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释义大反转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什么意思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分别指的是夏季的炎热、早秋的凉爽和秋季的衣物装扮。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几个词语的含义。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描绘了夏季的酷热和火热的景象。
七月是夏季的一个高峰月份,气温往往很高,阳光强烈,大地上的植物也被太阳晒得发黄焦枯。
"流火"意味着火烧得像流水一样,形容天气炎热到了极点。
这句诗描绘了夏季的酷热状况,使人感受到了火热蒸腾的激烈气氛。
八月未央"八月未央"指的是八月初秋的一种凉爽感。
八月是秋季开始的时候,虽然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是特别冷。
"未央"这个词原指未到深秋或冬天,意味着秋天还未来临,仍然处于初秋季节的凉爽氛围中。
这句诗描述了夏季的高温开始降温,使人感受到了初秋的凉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九月授衣"九月授衣"指的是九月的气温逐渐降低,开始穿上新的季节衣物的意味。
九月是秋季的一个重要月份,已经进入了初秋,气温进一步下降,人们开始穿上秋季的衣服。
"授衣"中的"授"意味着交给或给予,这句诗将触觉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描绘了温度降低后人们对换季服装的期待和准备。
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生活相结合,通过描写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知。
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不同季节的具体气候特征和人们心境的变化。
然而,这几个诗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的含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样的意象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例如诗、曲、小说等,以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受和人生哲思。
除了文学作品,这些诗句还常常被用于描述自然景观、描绘节气和气象变化等方面。
这些描述可以通过文字将自然景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产生共鸣和对季节的共同感知。
总之,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几个诗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描述季节变化的词语。
诗经七月流火全文解释

诗经七月流火全文解释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其中的《七月流火》被认为是描写七月景象的一首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七月流火》这首诗。
《七月流火》全诗共有7个句子,每个句子都用诗经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七月的景象。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意境。
首句:“七月流火,尽天烟火。
”这里描绘了七月的景象,用“流火”一词形容天空的光亮,如同火流一样。
接着,“尽天烟火”暗示七月天空湿热,有烟尘弥漫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七月飞霜,降水石润。
”通过“飞霜”和“降水石润”形容了七月的天气异常凉爽和湿润。
这里的“飞霜”可能是暗指清晨的露水,而“石润”则是形容地面湿润。
接下来的两句:“百草丛兴,幽草应茂。
”这两句描绘了七月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草木繁茂,处处生机盎然。
最后一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
”这句话通过“知交半零”表示友谊的稀少和珍贵,也可以视为诗人对于世事的思考和抒发。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了七月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七月景象的赞美之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每句的意义。
“七月流火,尽天烟火。
”,这句话通过形容词“流火”和“烟火”来描绘七月的光亮景象,强调了七月天空湿热的感觉。
“七月飞霜,降水石润。
”这句话通过词语“飞霜”和“石润”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异常凉爽和湿润。
可能是指清晨的露水,也暗示了夏季的天气变幻无常。
“百草丛兴,幽草应茂。
”这句话用“百草丛兴”和“幽草应茂”表达了七月大自然的生机盎然,草木茂盛的景象。
这也是七月天气炎热,雨水丰富的结果。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
”这句话通过“天之涯,地之角”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感慨,“知交半零”则表示友谊的稀少和珍贵。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通过解读《七月流火》这首诗的每句意义,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他对于夏季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抒发。
知识清单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

知识清单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
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2.【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的一天,即阴历九月初十。
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4.【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5.【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7.【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通常的道理。
8.【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9.【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训:法则。
10.【差强人意】原意为尚可振奋人心,现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大致。
11.【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
党:偏袒。
12.【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
抗:对等,相当。
13.【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
爽:差错,失误。
14.【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
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程:计量,计算。
15.【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
16.【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恋人离别。
劳:伯劳鸟。
17.【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衷:折衷,断定。
18.【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体验。
19.【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单或家境清贫。
长:多余。
20.【文不加点】文章一口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七月流火的词语解释

七月流火的词语解释【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七月流火的含义1.天气炎热2.火灾多发三、七月流火的历史渊源1.古代七月流火的记载2.现代七月流火的传承与演变四、七月流火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七月流火2.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七月流火五、结论正文【引言】在炎炎夏日,我们常常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的炎热和火灾的多发。
对于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但在享受其简洁明了的表述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了解它的来历和含义。
【七月流火的含义】“七月流火”一词,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它是对夏季天气炎热的一种形象描绘。
在农历的七月,正值盛夏,阳光炽热,气温高升,犹如火烧一般。
因此,古人将这种酷热的天气称为“七月流火”。
另一方面,“七月流火”还是对火灾多发的一种警醒。
天气炎热,干燥易燃,火灾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因此,“七月流火”也被用来形容火灾多发的季节。
【七月流火的历史渊源】“七月流火”这个词语在我国的历史渊源悠久。
早在《左传》等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七月流火”的记载。
这些记载不仅描绘了天气炎热、火灾多发的情景,还赋予了这个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流火”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得以传承和演变,其基本含义并未改变,但使用频率却有所降低。
【七月流火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七月流火”这个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中,都可以找到对“七月流火”的描绘,使文学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七月流火”依然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如余华的《活着》中就有“七月流火,日子像火烧一样难过”的描绘,形象地反映了福贵的艰苦生活。
【结论】总的来说,“七月流火”这个词语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推荐下载】七月流火的意思-word范文模板 (2页)

