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38张)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38张)
2、投药消毒法-----往水里加漂白粉或氯 气等消毒药品。
如何证明这杯水中含可溶性物质?
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
注意: 1.加热过程中玻璃棒 应不断搅拌 2.加热到有较多固体 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 余热蒸干
蒸馏——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原理 通过加热使水沸腾成水蒸气,然后使水
蒸气冷凝成蒸馏水,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
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一:找出哪一种水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
研究二:找出水溶液在哪一个浓度吹出的 泡泡数量最多。(与研究一同时进行)
试验一
使用乳头滴管取出1 毫升的洗碗精至于烧 杯。
把水加入盛有洗碗精 之烧杯中,至刻度 100ml为止,制造出 浓度(体积百分浓 度)1%之水溶液。
實驗一
重复过程1~2调制出数杯 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 别为1%、2%、5%、 10%、50%。
了解了这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后,那么怎样来 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法
完成同步探究练习
吹泡泡
研究目的
如何自制泡泡水(找出何种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并调制不同浓度的泡泡液?
不同的水质是否会影响调制的泡泡液? 水温对泡泡水有何影响?
研究设备和器材
洗碗精、洗衣精、洗发精、烧杯、玻璃棒、 乳头滴管、量筒、自来水、地下水、Ro水、 吸管、剪刀。
平均 (个)
自来水 11
9
10 10 12 10 10 11
9
10 10.2
地下水 8
8
9
7
8
8
8
9
8
8
8.1
Ro水 10
9
9
10 11
9
9
8

首师大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7.煤》教学设计(2)

首师大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7.煤》教学设计(2)

煤教学要求: 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老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孩子方式,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式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孩子用实验的方式来观察。

老师为孩子演示实验方式,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孩子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孩子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老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老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老师指导孩子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孩子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孩子: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孩子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2019年6月27日。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3.种子的构造》word教案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3.种子的构造》word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种子的构造课题13种子的构造授课教师王小菊授课班级三年级使用教材首师大版第二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动手解剖,使学生知道种子的构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的,另一类是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的。

知道种子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科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剖种子的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具有乐于探究.实事求是.有独立性和坚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亲自动手解剖种子,认识它们的构造。

教学媒体课件——农村种地的情景。

幻灯片——实验要求。

玉米种子构造演示课件。

课前准备泡涨的菜豆.蚕豆.绿豆.红小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行为)学生活动(行为)课前前测学生观察菜豆的幼苗和菜豆种子,由此猜想种子内部会是什么样呢?简单画在纸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简单画图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展示学生的猜想,引出课题。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解剖观察菜豆种子的构造。

1.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猜想。

2.老师过渡: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接下来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3.板书课题:种子的构造1.演示并讲解利用镊子解剖菜豆种子的构造,并指出种皮和胚。

2.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菜豆种子的种皮和胚。

3.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小芽”的形状。

4.汇报交流,认识“小芽”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菜豆种子各部分与幼苗的各部分的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亲自解剖观察菜豆种子的构造。

分组交流种子各部分发育成了植物体的哪些部位。

根据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解剖种子的能力及利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动手解剖其他的种子,进行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猜想其他种子是不是也和菜豆的构造一样呢?2.老师提出动手观察的注意事项:幻灯片展示。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2)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1)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下《17.煤》word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煤教学要求: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

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8.关心天气》 教案.doc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8.关心天气》 教案.doc
2)提问:气温是什么样的?怎样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呢?怎么读气温计上面的数值呢?
3)如何正确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呢?
讲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正确读出、写出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
1.认识各种气象仪器
提问: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
作业:
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填在课本第23页的表中
认真听同学回答
小组讨论
查找资料进行汇报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
分组观察气温计Leabharlann 全班汇报学生读温度、写温度
回答
阅读24页的“阅读”
激发兴趣,引出要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交流能力。
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出、写出气温,为后面的观测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
学会正确使用气温计,为后面准确测量气温做好铺垫。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关心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2.初步具有观察天气的能力和记录气温的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教学难点: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并能读出、写出气温。
三、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温度计模型、地温计、湿度计、雨量器、蒸发器等。
分组材料——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导入
请一位同学当天气预报员预报当天的天气情况。
学习新课
1.认识气温、气温计
1)提问:在预报天气时有一项内容是”气温”,谁知道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风的观测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风的观测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风的观测教案首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人士8个基本方位,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认识风向标、风速计和风杯,并会简单制作。

