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合集下载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优秀3篇】论新闻角度的选择篇一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

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

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

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好角度,使新闻主题体现时代性体现时代意义和特征,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报道的内在使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

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够主导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会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注重和谐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些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使新闻作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就会使新闻传播范嗣更广,影响更大,也更有生命力。

笔者在《中国平煤神马报》(原《平顶山矿工报》]二作,平时接触到煤矿上许多重大的利技研发项目。

2007年,笔者了解到,平煤四矿与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研制出一台热一电一乙二醇降温系统,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降温,以改善并下作业环境,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制冷降温系统在技术上有许多亮点或者说是“卖点”,其技术之先进、系统之复杂、设备之庞大,填补了多项同类产品国内外的空白,被专家称之为“世界第一空调”。

按常见的报道角度,比较多的是选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题,大篇幅渲染技术如何先进、填补了某某空白,最后如何促进煤炭产量提高,云云。

这样的报道角度,尽管是合理的。

但给人的感觉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

笔者通过下井采访、体验,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以后,在确立主题时,不拘泥于过去的常规“套路”,而是以当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主题。

理由是任何一项先进的技术、一项发明,都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最终都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

报道定位如何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

报道定位如何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

报道定位如何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报道是传媒工作者常常进行的任务之一,选择正确的报道定位以及合适的报道重点和角度是确保报道有效、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以及如何对报道进行定位。

一、报道定位的选择报道的定位是指对报道的整体目标和方向的确定。

在选择报道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受众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报道的受众对象是谁。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受众的报道定位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时效性:时效性是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报道定位可以增加报道的关注度。

时效性可以根据事件的紧迫性、新鲜度以及公众关注度进行判断。

3. 价值导向: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选择具有价值导向的报道定位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报道重点和角度的选择在确定了报道定位之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报道重点和角度。

以下是一些选择报道重点和角度的方法和建议:1. 时事热点:选择时事热点作为报道的重点和角度,可以增加报道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时事热点通常与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国际话题等相关,选择合适的时事热点可以增加报道的价值。

2. 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角度。

通过报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可以生动展现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故事,加深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关注。

3.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可以深入挖掘一个具体的领域或问题。

选择合适的专题报道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剖析,可以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于该问题的需求。

4. 视角多元化:在选择报道的重点和角度时,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可以更全面地呈现事件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和偏颇的报道。

三、对报道进行定位在确定报道的重点和角度之后,需要对整个报道进行定位,确保报道准确传递信息。

以下是对报道进行定位的一些建议:1. 事实准确:报道应该基于事实,不应夸大、歪曲事实。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

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不同的摄影角度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视觉效果,因此,新闻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的角度选择对一档好的新闻节目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摄像角度选择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新闻摄像师,就更应该重视新闻拍摄中的角度选择和应用。

一、新闻拍摄角度1.水平拍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一般可分为正面拍摄、背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角度四种。

正面拍摄是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正面相对的拍摄方法,正面拍摄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新闻拍摄角度。

从正面角度拍摄出的画面显得端庄,构图具有对称美,通常都会给人一种相对稳重的感觉,比较直观的表现出新闻的主题。

这种拍摄角度将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达到形象生动的宣传效果。

一般情况下,拍摄人物专题时经常会采用这种拍摄角度,能够较好的展现被采访对象的整体面貌和肢体细节动作,达到更加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当然,这种拍摄角度也有其局限性,就是正面拍摄的画面立体感较差,因此常常需要切换其他角度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背面拍摄是指摄像机位于被摄对象的背面,被摄对象与摄像机的朝向一致。

新闻拍摄中常常将被摄对象与其所关注的对象一同展现出来,这样可以使观众走进主体人物的内心世界,使镜头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受。

另外,背面拍摄角度在拍摄人物时不能表现出任务主体的面部表情,表达的主题比较含蓄。

侧面拍摄就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的位置进行拍摄。

侧面拍摄的角度可以使被摄物体侧面的轮廓特征明显,也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十分强烈,更好的交待主体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给人以更加直观感受和共鸣。

