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梯田是古代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效农业生产方式,以至今仍然在许多偏远的山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梯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梯田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梯田形成于新石器时代, 8000 多年前,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实践使梯田在我国广泛存在,成为了现代的奇葩。
可以说,梯田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个奇葩现象。
农业养分的流失和土地平整的困难使得在梯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十分之高。
由于梯田多为一块挨着一块,地面会越地越高其级数越多。
这使得在棚的底部农民们已经完全依靠在田园生产,耕地左右皆无。
这样的自然环境按照现代农业流程进行生产就显得十分之无聊。
农民们便搞了一系列创意,创造出各动需求的生产工具和方法。
在控制烟减产气图的生产方法,依靠这种方式在梯田生产的总体面积可以达到2k平方。
这就是上述的梯田现象。
梯田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稻谷、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
随着我国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等领域取得了妇一成稳定增长,其他地区对梯田的需求不断提高。
在梯田的特征逆境是那种上下层面积的落差满足始于这一阶段许多农民的需求,以及许多研究部门的特点。
同时梯田生产留有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以及一系列应对气候和其他自然限制的方法。
这将是未来研究梯田的重要方向。
梯田的地理特点梯田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比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土地资源较为分散,农田面积有限,梯田的存在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同时,梯田因地制宜,栽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产量。
龙脊梯田的原理

龙脊梯田的原理
龙脊梯田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技术和地理环境特点而形成的。
在中国南方地区,山多田少,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当地人民发明了梯田这一独特的农业形式。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该地区最为典型的梯田之一。
这里的梯田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修建梯田,将丘陵和山地改造为平地,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农业耕作。
在修建龙脊梯田的过程中,当地人民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他们根据山势的高低起伏,将梯田修建得层层叠叠,每层梯田的宽度和长度都不同,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他们还在梯田的边缘种植了树木和草本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梯田的稳定性。
在耕作方面,龙脊梯田采用了稻作农业的方式。
当地人民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在梯田上种植了水稻。
通过精心的管理和养护,梯田能够提供充足的粮食和水源,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龙脊梯田的原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智慧和勤劳。
这种独特的农业形式不仅最大化利用了土地资源,还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如今,龙脊梯田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这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壮丽景观。
龙脊梯田 陌上云端的一抹霞

龙脊梯田陌上云端的一抹霞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梯田,有一块令人心驰神往的景区,那便是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是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梯田乡和龙脊街道构成的一个景区,这里地势险峻,特产有茶叶,梯田设计别具匠心,堪称中国梯田中精品。
许多游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享受着来自自然的美景带来的惬意。
龙脊梯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万历年间,汉族人霍有财率领一支农民队伍,在龙脊山的山顶上安家并修建了梯田。
据说当时的梯田数量还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慢慢地,梯田的面积扩大,沿用至今。
龙脊梯田中最受游客喜爱的是槽米梯田。
槽米梯田是由槽米村的四个园梯田构成,槽米村依山而居,窄小的山沟里长着茶树,因此梯田的主要作物就是茶叶。
每年丰收时节,一片片碧绿色的茶树上布满了茶花,竹篾制成的茶园栏杆、梯田路边上的竹桥、各种传统的土房子,组成了一幅山村水乡的美丽画卷。
在龙脊梯田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陌上云端和一抹霞。
