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上课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防治》高中地理教学ppt课件(精选)

重点治理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
具体措施
1 合理用水 改善耕作、灌溉技术,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水资源
2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 边缘:封沙育草;前沿:营造防沙林带;内部:农田防护网;设置沙障
3 调节农、林、牧用地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 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使用太阳能、风能、天然气
如果您一定要编辑本课件,建议安装Office 2010或以上版本
微软雅黑 康熙字典体
下载
下载Biblioteka impact下载Arial
下载
方正大标宋
下载
编辑课件
本课件允许您编辑加工后自己使用
如果您的Office软件低于2010版本,建议不要编辑。因为可能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导致低版本软件 无法编辑某些元素,而且编辑后字体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整个课件的版式、视觉效果发生重大变化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现象 2 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3 历史上的荒漠化 4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现象 2 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3 历史上的荒漠化 4 防治措施
预防 潜在荒漠化… 扭转 正在荒漠化… 恢复 已经荒漠化…
维护生态平衡 + 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 治山 + 治水 + 治碱 + 治沙 相结合
5 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使用说明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XP、Win7、Win8及以上 PowerPoint版本:2010及以上。(Office 2010以下版本的用户请下载PPT播放器,点此 下载 )
2.1 荒漠化的防治 示范课件

特点
成本高,费工大,保 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作用
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能截留 水分,有利于固沙 植物的存活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ks5u精品课件
1、荒漠化成因的分析
“垦荒地区”处于亚欧 大陆中部偏北,虽处西 风带但远离海洋,降水 稀少。从周边的内陆湖 “里海”“咸海”的分 布特点可推断,这是一 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 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 ks5u精品课件 前苏联垦荒区示意图 大风。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ks5u精品课件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 洲 地 区 缺 水 源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生物 措施
草原畜牧业、灌溉 农业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小结
二、荒漠化成因
基本条件
1、自然原因(P16第三自然段-18):
(1)干旱为主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物质条件: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ks5u精品课件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ks5u精品课件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鄂尔 多斯 毛乌素
ks5u精品课件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成本高,费工大,保 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作用
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能截留 水分,有利于固沙 植物的存活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ks5u精品课件
1、荒漠化成因的分析
“垦荒地区”处于亚欧 大陆中部偏北,虽处西 风带但远离海洋,降水 稀少。从周边的内陆湖 “里海”“咸海”的分 布特点可推断,这是一 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 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 ks5u精品课件 前苏联垦荒区示意图 大风。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ks5u精品课件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 洲 地 区 缺 水 源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生物 措施
草原畜牧业、灌溉 农业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小结
二、荒漠化成因
基本条件
1、自然原因(P16第三自然段-18):
(1)干旱为主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物质条件: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ks5u精品课件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ks5u精品课件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鄂尔 多斯 毛乌素
ks5u精品课件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山河位置 自然范围 行政范围
总结: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 亚欧大陆内部。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 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大致包括新疆、宁夏与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分析教材图2.1,结合地图集,讨论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林地退化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 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沟槽地貌组 合
沙漠化
风蚀雅丹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流水侵蚀)
红漠化(流水侵蚀)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 溉,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 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荒漠化的类型、过程及危害。 2 .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3 .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
5、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 沙漠腹地,这反映了( )
A.气候的异常变化
B.地形的隆起
C.大陆漂向干旱的内陆 D.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6.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
总结: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 亚欧大陆内部。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 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大致包括新疆、宁夏与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分析教材图2.1,结合地图集,讨论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林地退化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 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沟槽地貌组 合
沙漠化
风蚀雅丹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流水侵蚀)
红漠化(流水侵蚀)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 溉,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 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荒漠化的类型、过程及危害。 2 .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3 .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
5、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 沙漠腹地,这反映了( )
A.气候的异常变化
B.地形的隆起
C.大陆漂向干旱的内陆 D.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6.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
荒漠化的防治ppt优秀课件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 的有效措施。人们将水分条件 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 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 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 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 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 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 方法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 县境内。人们为了保护 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 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 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 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 格状的沙障。有何意义?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 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 沙植被存活
经过多年的人工种 草、造林等综合措施 治理,筑起了一道绿 色长城,不仅控制了 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 ,保证了包兰铁路的 畅通,也改善了生态 环境。如今的沙坡头 已是林草茂密、果树 成行之地。穿越沙区 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 ,
行政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 古大部分地区。
气候区: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
2.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与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地形
西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
盆地
东部 贺
高原
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
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
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
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
