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未来治疗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的不断发展,细胞治疗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其中,CAR-T细胞疗法作为新一代的免疫治疗方式,已在某些肿瘤中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在众多靶点中,c-Met作为一个重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以c-Met为靶点的CAR-T细胞在结肠癌的治疗上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靶向c-Met的CAR-T 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二、c-Met在结肠癌中的作用c-Met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在正常细胞中主要参与细胞生长、迁移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然而,在结肠癌等肿瘤细胞中,c-Met的表达常常异常升高,并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

因此,针对c-Met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三、CAR-T细胞的概述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CAR-T细胞通过表达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打击。

在针对c-Met 的CAR-T细胞中,通过将c-Met的单链抗体与T细胞的激活信号相结合,使得CAR-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表达c-Met的肿瘤细胞。

四、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1. 识别与杀伤:靶向c-Met的CAR-T细胞能够通过其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结肠癌细胞表面的c-Met蛋白,进而激活T细胞的杀伤机制,对结肠癌细胞进行精确打击。

2. 抑制肿瘤增殖:通过CAR-T细胞的持续作用,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肿瘤细胞的数量。

3. 阻断肿瘤侵袭与转移:CAR-T细胞不仅能够杀死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还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过程,减缓肿瘤的扩散。

4. 提高治疗效果:将靶向c-Met的CAR-T细胞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五、结论综上所述,靶向c-Met的CAR-T细胞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帕尼单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帕尼单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靶向药物贝伐单抗与帕尼单抗的研究进展随着靶向药物的迅猛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目前,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是迄今为止作用最肯定的血管生长抑制剂,已被批准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与FOLFIRI 方案联合应用可将总生存期延长30%。

贝伐单抗疗效和安全性注册研究(BriTE)证实,一线治疗至肿瘤进展后,如果病人不再接受抗肿瘤治疗,生存期仅为12.6 个月,继续接受化疗者为19.9 个月,而继续接受含贝伐单抗方案治疗者则长达31.8 个月。

因此,目前有观点认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显着提高疗效,其最适合的给药方案可能是联合治疗获益后或进展后贝伐单抗维持治疗。

然而,贝伐单抗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贝伐单抗主要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在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中,虽然贝伐单抗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如致死性出血、胃肠道穿孔等发生率低,但仍需特别警惕。

其他不良事件包括血栓栓塞、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等,应在用药中给予适当的监测。

选择适合的病人是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最有效措施。

西妥昔单抗可高效地阻断EGFR 的表达,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单药或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于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由于KRAS 基因突变病人应用靶向EGFR 抑制剂治疗无效, 仅对KRAS 基因野生型有效。

因此,使用EGFR 抑制剂前必须进行KRAS 基因检测。

NCCN 指南明确指出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必须接受KRAS 基因检查,严格限定为KRAS 基因检测为野生型。

KRAS 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结直肠癌病人尽早得知病情,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并且能大幅度减少过度治疗所导致的治疗费用增加和不必要的毒副反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但是,应用西妥昔单抗进行新辅助治疗尚未被证实能够使病人受益,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EGFR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EGFR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膜外 区域 由配 体结 合位点 和 2 富含半 胱 氨酸 区域 个 所构成 , 能结 合 具 有 激 动 功 能 的 多 种 配 体 , 主要 有 表 皮生 长因子 和转化 生 长 因子 a GF 与配 体结 。E R 合 后发 生二 聚化 , 导致 其 胞 质 区 中的 酪 氨酸 残 基磷 酸化 , 而 激 活 了受 体 中酪 氨 酸 激 酶 的活 性 , 进 从 并
3 针 对 E F 靶 向治 疗 C C 的 研 究 现 状 G R R
疗 的 新 领 域 。 目前 , 子 靶 向 药 物 已 进 入 C C 治 疗 分 R
的临床研 究 阶段 , 主 要分 子靶 点包 括 血 管 内皮 生 其
著 减少 大肠 变性 隐窝 的 数量 , 结 肠 微 腺瘤 发 生 率 使 从 7 下 降 到 3 ( 5 3 P< 0 0 ) 这 揭 示 了 阻 断 .5 ,
・ 3 ・ 1 6

