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简介
苦难辉煌第一章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第一章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是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书籍,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第一章中,作者可能会介绍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第一章时,我会注意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我会记录下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同时,我也会关注作者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见解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此外,我还会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意义。
我会尝试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们对我们当下的启示和警示。
总的来说,我会在读完第一章后,尽量全面地记录下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思考它们的意义和影响,并尝试将其与当下
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部书所传达的历史信息。
苦难辉煌读书报告3000字

苦难辉煌读书报告3000字《苦难辉煌》是一部由茅盾所著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民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和辉煌。
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报告。
我要介绍一下茅盾这位作家。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触觉,塑造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茅盾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
《苦难辉煌》是茅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长篇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全书以杨家庄的农民斗争为主线,描写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
小说通过对杨家庄农民群体的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本书的第一部分以杨家庄的农民斗争为背景,通过对村庄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群体的团结和坚持。
小说中的杨家庄是一个被剥削和压迫的农民村庄,农民们长期以来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欺压。
然而,他们并没有沉沦于苦难之中,而是积极地进行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
通过这些斗争,村庄内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是与农民群体的利益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农民运动的高潮时期,农民们通过组织农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有力的斗争。
小说中的杨家庄农民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逐渐觉醒并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
他们组织起来,勇敢地面对农民运动的压力和困难,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曲折,但也获得了许多成果和胜利。
第三部分则着重描写了农民运动的低谷时期,农民们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迫害。
小说中的杨家庄农民被迫走上了流亡之路,他们流离失所,生活艰难。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反动势力证明了农民的力量和决心。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概括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概括苦难辉煌。
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是生活中的困难挑战,也可以是内心的痛苦折磨。
然而,正是在苦难中,人们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够迎接生活的挑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
有些人可能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生活拮据,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些人可能遭遇健康上的困难,身体受到疾病折磨,无法像常人一样自由自在;还有些人可能遇到情感上的困难,失去亲人的离去,无法释怀心中的悲伤。
无论是什么样的苦难,它们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避免。
然而,苦难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正是在苦难中,人们才能够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面对经济上的困难,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面对健康上的困难,人们可以坚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最终战胜疾病,重获健康;面对情感上的困难,人们可以通过时间的沉淀,慢慢释怀,重新拥抱生活,找到新的幸福。
正是在苦难中,人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前行,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比如,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他曾经历过战乱的苦难,但正是在这些苦难中,他领悟了兵法的精髓,最终创作出了《孙子兵法》,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著作。
再比如,现代的企业家乔布斯,他曾经历过创业失败的苦难,但正是在这些苦难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创立了苹果公司,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科技企业。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苦难,勇敢面对苦难,相信苦难是通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要坚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苦难磨炼意志,磨砺品格,让人更加坚强。
”只有经历过苦难,我们才能够真正成长,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辉煌。
总而言之,苦难并不可怕,它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是通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简介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简介苦难辉煌内容简介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气,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内外冲突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简单,各派力气的策略转换空前快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呈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辩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受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逝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
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图书《苦难辉煌》内容简介:金一南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感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气,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国民党人以三民主义、日本昭和军阀集团以法西斯主义,在中国开放了一场舍生忘死的较量,皆宣称自己的主义救国救民,皆为实现自己的主义在所不惜。
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和昭和军阀集团精英处于同一时代,他们身后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的冲撞与较量绝非历史巧合。
本书从这些非凡大事和非凡人入手,对错综简单、扑朔迷离、恢宏壮阔的这段中国现代史进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揭示和深化剖析。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气在中国大地抱负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读.红军青年将领与蒋军青年将领的生死搏斗之间,日军少壮派军阀坚决踏倒三个首相疯狂侵华。
