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起源:唐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 传播途径:通过丝绸之路,木版印刷技术传入西亚和欧洲 影响:木版印刷技术的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木版印刷逐渐被活字印刷取代
雕版印刷术:唐朝时期发 明,采用雕刻木板的方式
印刷
活字印刷术:宋朝时期发 明,采用活字排版的方式
印刷
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促进了书籍的普及和知识的 传播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 播
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创 新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中 国古代科技的重要进步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和交流
印刷术的影响: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印刷术的传承:对现代科 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 普及,对现代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起源:东汉时期
发明者:蔡伦
原理:利用刻有文字或图 案的版片进行印刷
特点:效率高,质量好, 成本低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发明者:毕昇 发明时间:北宋时期 原理:使用单个活字进行排版印刷 优点: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成本 影响:推动了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文学艺术 的繁荣和发展
提高了文化艺术 作品的传播速度 和范围
丰富了文化艺术 作品的表现形式 和创作手法
推动了文化艺术 创作的创新和发 展
印刷术的出现: 促进了古代文 献的保存与传
承
印刷术的发展: 提高了文献的
复制效率
印刷术的应用: 使得古代文献 得以广泛传播
发现和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一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一、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成功者的重要素养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社会的所有名人,不管他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是政治家还是外交家,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或是找到别人的(含前人)发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获得成功的。
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黄帝发现了“慈石”可指南的现象,因而提出设计了“指南车”,由此用于战争的设想成为现实;哥白尼发现了“地心说”的谬误而提出了“日心论’的科学假设;马克思发现了“资本的剩余价值”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想;哥德巴赫发现了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他自己不能解释,便写信向当时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也不能证明,事隔一个多世纪,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陈景润证明了“l+2”;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解开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第一号谜底;爱因斯坦12岁时就提出“假如我以光速追随一条光线的运动,那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成为他一生与之奋斗的目标并获得巨大的成功;邓小平发现了港、澳、台和平统一的难度,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地回归了。
二、“学习好”标准的讨论1.讨论题一以应试为惟一目的的教育,其最大弊端之一是将“学习好”的标准定位在什么上?为了让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我也适时地把以下的观点发表出来:定位在“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重复”的优劣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2.讨论题二素质教育认为应将自己的大脑视为什么?为了让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我也适时地提出“我们的大脑不能仅视为贮存知识的仓库,还应视为来料精加工、创新加工后增值输出的工厂”。
3.讨论题三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好”标准的首项应该是什么?讨论结果应引向“会问”,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好”的首要标准。
理由是:(1)根据名人名言。
如培根说:“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创造,它在思想传播、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1. 中国活字印刷术:尽管木版印刷术在7世纪中国就已经存在,但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是北宋时期的毕昇。
他于1040年发明
了用小块活字组合成文字的方法。
这一技术大大加速了书籍的制作速度,同时也为后来的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2. 转型期的印刷术:到了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印刷
术技术,即雕版印刷术。
这项技术由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
在1450年代发明。
雕版印刷术采用了以铅字印刷的方法,制
作成本较低,印刷速度更快。
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印刷术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3. 工业化时期的印刷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术经历了
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的转变。
各种新的机械化印刷设备相继出现,如蒸汽动力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和旋转印刷机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产量和质量。
4. 数字印刷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印刷术逐渐崭露头角。
数字印刷术不再需要雕版或铅字,而是通过计算机将图像直接传输到印刷机上。
它极大地简化了制作过程,提高了灵活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印刷术在几个世纪里发展迅猛,从最初的木版印刷到现代的数字印刷,它对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印刷术在未来继续发展,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现代印刷术发展过程

现代印刷术发展过程现代印刷术,使用的是德国谷登堡发明的印刷术。
1、古登堡印刷术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
根据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登堡开发了使用凸起的活字,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
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进行了技术升级,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
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制成的活字印刷性能好,甚至到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在铸字的工艺上,谷登堡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
谷登堡还首创了脂肪性油墨,大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脂肪性油墨也一直沿用至今。
谷登堡发明的印书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改进了印刷的操作,是后世印刷机的张本。
以上这些都是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所没有的,也是毕昇活字版印刷术没能广泛流传的技术原因。
谷登堡的创造,使印刷术跃进了一大步。
2、古登堡印刷术传播路线古登堡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
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
谷登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