斜面拍摄就是摄像机位于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位置进行拍摄。

斜面拍摄可以让新闻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合理的运用斜面拍摄角度可以让被摄对象的立体感更加突出,还能够增强视觉效果,较好的表现出画面中被摄对象的位置关系,让受众更加直观感受新闻的主题思想。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第一篇: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一、以旧见新找角度这里的旧,是指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年年重复的老题材,例如农业报道中“春种秋收四季歌”、如交通报道中的“冬运与春运”、教育报道中每年一度的高考,还有节日报道,如血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新年、春节等。

在新闻报道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复报道的老话题,如脱贫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

如果在这些报道中,找不到一个新的角度,那么它们必然雷同、陈旧,引不起受众兴趣。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

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如每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报道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些传媒在报道2000年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报告中没有提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具体数字。

尽管在此之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材料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总体经济效益创造了近5年来最好水平。

但朱总理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关于经济增长率只有一句话:达到预期目标。

《北京青年报》从这个角度做文章,采访了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发出报道《总理为何没提7.1%》。

吴敬琏说:“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仍然带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经济增长速度,表明我们向市场经济的政府更近了一步。

”萧灼基也认为,“表现了政府的一种惟实态度。

”此篇报道还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材料:1998年朱总理在政府上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指标使用的措辞是“确保百分之多少”,1999年说的是“力争百分之多少”。

上述背景反衬出2000年“索性只字不提具体数字”的新闻价值。

在“以旧见新”的报道中,“旧闻”作为背景,作为铺垫,作为反衬是很重要的。

正是在新与旧的对比中,从变化的角度人手,才容易在老题材里挖出有价值的新闻。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摘要】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观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角度选择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入手,探讨了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原则、影响角度选择的因素、主流角度选择方式、不同角度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

通过分析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帮助观众获取更加客观和全面的信息。

结论部分指出角度选择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呼吁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角度选择需要更加注重。

通过合理选择报道角度,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事件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原则、作用、影响因素、主流方式、不同影响、合适选择、影响、注重、结论1. 引言1.1 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观众能够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和社会动态,增强自身的消息获取能力。

电视新闻还能够提高观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公共议题的形成和讨论。

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民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

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起到监督社会和权力的作用。

通过曝光社会问题和不良现象,促使社会改进和进步。

电视新闻报道的观众群体广泛,影响力强大,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踏实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1.2 角度选择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角度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观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角度选择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在众多新闻事件中选择出最重要的事件,突出事件的关键要素,引导观众关注重点。

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信息,从而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角度选择也可以帮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过设置恰当的角度,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反思。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

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在新闻行业中被认为是关键的要素之一。

一个好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提供深入而全面的信息,使报道更有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角度和切入点,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

一、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决定了报道呈现的视角和信息的重点。

一个好的角度可以突出报道的独特性和价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角度也可以决定报道的立场和倾向,对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起到重要作用。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让报道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二、新闻报道的切入点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切入点是进入报道主题的途径和方式。

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使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

切入点还可以决定报道的紧迫感和时效性,对于及时反映当前事件和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提升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

三、常见的角度选择与切入点1. 人物角度:通过报道某个人物的经历或观点来展示事件的重要性或背后的问题。

比如通过采访受灾者来描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或通过专家讲解来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

2. 问题角度:通过聚焦某个社会问题的不同方面,展示其现状和影响。

比如报道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

3. 事件角度:通过报道某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展示事件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原因。

比如报道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引起公众对预防和应对的重视。

4. 趋势角度:通过报道某个社会趋势的发展和变化,展示其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影响。

比如报道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生活方式改变,引发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四、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需要综合考虑报道的目的、受众的需求以及事件本身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选择的方法和指导:1. 新闻价值:选择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作为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讲义文稿】浅谈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全媒体时代,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自媒体、个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众多新媒体发展迅猛,数不胜数。

面对如此现状,作为新闻记者,在遇到一个新闻主题时,如何让新闻价值最大化,让中国故事更加精彩,选择报道角度很重要。

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

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J一个角度就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

角度选准了,就能很好表现其新闻价值。

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这篇通讯报道里的主人公焦裕禄,最早出现在《河南日报》上,是在一则生产动态的消息里提到的,是站在生产角度去进行报道的。

新华社记者从这篇报道中看出了线索,在社长穆青的带领下,选择新的报道角度进行采访报道,让一个县委书记,特殊年代的社会环境,一幅贫穷但充满希望的数十万民众同风沙、碱害、内涝进行不屈斗争的民情图,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报道同样一个人,因为角度选择不一样,所产生的报道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差别。