2.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通过防做风向标、风杯,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的、定向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

教学难点: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速计、风向标、录相或图片、投影仪等。

分组材料——学具等。

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饲养小动物1教学反思青岛版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

由于平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

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

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

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

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

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

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

呼吸孔、肛门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

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

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种子构造》word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种子构造》word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四单元种子的结构课题13种子的结构讲课教讲课班三年级使用教首师大师级材版第二册科学知识经过着手解剖,使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可教课目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标成的,另一类是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的。

知道种子是有生命的,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

科学能力使学生初步拥有解剖种子的操作能力和仔细的察看.归纳归纳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使学生初步拥有乐于研究.脚踏实地.有观独立性和坚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课重初步学会解剖种子,察看种子的结构。

点教课难亲身着手解剖种子,认识它们的结构。

点教课媒课件——乡村种地的情形。

幻灯片——实验要求。

玉米种体子结构演示课件。

课前准泡涨的菜豆.蚕豆.绿豆.红小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记录备表等。

教课流教课环节学生活动程教课内教课活动设计企图容与环教师活动(行为)学生活动(行节为)课前前学生察看菜豆的幼苗和菜豆学生依据自充足认识学测种子,由此猜想种子内部会是己的猜想进生的已有经什么样呢?简单画在纸上。

行简单绘图验,为下一步的教课奠定基础。

1.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现自学生报告交依据报告,展现学己的猜想。

流充足调换学生的猜 2.老师过渡:有了这么多不一样生的心里需想,引的想法,接下来你们最想做的亲身解剖观求,激发学出课是什么?察菜豆种子生的研究兴题。

3.板书课题:种子的结构的结构。

趣。

指导学 1.演示并解说利用镊子解剖分组沟通种培育学生具生初步菜豆种子的结构,并指出种皮子各部散发有初步的解学会解和胚。

育成了植物剖种子的能剖察看 2.学生着手解剖并察看菜豆体的哪些部力及利用放菜豆种种子的种皮和胚。

位。

大镜察看的子的构 3.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察看能力。

造。

“小芽”的形状。

4.报告沟通,认识“小芽”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菜豆种子各部分与幼苗的各部分的关系。

1.指引学生猜想其余种子是学生猜想调换学生探指引学不是也和菜豆的结构同样学生疏组观究的兴趣。

生独立呢?察记录,并在培育学生认着手解 2.老师提出着手察看的注意小组内进行真仔细的观剖其余事项:幻灯片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单元备课单元内容: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二课吹泡泡第三课水的净化第四课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等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和定性观察及针对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归纳、想象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溶解现象和加快溶解的方法。

2、了解水域污染的常识和保护水不受污染的意义。

3、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4、会做澄清、过滤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学生探究水的兴趣。

2、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不断常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

教学仪器、材料准备: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溶解现象,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

2、学会在水中溶解物体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概括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能力。

3、在引导学生探索对比实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感悟,培养探究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水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及方法。

2、难点:是真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

教学准备:1、烧杯,搅拌棒,热水杯,凉水杯,擀面棍,方糖,土块课件(一课时用)。

2、烧杯,搅拌棒,沙土,面粉,味精,洗衣粉,碱面,豆粉,果珍冲济,感冒冲济。

(第二课时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研究怎样加快溶解的方法。

第二课时: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及应用。

实验记录表月日如何加快溶解实验小组:填表人:课后反思:本次课失败,原因:事前的实验表格准备不好,孩子自己画三年级能力不够,太花费时间。

其二,对实验发现的记录表格太粗糙,孩子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记。

其实,溶解不光是个概念,更是一个过程,如何能让三年级的孩子记录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呢?经过思考,我把记录表格进行了修改。

给孩子一个一目了然的过程性表格,去导向他们如何完成观察的过程,如何进行记录。

这样相对来说就降低了难度,能够使课完成2、肥皂和肥皂泡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加快溶解的方法快速制造肥皂水)。

3、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搜集相关信息的观察、思考习惯,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断尝试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第一课时:重点:是在认识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基础上,探究如何调治一种能够吹大泡泡的肥皂水。

