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的形成、利用及保护研究报告
珊瑚礁的生物和生态研究

珊瑚礁的生物和生态研究珊瑚礁是海洋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热带海洋生物群落之一。
这些珊瑚礁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生物构成,而是由多种生物共同形成的组合体。
因此,珊瑚礁的研究不仅关注于珊瑚本身,也涉及了其他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本文将结合珊瑚礁的生物和生态研究来探讨珊瑚礁的奥秘。
珊瑚礁是一种典型的硬珊瑚,可以以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形式组成。
这些硬珊瑚非常耐寒和耐干,可以生长在不同的深度和在不同的海洋温度中。
珊瑚的形态、尺寸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浅海海底形成。
珊瑚与建筑材料中的石膏和水泥相似,既能形成固定的结构,也能承担丰富的生态功能。
珊瑚礁中最重要的生物是珊瑚本身,其采取了一种异居生活方式。
珊瑚的外部有兔纹螺和珊瑚螺等各种海洋生物共生。
这些生物通过摄食珊瑚表面的藻类和微生物,为其提供氮、磷等养分,同时也维护了珊瑚的健康。
这种共生关系对珊瑚和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珊瑚之外,珊瑚礁中的其他生物也非常多样化。
例如,硬珊瑚组成的网状森林,可以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栖息地和食源,同时也成为大型海洋动物的产卵场。
此外,珊瑚礁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如海膜草、水母、蓝藻、红树林等,它们都在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对珊瑚礁的生物和生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经过研究发现,珊瑚礁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危机。
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人类活动等相互作用,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珊瑚融化、珊瑚白化、海洋的污染和过度捕捞等等,危及到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的生存。
为了保护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科学家们积极进行着各种研究。
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制定了全球珊瑚礁监测计划,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全球的珊瑚礁。
此外,全球珊瑚礁联盟也会定期向公众提供珊瑚礁的状况,以鼓励更多人关注此事。
总之,珊瑚礁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研究不仅关注于珊瑚本身,更要关注其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生物。
珊瑚礁的形成与生态系统功能

珊瑚礁的形成与生态系统功能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生态景观,它们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广泛分布。
珊瑚礁的形成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水温、盐度、光照和水质等。
珊瑚是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具有石灰质外壳,通过与共生藻类的关系建立起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珊瑚的生长,而珊瑚的生长则受到水温的影响。
一般来说,珊瑚的生长需要水温在18摄氏度以上,而且能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温范围内。
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珊瑚会出现褪色现象,甚至死亡。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形成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珊瑚礁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它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茂密的珊瑚礁可以吸引大量的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浮游生物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物链。
珊瑚礁中的鱼类还可以起到清理藻类的作用,维持珊瑚礁的清洁。
此外,珊瑚礁也是很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场所,它们提供了理想的孵化环境和庇护所,使得各种海洋生物能够进行繁衍后代的过程。
其次,珊瑚礁可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浪和风暴的侵蚀。
珊瑚礁的独特结构和多孔性外壳可以削弱海浪的冲击力,并形成一个类似于风暴墙的屏障。
这种屏障作用不仅能够减少风暴对沿海地区的破坏,还能保护滨海地区的沙滩和河口。
因此,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全球珊瑚礁面临了严重的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水温升高,珊瑚生长受到抑制,褪色和死亡现象不断发生。
此外,过度捕捞、污染和过度旅游等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珊瑚礁,它们可能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全球应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
其次,应该加强珊瑚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限制捕捞、减少污染和控制过度旅游。
此外,科学家可以开展珊瑚饲养和繁殖研究,以提高珊瑚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珊瑚礁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保护

珊瑚礁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和石灰质沉积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珊瑚动物是一种硬珊瑚,通过吸水器吸水,将其中的钙和碳酸盐转化成碳酸钙,这种物质就是珊瑚骨。
珊瑚骨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珊瑚骨架,这些小型的珊瑚骨架聚集成一个个珊瑚礁。
珊瑚礁生长缓慢,形成的速度大约是每年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这些小型的珊瑚骨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了大型的珊瑚礁。
珊瑚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
它们是海洋中最生物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礁所拥有的生态类型非常多样化。