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
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2.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上课用

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表现: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2、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 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 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 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 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土 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 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 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 低洼地。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 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 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 症。。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 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 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
D.过度砍伐
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 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破坏 D.大面积水土流失 √ C.斑点状荒漠化圈 斑点状荒漠化圈 大面积草场破坏 斑点状水土流失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 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图2.14)。
1、生态破坏表现: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2、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 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 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 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 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土 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 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 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 低洼地。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 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 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 症。。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 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 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
D.过度砍伐
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 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破坏 D.大面积水土流失 √ C.斑点状荒漠化圈 斑点状荒漠化圈 大面积草场破坏 斑点状水土流失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 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图2.14)。
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断完善防治措施。
04
国际合作与成功案例
国际公约与协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国际公约之一,旨在全球范围内防治荒 漠化,保护受影响地区的人民和经济。
《国际湿地公约》
旨在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同时也关注因湿地减少和退化导致的荒漠化问题。
成功防治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 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的进程。
02
03
04
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 感、GIS等技术,对荒漠化地
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等,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和就业。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进全
球荒漠化防治工作。
问题
经验分享
各国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这 些经验得以分享和传播,有助于提高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整体效果。
05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挑战 与机遇
中国荒漠化的特点与挑战
荒漠化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 约为2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28%。
分布范围广
视程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02
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
技术。
谢谢观看
土壤改良
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 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04
国际合作与成功案例
国际公约与协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国际公约之一,旨在全球范围内防治荒 漠化,保护受影响地区的人民和经济。
《国际湿地公约》
旨在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同时也关注因湿地减少和退化导致的荒漠化问题。
成功防治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 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的进程。
02
03
04
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 感、GIS等技术,对荒漠化地
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等,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和就业。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进全
球荒漠化防治工作。
问题
经验分享
各国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这 些经验得以分享和传播,有助于提高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整体效果。
05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挑战 与机遇
中国荒漠化的特点与挑战
荒漠化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 约为2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28%。
分布范围广
视程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02
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
技术。
谢谢观看
土壤改良
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 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2.1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地面变干燥
2020年10月2日
6
中国干湿地区
200mm
西北地区
400mm
800mm
2020年10月2日
7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 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020年10月2日
8
二、为什么会有荒漠化?
( 养成分析这类问题用自然与人为双角度分析的习惯 )
一、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
开垦草原20
整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灌溉方式、水井、河流全流域开发)
2020年10月2日
滴 灌21
塔里木河景观图
2020年10月2日
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 22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2020年10月2日
23
整治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设置沙障)
2020年10月2日
植树造林
24
设置沙障——草方格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受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降水有较大的差异
气候异常
二、人为因素 ——占90%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2020年10月2日
9
二、不同时期的荒漠化
阅读P25-26内容,了解不同时期荒 漠化及原因。
P 26“思考”题
2020年10月2日
10
三、如何防治荒漠化?
原 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治”结合
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例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整农、牧、林之间的关系(例子) 采取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例子)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020年10月2日
11
东部半湿润地区的草原
2020年10月2日
6
中国干湿地区
200mm
西北地区
400mm
800mm
2020年10月2日
7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 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020年10月2日
8
二、为什么会有荒漠化?
( 养成分析这类问题用自然与人为双角度分析的习惯 )
一、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
开垦草原20
整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灌溉方式、水井、河流全流域开发)
2020年10月2日
滴 灌21
塔里木河景观图
2020年10月2日
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 22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2020年10月2日
23
整治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设置沙障)
2020年10月2日
植树造林
24
设置沙障——草方格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受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降水有较大的差异
气候异常
二、人为因素 ——占90%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2020年10月2日
9
二、不同时期的荒漠化
阅读P25-26内容,了解不同时期荒 漠化及原因。
P 26“思考”题
2020年10月2日
10
三、如何防治荒漠化?