盘查
生 ! 箜 鲞-箜 2 It i Ds A r 5 20 , o 9 N . 旦 ! 期 n Dg i pi2 . 09 V 1 , o 2 J , l .2

综述 ・
E R 靶 向 治 疗 在 结 直 肠 癌 中 的研 究 进 展 GF
长 分 化 产 生 调 节 作 用 。E F 属 于 E bB酪 氨 酸 蛋 G R r- 白激 酶 家 族 , 三 部 分 构 成 : 1 6 1 氨 基 酸 残 基 由 () 2 个 组 成 的胞 外 区 ;2 2 ( )3个 氨 基 酸 残 基 构 成 的 跨 膜 区 ; ( ) 余 5 2个 氨 基 酸 残 基 构 成 的 胞 内 区 。E R 3剩 4 GF
关 键词 : EGF 结 直 肠 癌 ; 向 治 疗 R; 靶

抗癌靶向治疗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抗癌靶向治疗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抗癌靶向治疗方法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医学难题。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手段,虽然能够消灭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引发一系列副作用,降低了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因此,发展针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之一。

一、靶向治疗的定义靶向治疗是以特定分子为靶点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识别和阻断癌细胞内部的分子信号通路,实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的调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与化疗和放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和个体化的特点,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二、靶向治疗的分类靶向治疗可分为蛋白质靶向治疗、DNA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放射性治疗等。

其中,蛋白质靶向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主要通过靶向蛋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比如,EGFR抑制剂能够抑制EGFR受体的自身激活,阻止其向下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HER2抑制剂能够靶向HER2受体,阻止其激活和向下信号传导,从而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另外,DNA靶向治疗也是常见的一种,它主要通过靶向癌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机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比如,PARP抑制剂能够抑制PARP蛋白的活性,从而阻止癌细胞的DNA双链切断修复,诱导癌细胞凋亡。

三、靶向治疗的优势和局限相比传统治疗,靶向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仅针对癌细胞内部存在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副作用。

其次,靶向治疗更加个体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分子特征进行精准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另外,靶向治疗具有抗药性低、治疗费用不高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但是,靶向治疗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针对癌细胞内部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对于分子异质性较大的肿瘤来说,其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其次,靶向治疗仍然面临抗药性的挑战,一些肿瘤细胞会产生新型的分子机制,绕过治疗靶点,从而导致靶向治疗的失败。

三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三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 F0 LF0 X旧 丨 联 合 靶 向 治 疗 成 为 mCRC
一线治疗的发展历程
1.1 F0 LF0 X 旧丨在m C R C 治疗中的首次亮相 2 0 0 2 年 意 大 利 Falcone教 授 团 队 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C0 ) 发表 F0 LF0 XIRI 三药双周 化 疗 治 疗 mCRC的 初步研究结果[9],这 是 F0 LF0X IRI三 药 化 疗 方 案 首 次 登 上 历 史 舞 台 。该 研 究 是 一 项 II期临床研究,目的为探究F0 LF0 XIRI三药化 疗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安 全 性和药物剂量。试验共 入 组 4 2 名 患 者 ,有 5 例 患 者 (11.9 % ) 治疗后达到 完 全 缓 解 ( complete remission, CR ) ,25 例 患 者 (59. 5 % )部 分 缓 解 ( partial remission,PR) ,客观有 效 率 ( overall response rate,0 RR) 为 71. 4 % ( 9 5 % C/:47% ~ 83% ) , 中 位 无 进 展 生 存 期 (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 10. 4 个 月 ,中位总生 存 期 ( 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达到 26. 5 个 月 。 主要毒副反应包括腹泻和粒细胞缺乏,2 1 % 患者出 现 3 级腹泻,55%患者出现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收稿曰期] [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
2〇2〇]2-〇2 [ 修 回 曰 期 ] 2〇2丨-〇3-〇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〇l6YFCl3〇3602) 么金永东,E-mail:cccjin@ 163. com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肿瘤是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推动下,肿瘤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讨论。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概念及优势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虽然这些治疗方式有效,但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有影响,常常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肿瘤靶向治疗则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明显优势。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抗体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含有四种抗体药物: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人源化抗体及第三代抗体。