它们是著名的珊瑚礁中心,这里拥有多种多样的珊瑚,如灯篮珊瑚、碗珊瑚、柳珊瑚、石属珊瑚等等。
珊瑚礁也是海洋里的一个屏障,它保护着沿海地区免受海浪和风暴的袭击。
它们还是海洋的孕育场,珊瑚礁提供了许多的洞穴和附着点,让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能够繁殖和生长。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的珊瑚礁正在受到破坏,其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全球范围内,珊瑚礁的受损情况非常严峻,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滥捕滥捞、珍珠养殖、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
珊瑚礁是一个非常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环境变化导致水温过高或过低、水质污染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珊瑚的健康。
水温升高会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这是因为珊瑚动物会抛弃共生藻类,从而丧失色素。
而水质污染则会导致营养过剩,导致大量藻类生长,从而波及珊瑚。
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它们无法再提供保护和繁殖的功能。
为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需要切实控制珊瑚礁的破坏行为。
例如保护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限制珊瑚礁的采集和捕捞。
其次,需要加强污染控制,例如控制污染源和加强污水处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需要对不同的珊瑚礁群落进行重点保护,例如鱼礁、软珊瑚礁、珊瑚礁坡、深海珊瑚礁等。
此外,对于珊瑚礁的修复和再生也应该进行投资和研究。
总之,珊瑚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
珊瑚生长研究报告总结与反思

珊瑚生长研究报告总结与反思引言珊瑚是一类独特的生物,以其美丽的外貌和极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功能而闻名。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宝贵资源,我们进行了一项珊瑚生长的研究,以期深入了解和掌握珊瑚生长的规律性。
本文将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珊瑚生长的影响,进而为珊瑚保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选择了多个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和数据采集,并对光照、温度、水流等因素进行测量和记录。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收集珊瑚生长的数据。
首先,我们在不同珊瑚礁采集了一些样本,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包括珊瑚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然后,我们利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对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实时监测。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遥感技术,通过无人机拍摄高清影像,对珊瑚礁的分布和生长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珊瑚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首先,光照是珊瑚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珊瑚的光合作用,提供养分和能量,从而促进珊瑚的生长。
其次,水温的变化也对珊瑚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高温会引起珊瑚的脱色和死亡,而适宜的温度则有利于珊瑚的健康生长。
此外,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也会影响珊瑚的营养摄取和养分供应,对珊瑚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反思与改进在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我们无法涵盖所有的环境因素和影响因素。
仅仅使用光照、温度和水流来研究珊瑚的生长可能并不充分。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水质、盐度等,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其次,由于我们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数据采集,无法观察到较长时间尺度内的珊瑚生长变化。
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延长观测时间,进行更长期的数据记录,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此外,我们也意识到了对珊瑚礁保育的重要性。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珊瑚生态系统的影响。
珊瑚礁:海底热带雨林

珊瑚礁: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礁是地球上最美丽、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
它们是由珊瑚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建的,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致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珊瑚礁的形成、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面临的威胁。
1. 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
首先,它们只能在温暖的海水中生长,通常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次,珊瑚礁需要充足的阳光,因为它们与共生的微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珊瑚礁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
它们起源于一个个微小的珊瑚虫个体,它们分泌出钙质外骨骼,并与周围的珊瑚虫个体连接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珊瑚虫个体不断繁殖和生长,形成了庞大的珊瑚礁结构。
2. 珊瑚礁的结构珊瑚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浅水珊瑚礁、深水珊瑚礁和珊瑚礁岛。
浅水珊瑚礁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珊瑚礁类型。
它们通常生长在海平面以下20米以内的浅水区域。
这些珊瑚礁由大量的硬珊瑚组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
这些结构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众多的海洋生物。
深水珊瑚礁生长在海平面以下20米以上的深水区域。
