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终极)

合集下载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27•【字号】湛江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施行日期】2023.03.27•【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22年12月20日十五届湛江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23年3月27日湛江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公布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利用和监管活动。

保护区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部,地处徐闻县境内,分布在角尾乡、迈陈镇、西连镇的西部海区。

具体范围、面积和功能分区以国务院授权部门的公布为准。

第三条保护区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和完整性,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加强对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徐闻县人民政府依照职权管理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承担保护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职责。

角尾乡、迈陈镇、西连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保护区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居民和未成年人遵守有关保护区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开展保护区生态保护公益性活动。

角尾乡、迈陈镇、西连镇人民政府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处理危害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并通报徐闻县有关主管部门。

第五条保护区管理机构依法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徐闻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和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协同做好保护工作。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张艳苹;沈城;李锋;彭慧湃;刘丽【摘要】2017年10月对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共设置调查站位10个.监测指标包含pH值、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活性磷酸盐、COD、石油类、悬浮物等12个.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对应站点水质评价指数>1,有机污染指数>1,但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在10个站位均<1,表明保护区内水质开始受到轻微污染.【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水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作者】张艳苹;沈城;李锋;彭慧湃;刘丽【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徐闻524100;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对调节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食物、旅游、休闲、美学和海岸带防护等方面的实际效益,对国家和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由于沿岸地区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的多重压力,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导致珊瑚礁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全球珊瑚礁生态产生严重退化[1]。

徐闻珊瑚礁

徐闻珊瑚礁

徐闻珊瑚礁引言徐闻珊瑚礁是中国广东省徐闻县境内的一个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东南约30千米处,是中国南海最大的珊瑚群落演替现场之一。

徐闻珊瑚礁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海洋景观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潜水爱好者和旅游者。

一、地理背景徐闻珊瑚礁位于北纬21°35′至21°49′,东经110°03′至110°18′之间,约距珠江口约30千米处,总占地面积约为233平方千米。

它是由具有礁脊型结构的石灰岩岛礁组成,其中包括较大的长安千层浅滩、西滩、东滩和坚尾沙滩等。

附近的海底地形也十分复杂,由平缓的水底过渡至峭壁、沟壑等多种地形形态。

二、珊瑚礁的形成徐闻珊瑚礁形成于数千年之前,是在海平面上升和沉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珊瑚礁是由千层浅滩的珊瑚生物体或者珊瑚团体生长而成。

珊瑚是一类软体生物,它们生活在温暖浅海水域中,通常以阳光、养分和适当的水温为生。

当珊瑚死亡后,它们的骨骼会逐渐沉积起来,并逐渐形成珊瑚礁。

三、生物多样性徐闻珊瑚礁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它是许多珊瑚动物、鱼类、藻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家园。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和颜色各异的珊瑚。

有的珊瑚呈圆形,有的呈分叉状。

此外,还有各种形态的海藻和海洋植物。

这些生态系统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保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态环境保护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

保护区内禁止捕捞、破坏和污染等活动,以确保海洋生态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护区管理部门还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探索珊瑚礁保护和恢复的最佳方法。

同时,他们还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珊瑚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旅游资源作为中国南海最大的珊瑚礁之一,徐闻珊瑚礁吸引了大量的潜水爱好者和旅游者。

这里拥有清澈的海水、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海底地形,为潜水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潜水场所。

此外,徐闻县还建有一些与珊瑚礁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如潜水中心、度假村等,方便游客的住宿和娱乐。

徐闻好玩的风景区

徐闻好玩的风景区

徐闻县拥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区,其中一些值得一游的地方包括:
灯楼角:位于徐闻县最南端的角尾乡,是琼州海峡和南海诸岛唯一的航标灯,也是大陆最南端的标志物。

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徐闻珊瑚礁形成于约1万年以前,是大陆沿岸唯一发育和保存的现代珊瑚岸礁,也是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种类集中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自然资源。

大汉三墩旅游区: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所在地,汉朝先后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其中一条即为徐闻、合浦航线。

菠萝的海:中国最大的菠萝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是菠萝成熟的季节,这里生产了中国40%以上的菠萝,走在徐闻的土地上,可以看到丘陵山坡上的菠萝园曲线优美,田园一年四季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热带生态农业景观。

此外,徐闻海岸景区、南极村、徐闻县博物馆等也是徐闻的著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背景,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徐闻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及可持续利用评估报告

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及可持续利用评估报告

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及可持续利用评估报告珊瑚礁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因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而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珊瑚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珊瑚礁生态系统,制定正确的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并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性。

首先,保护珊瑚礁的策略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应对。

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温度升高和海水酸化。

为此,应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珊瑚礁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监测和数据的收集,提高预警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珊瑚礁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其次,加强珊瑚礁的管理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管理和保护珊瑚礁需要设立核心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制定有效的法律和政策,并加强执法力度。