陌上云端是烟雨季节,云雾缠绕在梯田,人在云中行走的景象。
早上4点到6点,是云海最浓的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而一抹霞则是在晴天时的日出时分,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整个梯田渐渐被火红色的初日光辉侵染,美得令人无法言喻。
游览龙脊梯田需要爬山,沿着梯田一路攀升,可以欣赏到绝美的风景。
在攀爬中,还能领略到神秘奇妙、峥嵘险峻的梯田地貌。
不过,爬山是一项很考验体力的活动,对于不擅长爬山的游客来说,可以乘坐一旁的斗车,也可以招募当地壮族村民的摇橹竹筏。
在竹筏上,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梯田全貌,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龙脊梯田不仅仅是一处美景,更是一个自然文化生态剪影。
在这里,得以领略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风味,可以感受到当地居民淳朴的风貌,更能理解到运用生态平衡的梯田设计给人类带来的美与实惠。
总之,在龙脊梯田游览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可以带给人们思考和享受。
对于爱好旅游的人来说,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地方。
龙脊梯田导游词漫步梯田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龙脊梯田导游词漫步梯田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脊梯田,这里是世界闻名的山水之美和古老人文的结晶。
我是负责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片梯田世界的资深导游。
今天,我们将一起漫步在梯田间,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自然环境描绘在前往梯田的路上,我们将穿越茂密的森林,感受到纯净的空气和芬芳的植物香气。
一路上,您会看到奇形怪状的山峰、风光如画的溪流,以及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龙脊梯田地处海拔800米至1,100米之间,气候四季如春,这也为梯田的水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梯田的历史渊源龙脊梯田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一直见证着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
据史书记载,当地壮族先民通过集体劳动,利用山势精心建造了这片梯田,谱写了一曲曲奋斗史诗。
这些梯田被后人称为“天人合一”的杰作,不仅代表了壮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瑰宝。
三、梯田的特点与地理奇观龙脊梯田以其特殊的地理景观而著名于世。
当您站在梯田上方俯瞰时,犹如一块块贴在山腰上的巨大马赛克,层层叠叠,形成了壮美的景观。
梯田的形状各异,有如龙脊,湾屋般连绵不断,给人以无限遐想。
此外,这里的梯田还以“红土地上的绿地”而闻名,夏秋之际,层层稻浪随风起伏,宛如金黄的海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四、梯田文化的传承龙脊梯田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壮族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
当您置身于这里,可以亲身体验壮族人独具魅力的舞蹈、歌曲和服饰。
壮族人民奉行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婚姻制度,他们一心一意依靠梯田养家糊口,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与壮族人民相处的时光,您将品味到他们质朴、善良的民俗风情。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龙脊梯田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政府与当地居民共同努力,建立了保护梯田生态的制度和法律。
我们每一位游客也有责任遵守当地的规定,爱护自然环境,保持梯田的原始风貌。
龙脊梯田含资料

广西龙脊梯田一、世界梯田一览(一)梯田历史(二)国外梯田一览(三)国内梯田一览二、龙脊梯田一览(一)地理环境(二)人文环境(三)历史由来三、龙脊梯田发展(一)梯田与人文习俗(二)梯田与居民生活(三)梯田与旅游景观四、龙脊梯田现状(一)经济水平(二)文化生活(三)旅游景观五、龙脊梯田保护(一)现实问题(二)政府行动(三)居民保护六、龙脊梯田未来(一)现实机遇(二)发展对策附录:附录1 旅游资讯附录2 大事记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1历史1. 2分布2. 3梯田分类3. ▪反坡梯田4. ▪坡式梯田1. ▪复式梯田2. ▪隔坡梯田3. ▪宽埂梯田4. 4中国梯田5. ▪梯田历史6. ▪元阳梯田1. ▪龙脊梯田2. ▪紫鹊界梯田3. 5国外梯田4. 6注意事项5. 7世界三大梯田1. ▪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2. ▪菲律宾巴纳韦梯田3. ▪瑞士拉沃梯田4. 8梯田- 评说5.特色产品6. 龙脊四宝7. 茶叶、辣椒、水酒、香糯。
龙脊茶叶在清朝时是贡品;龙脊香糯酿成的龙脊水酒香甜可口;龙脊辣椒有一股浓烈独特的香味,皮厚子小,辣味适中;龙脊水酒俗有“龙胜茅台”之称。
8. 民族工艺品9. 龙脊的民族工艺品主要以瑶族的手工刺绣、蜡染、银器为主,几乎家家都有卖,做工不错。
工艺品还有红瑶刺绣头巾、花腰带、银饰叮当帽、壮族绣球、草鞋、手绣鞋垫。
价格不贵,可议价,有些纯手工的不容易稍议价即可,适合留念或送礼。
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蒸腾的云雾,渺渺的山岚,婆纱的树影,是哈尼梯田带给人的震撼和感动。
从空中俯瞰层叠错落,整齐划一的梯田在逆着光的镜头里,变幻着光影像振翅的蝴蝶载着古老的哈尼族飞过1300年的岁月。
“多少年来,我始终弄不明白,地处偏远,科技落后的哈尼族,究竟凭借怎样的的力量与意志,开垦出如此壮观的梯田?”哈尼族学者史军超追问。