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
3、毕昇印刷术传播路线10世纪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传到波斯,再传到欧洲。
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
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
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
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中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
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检测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七年级下)《孙权劝学》《卖油翁》《〈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本文记叙了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的过程,表明只要刻苦治学,必会有所长进。
1. 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诗》《_____》《____ 》《春秋》等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言多务( ) 治经为博士邪.( ) 涉猎..( ) 孤岂.欲( ) 拜蒙母遂.( ) 孰.若( ) 3.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C .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 C .及.鲁肃过寻阳(才)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5.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A.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蒙乃始就.学/一蹴而就. D. 蒙辞以军中多务./公务.繁忙 6.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是( )A.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 及.鲁肃过寻阳 7.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现代义。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文章主旨孙权劝学(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按要求默写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而吕蒙却以“___________”为由推托。
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______________”。
(2)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表示惊叹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刷概论复习 印刷工程导论思考题答案

印刷工程导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印刷综述1.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有哪些记录文字的方法?答: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图画、文字。
2.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有哪些文字复制方法?答:印章、拓石。
3.简述从雕版印刷到彩色套版的发展过程?答:(1)雕版印刷:产生:唐初(公元7世纪)工艺:木板(一定厚度、大小)---刷浆糊---反贴原稿(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去非图文部分---印版----印版上墨---铺纸----刷印----揭下(2)套版印刷:14世纪发明,源于朱墨本同一幅面上印两色以上的印刷方式(只套不叠)用于印刷文字书籍(3)鋀版印刷:17世纪发明根据原稿设色的深浅浓淡和阴阳背向不同分色,刻成多块印版,依据色调套印或叠印。
用于复制图画。
4.活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第一阶段: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工艺:制活字,排版,印刷(原理同铅活字印刷)第二阶段:元初(13世纪70年代)锡活字。
第三阶段:元(1297-1298)王桢发明木活字,轮转排字架。
第四阶段:15世纪末铜活字(晚于朝鲜1403)。
第五阶段:15世末16世初铅活字(晚于朝鲜1436,欧洲1450)。
5.谷登堡对近代印刷术有哪些贡献?答:(1)以字母为活字。
(2)应用压印原理制成简单的木质印刷机——为印刷机械化开创了道路。
(3)创造金属字模使活字规格得到严格控制,便于排版。
6.什么是短版?答:短板印刷又称数字印刷,是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数据化,并将数字文件直接转换成印刷品的一种印刷方式。
数字印刷过程中不需要印版和压力。
7.什么是印刷?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印版上图文信息部分所粘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传统印刷中需要印版和压力,且压力原理是传统印刷的基础。
而数字印刷不需要印版和压力。
8.常规印刷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在印刷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答:(1)原稿: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对象,是载有需要印刷复制的图文信息的实物或记录媒体。
原稿是制版、印刷的信息源和依据,是制版和印刷的基础。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1979年7月27日,对于中国印刷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标志着中国印刷业迈入了激光照排时代。
这一重大的科技突破不仅让汉字印刷技术焕发了新生,也为中国的信息化事业站稳了脚跟,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9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国家对科技创新有了更为明确的引导方向,科技工作者们开始向世界先进水平发起冲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印刷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寻求突破。
此前,中国的印刷技术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汉字印刷这一特殊领域,受限于传统的铅活字印刷和平版印刷技术,汉字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都难以得到满意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发新的印刷技术,希望能够实现对汉字印刷的彻底革新。
当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次启动,当激光束在光纤中穿行,当文字在计算机屏幕上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当激光束逐个绘制出每一个汉字的瞬间,整个实验室里都弥漫着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
王道龙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手持酒杯,在欢呼声和掌声中庆祝着这一伟大的时刻。
这一刻,不仅仅是他们团队的胜利,更是中国印刷业的新篇章的开启,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新高度的攀登。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意味着汉字印刷技术将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方式,激光照排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印刷质量得到了提升。
激光照排技术能够精准地勾勒出汉字的线条和笔画,使得印刷成品更加清晰,更加美观。
其次是印刷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激光照排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大大缩短了印刷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重要的是,激光照排技术使得印刷版面的设计和排版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为中国的印刷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的出版业、广告业、包装业等相关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激光照排的出现是印刷业的一场巨大革命

目录
引子 (1)
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的发展过程 (1)
环境的彻底改善 (2)
工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4)
工人劳动强度的降低 (5)
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存储信息量的加大 (7)