可见,角度选择对新闻价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如何对新闻报道角度进行选择呢?以旧见新找角度。

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报道与当前的新情况、新举措联系起来,这样才容易写出新意。

2019年,笔者在报道脱贫攻坚这样的主题时,由于此类报道已经很多,想要报道好,就须找一个新的角度,陵川县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果累累,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国278万名驻村干部、43.5万名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视角聚焦到了第一书记这个群体上,采写了《女承父志踏上扶贫路》,讲述了父亲作为第一书记,在脱贫一线因公殉职,女儿擦干眼泪接续奋斗的故事,在《学习强国》上一天之内点赞量达40万,也因此吸引新华社、央视、山西卫视、湖南卫视等媒体采访报道此事。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

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随着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新闻摄像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而角度的选择是新闻摄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对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角度?在摄影术语中,“角度”是指照相机所取的镜头以及相机与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它可以影响照片的效果和拍摄主题的表现力。

在新闻摄影中,“角度”指的是摄影师的拍摄高度和拍摄角度,它决定了新闻事件的呈现方式和视觉效果。

选择适当的角度有助于丰富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使报导更加精彩。

二、不同的角度选择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低角度低角度是从下往上的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看起来更加崇高、壮观、庄重。

它适用于拍摄高大建筑、雄伟的武器、英勇的军人、庄重的宗教场所等,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2、高角度高角度是从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显得比较弱小、局促、不安全。

它可以用于拍摄犯罪现场、救援现场、道路交通状况等,通过上帝视角的展现方式,让观众了解到全局的情况。

3、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指的是从水平位置拍摄,与人的视觉高度相同。

它是最常用的角度之一,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新闻报道。

通过平视角度的拍摄,可以使观众更加真实、接近地感受到新闻现场中的氛围和细节。

4、特写角度特写是一种近景角度,通过特写镜头拍摄,可以突出某个细节或人物的表情。

在新闻报道中,特写可以有效地传递情感,强化新闻事件的反映力和影响力。

侧视角度是偏斜视角的拍摄,可以显示一个场景或事物的不同侧面、特点和身影。

它可以用于拍摄人物肢体语言、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场景,有利于增加新闻报道的情感层次。

三、如何选择适当的角度拍摄?准确选择角度拍摄对于一起新闻事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正确的角度可以让你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传神,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所以,以下是几条选择合适的角度的建议:1、首先,应该明确新闻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对象、时限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只有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和特点,才能确定应该采用哪种角度来拍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作者:张申菊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5期
【摘要】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各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时间差,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

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

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

新闻报道是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角度角度选择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在业界还在为“渠道至上”还是“内容至上”争论不休的时候,媒体人应该从新闻本身找突破——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角度制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角度决定影响力,新闻角度是一个关乎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

所谓新闻角度,是指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把这个道理诠释得很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描写的是在庐山面前,因看山的角度不同,大山所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同理,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在同一时期会做出不同的报道,有的新颖出彩,有的则千篇一律。

受作者个体身份、性格、素养、情感、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和选择新闻角度的能力自然就不同。

一个新闻角度就是作者为受众提供的一个观察事物的“窗口”,从不同的窗口就会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

什么是最佳角度?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选择新闻角度的坚实基础。

构成事物的诸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叩响受众的心弦,就应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

这个角度既能深刻反映报道对象的本质,又能准确体现时代的需要,受众最想知道、作者最能讲透、行文引人入胜的角度,这就是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

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寻找、选择到新鲜脱俗的角度,做到“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更好地表现报道主题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开阔思维,挖掘和选择那些能给人以新感觉、新启示,且脉络清楚、特色鲜明的新闻因素作为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局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找角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这句诗词来形容寻找最佳新闻角度需要登高效应最为贴切。

全局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是最能展现全景的角度,从全局高度、宏观视野去全方位地报道
新闻事件,突出报道的宏大性、全面性和权威性。

这是媒体完成重大事件的主要报道任务的常用报道角度,在党报报道本行政区内的重大事件中常常采取这种视角。

比如:《人民日报》在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主题的报道中,都采用了这种视角。

二、关注民生选角度
对于新闻报道的角度,西方记者有着这样几种选择的标准: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读者最关心的角度;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最有人情味的角度。

