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无碳小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8字无碳小车设计方案

8字无碳小车设计方案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 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 的标准砝码(¢50×65 mm,碳钢制作) 来获得4J 能量,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 为小车示意图。

图一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在300~500mm 范围内产生一个“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重物块从距小车底板400mm 的高处下落,带动主动轴转动,使小车运动,再通过齿轮传动和转向结构,实现在转动一定周期时,小车进行方向的改变,从而实现8 字的运动轨迹。

通过对命题的分析,我们小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对每个结构的各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想法,最后确定了以下结构。

对于各种参数的确定,我们只要是对齿轮进行了计算,其他参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Auto CAD、Solidworks 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车架受力小,精度要求低,考虑到铝板密度小,强度对于小车也足够,而且方便加工,故本次制作选择3mm 厚铝板。

由于我们是后轮单轮驱动,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横向距离过大会使小车在绕行8 字时轨迹不对称, 即一个圆大一个圆小。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驱动轮与导向轮的横向距离取消。

原动机构是把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动能的装置.要求1。

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转弯时速度过大倾翻.2.启动时提供足够的加速度使小车开始行走.3.到达终点时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 同时使重块的动能尽可能的转化到驱动小车前进上,如果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不仅浪费了重物的动能,下落时对车架的冲击还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8”字循迹无碳小车结构创新设计

“8”字循迹无碳小车结构创新设计

“8”字循迹无碳小车结构创新设计1 设计思路根据“8”字形路线小车的运动特点,小车转向轮应在一定角左右周期性摆动,根据这一原理我们采用凸轮的形式来实现这一周期性定角摆动,且选择与之相应后轮传动比来满足要求;车架我们采用方形版结构,考虑到节约加工成本,底板重量等因素,我们和加工中心进行联系,使用铝合金材料,采用较为方便的激光切割进行加工;齿轮齿轮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寿命长,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围大的优点,因此传动方式我们采用齿轮和动滑轮相结合;考虑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后轮会产生一定的差速,对于差速的处理,本设计采用单轮驱动。

由于驱动轮越大,滚阻系数越小,行走距离远,因此选择较大的轮驱动车体。

2 特色创新结构设计说明我们对无碳小车进行结构设计,要保证小车能稳定的进行8字行走,我们要保证各机构设计精确可靠,由于采用凸轮结构实现转向功能,则对凸轮形状的设计必须考虑周全。

另外微调机构在保证平稳前行过程中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考虑到加工难度及成本,设计了单轮驱动。

栓线处为梯形原动轮。

起始时,原动轮的转动半径较大,起动转矩大,有利起动。

其次,起动后,原动轮的半径变小,转速提高,转矩变小,和阻力平衡后作匀速运动。

原动轮的半径变小,使总转速比提高。

下面主要对小车凸轮设计以及微调机构设计进行说明。

2.1 凸轮设计首先我们根据小车行走的8字轨迹形状进行凸轮的理论形状设计,如图1所示,考虑到实际加工出来的凸轮有一定的厚度,必将导致用理论形状加工出来的凸轮形状所走出来的轨迹与实际轨迹存在误差,我们通过分析,将加工出来的凸轮形状作为初步大致凸轮,然后采用调试掌握相关规律,将因凸轮厚度引起的误差采用手动磨削的方式减小到最小,反复实验,最后得到滿意的凸轮形状。

2.2 微调机构设计由于前面确定了转向采用凸轮机构换向方案,为了提高准确度,适应性,因此就必须加上微调机构,对误差进行修正。

微调机构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1)凸轮轴向可移动一微小位移,从而调整凸轮与推杆接触点的位置,来调节八字大小,如图2为本文所设计凸轮微调装置。

“8”字形无碳小车设计

“8”字形无碳小车设计

8字形无碳小车设计项目介绍本项目是基于机械设计的课程要求而进行的设计,需要设计出一款8字形无碳小车。

该小车不仅要满足在直线上的移动,还需要具备在转弯时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性,以便在不同场合下进行应用。

设计思路总体设计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首先确定了该小车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8字形的结构和无碳的材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该小车采用两个轮子,每个轮子由两个电机驱动,采用倒立式机械结构。

图1:8字形无碳小车示意图电机选型在选择电机时,我们考虑到需要一定的扭矩和转速。

我们最终选择了两款表现比较出色的电机,分别为Mabuchi RS-775WC-9517直流电机和小日本FC-280SC-20150直流电机。

这两种电机在理论测试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机械结构在进行机械结构方面的设计时,我们首先采用了3D建模软件绘制出了图纸。