核心保护区的划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生态学原则,保护区内禁止捕捞、破坏礁石或使用有害物质。

同时,加强保护区的护理工作,监测珊瑚礁的生态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此外,改善海洋环境和保护水质也是保护珊瑚礁的重要措施之一。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污染物的输入可以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

加强相关治理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改善沿海水质,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还可以采取生物修复和人工增殖等措施来恢复受损的珊瑚礁。

同时,教育和公众参与也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珊瑚礁至关重要。

增强公众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鼓励公众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可以有效推动珊瑚礁的保护工作。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活动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珊瑚礁保护的重视程度,营造寻求共同保护珊瑚礁的社会氛围。

评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性,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生态方面,需要考虑珊瑚礁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能力等。

珊瑚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珊瑚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珊瑚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背景
珊瑚礁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经济
价值。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破坏性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珊瑚礁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珊瑚礁并实现高质量发展,采
取一系列措施至关重要。

生态保护措施
1. 制定珊瑚礁保护法律,明确规定对珊瑚礁的保护责任和限制。

2. 建立珊瑚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和捕捞,保护珊瑚礁的自
然生态系统。

3. 实施珊瑚礁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4. 推行环境教育,加强对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意识和知识培训。

高质量发展措施
1. 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珊瑚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2. 鼓励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渔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
珊瑚礁。

3. 提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珊瑚礁问题,分享经验和
最佳实践。

结论
珊瑚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社群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徐闻县西岸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徐闻县西岸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徐闻县西岸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赵焕庭;王丽荣;宋朝景【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2008(28)3【摘要】本区珊瑚礁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全面优良。

首先它自身条件好,拥有丰富的、多样的现生的造礁生物,包括造礁格架生物、充填生物和粘结生物,构成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二,它具备造礁生物生长的优良自然条件。

本区属北热带,通常其水温、盐度、含沙量与透明度均适宜造礁石珊瑚生长。

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冬季水温更暖,珊瑚免受冻死;夏季琼东上升流影响到本区,水温不致过热,利于珊瑚度夏。

本区造礁珊瑚生长率和珊瑚礁堆积率均高于预测未来的海平面上升率,加上本区地壳微弱上升,本区珊瑚礁将随着海平面上升而长高。

第三,本区社会经济条件尚好,可以同珊瑚礁协调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成立与升格,不断加强了管理工作,有利于珊瑚的正常生长。

本区珊瑚礁是可持续发展的。

【总页数】8页(P234-241)【关键词】珊瑚礁存在与发展条件;全球变暖;琼东上升流;徐闻县海岸【作者】赵焕庭;王丽荣;宋朝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相关文献】1.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之一 [J], 何国强;2.大数据条件下档案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黄积荣; 马俊良3.基于数字化条件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J], 陈晶晶4.带有非局部条件的1<β≤2分数阶脉冲积分-微分发展方程温和解的存在性和存在唯一性 [J], 刘立山;秦海勇5.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不是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J], 李建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湛江乡村旅游业发展探析——以徐闻县南极村为例

湛江乡村旅游业发展探析——以徐闻县南极村为例

一、南极村旅游资源介绍
南极村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是通往海南岛的重要通道。独 特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种类繁多的自然生态 资源,总体上看,这里有代表性的几类旅游资源。
(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1.“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湛江徐闻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2 000多年前航 海家郑和的船队从这里出发,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 端,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的交流碰撞,推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 与社会繁荣发展。《汉书》中对此有明确记载:“自日南障塞, 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 国……”徐闻县先后发现了300多座汉墓,并大量出土了汉朝琥 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等珍贵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无疑是昔日 繁盛的有力佐证。同时,和众多沿海村落一样,妈祖文化也是当 地的精神支柱,渔民会在出海时供奉妈祖祈求出海平安,这些历 史积淀为南极村发展滨海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支撑。 2.雷州文化 雷州半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雷文化”, 徐闻当地各类文化习俗、语言和建筑风格都带有鲜明的“雷州文 化”特色,是典型的“雷文化”城市之一,这里留下了许多别具 一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雷剧、雷州飘色、雷歌、舞狮、石 狗等,雷州换鼓更被称为“天下四绝之一”。 3.流放文化 徐闻属于岭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去 往海南省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代的流放之地,当地始建于秦汉时 期的古村落放坡村历史悠久,唐宋以来,许多被朝廷贬谪的官员 和文人墨客曾途经此地留下故事,传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 南儋州,由惠州经雷州过徐闻,在角尾渔村稍作逗留后,在此乘 船登岛,当地村民将村名改为“放坡”以纪念他的斐然文采。 4.极地文化 南极村的灯楼角是重要的极地文化标志,这里矗立着一新一 旧两座灯塔,旧的一座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法国侵略者为了 侵占我国领土建造的导航灯塔,灯塔附近还保留着当时的一些西 式建筑和水井等遗址,印证了灯楼角的百年沧桑;新的一座灯塔 是由广东省海事局在1994年拨款重建的,高19层,塔身写着“中 国大陆最南端”的标识,这座灯塔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唯一的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摘要:徐闻珊瑚礁是我国大陆沿岸唯一分布的现代珊瑚礁,而且是我国大陆沿岸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珊瑚岸礁。

