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期末复习-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1.具体内容: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
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
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
)(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第二章外汇和汇率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4、过度外债5、资本投机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国际金融第五章PPT优秀课件

行报价为:
即期
US$1=HK$
8.1245~8.1267,
问该公司需支付多少港币?
解答:100×8.1267=812.67(万港币)
2021/6/3
8
即期外汇交易
一美国公司由于出口获得了50万欧元收入,该公司将此 收入卖給银行,此时银行的报价为:
即期 US$1=Euro 1.0010~1.0013 问该公司可得多少美元: 解答:500000÷1.0013=499350(美元)
2021/6/3
9
二、即期外汇交易的报价
(一)报价方法: • 双向报价,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 交易用语规范化:“one dollar”表示“100万美
元”;“six yours”表示“我卖给你600万美元”; “three mine”表示“我买入300万美元”; • 通过电话、电传报价时,报价银行只报汇率的最 后两位数字。 (二)开盘报价依据 • 当前市场行情; • 国内外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最新动态; • 报价行现时的买卖头寸。
2021/6/3
10
三、交叉汇率的计算
• 主要外汇市场及银行间外汇汇率报价均采 用美元标价法,非美元货币之间的买卖需 要先通过美元汇率进行套算。
动性,提高交易的效率。 银行间市场中的OTC方式是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以双边授信为基
础,通过自主双边询价、双边清算进行的即期外汇交易。特点是:
– 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需要建立双 边授信后才可进行交易
– 价格形成机制为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 – 清算安排不同,OTC方式由交易双方自行安排资金清算,
• 交割:成交后“钱货两清”的行为。交割日value day即起息日;value today; value tomorrow; value spot. 交割日需为双方营业日。
国际金融,第五章

| 结果:货币局制度的实施抑 制了恶性通胀,稳定了阿根廷 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持续增加 实现了1991~1994年的经济连 续增长。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 均-1.2%增至20世纪90年代的 年均4%以上。
国际金融,第五章
| 同时导致了:1. 实际汇率高估。 (美元的升值、巴西货币贬值)。2. 经 常项目赤字。3. 货币政策自主权丧失。 4. 财政赤字。5. 债务危机。6. 货币局 制度崩溃。
国际金融,第五章
| ——对本国货币信心的丧失:
| 这可能是本国的恶性通货膨 胀或者本国货币急剧贬值等原 因造成的,如阿根廷、俄罗斯 等国;或者是出于对这种通货 膨胀或贬值的预期,如中东欧 国家在转型期间的情况。
| 3、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
1961年Mundel《最适度货
币区理论》,阐述浮动汇率制
和固定汇率制哪一种是更优的
汇率制度,提出将世界划分为
若干货币区,区域内实行固定
汇率制或共同货币,区域间实
行浮动汇率制。该理论主要说
明什么是某区域实行货币同盟
的最优条件。
国际金融,第五章
| 货币区——由若干国家组成 一个区域,区域内或者采用单 一的货币,或者有这样的汇率 安排:各国货币间汇率不可改 变;汇率间不存在波幅;各国 货币自由兑换;经常和资本项 目交易完全自由。
| 关岛, 美元,
1898年
| 基里巴斯,澳大利亚元, 1943
| 列支敦士登,瑞士法朗, 1921年
| 马绍尔群岛, 美元, 1944年
| 密克罗尼西亚,美元, 1944年
| 摩纳哥, 法国法郎/欧元,1865年
| 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元, 1944年
国际金融第五章英文版 自制笔记

