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积累+比较,方便记忆)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选

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选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

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

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

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

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②以动衬静的词。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③化静为动的词。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

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

“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④以动写静的词。

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古诗鉴赏总结(必备21篇)

古诗鉴赏总结(必备21篇)

古诗鉴赏总结第1篇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咏省壁画鹤》注释仙鹤: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它与生长在高山xxx的松树毫无缘份。

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鶱:(xiān):(鸟)向上飞的样子。

《咏省壁画鹤》赏析初xxxxxx画鹤,他曾在秘书省壁上画了一幅仙鹤图。

xxx玄《xxx画录》载:“(稷)画踪如阎立本,今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

”xxx的xxx,详见本书xxx《观xxx少保书画壁》“评说”。

xxx问诗,即是题咏秘书省壁上的xxx画鹤。

大历时代钱起的《画鹤篇》,题下有注:“省中作”,所咏的也是xxx这幅图。

题诗先写画面鹤的形象,雪白的粉墙上画着仙鹤,它气势雄伟、气宇轩昂,“真气多”三字,将画鹤的气韵表现得很生动。

第三句,诗意一转,写画鹤有高飞之势,但又不曾离去,这样,完全切合绘画艺术表现静态事物的特征。

结句拍合上句意,说明仙鹤不忍飞离的原因,是眷恋皇家的xxx,构思巧妙,既有歌颂皇恩之意,又与省中壁画仙鹤的取意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宫廷诗人的风范。

这与钱起《画鹤篇》“主人顾盼千金重,谁肯裴回五里飞?”句一样,表达了相同的题旨。

古诗鉴赏总结第2篇【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并能正确默写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

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中考说明】【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一、题型归纳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鉴赏诗歌语言(完整好用)

鉴赏诗歌语言(完整好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 就要懂 得诗歌语言的特点,懂得诗歌 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 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 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具有抒情性、含蓄性、
形象性、精炼性、跳跃性的特点。
精炼性
• 为了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律的要求, 古代诗歌往往会省略句子成分。 • 比如: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省略主语、谓语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省略谓语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省略宾语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省略介词 动词和介词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4)明快
明白晓畅—— 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5)悲壮慷慨、寂寥苍劲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 •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 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6)豪迈雄奇
• 其特点是奔放直率而有气势。 •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 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 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 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答情境,诗人情感……镜头之间 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 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 补充完善。
跳跃性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 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 是否倒装。倒装的形式有:
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语后置。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声律的需要 ⑵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主谓倒装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 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⑶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宾语前置 香雾湿云鬟, 清辉寒玉臂。 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 时间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古代诗歌鉴赏篇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代诗歌鉴赏篇2梅花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古代诗歌鉴赏篇3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好的古诗句摘抄加赏析50字

好的古诗句摘抄加赏析50字

好的古诗句摘抄加赏析50字1. 谁有好的古诗赏析《长歌行》赏析【解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整理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整理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整理美丽诗歌摘抄加赏析美丽诗歌摘抄加赏析,发表说说并不能为所欲为,有字数格式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句子沟通、争论,发表励志语录可以跟好友传递一些正能量,正能量的句子可能是我们上班的动力,下面我共享美丽诗歌摘抄加赏析励志语录。

美丽诗歌摘抄加赏析1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雀鸟嘻戏于南庄,绿芽正跃枝,桃花不懂得寒意。

在这样的氤氲里,小村开头蠢蠢动,午时桃花嫣然,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卷动起三月之绚烂,午朗照着南庄。

持一把剪,却无法剖开,大唐的一段痴。

还是那样一场雨,照旧是面和笑容。

在南婉约的笛声中,独自迎风笑傲。

原本是个落魄之在几行残句中辗转侧,守住那年不行告慰的青,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

在偶然、不经意的状况下遇到某种美妙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行复得。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旧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在偶然、不经意的状况下遇到某种美妙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行复得。

2、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百度搜寻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查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觉她其实始终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花调花谢花无悔,人来人散人迷惘。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花开花落花无常,曲终曲散曲双亡。

我们曾拥有的、拥有过的,念念不忘的。

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

最终留下的,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妙的人生抱负,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理想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

诗歌的语言举例赏析

诗歌的语言举例赏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举例分析(xunlian)
西江月
苏轼
本词评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 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 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 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 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 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 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 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 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 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 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 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 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 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 已自见。 •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 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 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 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 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特点
•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 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 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 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 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 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 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 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 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 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 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 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 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 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语言鉴赏
语言的风格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平实质朴、浓墨重彩、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简洁洗练、委婉含蓄、沉郁顿挫、耐人寻味、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情真意切、诙谐风趣、犀利刚健、严肃深刻、简练疏朗、热烈明快、平和深沉、缜密谨严、生动活泼、清新明快、行云流水、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准确精当、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含而不露、简笔勾勒、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形神兼备、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言简意丰。

比较与分析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
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融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炼、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矛盾。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积累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丽,含蓄清雅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5.绚丽飘逸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化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体现“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
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雄浑
骨力挺建,气壮山河,气吞宙宇,气度豁达,气概恢弘,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刚毅雄健。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阔达;气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的阔达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飘渺,极目无垠。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轼的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达雄壮的场面取胜。

10.沉郁
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忧愁是杜甫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11.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12.俊爽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扁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洪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13.冲淡
冲淡,级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14.旷达旷达,即疏狂不羁,通俗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