原 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治”结合
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例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整农、牧、林之间的关系(例子) 采取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例子)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020年10月2日
11
东部半湿润地区的草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防治 (共60张ppt)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20/5/31
1
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现象
2 荒漠化的原因
3 荒漠化的危害
4 防治措施
2020/5/31
2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植被难 以生长
地面 裸露
土地缺
少水分
荒
和养分
土地丧 失生产
力
漠 景 观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 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2020/5/31
11
2.自然原因 (1)气候干旱
西
<50mm
<200mm
<400mm
东
2020/5/31
14
2.自然原因 深居内陆 地形封闭
夏季风影响弱 降水稀少
生态环 境脆弱
2020/5/31
气候 荒漠化 干旱 潜在
气候异常 降水少的年份
荒漠化
戈壁、沙漠
基本条件
(冬春)多大风
动力条件
地表物质松散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 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水资源利用不当
合理利用水资源
改善耕作、灌溉技术,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水资源
工程建设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建防护体系 54
边缘:封沙育草;前沿:营造防沙林带;内部:农田防护网;设置沙障
乔灌结合 封沙育草
2020/5/31
水资源利用不当
9.6%
过度农垦
26.9%
工程建设 0.7%
过度樵采
32.7%
过度放牧 30.1%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03 人为原因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20/5/31
1
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现象
2 荒漠化的原因
3 荒漠化的危害
4 防治措施
2020/5/31
2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植被难 以生长
地面 裸露
土地缺
少水分
荒
和养分
土地丧 失生产
力
漠 景 观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 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2020/5/31
11
2.自然原因 (1)气候干旱
西
<50mm
<200mm
<400mm
东
2020/5/31
14
2.自然原因 深居内陆 地形封闭
夏季风影响弱 降水稀少
生态环 境脆弱
2020/5/31
气候 荒漠化 干旱 潜在
气候异常 降水少的年份
荒漠化
戈壁、沙漠
基本条件
(冬春)多大风
动力条件
地表物质松散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 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水资源利用不当
合理利用水资源
改善耕作、灌溉技术,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水资源
工程建设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建防护体系 54
边缘:封沙育草;前沿:营造防沙林带;内部:农田防护网;设置沙障
乔灌结合 封沙育草
2020/5/31
水资源利用不当
9.6%
过度农垦
26.9%
工程建设 0.7%
过度樵采
32.7%
过度放牧 30.1%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03 人为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 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而引起的“三 化”现象。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变异 (2)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
3.具体表现(“三退”)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4.类型(“三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两结合)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的严重的 地段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地形
东部:辽阔的高原
西部:山系与盆地相 间分布
贺兰山
b.气候:干旱
从降水量、海陆位置、载畜量、 自然景观、农业特色等分析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表
降水 距海远近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西部
东部
以下200 mm以上
【教师总结】
降水 距海远近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工程 措施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设置沙障——草方格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时期 人文因素 发生荒漠化区域
古代(唐 宋后)
盲目恳耕,战争, 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清 代后)
涌向“口外”, “开放蒙禁”造 成大规模移民开
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度 地带,使农牧界限向
西北推进
现代(建 国后)
人口压力,管理 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 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 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西部
东部
少
以下200 mm以上
多
远
近
小
大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
旱
半干旱
绿洲农牧业
草原畜牧业、灌溉 农业
3.脆弱的生态环境 地表水贫乏、植被稀少、 大风日数多
4.气候异常
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 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干旱和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教学目的
•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 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 施和问题。
•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 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 4 .形成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 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 识的迁移运用。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2.人为原因的表现
据统计,在西 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面积中, 人类活动不当 引起的占90% 以上。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归纳: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பைடு நூலகம்樵采
能源缺乏地 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 牧区,干旱
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复习巩固】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 波、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一.荒漠化
1.过程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 分和养分流 失
地面裸露 植被破坏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长 期丧失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干旱内陆区
海陆 位置
牧区草原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绿洲地区 缺水源地区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前沿地带
营造防沙林带
内部
农田防护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