为了增加小车的稳定性,轮子的轴距被加长,同时在两个轮子之间加了一根横杆和一个弯曲部件,以便于小车在8字形轨迹的转换时更加平稳。

图2:机械设计图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方面,我们采用了基于Arduino的控制器,并通过PID控制算法实现轮子转速的控制。

由于该小车需要进行方向控制,所以我们还加入了一个陀螺仪模块,用于感知小车的方向。

实际制作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际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主要包括:电机、电池、轮胎、木板、3D打印件等。

制作过程制作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机械部件制作、电路制作、程序编写。

1.机械部件制作我们首先按照之前的机械设计图进行部件制作,包括:底盘、支架、轮子等。

2.电路制作电路制作主要包括将电池、控制器、电机、陀螺仪等部件进行连接。

连接的过程需要注意电路接线的正确性。

3.程序编写我们编写的程序需要完成小车的运行控制、方向控制、转速控制等功能。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PID控制算法和蓝牙控制模块,以方便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在8字形轨迹上进行测试,将小车的运行时间、速度、稳定性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测量。

基于数据分析的“8”字无碳小车的设计与改进

基于数据分析的“8”字无碳小车的设计与改进

基于数据分析的“8”字无碳小车的设计与改进摘要无碳小车越障竞赛要求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使用质量为1Kg±5g的重锤获得,重锤由各学校自行准备,尺寸自定(比赛前由组委会统一称重,不符合规定的重锤由组委会提供,并在小车拆装和调试环节成绩中扣0.5分),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重锤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关键字凸轮机构;轴承;能量转换前言无碳小车越障竞赛要求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

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小车需绕中线上的两个障碍物按“8”字形轨迹运行,障碍物为直径20mm、长200mm的3个圆棒,圆棒中心分别放置在“L”形的3个端点上,以小车完成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见图11 设计思路1.1 能量转换机构该机构由重物、滑轮架、滑轮、碳素杆、绕线轮、前轴组成,当重物下落时通过绳子带动安装在前轴上的绕线轮旋转,驱动前轴转动,从而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2 转向机构该机构由凸轮、摆杆、前叉组成,前轴带动凸轮旋转,导致摆杆有规律地摆动,通过前叉使前轮变换方向,引导小车走出8字形轨迹。

1.3 传动机构该机构由前齿轮、中齿轮、大齿轮、后齿轮、后轴组成,前轴带动齿轮、齿轮带动后轴转动,从而将动能传给后轮,使后轮转动。

为了充分利用能量,使小车行驶距离更远,小车为二级齿轮传动。

1.4 执行机构该机构由前轮和后轮组成。

1.5 机架小车的机架由两块侧板、前横梁、底板组成。

2 小车出发定位方案2.1 找合理放车位置小车前轮用粉笔涂抹后摆正,并在摆杆与凸轮接触位置上做好标记,同时记下前轮和两后轮位置,随后发车,根据小车前轮的运动轨迹和桩距,找到合理放车位置。

“双8”字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分析

“双8”字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分析

期引言“双8”字无碳小车作为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项目之一,仅靠1kg碳钢锤的重力势能驱动小车避障行进,对于小车的创新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设计思路依照竞赛命题,小车设计成三轮结构,后轮驱动、前轮转向,转动凸轮连带前轮连杆实现周期转弯。

小车行走动力依靠重物牵引细线直接获得,采用多齿轮啮合实现后轮作为驱动轮。

牵引细线经过顶部变比定滑轮缠绕在增速轴上,细线的拉力转换成扭矩,通过一级增速驱动后轮轴转动,两后轮采用超越离合器实现差速,驱动小车前行;前轴依靠锥齿轮转动,实现转向与行走周期的无级传动;锥齿轮轴与前主轴垂直,外部安装有凸轮,通过推动前轮连杆,带动前轮做周期性转动,实现小车双8字曲线行走避开障碍物;通过调节连杆伸出的长度来改变前轮的摆动角度,进而调节前轮转向角度以适应距离的桩距;通过百分尺精确调节转向杆长度与前轮角度保证小车行走轨迹的对称中心线为障碍物连成的直线。

在保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车重,减少运动部件摩擦,尽量采用简洁稳定的传动链确保小车的稳定性,提高小车的行走距离。

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标准件如滑轨滑块,轴承,高精度测量工具如百分尺、游标卡尺来提高小车运行可靠性及微调精密度。