其中,单抗作为第一代抗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则是指同时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人源化抗体则是将人的Fc部分替换到动物的抗体上,以降低免疫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代抗体则是运用新技术改进了抗体的功能,如可避免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

抗体药物的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在于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口服给药方便,适应范围广。

其中较为典型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激素类似物、血管生成抑制剂、转录因子抑制剂等。

目前,较为常见的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等。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将抗肿瘤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即“增加该基因表达的治疗法”;另一种是针对肿瘤细胞已有的基因,直接对其进行干扰,即“干扰其正常功能的治疗法”。

近年来,基因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估1. 引言1.1 背景转移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 方案治疗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EGFR抗体,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FOLFIRI方案则是一种常用的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疗效不佳,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有必要对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评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靶向抗癌药物,已经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FOLFIRI 方案是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亚叶酸和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也是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通过此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选择符合条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年龄在18-75岁之间,病理学上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未接受过化疗或在化疗后疾病进展,身体状况良好,血液检测指标正常。

研究对象将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治疗。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其中,针对肿瘤相关蛋白c-Met的CAR-T细胞疗法在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二、c-Met与结肠癌c-Me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结肠癌。

c-Me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c-Met的靶向治疗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

三、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CAR-T细胞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

CAR-T细胞的优点在于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杀伤力和持久性。

四、靶向c-Met的CAR-T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的作用针对c-Met的CAR-T细胞在治疗人结肠癌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当CAR-T细胞识别并绑定到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抗原时,它们会激活并释放一系列信号分子,从而触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CAR-T细胞还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持续的攻击。

具体而言,当靶向c-Met的CAR-T细胞进入人体后,它们能够快速识别并定位到表达c-Met的结肠癌细胞。

通过CAR的结构域与c-Met的结合,激活T细胞的杀伤功能,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杀伤作用。

此外,CAR-T细胞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作用机制靶向c-Met的CAR-T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靶向识别:CAR-T细胞通过其CAR结构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c-Met抗原,实现精准的靶向治疗。

2. 激活杀伤:当CAR-T细胞与c-Met抗原结合后,会激活T 细胞的杀伤功能,释放一系列杀伤介质,如颗粒酶、穿孔素等,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an survival (months)
6
7.3
p=0.09
months
4
95% CI:
1.7–4.5 months 2
2.2
0 Low
months
High
EGFR mRNA levels
a39例伊诺替康和奥沙利铂耐药的mCRC接受 爱必妥单药治疗
1. Vallböhmer D,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3:3536–3544
7. Amado RG,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6:1626–1634
Pmab + BSC
BSC alone
Change (%)
Change (%)
靶病灶缩小百分比 -可评价KRAS基因状态患者的资料
Mutant
160
Wild-type
160
120
PR (0%) SD (12%) PD (70%)
KRAS mutant
10.1 (8–16) 10.1 (5.1–13)
an=88
Lièvre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6:374–379
KRAS突变状态和爱必妥皮肤毒性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
1.00
2 good prognostic factors (wild-type and grade 2/3 skin toxicity) 1 good prognostic factor (wild-type or grade 2/3 skin toxicity) 0 good prognostic factors (KRAS mutant and grade 0/1 skin toxicity)
VEGF: 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VEGF
TSP-1 GAPDH
Tumor volume (mm3)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
5
10
15
Time (days)
© 2000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IEC-18
IEC-18/4A
Lièvre A, et al.1
30
43
37
0

16.3 vs 6.9 (p=0.016)
Di Fiore F, et al.2
59
37
20
0
23.9 vs 13.0 (p=0.015)