它们通常由软珊瑚和蓝色珊瑚等组成。
与浅水珊瑚礁相比,深水珊瑚礁的生态系统相对较少被人们所了解,但它们同样重要。
珊瑚礁岛是由沉积物和岩石形成的陆地结构,通常位于浅水珊瑚礁附近。
这些岛屿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对许多海洋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3. 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包括鱼类、贝类、海藻、海绵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等。
珊瑚礁提供了庇护所和食物来源,使得这些生物能够繁衍生息。
珊瑚礁还是许多物种的重要繁殖场所。
例如,一些鱼类会在珊瑚礁上产卵,并将幼鱼保护在珊瑚的结构中。
这种亲子保护行为对于维持鱼类种群的稳定至关重要。
此外,珊瑚礁还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减缓了海洋酸化的速度。
红海的地质奇观和珊瑚礁

红海的地质奇观和珊瑚礁红海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潜水目的地之一,以其壮观的地质奇观和丰富多样的珊瑚礁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红海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珊瑚礁的形成与保护。
一、地质奇观红海是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一个海湾,其地质特征十分独特。
红海脊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火山山脊之一,沿红海底部延伸约2,000公里。
这条山脊是由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在地质上被称为中洋脊系统。
这条脊线特点是宽度狭窄,拥有许多火山锥和裂谷。
岩浆从裂谷中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地形特征。
在红海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形态各异的海底火山和火山锥,其中一些甚至延伸到海面上。
这些火山地形不仅令人惊叹,而且也为红海地区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岩石的裂隙和洞穴是无数物种的繁衍和成长的理想场所。
二、珊瑚礁的形成与保护红海以其丰富多彩的珊瑚礁而著名,这些奇观是数百万年形成的自然奇迹。
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骨骼积累形成的,这些珊瑚动物生活在海洋中的浅水区域。
形成珊瑚礁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一个过程,被称为珊瑚崛起。
当珊瑚动物繁殖并扩散时,它们沉积下来的骨骼逐渐堆积形成珊瑚礁的基础结构。
红海的珊瑚礁依附于火山岛屿、礁盘和海岸附近的硬质基岩上。
热带气候、较高的水温和充足的日照使得红海地区成为珊瑚的理想生长环境。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海地区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
例如,建立了许多海洋保护区,以限制人类活动和污染对珊瑚礁的破坏。
此外,红海的潜水业也非常重视珊瑚礁的保护,鼓励潜水爱好者遵守潜水规则,保持礁区的原生态。
尽管这些保护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红海的珊瑚礁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这对珊瑚生存和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过度的旅游开发和人类活动也会对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结语红海的地质奇观和珊瑚礁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
它们饱含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需要我们的保护与关爱。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这片红海的瑰宝,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珊瑚礁的形成与保护

珊瑚礁的形成与保护珊瑚礁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珊瑚礁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它们至关重要。
1. 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的形成是一种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它们是由珊瑚动物的堆积物积累而成的,这些动物属于壳类动物的珊瑚类。
首先,珊瑚动物以藻类为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中的养分,并释放出氧气。
然后,它们分泌钙质外骨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珊瑚石。
最后,随着大量珊瑚动物的生长和死亡,珊瑚礁逐渐形成。
2. 珊瑚礁的保护为了保护珊瑚礁,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减少污染水污染是对珊瑚礁的主要威胁之一。
废水排放、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等都对珊瑚礁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此外,个人也应该采取措施,如降低用水量、正确处理废物等,减少对珊瑚礁的影响。
2.2 禁止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捕捞不合理地大规模捕捞珊瑚礁附近的鱼类,这会导致珊瑚礁附近的食物链被打破,间接导致珊瑚礁的死亡。
因此,采取措施限制过度捕捞,例如制定合理的捕捞政策和增加海洋保护区的数量,有助于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环境。
2.3 控制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海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但过度的旅游开发对珊瑚礁的破坏非常严重。
过多的人流、船只和海上活动不仅会造成珊瑚礁磨损,还会带来废水排放和垃圾堆积等问题。
因此,控制旅游业发展,对游客数量进行合理的限制,并加强管理和监管,是保护珊瑚礁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2.4 关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对珊瑚礁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造成珊瑚动物大规模死亡,这现象被称为“珊瑚白化”。
减缓气候变化的效果不仅有助于保护珊瑚礁,还有助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珊瑚礁:海底生物的摇篮

珊瑚礁:海底生物的摇篮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是海洋中众多生物的家园和摇篮。
珊瑚礁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对全球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珊瑚礁的形成、生态功能以及面临的威胁,并探讨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
