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阴阳解析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文章目录*一、当归生姜羊肉汤概述*二、当归生姜羊肉汤功能主治*三、当归生姜羊肉汤服用方法*四、当归生姜羊肉汤副作用*五、当归生姜羊肉汤注意事项*六、当归生姜羊肉汤药典记载当归生姜羊肉汤概述1、定义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
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别名小羊肉汤《千金》卷三,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3、组方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500g)。
4、制法 4.1、羊排清洗干净。
4.2、准备黄芪、当归、姜切片。
4.3、羊肉入加了料酒,姜片及葱的滚水里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4.4、将羊肉入瓦煲,放入黄芪、当归和姜,调到自动档炖三到四小时,调入鸡粉和盐即可。
5、性状本品为水煎剂。
当归生姜羊肉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
本方功能补养精血,散寒止痛。
方中“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其寒。
然不用参而用羊肉,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然胎前责实,故当归芍药散内加茯苓、泽泻,泻其水湿;此属产后,大概则虚,故以当归养血而行血滞,生姜散寒而行气滞,又主以羊肉味厚气温,补气而生血,俾气而得温,则血自散而痛止矣。
此方攻补兼施,故并治寒疝虚损,或疑羊肉太补,而不知孙真人谓羊肉止痛利产妇。
”(魏念庭《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本方证是以血虚内寒为主要病机的病症。
症见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有胁痛里急,面白无华,唇舌淡白,脉虚缓或沉细等。
2、临床应用主治体虚畏冷,少神、哈欠连连,或寒疝腹痛,或妇女产后血虚之体。
有资料报道,尚能治疗某些男性不育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妇女。
2、用法用量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500g)。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如见寒甚,加重生姜剂量,或加肉桂,附子;痛而呕者,加橘皮、白术;痛剧,加乌药、沉香、川楝子;气虚,加黄芪、人参;瘀血内阻,加桃仁、红花、丹参;肝肾不足,加枸杞子、当归、首乌、菟丝子。
《伤寒论归一》当归生姜羊肉汤

《伤寒论归一》当归生姜羊肉汤1,归一论会通了:内经经脉篇,阴阳大论(含药解),脏气法时论。
“脏腑-经脉-枝叶”的卫气道出入离合模式,理顺了人体“生理-病理-药理”框架,分析经脉淤堵有规矩。
归一论是东啃西咬而憋出来的,试错分析是畸人的代价。
请勿跟读。
以后的案例分析均是自言自语,不会有任何答案的。
2,寒疝三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产后四腹痛十四产后腹中jiao㽲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内经诸多的腹中痛,腹痛,困惑了我好几年。
纵观各种神案数据,其实不懂如何描述这些“痛”,眼一闭牙一咬,“X虚了”。
其实,这些症状的经脉淤堵特征,就从来没有人认识过的。
**归一论是一点点地磨出来的。
初始磨出归一图,建立了一个稀里糊涂的的生理粗框架。
进而不断地磨,反复修正认识,进而建立了一套药理框架。
目前依然在不停地磨,则提出了一套病理框架。
其实,这三个框架是同一个意思的框架,脑筋的逆顺方向和经验数据而已。
脑中导演归一图在自己身体上的流转,,,。
**药物的认识,之前提示过,江湖勇者的试药经历,仲景条文,某些有效的神案数据,提取出有效的数据。
进而归纳认识。
而有时候需要多次修正的,这就是试错代价。
羊肉1斤-“胁痛里急”,这个究竟和什么脏腑联系了呢,相应的经脉是怎样的呢?为何不说胁下痛呢?本经没有羊肉的数据,分析起来是要费周折的。
生姜5两,相应的是什么脏腑痛呢,其实桂枝汤中的生姜3两,琢磨一下,也还是可以获得一个推导性的认识的。
当归3两,相应的是什么脏腑痛呢,“喝当归水”会牙疼呢,我花过5块钱,买了几片,试了一片,当时还是无法琢磨出其意图。
也只是最近在认识药理的模型后,才逐渐有点信心。
而就这3味所谓的食疗方,去看看那些pro人物,究竟告知了什么有价值的数据呢?一门还还没有开始过的学问,很难玩的。
3,归一论解决了伤寒论入门难,请转发下面的链接去感动XX吧,核心理论的大讨论是正风运动,请动起来。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2、别名
小羊肉汤、当归汤
3、药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
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
4、加减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1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2两,白术1两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上。
主治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功效
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临床应用
1.寒疝: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于产门,脐下胀满,手不敢犯,此寒疝也。医将治之以抵当汤,谓其瘀血。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二服而愈。
2.产后腹痛:冬月产后,少腹绞痛,诸医谓为儿枕之患.去瘀之药,屡投愈重,乃至手不可触,痛甚则呕,二便紧急,欲解不畅,且更牵引腰胁俱痛、势颇迫切。急延二医相商,咸议当用峻攻,庶几通则不痛。余曰:形羸气馁,何胜攻击.乃临产胎下,寒入阴中,攻触作痛,故亦拒按,与中寒腹痛无异。然表里俱虚,脉象浮大,法当托里散邪。但气短不续,表药既不可用,而腹痛拒按,补剂亦难遽投。仿仲景寒疝例,与当归生姜羊肉汤,因兼呕吐、略加陈皮、葱白,一服微汗而愈。
既是美食又是良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临床运用