数千年前氐羌迁至山区,自然给了他们居所,但带来了野兽的危险。
远离中原的民族在强大的毅力下走上了农耕文明,汲取自然,滋养历史。
高考文综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有答案解析)

高考文综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有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形成“工业上楼”模式。
2011年地处深圳边缘地带的全至科技创新园通过工业上楼实现了园区原地提升,工业空间从原来5万平方米拓展至13万平方米。
环保安全、减振隔振、工艺需求、垂直交通和设备载重是工业“能否上楼”的关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业上楼”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发展迅速B.物流行业发展C.环境日益恶化D.土地资源紧张2.下列重点鼓励上楼的工业是()A.农产品加工B.石油精炼工业C.医药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将中原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千里牵成一线,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高铁里程仅4个多小时。
其中重庆段桥隧占比高达98.3%,被称为“地铁式”高铁。
下图为郑渝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随着郑渝高铁开通,两城之间受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可能是()A.航空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4.重庆段桥隧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A.水网密布B.耕地众多C.地形崎岖D.生态脆弱二、选择题组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近些年来地球上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不断加重,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的气温不断升高,使蒸发量加大.水资源减少B.全球的气候趋向干旱,年降水量不断减少C.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的用水量大量增加D.参加水循环的水量不断减少6.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的铁盖乡,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
桂林山水龙脊梯田介绍

桂林山水龙脊梯田介绍
桂林山水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的梯田以其壮观的景象、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而著称于世。
龙脊梯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壮族先民在这里利用山坡地形的高低差,建造了大片梯田,用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这些梯田依山势而建,形成了一幅幅层层叠叠、宛若绵延无尽的画卷,令人惊叹不已。
如今,龙脊梯田已成为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绵延不绝的梯田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还可以了解当地的壮族文化,品尝地道的壮族美食,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除了欣赏梯田外,游客还可以爬上山顶,俯瞰整个龙脊梯田的壮观景象。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一片片梯田在阳光下闪烁,形成美丽的光影变化,令人仿佛身处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之中。
总之,龙脊梯田是一个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它将给您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让您流连忘返。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脊梯田文化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摘要:这里有被梯田拥在怀里、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被空灵成天上空阕
的吊角木楼,有似梯田一般延绵不绝、吟唱不熄的山歌,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有奇特的风俗,有酿香的水酒。
所有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云海在一起,构成龙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总概、传说、历史、特产、民俗
正文:
总概:
龙脊梯田,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镇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
距桂林市80公里,处东经109°32'~100°14'北纬25°35'~26°17'之间。
从广义说叫做龙胜梯田,从狭义上称为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分为金坑(大寨)瑶族梯田,平安壮族梯田。
通常意义上的龙脊梯田是指龙脊平安壮族梯田,也是开发较早的梯田。
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前往梯田交通不便,几乎都是盘山公路,一直升到约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时海拔达到880米。