难点:组织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发现现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2、第二课时:重点:是探究还有哪些能够吹泡泡的“水”以及怎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教学准备:1、碎的肥皂片,白糖、烧杯,(里边装有温水),搅拌棒。

吹管,(第一课时用)2、洗衣粉,洗涤灵,白糖,白酒,烧杯(装有温水),搅拌棒。

吸管,铁丝圈,剪刀把,纸圈,铁纱网。

(第二课时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制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

第二课时:用其他的“水”吹泡泡及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后反思:3、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澄清、过滤、消毒。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澄清、过滤的实验)3、饮水卫生教育。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净化水的方法。

注意饮水卫生,保护生命的意识。

难点: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1、明矾、脏水、过滤纸、玻璃棒、漏斗、漏斗支架、烧杯、铁架台。

2、演示仪器:净化水装置。

3、课件:自来水厂的水的净化。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净化方法第2课时: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净化水方法的记录实验组:年月日记录员:自然水域污染情况调查表填表人:课后反思:4、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被污染的特征、途径和危害。

以及保护水不受污染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

3、启发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搜集的信息资料和实验,了解水被污染的特征、途径和危害。

教学难点:对试纸的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1.查表,各种生活废水,烧杯,PH试制。

2.课件:水域污染的情况。

3.人们对水源的保护。

学生:1、记录好的调查记录表。

2、图片资料。

(水资源的污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组:日期: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5、热空气6、流动的空气7、风的观测8、关心天气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认识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等对比实验的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比观察和观测记录的能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分析、想像空气自然变化的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以及什么是气温。

2、了解热空气上升的利用、风和天气预报的常识以及一些常用的气象测量仪器。

3、学会观测气温,识别风向和风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空气、研究天气的兴趣。

2、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仪器、材料准备:5.热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热空气可以上升科学探究:学习有目的地细致观察,通过动手研究纸蛇、塑料袋研究热空气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热气球的科学史,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大胆猜想,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在热气球的科学史学习中,观察研究热空气的性质教学难点:纠正学生前概念,培养学生有目的细致观察材料:纸蛇、塑料袋、蜡烛、酒精棉、火柴、玻璃皿课时分配:1课时课后反思:6流动的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6流动的空气冷空气流动热空气课后反思:7风的观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人士8个基本方位,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认识风向标、风速计和风杯,并会简单制作。

2、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通过防做风向标、风杯,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的、定向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

教学难点: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速计、风向标、录相或图片、投影仪等。

分组材料——学具等。

教学时间:2课时风向:风吹来的方向7风的观测风力:风速的大小(风级歌)课后反思:8、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2.初步具有观察天气的能力和记录气温的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教学难点: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并能读出、写出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温度计模型、地温计、湿度计、雨量器、蒸发器等。

分组材料——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9、动物怎样吃食物10、动物怎样保护自己11、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具有根据问题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和想像的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植(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几种方式,例如对峙、逃跑、保护色等。

3、知道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例如卵生和胎生。

4、了解几种动物的生命活动周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解科学的精神。

9、动物怎样吃东西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哪些是植食动物,哪些是肉食动物,哪些是杂食动物。

了解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哪些是植食、肉食、杂食动物。

2、了解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3、根据牙齿来判断动物是怎样吃食的,吃哪些食物。

教学准备:1、录像:各种动物吃食的及蛇吃食的录像。

2、图片:肉食动物的牙齿,植食动物的牙齿、动植物图片3、头饰:狗、羊、牛、狮子、兔子、老虎4、学生准备:动物吃食的各种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课后反思:10、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界动物生存的习性,渗透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资料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2、研究一些自然界动物生存的习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动物保护自己”方面的资料及录像、实物投影、电脑。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也可以是课外书。

教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过程:课后反思:11、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价值观,严谨踏实的态度,以及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2、理解繁殖的意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繁殖的录像课后反思: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2、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3、种子的构造》《14、植物怎样度过“一生”》《15、植物怎样“喝”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具有实验操作、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初步具有根据问题进行调查、搜集和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1、制定植物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2、知道种子的构造。

3、会观察和解剖种子。

4、指导植物根的作用。

5、会做证明根由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6、指导种子怎样长成一株新植物。

7、了解几种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和爱护植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解科学的精神。

教学仪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