Chapter 5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PART ONE 学习准备:(一)学习目标1.Examine the functions performed by the foreign exchange (FOREX) market, its participants, size, geographic and currency composition检查外汇市场的作用及其参与者,规模、地域和货币组成。
2.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s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spot, forward, swap, and other types of foreign exchange financial instruments理解(这些的)定义和区分,现货(spot),远期(forward),掉期(swap),和其他类型的外汇金融工具。
3.Learn the forms of currency quotations used by currency deale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gents学习货币交易商,金融机构和代理使用的各种形式的货币报价。
4.Analyze the interaction among changing currency values, cross exchange rates and opportunities arising from inter-market arbitrage理解货币价值变化、交叉汇率和国际市场套利形成的机会。
(二)一些重要的定义外汇市场的定义:外汇市场是为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提供了场所和组织结构,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确定好的,且外汇交易是通过现货方式完成的。
外汇的定义:外汇是指外国的货币,确切的说是银行余额、纸币、支票和汇票。
外汇交易的定义: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协议,即将一定数目的一种货币以一个确定的汇率兑换成另一种货币。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外汇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汇率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报价方式: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前小后大种类: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1$=0.8852欧 1$=1.2484瑞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单一汇率、复汇率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影响汇率因素: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汇率决定理论: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购买力平价理论: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通胀>物价涨>汇率跌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
国际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金融学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外汇与汇率1. 外汇(三个特征);(重点)外汇的定义: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在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的信用工具和支付凭证。
外汇动态来讲:是国际汇兑或国际结算,指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及资金挪移的行为-汇”指货币资金在地域之间的挪移-兑”指将一具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具国家的货币外汇静态来讲: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即在国外可以得到补偿的债权三个特征:外币性: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充分可兑换性:外汇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即作为外汇的外币资产必须是可以自由的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资产;普遍同意性:作为外汇的外币资产必须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各国普遍同意和使用2. 汇率(标价法);汇率:又成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分析:普通来讲,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落低一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外汇汇率落低,本币汇率升高--本币升值,外币贬值;(1)直截了当标价法(大多数国家使用,1单位外币=X单位本币);⑵间接标价法(英国,美国使用,1单位本币=X单位外币,在美国美元对英镑采纳直截了当标价法);(3)美元标价法;(银行同业之间的外汇交易使用,1单位美元=X单位其他国家货币)3. 汇率分类;--(1 )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内)与浮动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别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官方汇率,任凭市场供求决定汇率);(2)即期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夕卜汇交割时所采纳的汇率)与远期汇率(是买卖双方预先签订合约,约定在将来某日期按照协议交割所使用的汇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价称为远期差价或者掉期率;远期大于即期-升水,远期小于即期-贴水,远期等于即期-平价4.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因素;(非重点)(1)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同时汇率变动受到黄金输送点的制约。
所谓黄金输送点,是指汇率的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界限时,将引起黄金的输岀或输入,从而起到自动调节汇率的作用。
国金五六章重点

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1.类型:按交易客体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国际金融衍生市场。
按交易主体分:离岸金融市场、在岸金融市场2.国际资本市场: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
市场工具: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证券市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3.国际货币市场: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4.离岸金融市场:指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国际金融业务并且不受任何国家的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管制的金融市场。
特点:经营对象包括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借贷关系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的制约;其形成不以所在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金积累为基础。
类型:功能型(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名义型/簿记型(不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只从事借贷投资业务的转帐或注册等事务手续,开曼、巴哈马、巴林)5.在岸金融市场:指一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律和金融条例管制的金融市场。
(典型的在岸市场是外国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6.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稳定的政治制度;完善的金融制度;不实行外汇管制与资金流动和信贷控制,外汇交易自由;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优越的地理和时区位置;政府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
特点: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展;优化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7.欧洲货币市场概念:欧洲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各种货币的总称,货币市场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该种货币存储与贷放的市场。
特点:市场范围广,不受地理限制;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活跃;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所受管制较少。
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分类:长期资本流动:直接投资(绿地投资、收购股权、利润再投资)证券投资(融资手段证券化、对投资对象无管控权)国际贷款(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银行等贷款)短期资本流动:贸易性资本流动、套利性、保值性、投机性。
复旦国际金融新编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增长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期调节:短期内我们假设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变动,中期内,供给低于潜在产出的情况下,总供给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个是由商品市场需要出清决定的),但总供给的变动来源于闲置的生产要素,其增长受到潜在产出水平的限制,到达潜在产出的上限以后,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提高。
中期内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重新达到平衡(假设需求上升,本国价格水平不变,汇率水平的下降使得本国出口品的国际价格上升供给增加,总供给增加),内部均衡曲线右移。
再看外部平衡曲线,国内需求上升,引起进口增加,为了达到外部平衡,必须使本币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或者下调本国价格减少进。
新的均衡点表现为本币贬值,价格增加。
而对比弹性货币分析法,口增加出口),本国产出的增加,会导致本币的升值,这是因为弹性货币分析法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且没有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E-P模型下,产出和价格都增加,意味着货币供给也增加。
,,产出变动只是初始变量中的一个,假如同时考虑到货币供给和价格因素,弹性货币分析法会得到和相同的结论。
(可以进一步分析,内部均衡的变动路径,价格一次性大幅增加,带来商品供给增加,然后价格小幅下调,产生新的内部均衡)经济的外延增长: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包括资本K和劳动L,其中K包括:经常账户收入的转化K CA,(贬值导致其增加),资本账户收入的转化K f,(贬值导致其增加),储蓄的转化K d(本币贬值,本币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和货币供给效应导致居民减少储蓄,其转化为资本,所以增加);本币贬值,总需求增加,扩大生产,对劳动L的需求增加。
随着本币贬值,劳动和资本供给都会增加从而带来产出增加,此即为外延经济增长。
正向的供给冲击使曲线右移,相同的汇率下,劳动和资本投入增加。
反之左移。
由需求增加导致的中期的内外均衡就是长期的外延增长,它们都和汇率e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1.金本位制度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
(2)金块本位
(3)金汇兑本位
2.金平价:两种货币含金量或所代表金量的对比
3.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货币制度的基础,黄金直接参与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4.购买力平价学说: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
5.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
P117可贸易商品:区域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不可贸易商品: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6.购买力平价学说p118
7.利率评价说p123
套补利率评价
非套补的利率评价
还有一个国际收支学说,P127,老师说他太古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