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的分析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对照研究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对照研究作者:潘伟明毛波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5期[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入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
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
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对照[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30-02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而导致的脑部动脉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的血管破裂等病变,常发生于壳核及丘脑,这两个部位分隔于内囊后肢,出现异常后会导致对侧运动发生障碍或者感觉触觉发生障碍。
此部位细微且周围血管及神经极其丰富,所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1]。
我院采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清除血肿手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排除后符合标准的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
试验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50.3±8.6)岁,病程0.6~2.5年,平均(0.5±1.1)年;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50.3±8.6)岁,病程0.6~2.0年,平均(1.5±0.9)年。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B o ra, p.0 0, o.3 N . MUJun lA r2 1 V 13 , o2
・1 09 ・
两 种 手 术 方 式 治疗 高 血 压基 底 节 脑 出血 的疗 效 比较
杜 洪澎 刘 永 良 刘鹏 飞 邵 伟 王 波 滨 州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神 经外 科 滨州 市 2 60 56 3
3 6例 。治疗 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 时间, 并随访 1个月 , 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 果 进
小骨 窗开颅术 组意识 障碍 恢复
时间 1 6d 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 由( 10 ±13 ) 改善为( .6 .12 ) ; T引导穿刺微 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 复时间6— ~ , 4 .8 . 6 分 85 4 .1 分 C -
术 清 除血 肿 充 分 、 血 彻 底 , 效 优 于 C 引导 穿 刺 微 创 碎 吸 术 。 止 疗 T
【 关键词 】 高血压脑 出血 ; 小骨窗开颅术 ;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 C 【 中图分类号 】 R 5 . 【 6 11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1(00 0 - 0- 0 1 50 2 1)2 19 3 9 0 0
1 , 经 功 能缺 损 评 分 由 ( 13 ±1 2 ) 改 善 为 ( 6 3 ±14 ) 。 两 组 比较 , 识 障 碍 恢 复 时 间及 神 经 功 能缺 损 程度 评 6d 神 4.6 .5 分 2.6 .2 分 意
分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00 ) 血肿 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 C P< . 1 , T引导穿刺微创碎 吸组 (P<0 0 ) . 1 。结论 小 骨窗显微镜 下手
pt ns a sdb y e es nw r iie t s al oef pc no mygop (8css n o p t m gahcgie i ai t cue yhp  ̄ ni eedv di o m lb n a r io ru 3 ae )adcm ue t orp i uddm— e o d n l a t do - co amacnxsg u (6css . h i eo osi sesrs rt nw srcre u n h r t etadteass n o r ru t yi r p 3 ae )T et fcnc uns et ai a eod dd r gtet am n n h s s t f t i o m o o o i e e me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血肿的效果分析

1 3 疗 效评定 : A L . 采用 D 分级评定 : 级: ] I 完全恢复 日
常生活 ; 级 : 1 部分恢 复或 可独 立生 活 ; 1 Ⅲ级 : 部分 或可 独立 生活( 中残) 。本组结果统计中残以上病例数 。
【 作者单位】 宁夏煤炭总 医院 , 宁夏 石嘴山 7 30 500
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 引起 神经 细胞缺 血 、 肿 、 水 变性 、 坏死 ,
致 神 经 功 能 进 一 步损 害 ; 是 占位 效 应 , 肿 、 肿 周 围 的水 三 血 血
双靶点 , 按靶点 所示 的 x Y Z轴 数值 安装 立体 定 向导 向装
置, 经血肿 同侧额部 置入血 肿排空 针 , 分次缓 慢排 空血 肿 的
为 Ⅱ 一Ⅳ级 的基 底 节 血 肿 患 者 , 中 意 识 状 态 Ⅱ 一Ⅲ 级 6 其 3
例( A组 )意识状态 Ⅳ级 3 ( , 2例 B组 ) 两 组临床资料 比较见 ,
表 1 两 组 血 肿 量 及 中 线 偏 移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5 。 P 0 0 )
表 1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比较 ( -) 元4 s
三 种 方 法 3个 月 后 A L 中残 以上 比较 x =0 0 , D . 9 P> 00无统计学意义 。 .5 表 3 B组 三 种 方 法 治 疗 结 果 比 较
1 2 治 疗 方 法 :1 开颅手术 : . () 采取传统的骨瓣 或骨窗开
形, 经额穿刺 , 局麻 下颅 锥 锥颅 , 带 导针 的硅 胶 引流 管 置 用 入, 缓慢分次抽 吸血肿量 的 5 % 一 0 , 0 7 % 证实无再 出血后 , 每
日 2次 用 尿 激 酶 2 4万 U注 入 血 肿 腔 , 用 “ 洗 一液 化 一 — 采 冲 引流” 反复溶解消融血肿。至 C 法 T证 实 血 肿 少 于 1m 后 拔 0l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术式探讨

理 功 能 时 问 是有 益 的 。 故 创 伤 性 休 克 的 抢 救 中 , 要 强 调 既
尽 早 、 速 补 液 , 应 注 意 补 液 的量 和 方 式 , 争 取 进 一 步 快 也 为
组 织 氧供 , 织 供 氧 下 降 , 重 了代 谢 紊 乱 和 酸 中 毒 。本 组 组 加
资料 比较 2组 P HC 表 明充 分 液 体 复 苏 导 致 了 血 浆 P T、 T T 明显 延 长 , T减 少 , 液 稀 释 和 凝 血 功 能 减退 , 响 凝 血 HC 血 影 功能 , 加重 出血 。过 早 的 大 量输 液 , 不 能提 高患 者 的生 存 并 率 , 而增 加 病 死 率 和 并 发 症 的 发生 。 限制 组 人 院 2 反 4 h内 病死率与常规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0 0 ) 亦 证 .5,