山地地形崎岖不平,人们为了获取生存的食物只有开垦山地,梯田的开垦克服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带来了足够的生活资料,地形影响下也使得这里的经济较落后,但是梯田文化得以很好的保留,民族文化也很有特色。
传说:
传说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共有大小个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之说。
龙脊梯田的传说很多,都是由其特殊的地形发展而来,比如:七星伴月。
当然“七星伴月”具有一定风水和传奇色彩,但流露出龙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歌颂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扬。
历史:
龙脊梯田开发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而如今让世人感叹的是龙脊梯田已有大小个异的梯田15862块。
龙脊梯田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水稻了。
龙脊梯田是世界杰出的稻作文化景观,在这里山是龙的脊梁,梯田是
龙脊的魂,居住在龙脊梯田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了这幅壮阔画卷。
特产:
远离城市喧嚣的龙脊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独特的风水人情孕育出了龙脊四宝——茶叶、辣椒、水酒、香糯。
龙脊茶叶的茶园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机含量高,日照短,温度大,终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晴日早晚遍野茶,阴雨连天满山云的无任何污染独特的生长环境,是形成茶香高山云雾质的理想之地。
历史悠久,乾隆年间曾为贡品,石碑记载于龙脊村段寨,品质优良,是中国二十八大名茶之一,记载于《中国茶学辞典》。
龙脊香糯就是龙脊水酒的酿造主材,酿成的龙脊水酒香甜可口,是龙脊的传统智慧酿出来的只有在龙脊才能吃得到,绝无二处。
龙脊辣椒产于著名的龙脊景区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雾山中,辣椒呈牛角形,颜色鲜艳、肉厚籽少、辣味浓、香味独特诱人,除富含辣椒素和挥发性芳香油外,还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食后开胃提神,驱寒除湿,增进食欲,是独特的佐料佳品;龙脊水酒是道地的土酒,纯属上等糯米原汁,用土制酒药酿造密封后兑冲甘泉而成,口感芳醇爽口,润脾生津,俗有“龙胜茅台”之称。
茶叶是800米海拔以上的无污染绿色茶叶,香糯是800米以上梯田种出来的糯米制成,辣椒是800米以上营养丰富香味独特的辣椒,水酒是800米以上的糯米原汁甘泉冲兑而成,没有那高耸的800米,独特的地形,适宜的气候以及地处山林深处恬静的生活成就不了龙脊四宝。
民俗:
龙脊梯田居住着壮族、瑶族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和保护完美的壮族服饰,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传统习俗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令人耳目一新。
瑶族山寨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吊角楼,错落有序的山寨与大山融为一体,古朴清雅,画意十足,来到这里大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
民风淳朴,民族和睦。
如今走进瑶寨,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农民主动筑路架桥,不计报酬。
人们都敬爱老人,寨上如有红白喜事,凡是同寨孤寡老人无论亲疏均请赴宴不收礼物。
路遇老人,更是长者先行。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还保持着背工、帮工方式,即换工,如:哪家起房子劳力不够,寨子上的人们都会主动来帮工,当你有困难需要别人来帮工时,大家也会主动来,这种换工方式,不用付报酬,只负责吃饭就行了。
还有互借互助,物不乱取等良好民风均保持得十分完好。
龙脊梯田的节日具有强烈的特色。
龙脊油菜花节在每年3月—4月举办,房前屋后的李花、梨花争先开放,洁白如雪。
梯田里遍地的油菜花,层层叠叠变成金色的海洋。
桃花、梨花、杜鹃花百花争艳加上小桥、流水、吊脚楼、梯田的底衬那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是世人所往向的人间仙境。
龙脊春耕节在每年5月—6月举办。
春雨过后的龙脊梯田灌满了水,此时,田里还没有插上秧苗,阳光斜照,照得梯田像一层层发光的镜面,耀眼非常,勤劳的人们犁田耕种,一副妙趣恒生的春耕画面展现在眼前,令人陶醉。
每年农历六月六是龙脊六月六红衣节(晒衣节),主要是为了纪念瑶族的祖先开田的丰功伟绩。
同时弘扬红瑶少数民族文化。
这一天,寨子里宾客盈门热闹异常,嫁出去的女儿和
出去上门的儿子,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挑着鸭子、酒和礼品,背着小孩回到婆家来过节。
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把两扇粽粑捆在一起,象征瑶族同胞团结一心。
这一天家家户户把箱底的花衣、饰衣、花裙拿出来晒,在各家的晒排上、走廊上一串串的花衣红红绿绿鲜明夺目。
晚上在梯田上点起了数几千支火把,一支支火把把梯田变成了一条条火龙,梯田上空还放起了烟花,绚丽多彩,给梯田增添了几分迷人的景色。
龙脊金秋文化节(夜龙脊)拟定农历八月十五,梯田上万盏明灯照龙脊,上空放起烟花群星闪耀。
灯光给层层梯田镶上一道道金边,勾勒出一幅“夜龙脊”的美丽画卷。
龙脊梯田养育着的龙脊世代生活的人们,培养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龙脊的美丽令络绎而至的游客折眼,向世界展示着龙脊的壮美。
有学者将梯田与长城媲美,说它们同是人造奇迹,不同的是:长城是古代皇帝强迫人民修筑的,梯田则完全自发修筑,经过千年形成规模,一切顺其自然。
雄浑秀丽的龙脊梯田上,处处闪耀着壮、瑶两族文化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