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重点知识点大全选择题1、关于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C.欧洲的海洋性气候强D.欧洲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答案:C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A错误。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

B错误。

欧洲受大西洋的影响明显,海洋性气候强,C正确。

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错误。

故选C。

2、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答案:B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牢记即可。

3、图中的三大宗教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答案:A解析:世界上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的建筑各具特色。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以厚墙壁、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

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以厚墙壁、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是清真寺,清真寺建筑以圆形穹顶和新月标志为特征;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佛寺等。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全部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全部重要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全部重要知识点选择题1、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答案:B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牢记即可。

2、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人口超过1亿”三个条件的一组国家是()A.美国、印度B.澳大利亚、法国C.中国、巴西D.美国、日本答案:D中国人口过亿,位于北半球,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口过亿,位于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印度人口过亿,位于北半球,属于发展中国家;日本人口过亿,位于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巴西人口过亿,主要位于南半球,属于发展中国家;法国人口未过亿,位于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人口未过亿,位于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3、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答案:D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A正确;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B正确;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C正确;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和文化设施优于乡村聚落,D错误。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第一节人口和人种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2、读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考知识点归纳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A.B.C.D.答案:AA、B、C、D中A是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建造,最适合游牧民族的居住;故答案为A。

2、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英语B.法语、汉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答案:A根据所学可知,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超过13亿人使用。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语言,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遍及世界,所以A符合题意。

排除BCD,故选A。

3、下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居民都以白色人种为主B.两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C.两地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两地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答案:A甲为阿拉伯半岛,乙地为印度北部,两地居民都以白色人种为主,两地纬度相同,但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热带季风气候;两地都以小麦种植业为主;甲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故选项A 正确。

故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知识。

4、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B.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答案:B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故选:B。

5、中东地区的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因为A.受地形影响B.受宗教习惯影响C.抵御冬季的寒冷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答案:D西亚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多风沙,墙后窗小可以抵御高温和风沙,色浅是为了反射强烈的太阳光线的照射。

所以选D。

6、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起源于()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答案:B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佛教发源于亚洲南部,故选B。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总结一、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率: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1.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语种分布地区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母语)/印度、菲律宾和南非(官方语言)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但巴西为葡萄牙语)俄语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几个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国家”或“阿拉伯世界”)法语法国及其相邻的国家、非洲西部和中部四、世界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初一地理备考重点来啦!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备考重点来啦!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备考重点来啦!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重点考查人口的分布特点和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学习,希望对大家期末备考有帮助!知识点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数量: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65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详见教材64页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3. 决定人口增长速度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等于0,表示人口停止增长;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河网密布的平原)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最后的时间复习备考,预祝大家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
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从使用人数来看最多的是汉语,第二位是英语,第三位是西班牙语。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形成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3.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4.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成为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七年级地理教案
3.乡村和城市的差异:景观特征不同,生产活动不同。

二.聚落和环境
1.聚落大都选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②地形平坦③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④候适宜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⑥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居民。

2.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3.列入历史遗产名录中的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____(省、市、区、县)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

3.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少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4.大洋洲在大洋中。

南极洲没有国家和地区。

5.世界国家面积前六位: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997万平方千米),中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美国(937万平方千米),巴西(854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769万平方千米)。

6.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7.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

8.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世界上发达国家共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2.发展中国家: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独立成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出售轿车,轮船,飞机和高档日用品,赚到的钱多。

4.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赚到的钱少。

5.目前在一些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

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正式成立于____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2.它是由中国,韩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3.国界线: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主要是国家行使主权范围的边界。

4.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民族,语言,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