徐闻珊瑚礁还是我国大陆沿岸种类最多的珊瑚礁,也是我国比较珍稀的保护区但这之一。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经1999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7年获得国务院审批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文就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概况及受到的破坏进行介绍,并提出简单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关键词: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引言:徐闻珊瑚礁珊瑚类型丰富,保护区内物种也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但当地居民对珊瑚礁缺乏保护意识,同时也因当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种植受限,只能演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习俗,只能无尽地对海洋索取,就算有保护意识,也迫于生活压力。

所以导致珊瑚礁面临退化,白化的威胁。

现在亟需找寻即可发展当地经济,有可对当地珊瑚礁进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概况1.1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徐闻珊瑚礁的一般情况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海岸,濒临徐闻县的角尾乡和西连镇,面向北部湾,南邻琼州海峡,临近中国大陆最南端,北纬20°10.60′-27.00′,东经109°50.20′-56.40′之间。

东起蓬莳港,至灯楼角为折点,向北经苞西盐场、放坡村、谭鳌、东场、承梧、田西、水尾村、金土、石马角一线,以石马角为折点向东延伸至龙耳、大井修船厂,沿途海岸线长35公里[3]。

1.2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自然条件1.2.1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气候条件因为所处的纬度和位置,所以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较高,四季不明显;降雨充沛,年际变化率较大;雨热同季,干湿季较分明[3]。

保护区海域最低水温在每年的1月,约为18℃左右。

最高水温出现在7月,约为30.5℃,年平均水温为26℃左右。

这是气候状况[13]。

1.2.2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地质条件同时保护区滨临的角尾乡和西连镇为滨海地区,三面临海,地势低平,北部稍高,南部较低,地质多为沙嚷和沙质土。

保护区海岸和潮间带基本上是沙滩和岸礁,主要为滨海-浅海相砂泥质碎屑岩和湖泊相含膏盐碎屑岩构造,岩性特征以浅灰绿色粉砂岩、棕红色泥岩和灰黑色玄武岩为主。

长在灰黑色玄武岩上的珊瑚较多,也较茂盛。

所以从地质条件上看,徐闻钙片海区是适合珊瑚礁的生长发育的[2]。

1.3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建设历史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正处级事业单位(粤机编办〔2007〕378号),管理局直属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核定事业编制9名,人员费由省财政厅核拨。

保护区管理局现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在编管理人员9人,协管人员11人。

保护区管理局已投入900多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现有管护基地建设用地60亩、办公楼878平方米、宣教中心楼300平方米、科研监测中心楼300平方米、珊瑚繁育中心1096立方水体、小型船艇避风保养台1座、管护平台400平方米、120匹马力执法艇1艘、40匹马力珊瑚调查船2艘和相关办公配套设施等。

为加强珊瑚礁管护工作,2004年争取徐闻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徐闻县珊瑚礁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和由角尾治安派出所、边防派出所、徐闻海监、渔政大队等执法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

2009年7月又争取徐闻县委、县政府调整了徐闻县珊瑚礁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我局局长及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县海洋与渔业局、县公安局等20多个单位及有关乡镇主要领导组成,从而加强了我局的管护工作;为加强执法管理工作,还成立了中国海监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队和广东省渔政总队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队,我局支队坚持每月开展2次海上巡航执法行动,每次巡航36海里,同时,结合在白天或晚上不定期的突击巡查,做好巡查情况登记,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珊瑚礁资源不受人为破坏,努力维护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

1999年8月,徐闻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徐府〔1999〕92号);2002年9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湛府函〔2002〕79号);2003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府函〔2003〕196号);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7〕20号)。

1.4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物种种类保护区海域已查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共3目19科82种,其中,软珊瑚目7科27种,在软珊瑚目中,有柳珊瑚类5科23种[11],软珊瑚类2科4属4种;群体海葵目1科1属1种;石珊瑚目11科28属54种,这54种石珊瑚全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在石珊瑚目中,除木珊瑚科筒星珊瑚属的猩红筒星珊瑚和锥形珊瑚属的群栖锥形珊瑚为非造礁珊瑚外,其余种类均为造礁石珊瑚。

整个海区以石珊瑚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6%;其次是软珊瑚,占总种数的33%;群体海葵的种类最少,占总种数的1%[8]。

