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课件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源自母亲在里头。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对写法
“对写法”就是对面“悬想”,又 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 特殊的表现手法。特定情境下,诗人在 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 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 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 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 的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思维对后人诗歌创作有极深的 影响。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 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 情等情感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 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 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已逝,但思念的情怀永存在这 世间,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 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 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 之情。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古 诗 十 九 首
数着春去熟透的红豆
无人黄昏后 庭前寒冷深秋为谁消瘦
月下惟有我的身影投 该与谁厮守

酒入喉却解不了愁

芙蓉花又栖满了枝头 奈何蝶难留
漂泊如江水向东流

望断门前隔岸的杨柳 寂寞仍不休

《涉江采芙蓉》课件

《涉江采芙蓉》课件

“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 开自己,使“主客移位”,从客位落笔 , 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
这种 “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
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 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 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诗 十 九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道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吗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手法?
既然表现了主 旨,那么这是 什么抒情手法 手法呢?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天地之间一声浩 叹, 感情汹涌 而来,强烈动人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 ,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表达出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侧面烘托 主人公高雅的情怀,纯洁、美好的感 情。
以乐景衬哀情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朗读诗歌 感受诗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生 有兰草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16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16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其作用是讲故事。作者为了实现表达效果,特意 设置一个恰当角色代替自己说话。



较任
, 明

确二



【齐朗诵《望江南》,为诗歌补充叙述者并说明理由】
望江南
【唐】温庭筠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②洲:水中的陆地。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 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 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活动二:遴选演员——寻找抒情主人公,认识叙述者
请为你的剧本选择合适的主人公:小组合作探讨, 结合三则材料和自我的理解,用人称代词为诗句填上主语, 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叙述者:叙事行为的承担者,是个虚拟的人,
认识诗涉歌江的采多芙元叙蓉述者
——《涉江《采古芙诗蓉十》九活首动》教学
【读诗悟情】
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兰《芙泽古蓉诗多十九芳首》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 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 画面感的内容。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02
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涉江采芙蓉》抒写了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愁之苦。
诗歌中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02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美好的形象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一
04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01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02
问题探究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 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03
知识拓展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民间汉乐府 五言叙事文 学
楚辞 汉赋
杂言抒情
文 人
四六文抒情
创 作
汉末 魏 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 “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 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 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 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巧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爱眉,爱眉,爱眉 徐志摩
至爱妻眉: 今天是九月十九日,你二十八年前出世的日子,我不在家中,
不能与你对饮一杯蜜酒,为你庆祝安康。这几日秋风凄冷,秋月 光明,更游子思念家庭。又因为归思已动,更觉百无聊赖,独 自惆怅。遥想闺中,当亦同此情景。今天洵美等来否?也许他们 不知道,还是每天似的,只有瑞午一人陪着你吞吐烟霞。
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耐人寻味。 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隋朴实真挚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 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诗人运用想象(对写),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 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 想象空间。
⑨白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一 幅渡江采芙蓉的美景,意境清幽高远。
⑩象征。“芙蓉”即荷花,清幽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 庄重。“兰泽”即兰花,清幽、高雅。“芳草”美好、芳香、高洁。一 二句通过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象征主人 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
课堂总结
自古至今,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赞誉不断,钟嵘 评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 金”。透过《涉江采芙蓉》我们可略窥《古诗十九首》的 精妙。
巩固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 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了 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配乐朗读,把握节奏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huán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读顺畅, 解其意
渡水
低湿之地 兰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赠欲送遗wè谁i ,所所思念思的在人远道。犹遥言远“的远地方方”。, 回顾,回头看 hu还án顾望旧故乡乡,长路漫浩浩。形漫容,路路途长的貌广。阔浩无浩边,。
• 《古诗十九首》 最早载于南朝梁代 萧统 编的《文选》, 是 东汉 (时间)末年文人 五 言诗的选辑,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地位),标志 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
文学常识
•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 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
《古诗十九首》
主要抒写游子失志伤时之感和相思离别 之情,突出
内 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
容 上
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
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
艺 术 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 上 特的艺术风格。
子还顾望,含蓄表达思乡的痛苦情感。
“漫浩浩”:写主人公环 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 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 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 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 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 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忧伤痛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 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友诗三首》 曹植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涉江采芙蓉∙义
四、多义之美
古注:此臣不得于君之诗。开口谓涉江。何 等勇往;中间还顾,何等无聊;结语何等凄 咽,一字一泪。芙蓉芳草,喻仁、义也。多 芳草,言富于仁义也;遗所思,报遣于君也; 在远道,喻君门九重也……以其人之所思, 而益显其道之远也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美。

1 东汉末年 文人诗作选集

2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昭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 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 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这首诗美在哪里?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三节拍
涉江采芙蓉∙语言 一、语言之美 清雅
璞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涉江采芙蓉∙情感
二、情感之美 温雅
思无邪 情无价 会无期

忧无尽
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文温以丽
是极端的,还是温润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意悲而远
涉江采芙蓉∙意象
意象: 芙蓉 兰泽 芳草 长路
涉江采芙蓉∙意象 三、意象之美 高雅
赏析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以花草赠亲朋,表达了关怀、思念,有寄 托了美好的祝愿。芙蓉等意象,象征着抒 情主人公的雅洁,和情感的纯洁、深厚。
涉江采芙蓉∙义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 作文。
拓展阅读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赠范晔诗 北魏: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