De Roock W, et al.3,a
113
41
25
0
24.0 vs 12.0 (p=0.074)
9.9 vs 6.3 (p=0.020)
1. Cappuzzo F, et al. Ann Oncol 2019;19:717–723; 2. Moroni M, et al. Lancet 2019;6:279–286; 3. Personeni N,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5 (18S) (Abstract No. 10569)
IEC-184B
RAS-3
RAS-4
SRC-3
20
25
SRC-4
Rak J, et al. Cancer Res 2000;60:490–498
KRAS基因突变的理论假设
• KRAS基因突变能够激活下游RAS/MAPK信号 传导通路,这种激活无需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
– 导致爱必妥耐药 – KRAS基因突变预测爱必妥疗效和判断mCRC预后的
EGF 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个性化治疗的合理性
Ligand: AREG/EREG Target for EGFR-ERBITUX
Target for EGFT-TK
inhibitor
pY
P13K pY
EGFR-TK
pY GRB2
SOS
RAS RAF
PTEN
STAT AKT
PP
Gene transcription Cell-cycle progression
FISH法检测的EGFR基因表达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umulative survival function
• 回顾性研究:FISH法检测的EGFR表达水平有可能预测爱必妥疗效1,2
• 但近期的一项研究并未发现EGFR表达水平与疗效之间的具有相关性3
1. Lièvre A, et al. Cancer Res 2019;66:3992–3995; 2. Di Fiore F, et al. Br J Cancer 2019;96:1166–1169; 3. De Roock W, et al. Ann Oncol 2019;19:508–515; 4. Lièvre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6:374–379
80
40
40
0
0
-40
-40
-80 Patient
-80 Patient
BSC = Best supportive care; Pmab = panitumumab
Amado RG,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6:1626–1634
KRAS基因突变可预测 爱必妥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和有效率
apoptosis)
Yarden Y, Sliwkowski MX.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19;2:127–137; Chakravarti A, et al. Cancer Res 2019;62:4307–4315; Baselga J. Eur J Cancer 2019;37(Suppl. 4):S16–S22; Kawanaka H, et al. Life Sci 2019;69:3019–3033
KRAS基因突变并非CRC的孤立事件
• KRAS突变与BRAF突变相联系,后者与CpG 岛甲基化表型(CIMP)1,2有关
• KRAS突变与PI3K突变相关3
1. Yuen ST, et al. Cancer Res 2019;62:6451–6455; 2. Weisenberger DJ, et al. Nat Genet 2019;38:787–793; 3. Lièvre A, et al. Cancer Res 2019;66:3992–3995
2 (6) 0 (0) 0 (0) 0 (0)
1. Lièvre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6:374–379; 2. Benvenuti S, et al. Cancer Res 2019;67:2643–2648; 3. De Roock W, et al. Ann Oncol 2019;19:508–515; 4. Finocchiaro G,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No. 4021); 5. Di Fiore F, et al. Br J Cancer 2019;96:1166–1169; 6. Khambata-Ford S, et al. J Clin Oncol 2019;25:3230–3237;

爱必妥治疗mCRC (n=85)
1.0
1.0
p=0.05 0.8
p=0.7 0.8
0.6
0.6
EGFR FISH+
0.4
0.4
0.2
0.0 0
EGFR FISH-
10 TTP (months)
0.2
EGFR FISH-
EGFR FISH+
0.0
20
0
10
20
30
Survival time (months)
Survival probability
0.75
0.50
5.6 months (95%CI: 2.8–10.6)
0.25
15.6 months (95% CI: 10.9–22) 10.7 months (95% CI: 8.3–16.3)
p=0.0008
0.00 0
10
20
30
Time (months)
Reference
No. of patients
KRAS mutant
(%)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
Wild-type vs mutant (KRAS-evaluable population)
All patients KRAS mutant PFS (weeks) OS (months)
扩增基因的表现形式
• 双微染色体
• 染色体区域扩增
• 在基因组内广泛分布
Albertson DG. Trends Genet 2019;22:447–455
EGFR 基因转录(mRNA)水平与生存期无关
a
• EGFR基因表达水平与爱必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相关 性(小样本研究)1
95% CI: 8 4.4–13.5 months
120
PR (17%) SD (34%) PD (36%)
Change (%)
80
80
40
40
0
0
-40
-40
-80 Patient
160
-80 Patient
160
120
PR (0%) SD (8%) PD (60%)
120
PR (0%) SD (12%) PD (75%)
Change (%)
80
ERBITUX or ERBITUX + irinotec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