2小车出发定位方案利用发车架作为小车每次绕桩发车的基准,从而确定出发位置:发车架上角尺部件用于前进方向直线定位,使其与障碍物所在直线平行;通过直尺测量发车架基准点到发车线以及与侧轮与障碍物所在直线的距离,确定位置后发车架固定不动;通过改变发车架上百分尺的刻度来确定不同桩距下小车的发车角度。

通过T形挡铁贴住转向导杆,确定整车传动机构的发车起始位置。

3数据计算3.1传动设计数据各级传动比:变比滑轮i1=1.5;大齿轮到小齿轮i2=3.75;砝码下降长度(mm)/小车行走长度(mm):400/60000小车最大理论行走长度:S=(400×2)/(6×3.14)×i2×(160×3.14)=60000mm=60m小车距出发线最大理论距离:小车距出发线最大理论距离=S/1.57=34m3.2转矩设计数据各级转矩及摩擦力矩分析:设小车最终驱动力矩M,重锤质量m=1kg,G≈10N,取铝合金齿轮传动效率η=0.96,变比滑轮传动比i1=1.5,齿轮传动比i2=3.75;绕线轴驱动力矩:M1=G×Φ/2×i1=10×6/2/1000/1.5=0.02N·m.经一级齿轮传动后传动轴驱动力矩:M2=G×Φ/2/i2/i1×η1=10×6/2/1000/1.5/3.75×0.96=0.005N·m滚动摩擦系数为f=0.01后轮半径R=80mm重心距后轮x=70mm,轮距l=170mm,则:F=Gf(l-x)/l=15×0.01×(170-70)/170=0.088N.4结构设计创新每一个轴上都装有滚动轴承,可以减少摩擦,保证运动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八字形无碳小车课程设计

八字形无碳小车课程设计

八字形无碳小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八字形无碳小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八字形无碳小车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

(2)掌握无碳小车制作的材料选择、设计和组装方法。

(3)了解无碳小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无碳小车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完成无碳小车的制作。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八字形无碳小车的概念、设计原理、制作方法和实践操作。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八字形无碳小车概述(1)介绍八字形无碳小车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无碳小车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第二课时:无碳小车设计原理(1)讲解无碳小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分析无碳小车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3.第三课时:无碳小车制作方法(1)介绍无碳小车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演示无碳小车的制作过程。

4.第四课时: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制作无碳小车。

(2)进行无碳小车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无碳小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制作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无碳小车,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内容的八字形无碳小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无碳小车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无碳小车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带、电机等。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的创新性设计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的创新性设计

8字形轨迹无碳小车的创新性设计摘要:针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竞赛“无碳小车”主题,设计一种以重力势能驱动具有方向控制功能8字形轨迹自行小车,提出了一种创新设计,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无碳小车,该小车特点是:小车为边三轮结构,采用共轭凸轮滚子直动推杆转向机构,采用了动滑轮组、锥形滚筒及约束导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及行驶稳定性,使得行驶轨迹更精确,行驶路程更远。

本设计为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儿童玩具车中需要“8”字形轨迹控制的小车机构设计提供了借鉴,有较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碳小车、8字形轨迹、方向控制、共轭凸轮、机构设计1 引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时代潮流,“低碳生活”观念已成共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无碳技术运用到工农业及日常生活各领域,我国也在加大无碳生产技术的研究。

鉴于此,设计无碳小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小车设计要求:全部能量由重力势能提供,能绕一定间距两障碍物走8字形轨迹,能自动转向。

2 运动轨迹分析及设计小车在行驶时能绕一定间距两障碍物沿8字形循环绕行,要求转向机构能周期转向,在速度一定下,必须保证小车运动轨迹曲率是连续的,否则曲率突然改变,小车容易晃动甚至倾覆。

因此,可将小车轨迹设计成由两个相切的圆组成的8字形,使小车在每走完半个8字时转向机构换向一次,即实现8字绕行。

3 驱动及转向原理重物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通过绳轮式原动机构传递给后轮轴,轴带动后轮转动,带轮传动机构将能量传递给共轭凸轮滚子直动推杆转向机构,控制小车前轮自动转向,在行走机构驱动下使小车前行,根据小车行驶8字形轨迹大小来设计带轮传动机构传动比及转向机构凸轮形状,同时在微调机构调节下对前轮摆角进行微调,使前轮在每走完半个8字时转向一次,即实现小车走8字形轨迹。

图4:驱动转向原理图(2. 驱动轴4.滚筒 6.带轮8.定滑轮12.凸轮18.前轮20.边轮23.后轮24.小带轮)4 机构设计根据功能要求把小车分为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四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