读苦难辉煌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位普通人在遭遇种种困难和挫折后,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也让我明白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品味到辉煌的滋味。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从小就过着艰难的生活。
他的父母早逝,留下了一个贫困的家庭,他不得不辍学去打工,以维持家庭的生计。
然而,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在小说中,主人公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他曾经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陷入绝望,也曾因为工作的失败而感到迷茫。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努力地奋斗,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真正的懂得生活的珍贵,才能真正的懂得辉煌的价值。
在读完《苦难辉煌》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
他在遭遇困难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面对,选择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辉煌的成就。
同时,小说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而是要努力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有经历了苦难,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苦难辉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也让我明白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品味到辉煌的滋味。
这部小说不仅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决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一定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苦难辉煌》读后感一、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苦难辉煌》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部著作。
它以快速而扼要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及其命运的历程。
作品结合了中国、印度、欧洲等文明的一些历史情节,没有遗漏,缺乏任何国家主义居心。
作品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显示出发达社会和落后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
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早在读大学之前,我就曾经尝试阅读过《苦难辉煌》。
然而,那时的我缺乏足够的历史知识,加以后现代历史课堂上枯燥的述说,导致我几乎完全没有领悟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现在,具备了更为深入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之后,我再次读到了这本书,并且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苦难辉煌》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作者在小说中用轻松的语调叙述了历史事件,这种写作方式使我非常舒适。
作者特别注重封建制度的弊端,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自己的特点。
三、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苦难辉煌》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更像是一本带有强烈思想趣味的读物。
它是作者关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自然的、合情合理的表达,一次全面回顾中国封建制度及其深层次羁绊的历史重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正确的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而《苦难辉煌》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而明晰的掌握历史的方式。
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读过《苦难辉煌》后,我对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产生了更深入、更独立、更符合现实的思考。
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加强中国对于海外的文化输出以及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等方面,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
因此,也决定了我们在阅读过程之后需要自发地对其进行思考,以实现对于历史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运用。
总之,《苦难辉煌》是一本具有历史学价值和文化思想价值的著作。
作者独特的见解、卓越的语言方式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值得参考的不容错过的阅读材料。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我能够将其中的知识和思想运用得更好。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4000字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一、介绍《苦难辉煌》是一部描写我国近现代历史的作品,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张三。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篇读书笔记将对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概括和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二、内容概要1. 《苦难辉煌》以文字饱满,深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种种苦难和辉煌。
作者通过对我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将我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鲜活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的斗争和奋进。
2. 书中详细讲述了近现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政治革命、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描写,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近现代我国。
在揭示我国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凸显了我国人民在强国梦想中历经磨难,最终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
3. 作者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
通过对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三、主要思想1. 我国古老而辉煌,却经历过无数次的苦难。
作者在《苦难辉煌》中深刻反思了我国历史上的种种苦难,认为这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悲剧,更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悲剧。
我国古代的盛世与辉煌,与今天古老文明糟粕的延续有着深刻的联系。
我国的未来要发展,必须克服这些苦难遗留下来的隐患。
2. 我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秉持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梦想和信念。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奋斗与崛起精神是我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认为,我国苦难辉煌的历史进程,反映出我国人民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3. 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作者在《苦难辉煌》中通过对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对我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规律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释。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简介】《苦难辉煌》是一本由作家所著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逆境中奋发向上,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坚持,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第一章:书籍背景】《苦难辉煌》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一个普通人的成长为主线,通过讲述主人公在经历苦难后追求梦想、克服困难的故事,展现了人的毅力和坚持的力量。