1. 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共同构建而成的。
珊瑚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它们通过分泌钙质外骨骼来建造珊瑚礁。
珊瑚动物通常生活在温暖浅海水域,因为它们需要光合作用提供的能量来生存。
当珊瑚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外骨骼会逐渐积累形成珊瑚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珊瑚礁逐渐扩大并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珊瑚礁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保护。
2. 珊瑚礁的生态功能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它们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据统计,约有25%的海洋鱼类和数百万种其他海洋生物依赖于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还是许多重要渔业资源的孵化场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此外,珊瑚礁对全球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珊瑚礁还能够减少海浪的冲击力,保护沿岸地区免受风暴和海啸的侵袭。
3. 珊瑚礁面临的威胁然而,珊瑚礁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这对珊瑚动物是致命的。
当海水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珊瑚动物会失去共生藻类,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
除了气候变暖,过度捕捞、污染和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
过度捕捞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物进入海洋会导致珊瑚动物生长异常和死亡。
此外,过度开发沿海地区和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珊瑚礁带来了压力。
4. 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性保护珊瑚礁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关键。
首先,保护珊瑚礁可以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许多重要渔业资源。
这对于维持全球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保护珊瑚礁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珊瑚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过保护珊瑚礁,我们可以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找到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珊瑚礁目前面临的现状及保护
1、珊瑚礁所面临的现状
2、对珊瑚礁的保护措施
1、珊瑚礁所面临的现状
1、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与珊瑚礁的白化现象
近年来,被认为起因于海水温度上升而对珊瑚造成危害的现象已成为严重问 题,如“白化现象”。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引起水温升高因此 导致珊瑚白化,在全世界广大范围内造成珊瑚礁的损失。
3、进行适度的规划开发
适度的规划开发可以使我们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对珊瑚礁起到 保护作用。
2010年5月12日
BACK
珊瑚虫
构成珊瑚礁的珊瑚,乍看好像一丝 不动,因此,可能会有人认为它是 “植物”或“矿物”,然而,珊瑚却是 与海葵及水母一样同属刺细胞类的 动物,众多小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 成群体。每一个珊瑚均如右侧插图 所示,由被称为“水螅体(polyp)” 的主体和石灰质的骨骼部分组成, 长成枝状、桌状或块状。珊瑚多层 堆积便形成珊瑚礁这种复杂的“地形 ”。水螅体上有一个周围长满触角的 口腔,珊瑚便是从这里摄取食物、 排泄粪便和产卵等。细胞内有藻类 共生,他们相互补充而生存。
4、珊瑚礁对环境及人类的意义 5、珊瑚礁目前面临的现状及保护
1、珊瑚礁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
1、珊瑚礁的定义
珊瑚礁(coral 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 它由礁前带、礁核带和礁后带这3个基本相带组成。
2、珊瑚礁的结构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 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 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 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 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 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 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为鱼类的生长提供 了很好的环境
很多人潜入水底 观赏色彩艳丽的 珊瑚
千姿百态的珊瑚 可作为装饰工艺品
这是日本为了争夺资源想 从我国抢走的“冲之鸟礁”
4、地质研究的意义
① 由于珊瑚礁的形成的条件,所以,可作为判断古气候、 古地理的重要标志。
②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珊瑚礁 来了解地壳的运动。
堡礁(Barrier reef)
陆地与珊瑚礁之间有一个水深数十米的泻湖(lagoon) 的地形。在原为岸礁的状态下,因地壳变动和海面上升 等原因,岛屿逐渐下沉,而在外洋一侧,珊瑚礁不断延 展便形成这样的地形。
陆地 珊瑚礁
模式图
环礁(Atoll)
岛屿完全沉没,仅留下围绕岛屿的环状珊瑚礁的地形。 有时在reef(礁滩)上面砂石堆积,也会形成较小的岛 屿。马尔代夫(Maldives)和马绍尔群岛 (Marshall Islands)等便广为知晓。
3、珊瑚礁的分类
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
堡礁。又称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隔以泻湖。
珊 瑚 礁
环礁。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泻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
台礁。呈台地状高出附近海底,但无泻湖和边缘隆起的大型珊瑚礁。
点礁。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泻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
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有以下几处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罗阿坦堡礁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珊瑚礁 埃及红海海岸的珊瑚礁。
4、珊瑚礁对环境及人类的意义