八字形无碳小车设计

八字形无碳小车设计

重力势能驱动的“8”字型题目:自控越障车设计姓名:赵洋学号: 201301020060002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2013级01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沈学会完成时间: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赵洋(学号:201301020060002 )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重力势能驱动的“8”字型自控越障车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沈学会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学生(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设计《重力势能驱动的“8”字型自控越障车设计》是本人;赵洋(学号:201301020060002)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一部分,是在指导教师沈学会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协和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生(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年月日摘要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重力势能驱动的“8”字型自控越障车设计”。

设计过程中小车的设计方法极其关键,首先论文思路要明确;而在设计过程中,选材、建模以及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充分。

我借鉴了一些现代发明理论例如对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等;并采用了WINDOWS、MATLAB、PROE等辅助设计软件。

根据方案我将小车的机器构成分为六个部分,进行分步设计。

针对每一个部件设计切合的方案,通过筛选对比选出其中最好的方案组合。

我的方案最终确定为:选用三角底板式车架、锥形轴原动结构、传动结构选用齿轮或无需该机构、采用槽轮结构及曲柄连杆作为转向机构、行走结构采用单轮驱动实现差速、微调结构采用微调螺母螺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字无碳小车设计方案一绪论
1.竞赛题目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50×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4J能量,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

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一
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在300~5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2.工作原理
重物块从距小车底板400mm的高处下落,带动主动轴转动,使小车运动,再通过齿轮传动和转向结构,实现在转动一定周期时,小车进行方向的改变,从而实现8字的运动轨迹。

3.设计方法
通过对命题的分析,我们小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对每个结构的各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想法,最后确定了以下结构。

对于各种参数的确定,我们只要是对齿轮进行了计算,其他参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Auto CAD、Solidworks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二设计部分
1车架
车架受力小,精度要求低,考虑到铝板密度小,强度对于小车也足够,而且方便加工,故本次制作选择3mm厚铝板。

由于我们是后轮单轮驱动,前导向轮与驱动轮的横向距离过大会使小车在绕行8字时轨迹不对称,即一个圆大一个圆小。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驱动轮与导向轮的横向距离取消。

2原动机构
原动机构是把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动能的装置。

要求
1.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转弯时速度过大倾翻。

2.启动时提供足够的加速度使小车开始行走。

3.到达终点时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

同时使重块的动能尽可能的转化到驱动小车前进上,如果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不仅浪费了重物的动能,下落时对车架的冲击还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4.不同场地对驱动力的要求不同,因此原动机构需要能调节驱动力。

1.启动时摩擦力大,因此设计绕线轴的半径较大。

2.启动后绕线轴半径不变,扭力和阻力平衡,小车匀速前进。

3.结束时半径再次变小,拉力不足,小车减速运动,重物也减速下降。

原动机构整体设计如下
3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是把原动机构的动力传到驱动轮和转向机构。

需要满足传递效率高、结构简单不易损坏、重量轻、内部摩擦损耗小等要求。

齿轮紧凑高效、结构简单、精度高、传动稳定。

因此本次制作选择齿轮传动。

4转向机构
转向机构直接决定小车功能的实现,是本次设计的主要部分。

需要满足结构简单、可微调、摩擦小等基本条件,同时还要实现转向运动,将传动机构的动力转化为来回的摆动,使转向轮带动小车实现8字运动。

考虑到制造的方便、精确,接触面易于润滑的优点,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简单的偏心圆盘和曲柄摇杆作为转向机构,摇杆两端装上关节轴承还可以进一步减小摩擦并增大活动范围。

8字无碳小车的转向频率不高、传递的力不大、惯性小,因此我们决定采用双联的缺齿齿轮与转向机构相连实现对曲柄的间歇驱动。

5行走机构
行走机构为一个前轮做驱动轮,两个后轮做从动轮。

两个后轮同步转向时必定有轮子与地面打滑,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更消耗能量,而且会影响运动轨迹。

因此本次制作用单向轴承实现双轮差速。

滚动摩擦阻力
R N R
M f δ⋅=
=

δ
只与材料有关,N 为正压力。


虑到减小摩擦和加工问题选用亚克力板作为轮子的材料。

同时可以看出轮子越大收到的阻力越小,因此也能够走的更远。

但因为安装问题和具体的驱动力问题后轮直径暂定为250mm 。

6微调机构
连杆一端连接导向轮,一端连接圆盘,设圆盘上偏心孔距圆心的距离为
C,连杆与转向轮中心的水平距离L。

则前轮通过曲线的偏向角为通过调节C来调节曲线的偏向角。

三主要尺寸设计及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