作 者 简介 : 强 , , 9 2年 1月 生 , 治 医 师 , 治 市人 民 杨 男 17 主 长
医 院 , 46 00 0 0
高 血压 基底 节 区脑 出血微 刨术 式探 讨
晋 中市 榆 次 区人 民 医 院( 3 6 0 格 振 利 000)
目前 ,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 脑 出血 ( 3 ) 创 术 式 对 > 0 mL 微 较 常采 用 的术 式 有 显 微 镜 下 小 骨 窗 开 颅 血 肿 清 除术 、 钻 针
山 西 医 药杂 志 2 1 OO年 1 1月第 3 9卷 第 1 1期 下 半 月 S a x dJ No e e 0 0 Vo. 9 No 1 h eo d hni Me , vmb r2 1 , 13 , . 1teS cn
血块 脱 落 , 重 出血 。血 液 过 度 稀 释 , 红 蛋 白下 降 , 少 加 血 减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不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

2 1 年 8月第 8卷第 2 期 01 3
・
临床研 究 ・
- __
J - L_
Cj
同
血压 性 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的不 同微 创 手 术治 疗 比较
陈建 江 , 凤 云 , 勇 徐 郭 重庆 市 急救 中 心急 诊部 , 重庆 4 0 1 00 4
【 要】目的 : 摘 比较 小 骨 窗微创 开颅 显 微镜 下手 术 及 C T引导穿 刺微 创 血 肿外 引 流术 治疗 高血 压 性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的
go p cn c un s btcercv r i 22  ̄ . )d nuoo i d f i cr o (1 9 15 )p itdt 82  ̄ ru , o si s eso s l eo e t o a y me(.4 1 6 , e rl e e c ssoef m 4 .  ̄ . 0 g i t r 0 6 o e o(.4 n
s ll b n a rn oo co c p c s r ey a d T g ie p n tr h r ia e o n mal n aie h mao . ma o e f p ea itmy mirs o i ug r l n C u d u cu e t e d an g f mii l iv sv e tma y
i g te t e tr s e tv l ,fr n u o o i e c t a h i d x r t g d g e .Re ul :I h mal b n n o c a i t my n r a m n e p c i e y o e r l g c d f i e c n e ai e e i s n r s t s n t e s l o e wi d w r n o o
改良立体定向经额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改 良立 体定 向经 额部 软 通 道 治疗 基 底 节 区高 血 压 脑 出血 的 临床 分 析
覃 宗 华 成 庆 辉 彭建 民 潘 国斌
【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目的
方法
黄 斌
探讨 改 良立 体定 向经额 部软通 道治疗 基底 节 区高血 压脑 出血 的临床 疗效 。
改 良立体定 向治疗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h a d a l o we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f a t a l i t y r a t e a n d d i s a b i l i t y r a t e . A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s e l f - c a r e v i a b i l i t y h a d a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mp r o v e me n t . Co n c l u s i o n Mo d i i f e d
s t e r e o t a x i c f r o n t a l s o f t ・ c h a n n e l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b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r a n i o t o my .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i f c a c i e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w o s u r g i c a l p r o c e d u r e s . Re s ul t s I n t h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基底节区脑出血临界体积下治疗方法的比较

c l c e n r u e yt e w y f r a me t o s r ai e t a me t v c ai n o e h ma o o l td a d g o p d b a so e t n :c n e v t r t n ,e a u t f h e tma e h t v e o t
同的治疗方法 , 观察疗效 。结果 术后 3个月随访 , 根据 日常生活能力 ( D ) A L 分级法评定 , ≤6h钻孔引 流组 与保守组 、 4 6~ 8h内钻孔 引流组均 有显 著性差异( 0 0 ) P< .5 。保 守治疗 组与 6— 8h内钻孔 引流组相 比无显 4
著性差异 ( P>00 ) .5 。保守治疗组与所有钻孔 引流组 相 比无显 著性差异 ( 0 0 ) P> .5 。在住 院天数 、 血肿 消除 时间 、 院费用方 面 , 住 钻孔 引流组具有较 大的优势。结论 基底节 区高血压脑出血临界体积 (0± m 以下 3 5) l
郑伟 , 宋保新 , 牛立健 , 曹春 光 , 王运 杰
【 要】 目的 比较基底节 区高血压脑 出血临界体 积(0 5 m 以下的血肿非手术保守治疗 、 钻 摘 3±) l ≤6h
孔引流 、 4 6— 8h钻孔引流的方法 , 分析 3种方式 的优 缺点 。方 法 对 3 3例 出血性脑 卒 中患者 , 9 采用 3种 不
Co p io o r at e o y r e i e he o r g f ba alg g i e i n m ars n f t e m nt f r h pe t nsv m r ha e o s an la r g 0 ZHENG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残 4例 (2 5 ) 植物 生存 1 ( % ) 死 亡6例 ( 8 7 。结论 1. % , 例 3 , 1. %)
一
经外侧裂- 岛叶入路显微 手术治疗基底 节区脑 出血是
种 损 伤 小 、 效 好 、 后 客 观 的微 创 手 术 方 法 。 疗 预
【 关键词】 脑 出血 ; 节 区; 基底 显微神经 外科 ; 经外侧裂入路 【 中图分 类号】 R733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0 (00 1- 3 - 040 121 )1 6 1 2 5 1 0
年 1月 ~2 1 0 0年 1月对 3 2例 高血压基底 节脑 出血采取 经外侧 裂. 岛叶入路 显微手 术清除 血肿。结 果
部 C 血肿 清除> O 6例 ,0 一8 %6例 , T, 8 %2 6% 0 术后 6个月根 据 G S评分恢复 良好 9例 ( 8 1 ) 中残 l O 2.% , 2例( 7 5 ) 重 3 .% 。
r s ri a ra me tva t n s l in f s r — n u a p r a h f rc r b a e t ma n b a a g i e in i i d o n mal o u g c te t n i a sy va s u e i s l a p o c e e r h mao si a l g n l r go sak n f l r i r o l s a mi i l y i v sv t o t e sd ma e b t re fc sa d mo e fv r l rg o i . n a ie me d w h ls a g , et f t n r a o a e p o n ss h i e e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的分析