【推荐下载】七月流火的意思-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七月流火的意思“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下面请看小编为您解答~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 huǒ,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但却是一年中第二热月份。
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热难耐。
“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
七月流火成语出处《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大致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
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
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
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是指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
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
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八、九月才行。
另《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就是说大火星(心宿二)清晨出现在正南方时,寒就退了,大火星晚上出现在正南方时,暑就退了。
这种解释见于汉朝人郑玄所做的《毛诗传笺》和唐朝人孔颖达所作的《毛诗正义》。
当代有人据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译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
成语资料“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流”,指移动,落下。
“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
时暑热开始减退。
故称“流火”。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诗经》《国风·豳风·七月》里的开头两句诗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里的“七月流火”原意指的是农历的七月,火星在西方落下,天气转凉。
可今年的七月,不但没有由热转凉的征兆,反而是酷热难当的天气。
大暑已过数天,立秋就在近日,还是烈日炎炎,大地如烈火炙烤般的炎热、真正是“流火”的七月!一连几天,炙热的骄阳,焦灼地炙烤着大地,太阳仿佛有不把大地上的一切烤焦蒸发掉不罢休的意思。
每天早上,空气中弥漫着像雾霾一样的水蒸气,如浮云般在慢慢流动,印证着我们当地的一句谚语:“早上浮云走,中午晒死狗”,话虽不雅,但确是经验之谈。
“流火”的七月,炙热焦灼着的不仅是万物生灵,更焦灼着人的心智。
自打进入这高温天气以来,除了茶饭寡淡无味以外,总有一种浮躁的气息笼罩在心头,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从这个空调间走进那个空调间,耐心、信心、责任心、上进心……统统被七月的“流火”炙烤殆尽!“流火”的七月,很容易使人浮躁,而浮躁就会使人对一些事情失去准确的判断,还好,我的事都是事先计划好了的,只需按部就班,决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
可有一点还是难以容忍自己:明明可以承受的事情,却因环境气候的变化,心智指数随之降低,迷茫如同醉酒一般,大脑一片空白。
我时常默默地伫立,凝望远方出神,仿佛有一种期盼,期盼眼前会出现一道彩虹,旖旎绚丽:期盼有一道凉爽划过,让树上的知了停止烦躁的吵闹;让树下小凳上的老人睁开迷蒙的睡眼,让人的心智点上一盏清亮的灯;期盼那个熟悉的身影、那甜甜的笑容、那份熟悉的情感如扑面而来的凉风,给“流火”的七月增添一份别样的火热。
为了那阳春三月的暖阳,为了那百鸟鸣啭的欢畅,人生:总是要经历火与热的炙烤,风和雨的洗礼!那就让我沉重繁杂的心绪在烈日下蒸发,心智在流火的七月里沉淀吧!。
语文学科高考易错成语——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

(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不解词义乱用)2.【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如: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昨天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
(不合文意)4.【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如:自古道:“安土重迁。
”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
5.【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6.【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经常的道理。
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宫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7.【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如: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解词义)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训,法则。
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9.【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
诗经七月流火全文解释