既是美食又是良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临床运用I导读:冬至到了,羊肉汤是冬至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寒冷的冬天,一碗美美的羊肉汤可以温暖整个身心,平时炖煮羊肉汤我们常常会加入生姜和当归,成为辛香美味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样一款美食。
美食版:配料剂量: 当归5g 生姜30g 羊肉500g 枸杞适量红枣适量盐适量做法:羊肉加料酒、花椒、大葱煮开焯水捞出后,加水、再加入其他佐料一起再小火炖煮2小时。
有条件者可用鲫鱼汤、大骨高汤熬制,味道更为鲜美。
然后当归生姜羊肉汤还是一首补虚散寒的治病良方。
方剂版: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组成] 当归三两(30g)生姜五两(50g)羊肉一斤(500g)[用法]炖服。
寒多者加生姜成250g,痛多而呕者,加橘皮20g、白术10g。
[病机]血虚寒凝,虚寒相搏。
[治法]温经养血,散寒止痛法。
[主治]1.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2.产后腹中绵绵拘急而痛,喜得温按者。
3.妇女虚寒痛经,月经后期,量少色黑如水,拘急而痛,喜温、舌淡苔白,脉沉弦而涩者。
[证析]《金匮要略》用此方有两条:①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
”②治“产后腹中绞痛。
”据此,胁痛、腹痛、小腹疼痛,审是血虚寒凝,不问男女,均可使用此方。
是因营血虚弱,风寒相侵,直入脏腑,脉因寒而挛急,血因寒而凝涩,成为挛急不通病变,故以疼痛为特征。
寒结于胁则胁痛,结于肠道则腹痛,结于胞宫则呈痛经或产后腹痛。
其基本病理是:营血虚弱,感受寒邪→脉络挛急,血行不畅→疼痛。
何以知其属寒?从兼有腹中拘急,阵阵作痛,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象沉迟弦涩知之。
[方义]此证疼痛病理,是脉络挛急,血行不畅,引起这一病变外因是寒,内因是血虚,施治要领,在于温散寒凝,通利血脉,补其虚损。
本方用当归活血补血,畅旺血行,补其营血;生姜擅去腹中寒气,宣散寒邪,通其凝结;羊肉性热,可为当归补血、生姜散寒他山之助。
(编者按:羊肉归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暖肾,气血阴阳俱补的作用,治疗虚劳消瘦、产后虚冷、腹痛、脾虚食少、腰膝酸软等病症。
金匮要略31:当归生姜羊肉汤、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乌头蜜。

金匮要略31:当归生姜羊肉汤、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乌头蜜。
“概要: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去寒,冬日滋补),乌头桂枝汤(乌头蜜,乌头汤,风湿关节炎,热药),阴证阳证,脉证不合。
”伏羲01—条辨十八: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用大乌头煎去寒后,因寒很久,肠胃空,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
正常人冬天可服用此方。
寒疝,腹中痛,里寒很严重,吐白津,用大乌头煎。
没有吐白津,只肚子里比较冷,可用此方。
用量:当归3钱,生姜5钱,羊肉一斤,带皮最好。
胃家寒,寒多,重用生姜,同时再多加水。
痛多、呕,加橘皮、白术(去湿)。
羊肉为顶级的肉,比牛、猪肉都好,高原地区人吃奶酪和牛奶、吃羊肉,一般城市里的人,冬天吃此方比较好。
用于病人血虚补血去寒。
02—条辨十九: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
乌头五枚。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经方家常用处方,用于代替乌头汤,治疗风湿类关节炎。
因为乌头汤有麻黄,心脏有问题的不能用,否则会心悸。
桂枝汤解肌,去风,乌头蜜去寒。
乌头桂枝汤•(1)桂枝汤用量:桂枝3钱,白芍3钱,炙甘草2-3钱,生姜2片,红枣10枚,6碗水煮成2碗。
•(2)乌头蜜:一两乌头,两碗水煮成一碗,去滓,加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即为乌头蜜。
•(3)一碗桂枝汤,加一汤匙乌头蜜,服用。
•(4)非常热性的药,到四肢全身会流窜,去肌肉寒湿,胃中寒湿,胸腔寒湿。
03—条辨二十: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
脉弦数者,当下其寒。
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
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喝当归生姜羊肉汤,一年有两个时间:1、冬至前后,尤其三九天此时