目的: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3种常见手术方式和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估。
方法:对29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式、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术式治疗6个月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随GCS评分的增高而降低。
GCS评分11~14分组中定向钻孔引流组伤残人数比例较骨瓣开颅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个体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广泛应用,神经外科逐渐趋向于微侵袭技术。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缺血、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血肿分解产物刺激,给脑组织一个近似的生理环境,阻断由脑出血而带来的全身损害,尽可能恢复脑功能。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本研究就术前评分和术式的选择进行相关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91名符合条件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11例,年龄26~83岁,平均57岁。
钻孔引流组163例,骨窗开颅组27例,骨瓣开颅组101例。
GCS-M评分:3~6分42例,7~10分142例,11~14分107例。
1.2 影像学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经CT确诊,其中脑叶出血36例、脑深部出血126例、合并脑室出血187例、中线移位(>0.5 cm)者65例。
1.3 分类
按照GCS-M评分分为三个组,即3~6分组、7~10分组、11~14分组。
比较三种术式治疗6个月后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治疗6个月后致残率以改良ADL评分+死亡率作为指标,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要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评分Ⅰ~Ⅲ分定为自理,Ⅳ、Ⅴ分定为伤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2.0上处理,应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不同术式患者死亡率比较及于GCS评分之间的关系
291例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死亡68例(23.7%),其中钻孔引流组35例,骨窗开颅组6例,骨瓣开颅组27例,三组患者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GCS评分分组后,三组患者采用GCS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
2.2 三组患者致残率与GCS的关系
GCS评分11~14分组中,钻孔引流组(12/84)伤残人数比例较骨瓣开颅组(5/8)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1-2]。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核心是血肿区,血肿量的多少,与患者原发中线结构移位、瞳孔变化有显著关系,也与继发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更对患者的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3-4]。
目前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的手术方式有3种,即血肿腔钻孔引流术、骨窗开颅微创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各家报道亦不相同。
采用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这种手术对于脑出血量大、急性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则不能及时有效的解除脑受压和缓解颅内压增高,故它对血肿量较小,病情较轻的患者效果好;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血肿较为迅速彻底,可直视下止血,减压充分,但骨瓣开颅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时间长,故它适宜于脑出血量大,急性脑受压严重和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患者为妥;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可以弥补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的不足,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而又能及时有效地解除脑受压和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特点,故对于中等量的高血压脑出血,则可以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疗效较为满意[5-8]。
本研究291例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死亡68例(23.7%),其中定向钻孔引流组35例,小骨窗开颅组6例,骨瓣开颅组27例,三组患者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CS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
本研究291例患者6个月后伤残117例,其中钻孔引流组45例,骨窗开颅组14例,骨瓣开颅组58例,三组患者伤残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按照GCS评分11~14组中钻孔引流组伤残人数比例较骨瓣开颅组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Lin SZ.Hypertensive intrcerebral hemorrhage and brain edema[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2,65(6):239-240.
[2]钟春龙,郑彦,徐巳奕,等.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2008, 21(5):78-79.
[3]Tan SH,NG PY,Yeo TT.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a prospective syudy comparing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J].Surg Neurol,2001,56(5):287-292.
[4]那汉荣,冯东侠,吴伟,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选择[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2007,4(2) :156-157.
[5]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5.
[6]朱志刚,王大武,胡礼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44.
[7]于京洋,方丽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03-104.
[8]苏香丽,武秀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