关于礁栖无脊椎动物,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几乎所有海洋生物的门类都有代表生活在珊瑚礁中各种复杂的栖息空间,生活方式多样[12]。

保护区的渔业资源种类包括经济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等共43科84种,其中青石斑鱼、方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长吻丝鲹、长吻若鲹、五带笛绸、弓纹盖鱼、黄斑蓝子鱼、花斑裸胸鳝、康氏小公鱼、美蝴蝶鱼、朴蝴蝶鱼等是在珊瑚礁中观察识别的鱼类。

紫红笛鲷,高体若鲹等其他鱼类是刺网或其他渔具捕到的鱼类;所有贝类都是在珊瑚礁中采集到的种类;头足类和甲壳类均是刺网、拖网或其他渔具捕到的种类[8]。

在保护区海域还先后发现了鲎、白蝶贝、儒艮、海龟、海豚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16]。

整个珊瑚礁保护区呈现出多样性,丰富度高的特点。

2.徐闻珊瑚保护区受到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前,珊瑚的价值未被认识。

当地居民把岸边的珊瑚当石头看待,被当作烧石灰、建房子、建围墙的材料,临近珊瑚礁海岸的村庄,走访放坡等邻近珊瑚礁保护区,到处可见珊瑚墙和珊瑚屋,同时部分被运往外地加工成工艺品。

直到1999年成立县级保护区之前,在一些地方,渔民为了布设捕鱼网和养殖珍珠,将布网和珍珠养殖区海底有障碍部分珊瑚礁毁掉扫平,致使2m以内水深的珊瑚大部分被毁,海底满目沧夷。

庆幸的是,离岸的珊瑚大部分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15]。

同时因为保护区经济鱼类丰富,当地居民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沿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习俗,出海打渔。

中科院的报告称,中越北部湾划界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生效以后,广东在北部湾减少3.2万平方千米高产优质渔场,有6600艘大功率渔船退出传统作业海域,除了部分渔民转业,更多的渔民转入近岸水域[14]。

这样保护区所在的北部湾沿岸海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捕捞压力。

没有在靠海岸边捕捞,已经比过去好了,渔业活动不可能完全禁止,在面临生存压力时,短期利益也许还是第一选择。

中科院的调查报告指出:水质变差,沉积物增加,透明度减少是珊瑚死亡和品种单一化的直接原因。

在水尾角北部的流沙港附近有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养殖场,这些养殖场产生的食物残屑和废料会随着水流进入到珊瑚礁区域。

这会导致珊瑚礁附近的水质变坏,形成高营养水体,从而对珊瑚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养殖户认为这些水养鱼虾都没有问题,排放出去也不会污染海水,却忽略海水的富营养化[9]。

"3.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开发与保护)3.1珊瑚礁的利用价值珊瑚礁的药用价值。

珊瑚礁为热带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对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海岸侵蚀起着极大的作用,珊瑚广泛应用于古地质地貌、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

珊瑚可研制成各种药物,用于骨骼修复、制成抗紫外线遮光剂、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抗癌药物、人造骨等等。

目前发现保护区内分布的群体海葵,可提取比氰化物毒1万倍的药品用于治疗癌症,真可谓一克值万金。

随着分离和鉴定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新技术的发展,对珊瑚的应用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珊瑚的研究价值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可称得上是一座潜在的药物资源宝库[1]。

珊瑚礁的装饰价值。

珊瑚礁的千姿百态,可用来做工艺品。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

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

珊瑚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珊瑚礁的形成与地质运动有关,大规模的珊瑚礁群有利于研究地壳的发展[17]。

珊瑚礁具有多种作用,但珊瑚礁又面临着白化,被破坏的威胁,所以保护珊瑚礁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制定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势在必行。

3.2珊瑚礁可持续发展定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利用在珊瑚礁就是:保护珊瑚礁的现状,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对珊瑚礁的要求,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对珊瑚礁的需要的能力构成破坏。

3.3徐闻珊瑚礁的可持续保护措施随着近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热带海岸地区人口、环境、生态压力加剧,以珊瑚礁和红树林为代表的热带生物海岸资源同样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的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热带生物海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加强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开展了科学研究,进行了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往往是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4]。

第一,成立专门保护区,加强管护工作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和科研调查工作。

宣传教育形势多样:一是到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展珊瑚礁多媒体知识讲座;二是建立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学生到保护区参观学习;三是与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教学实习活动;四是利用各种媒体播放珊瑚礁保护宣传片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6]。

同时科研调查内容深入:一是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开展珊瑚本底资源调查和生态系统调查;二是与中山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开展珊瑚基因资源的研究;三是与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开展保护区海域地质光谱分析。

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积极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投放人工生态礁、种植红树林等,恢复珊瑚资源,改善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