显而易见,在这几个标准里,有四条都与受众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最佳角度是受众的关注和需要。

受众关心的问题,就是新闻人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百姓热议的社会焦点,就是新闻报道的最佳话题。

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选用受众的利益视角或者最关切的视角进行主题的立意。

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捕捉信息,寻找角度,提炼主题。

比如,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抑制物价上涨、反对社会腐败以及医疗、教育等问题。

惟有如此,新闻报道才能出奇制胜,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乐于接受。

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三、抓事物的个性特征选角度
客观事物有很多侧面,但是它们都又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也总会找出它最突出的一面。

那么在选择角度时,我们也要考虑这一点,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抓住它的特点并充分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避免报道出现千篇一律的弊病。

突出主题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新闻如果能找准且把握好事物的一个特点,那么这篇报道就是成功的。

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报道都是通过发现并提炼事件的一个特点来进行报道,从而有效地突出特色。

第7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特别奖获奖作品《北京有个李素丽》采用的就是典型的抓事物的个性特征选角度。

作者围绕“热心服务”这个点,在报道的每一个部分都能体现出这个关键词。

同样的题材如果我们只是从李素丽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等多个角度来写,便不会有这般突出的效果和影响力了。

四、抓新意找角度
由于工作和形势的需要,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要重复报道一些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人或事,如每年的都要对重大主题或节日进行宣传报道。

报道方法没有革新精神,老是“照葫芦画瓢”,报道出来的新闻和专题,就会老一套、公式化。

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令人生厌。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避免报道“千人一面”,就要旧瓶装新酒,善于抓新意。

这就要求记者推陈出新,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报道方法,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提出新问题、新形势。

这样才能跳出常规俗套的圈子,旧题材也才能报出鲜活的新闻来。

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准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以小见大找角度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很能说明大问题。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所谓以小见大说的是表现大主题时可以“寓大于小”,选择小角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选择报道角度时,不要一味追求大角度,角度过于大,新旧材料掺杂在一起,就不容易做到收放自如,反之,作品泛泛而谈,只能使受众了解事物的概貌、轮廓,报道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

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如同钉子一般,入口虽小、钻得却深,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笔墨,突出特色,写起来也更细腻一些,挖掘得深一些,能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可以说“以小见大的角度“真可谓是窥一斑见全豹,一滴水见太阳的好角度。

六、逆向思维选角度
千古文章重独至,陈陈相因无好文。

相似的新闻很多,选择不同的角度会报道出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深度。

新闻角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独特、新颖。

这就要求记者能善于挖掘出新闻事实背后的丰富内涵,做到“同中见异”,求得与众不同。

要做到这点就要改变习惯性思维。

思维可以是双向的,在平常的采访报道中,新闻作品多数是顺向思维,即从正面观察事实,顺向谋篇布局。

实际上,思维可以是逆向的,针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反着来寻找一个别人没有注意的更深刻的切入点去另辟蹊径,这样才有可能以新方法、新途径做出视角独特的新闻报道。

另外思维纵向的可以从过去到现在,从昨天到明天;横向的可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等等;思维可以是连续式的,选准一个角度,顺延着把线索找下去。

思维还可以是抠挖式的,从大量材料、讲话中挖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角度,有时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只要选好了角度,配合上立意标新的内容,就可能是一篇精彩的报道。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应满足于一般的浮光掠影的报道,一个好的新闻角度更不可能信手拈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观念,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积极主动深入地去找,不断地学习、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样,才有可能不断地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

七、分析对比选角度
实践证明,比较是识别客观事物、选择报道角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分析对比视角是指通过现在同过去比较,正面与反面比较,先进与落后比较,正确与错误比较,此一人事物与同类人事物比较,或者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轴上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独特的报道角度。

如今,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各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时间差,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

新时期下的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

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

新闻没有视角会陷入混沌,强扭视角又会歪曲事实,要想创作出成功的报道,就必须依照新闻规律和新闻事实来对新闻视角进行合理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新闻视角方式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很多时候是多种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求获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

记者要想培养自己
有一双洞察秋毫的“新闻眼”,必须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要学会透过现象来揭示生活的本质,才能捕捉到新闻的最佳角度,创作出真正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的好新闻。

真正成为“人民的知音”。

(作者单位:大同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