喝当归生姜羊肉汤,一年有两个时间:1、冬至前后,尤其三九
天此时
喝当归生姜羊肉汤,一年有两个时间:
1、冬至前后,尤其三九天。
此时阴寒重,阳气初生,需培植正气。
2、夏至后、三伏天。
此时阳气外泄,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当归温补肝血,生姜温阳散寒,羊肉温补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
加生姜以行其寒滞,故诸病皆愈也。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说此方
【材料(2-3人份)】生姜50g,当归头/当归身10g,羔羊腿肉400g,红枣 15g,党参 15g,山药 15g。
【步骤】
1.羊肉焯水、红枣去核备用;
2.干锅(不放油)下姜片,煎至两面金黄色,再下羊肉一起爆香。
爆炒到没有血水,出香气就可以起锅啦 ~ ☟
3.最后把所有食材放进锅里隔水炖3小时,喝的时候加盐调味即可。
☟煮好的汤很香,揭盖一屋子香味,没有半点羊膻味,非常诱人。
当归羊肉汤医方

当归羊肉汤医方
功能:蓐劳
组成:黄耆、人参、当归、生姜、羊肉(煮汁去肉)。
主治: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名曰蓐劳。
方义:此手足太阴厥阴药也。
(1)黄耆:补气而固卫。
(2)当归:养血而调荣。
(3)生姜:辛温,引气药入气分而生新血。
(4)羊肉:甘热,用气血之属以补虚劳,热退而汗收矣。
加减法:(1)恶露不尽:加桂[1]。
(2)恶露下:外加川芎。
(3)有寒:加吴茱萸。
(检核-85-1)
(4)有热:加生地汁。
(5)有气:加细辛。
加减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本方除人参、黄耆。
用羊肉。
治产后腹中痛,及寒疝腹
痛,虚劳不足[2]。
口诀:(1)当归羊肉汤-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名曰^蓐劳。
-人姜耆羊当
(2)当过羊了-才知辱-人将骑羊归
注:(1)辛热行血。
(2)音鸠,又音绞,急痛也。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190)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190)【11.114】寒疝,腹中痛,若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
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温三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我想一般来讲的话,我们会把它归类到一个补厥阴血分之不足的一个方子。
我们一般看他的结构会觉得当归补血的,生姜驱寒的,羊肉滋补的,这样子看。
但是实际上不要忘记,就是这个药其实是非常厥阴的药,什么叫非常厥阴呢?首先,一般张仲景的方剂里面姜跟枣的比例是来调入营入卫的,可是唯一的例外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的时候可以多加那么多生姜,他还是入血分。
为什么那个时候生姜大枣比例都不是那个可以入血分的比例了还能入血分?其实,决胜的关键就是当归。
因为当归是把各种气分的能量都抓到血分去的药,说是一两二两的黄芪遇到一个当归都乖乖回家了。
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药。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是有生姜,这个药还是会被抓到血分,生姜打不赢当归,那这是一点。
当归,一般来讲我们只说入血,不会特别说他入厥阴,为什么呢?因为当归那个药性,以中国人的象征符号来讲,是这个药是有点甜甜腻腻的,有香味的,有点辣辣的,红红黄黄的,是走这个脾胃送中焦送气取汁奉心生血那个路,所以它是入血分,像当归跟大枣入血是这个路子,不是厥阴。
而这个方子里厥阴引经药是什么?是羊肉,羊肉是标准的厥阴药。
为什么羊肉是厥阴药?我们说厥阴是风木勾芒之气,那风木勾芒之气的气味是什么呀?是臊味。
这个臊味是什么东西?如果以一个人类来讲的话,人类哪里会有臊味?腋下跟下体,这个腋下跟下体的臊味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是为了交阴阳而存在的。
就是说中国古时候的古书有一句话说,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到了母马在发春的时候放出来的气味飘过去了,公牛闻到了也不会冲过来强奸她的,叫做风马牛不相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生姜羊肉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解析:
阳性药:当归、生姜、羊肉
平性药:无
阴性药:无
君药:羊肉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羊肉:甘,温。
归脾、肾经。
温中暖肾,益气补虚。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中补虚为主,针对虚多实少;太阴病,中焦虚寒,攻补兼施。
方剂中,羊肉,温中补虚;生姜,宣散里寒;当归,活血补血。
诸药合用以温中补虚为主,散寒活血为辅。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血亏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