排版的多样化和随意性 (8)
激光照排是实现印刷一体化的前奏 (9)
环境的彻底改善
谈到环境,马上显现出的是新与旧的反差,亮与暗的反差、净与脏的反差及有序与散乱的反差(见下面插图)。以前排版的地方叫活版车间,也谓排字房。整个车间以铅字为主,车里装的(这是指的活版车间专用的车,有拼版专用车,是可上下活动的平面车;有专去铸字房运送铅字的手推车;有装废铅字、废铅条的废料车),盒里放的、架子上摆的都是铅字,现在想来,叫储铅室更为准确。当走进活版车间,灰暗的屋子里两边放满了各种字体的字架子,这是排字用的最基本的东西,由木制或铁制两种材料组成,架子上有规则的放着几十个字盘,字盘是一个木制的象百宝格样式的有一定字序规律的木盘,每个格子里放着属于它自己位置的铅字。剩余的空间里放着用于拼版的条案,条案上堆积着各种规矩的拼版的栏条、字条用其他拼版用具。整个屋里显得拥挤而散乱,且空气中弥漫着铅尘的气息,再看工人穿著各式的工作服,永远是铅的颜色。地上到处都是洒落的铅字。
第三, 其它因素带来的效率的提高。过去不论什么稿件(包括新华社稿、编辑记者写的稿及其他稿件),没有什么捷径可利用。由于电脑的出现,现在的新华社稿、编辑记者自己用电脑写的稿,都可省去打字这一道,直接可用来拼版,过去所用的拼好的版面或杂志一经印刷过,就不能再作它用。比如:“政府工作报告”等,见报后要出小册子,必须重新排字、拼版。现在只需从电脑中调出来,稍作编排便可出版印刷,也即是我们所说的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的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照排机
激光照排机
小知识:激光照排
• 所谓激光照排,实际上是电子排版系统的大众化简称。激光照排 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 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现在中国已广泛应用的汉 字排版技术就采用了激光照排,它比古老的铅字排版工效至少提 高5倍。 • 工作原理: • 首先要将文件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即借助编辑录入软件,将文 字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计算机,这个过程叫作录入。第二步是要 借助于排版软件,将已录入的文字进行排版,这里将要用许多排 版指令来确定整个文件的全貌,如标题的设置、字体字号的选择、 尺寸大小、行间距离、另行或另页等,这个过程叫作排版。第三 步是通过显示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将排好版的文件显示出来, 这时,编辑人员可直接对其进行校对修改。如果需要多人对此文 件进行校对,也可通过打印软件,利用打印机或激光印字机将文 件打印出来。第四步是将准确无误的文件,通过照排软件负责将 其传送到照排控制机,最后在激光照排机上输出,形成像纸或软 片。至此为止,可以说电子照排系统所担负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下一步将通过晒版、上版、胶印等一系列印刷工艺流程将文件转 化成精美的书刊或报纸。
巨型计算机
• 巨型计算机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系 统,主要用来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 尖端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的大型计算课题 及数据处理任务。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整 理卫星照片,原子核物的探索,研究洲际 导弹、宇宙飞船等,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 计划,项目繁多,时间性强,要综合考虑 各种各样的因素,依靠巨型计算机能较顺 利地完成。
王选
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毕昇 王选
• 1979年输出报版样张,标志硬件系统成功;1980年第一 本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样书《伍毫之剑》诞生, ‚北大方正‛诞生。 • 之后,由王选引领中文报业和印刷业技术革命的创新之 举,使《人民日报》通过卫星向全国22个城市传送版面, 平均两分钟就能传完一版,这一发明,使中国新闻出版业 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 • 1992年,王选和他的团队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占领 了国内99%和国外80%的中文电子排版系统市场。 • 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 术的第二次革命,被称为‚现代毕昇‛。 • 计算机世界总裁刘九如告诉记者,‚王老师发明的汉字激 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甚至改变了一个时 代。‛
活字印刷
蔡伦其人
• 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 郡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 者(非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 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 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 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 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 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2016/5/12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诞生。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 (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 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 •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 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 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 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 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 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 为之黯然失色。 •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 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 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 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 了。
搜集整理
• 从近代人类著名发明中找一项来研究一下 它的发展历程。
台式计算机
人造卫星
•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 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 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专用系统是指 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 人造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 的航天器。人造卫星按照运行轨道不同分为低轨道卫星、 中高轨道卫星、各种人造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地球静止卫 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照 用途划分,人造卫星又可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 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截击卫星等。这些种类繁多、 用途各异的人造卫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
街头小学
活字印刷
• 毕升(生卒年未详),北宋布衣。 湖北英山县人。宋初为书肆 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 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 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这一 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 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 其事迹见《梦溪笔谈》卷十 八。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 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 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 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 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 影响。1989年在湖北英山县 发现毕升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