1、对海洋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意义
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它为 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居住地。 减轻温室效应
2、长棘海星的异常繁殖带来的摄食危害
珊瑚的天敌长棘海星的体下长有一个口腔,从这里直接将胃探出压在珊瑚 上,在体外将珊瑚表面的水螅体消化后吸收。长棘海星大量发生的地区至今 接到多处报告。
3、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及生活废水排放等导致海洋污染
若大量土砂附着在珊瑚表面,因为珊瑚自身不能除去土砂,所以就不能摄食 和呼吸,这样便可能导致珊瑚死亡。另外,富营养化现象也会导致珊瑚死亡 。
可以分泌碳酸钙造礁的生物很 多,而形成大块骨骼的石珊瑚 就像钢筋一样,使礁体更容易 形成。(七星岩)
珊瑚礁生长到水面,再继续向上发展的空间就有限了。 (兰屿)
2、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所需环境
水温 盐度 水深 光照 风和风浪 河流 海平面变动 海底地形和底质 藻类与珊瑚礁的关系
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 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 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 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 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 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 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作用。海 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维度珊瑚礁”。由于 水温的限制,在我国北方的海域(如黄渤海海域)见 不到珊瑚礁。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 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3、珊瑚礁在海洋中的分布状况
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全世界的珊瑚礁 总面积估计为28.43万平方公里,其中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包括 红海、印度洋、东南亚和太平洋)占91.9%的面积。仅东南亚就 占32.3%的面积,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占40.8%。大西洋和加 勒比海仅占全世界的7.6% ,美国西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基本上没 有珊瑚礁,或者很少 ,从巴基斯坦到孟加拉国的南亚海岸的珊 瑚礁也很少,南美洲东南海岸和孟加拉国也缺少珊瑚礁。
2、对珊瑚礁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并以法律约束人们对其实施保护
建立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此突出强调对珊瑚礁的保护力度,引起 其他人对珊瑚礁的保护,并依法采取措施对珊瑚礁实施保护。例如,我国 在南海建立的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
2、加强宣传教育
可倡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珊瑚礁,也可让他们提升对自己家乡丰富资源 的荣誉感 。
2010年5月12日
阴暗冰冷的海底世界中,珊瑚礁毫无疑问更像一片仙境: 五颜六色的海洋动物游弋于奇形怪状的珊瑚丛中,构成了美丽 的海中热带雨林景观。 珊瑚礁被视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最珍贵的生态系统 之一。
内容安排
1、珊瑚礁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 2、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所需环境
3、珊瑚礁在海洋中的分布状况
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 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 岸有淡水注入,盐度略低,为32左右。
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 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 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光照
模式图
珊瑚礁
2、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所需环境
1、珊瑚礁的形成过程
珊瑚虫将食物消化以后会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 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 新生的后代又在这些遗骸上繁殖生长,久而久之,形 成了海底千变万化的珊瑚形态。新一代的珊瑚虫总是 在先辈的坟墓上建造自己的巢穴,并像金字塔一样一 代代向上增高,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
BACK
“白化现象”
定义:因为受到某种压力,虫黄藻从珊瑚细胞内逃走,或者,在 珊瑚体内死亡,珊瑚就会变回本来的颜色(白色)。这便 是所说的珊瑚“白化现象”。
“白化现象”的分布区域
白化现象
BACK
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
志愿保护活动
BACK
陆地 珊瑚礁
模式图
岸礁(Fringing reef)
珊瑚礁与陆地相连接的地形。在适宜珊瑚生长的海域,因 海底火山爆发和隆起等而形成陆地,周围的浅滩就会附着 珊瑚。珊瑚不断向外侧生长,好像为岛屿镶边一样,逐渐 向外扩张。现代最长的岸礁沿红海沿岸发育, 中国台湾 恒春半岛和海南岛沿岸也有岸礁发育 。
陆地
2、对海岸带的意义
保护海岸线。珊瑚礁能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健康 的珊瑚礁就像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 遭遇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 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 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
3、对经济活动的意义
维持渔业资源
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都由珊瑚礁提供食物来源及 繁殖的场所,礁坪可以养殖珍珠、麒麟菜、石花菜和 江蓠等。 吸引游客观光 珊瑚礁多变的形状和色彩,把海底点缀得美丽无比, 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因而是一种 可供观赏的难得的旅游资源,另外,千姿百态的珊瑚 可作为装饰工艺品。 珊瑚礁具有很高的药用和医用价值 在珊瑚礁中有许多资源可制造 药品、化学物质及食物。某些特定珊瑚的组织,类似人 体骨胳。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 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 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