诗经七月流火全文解释翻译: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
十一月份风呼呼响,十二月份寒风刺骨。
没有衣服没有粗布衫,怎么挨到年底!一月份修理农具,二月份下田耕地。
和我的妻子鸣女一起劳动,忙得把饭带到田间地头,农官看到满心欢喜。
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
春天开始转暖,有了呜叫的黄莺。
女子提着大筐,沿着那小路走,寻找嫩桑叶。
春天日搐长,采摘白蒿忙。
女子心中正忧伤,害怕碰上贵族家儿子同行。
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八月份割芦苇。
开始养蚕的月份修剪桑树,取出斧头,用来砍掉高处的长枝,摘下它上边的嫩桑叶。
七月份开始有呜叫的伯劳鸟,八月份开始纺线,有的染黑色有的染黄色。
我染的大红色最鲜艳,给那公子哥儿做衣裳。
四月份远志开花,五月份蝉呜叫。
八月份收获,十月份落下枝叶。
十一月份捕貉子,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
原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贝鸟},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豣,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土堇}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流火:释义大反转
作者:席欣圣王学山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03期
摘要:依据此前多部辞书的释义,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显然是错误的,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首次收录“七月流火”这一成语,就来了个释义大反转,认可了此前被定义为“错误”的用义。
追本溯源,这并非对其原意的颠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转,而只是精确还原了客观事实。
关键词:七月流火;释义;反转;还原
“七月流火”是一常用成语,稍有文化者能够见词明义或听词知义,不就是形容七月时天气炎热吗?可是,多年以来,专家学者们关于“七月流火”用义的争论却一直如火如荼。
简言之,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纯属不知本源的望文生义,其本义恰恰相反,是指天气转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样用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是,面对民意,《现代汉语词典》却长期袖手旁观,不置一辞。
第1版至第6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七月流火”这一成语,甚至连“流火”也不见踪影。
不过,随着2016年9月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光鲜面世,这一沉默终被打破。
【七月流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商务印书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这就是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七月流火”旁观多年后首次给出的释义。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这一次无疑是做到了。
于是,有人惊呼:“七月流火”,释义大反转!
所谓“释义反转”,当是相较于之前的释义而言。
那么,之前的辞书都是怎么解释这一成语的呢?
笔者随便翻阅了几本,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缩印本《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精编本《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修订本《辞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3版《中华成语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第六版《汉语成语词典》等几部较知名的辞书居然都没有收录“七月流火”这一成语。
还好,商务印书馆2002年修订本《辞源》收有“流火”一词,2015年《新华成语大辞典》收有“七月流火”。
其释义如下:
【流火】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火,星名,或称大火星,即心宿。
夏历五月黄昏,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最正,而位置最高,夏历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文选晋潘安仁(岳)秋兴赋:“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
”(商务印书馆2002年修订本《辞源》)
【七月流火】火,星宿名,又名大火,即心宿。
流火:火星西降。
指农历七月火星西降,天气转凉。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宋·刘克庄《永宁寺祈雨疏》:“七月流火,不胜亢烈之忧;三日为霖,未慰滂沱之愿。
”明·曹学佺《陈生招到北楼避暑》:“七月流火火不流,屋中如甑心烦忧。
”清·裘琏《热极假寐纪梦》诗:“六月徂暑日更长,七月流火风未凉。
”(商务印书馆2015年《新华成语大辞典》)
另外,与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差不多同期出版的《现代汉语图解词典》也收录了“流火”一词。
【流火】①流:移动;火:星名,即心宿。
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正南天空,六月以后,渐渐偏西,暑热开始减退。
(华语教学出版社2016年《现代汉语图解词典》)
以上这几部辞书对“七月流火(流火)”的解释基本相同,皆说是源自《诗经》,指暑气渐退,天气转凉。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给的“现用义”相对于其他几部辞书的释义确实是“反转”了。
不过,据常识可知每年农历六月暑气最盛,是为盛夏,而农历七月时天气依然会很热,只是相对于六月稍微凉快一些而已,并不是真的很凉快了。
但时间进入农历七月,就会迎来立秋和处暑,烧烤模式的火力逐渐式微。
立秋以后,如果天旱少雨,就会产生连续炎热天气,伏天后延,即遭遇所谓“秋老虎”。
立秋后如果雨水多,一场秋雨一场凉,到了处暑后,暑气大为消退,就确实进入秋凉了。
所以说,农历七月出现很热的天气,再正常不过了。
难怪之前就有论者说人们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其实是个“美丽的错误”。
这样的天气状况也可以从《新华成语大辞典》所给的三个配例中明显看出。
刘克庄说,七月流火,严重的旱灾令人不胜其忧,虽然雨下了三天,但雨量还是没有期望的那样大。
曹学佺道,七月流火,屋里像蒸锅一样,热得人心烦意乱。
裘琏则说,六月盛暑,白天特别长;七月流火,风还是不凉快。
三个配例,一言以蔽之:“七月流火”时,天还是很热。
这样看来,一些人所谓的“反转”,倒并非名副其实。
因为,“七月流火”时,天气真的很热,这是客观事实。
既如此,那么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说是“形容天气炎热”,倒应该是恰如其分的确论。
论及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几个有关“天热”的词语的意义:
【暑热】盛夏时气温高的气候。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暑气】盛夏时的热气。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酷热】(天气)极热。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炎热】(天气)很热。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
在以上几部辞书对“七月流火”的释义中,形容六月的天气用了“暑(暑气)”“暑热”,而形容七月的天气却用了“炎热”。
参照以上几个有关“天热”的词语的释义,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炎热”一词的使用应该是极其精确的。
而原释义所说“暑渐退”“天气转凉”也是准确无误的。
通俗一点说,就是六月最热,七月还是很热,公说公有理,婆说亦有理。
由此可见,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七月流火”释义的修订并非对其原意的颠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转,而只是精确还原了客观事实。
自此,关乎“七月流火”那些不知凡几的“美丽的错误”终可以理直气壮,摘去“错误”的帽子,只留下“美丽”了。
七月流火,转凉乎?炎热乎?无可无不可!有关“七月流火”之争论似可以休矣。
参考文献:
[1]流沙河.七月流火,一再错用[N].文汇报,2005,8,28.
[2]朱彦民.“七月流火”之我见[J].中国文化研究,2007,(7).
[3]宋桂奇.美丽的错误[J].咬文嚼字,2005,(11).
[4]吕传文.词语意义逆转二例[J].语文教學之友,2018,(2).
作者简介:席欣圣(1969—),男,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言研究、阅读教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