【第二章:主要人物】1·张智: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年轻人。
他在面临重重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放弃,并不断努力向前迈进。
2·李美珍:张智的恋人,对张智非常了解和支持,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章:故事情节】1·张智的成长经历:讲述张智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之路,充满挫折和困难,却从未放弃。
2·张智的创业之路:描写张智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面对资金、人际关系等问题,他勇敢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3·张智的成功之路:记录张智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四章:主题与思考】1·奋斗与梦想:通过张智的故事,书籍探讨了人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意义。
2·坚持与毅力:张智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3·成功与价值:小说表达了人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物质的累积,更在于对他人做出的贡献和内心的满足。
【第五章:个人感悟】通过阅读《苦难辉煌》,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更加明白在困境中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
【附件】1·书籍封面图片2·作者简介【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排他的权利。
2·知识产权:指人们智力劳动的结果所带来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12集全)
【点击标题在线高清收看】
第一集《苦难辉煌》第一集·揭示了孙中山与列宁鲜为人知的交往
您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格局中隐含着怎样的深意?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的画像在这里默默相对,聚焦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浩荡风云。
他们俩是如何相识的?国共两党走向第一次合作的大会上,突然传来了列宁逝世的消息。
本集揭示了孙中山与列宁之间鲜为人知的交往,也破解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深层原因。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并没有罩上幸运光环,年轻共产党人出发的行囊里,一切都不俱全,肩膀都还稚嫩,有了信仰不等于有了一切,在暗礁密布漩涡险恶的历史大河中操船,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
第二集《苦难辉煌》第二集·蒋介石遇到了毛泽东
孙中山的逝世,使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陷入危局。
在国民党“一大”上没有当上代表的蒋介石,却由此中获得了飞快爬上权力高峰的机遇。
一本台湾出版的小书揭示了蒋介石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源头。
在本集的历史空间里,毛泽东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他被汪精卫直接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在任时写的20多篇杂文是我们深刻了解毛泽东的线索。
蒋介石遇到了毛泽东,便遇到了从未如此难对付的对手。
第三集《苦难辉煌》第三集蒋介石与汪精卫血洗共产党
1927年,无疑是国共两党历史大比拼的开年。
那时候,无论是叼着烟袋蓄着胡须的贺龙,还是已被打瞎一只眼睛的刘伯承,外表看上去像老农的朱德,都已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显赫地位。
但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中,清晰地辨认出了主流趋势,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这显然不是一时的兴奋。
这是为什么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便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
所谓时势造英雄,表面看是一念之差,其实是无形的历史天平,筛选与剔除掉投机者。
没有信仰,就不会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第四集《苦难辉煌》第四集·毛泽东井冈山遭围剿
毛泽东自上了井冈山,就被蒋介石定性为了“土匪”。
从历史留存的影像看,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外形也与在城市闹革命时判若两人。
凌乱的长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窝、瘦削的脸颊,看上去的确不雅观。
但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多年后,作家魏巍登上井冈山,看到朱德为井冈山题写的“天下第一山”,有些疑惑:无论高度还是风光,井冈山怎能称作第一山?作为追求用事实说话的记者,魏巍带着问题进山,参观踏访了许多遗址,收集了大量毛泽东、朱德以及红军的故事,出山之时,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不朝山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肇始之地,让魏巍折服,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第五集《苦难辉煌》第五集·蒋介石与日本
“九·一八”当天,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匆匆回府做出的应对根本没被日本人放在眼里。
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原先也是被侵略的,因为被侵略而引发了一场变革,侵略者成了被纪念者。
当日本成为新思想集散地时,也孕育了法西斯主义,三个军官的一次秘密聚会,催生了昭和军阀,它的背后是谁呢?表情木然的天皇从老师那里承续了一种可怕的精神气质,一头法西斯怪物在东方出笼,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据多个版本的文献记载,1927年秋蒋介石的日本之行,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首相田中义一有过一次接触,这与“攮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有何关系?他以牺牲东北、淞沪、华北的代价为“缓兵之策”,目的是为了争取消灭共产党的“时间差”,但也碰了民族情结的底线,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
第六集《苦难辉煌》第六集·黑云压城中的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早年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左”,“左”到家的是王明,正是一些今天看来很低级的错误,却在当年中共党内盛极一时。
24岁就掌控中央大权的博古,在蒋介石一反常态的战术面前吃了大亏。
不信邪的毛泽东,开始时是硬碰硬地跟他们斗,结果被撤了总政委,无奈中他学会了隐忍。
一个苏联信使在新加坡的被捕引起的震荡,使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交通站被破坏。
从莫斯科派来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奥托?布劳恩,被老朋友推上了军委顾问的“宝座”,纸上谈兵使红军屡屡错失良机,最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清醒的毛泽东在黑云压城的环境中,分析出共产党人肩负历史重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默默等待着东山再起。
第七集《苦难辉煌》第七集·党内出叛徒毛泽东被排挤红军危在旦夕
红军近乎完美的保密计划,却被一位神秘对手准确预料了。
一本没有被人注意的回忆录,揭开了红军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间勾心斗角的关系,突破三道封锁线开始转移的秘密。
幸运中隐含着更大的危险,红军一次小小的疏漏,让蒋介石又捕捉到了战机,但就在国民党将领因保全实力造成网开一面之时,红军却被“坛坛罐罐”拖住后腿贻误了战机!三天三夜的湘江血战,染红了碧绿的江水,而折兵过半的红军冲过湘江后,长征才刚刚开始。
长征胜利70周年后,一些老将帅的子女们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走到湘江渡口时,秦博古之子提着瓶酒,在红军烈士墓旁独自坐了一天。
此刻需要雨,雨是天的泪,雨懂人的心,生死两茫茫的湘江默然无语。
第八集《苦难辉煌》第八集·风云人物惊世的忠诚与背叛
两个曾是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军官,攻占了红色首都瑞金。
一位蒋介石最不想杀的红军将领,面对屠刀选择了内心的信仰。
一份沉重的烈士名单,一份沉重的叛徒名单,让人看到了在历史关口,风云人物惊世的忠诚与背叛。
所有叛变中最严重的是龚楚,坚守者中的悲情诗人是陈毅。
1948年,华东野战军重兵合围济南城,指挥32万大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是当年从怀玉山冲出去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
率10万人防守济南城的,是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旅长王耀武。
14年前的生死对手再度交锋,粟裕想到了牺牲的战友,亲自拟定“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
叛徒龚楚紧紧盯着家乡的土地,一直盯到双目失明。
第九集《苦难辉煌》第九集·遵义会议大转折神机妙算毛泽东
湘西的老山界,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毛泽东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句子描绘当时登山的感受,并写下了3首《十六字令》。
他从全军上下不满“左”倾领导错误指挥的情绪中,看到了一把在滚滚黑潮中砥柱中流的精神之剑,并在通道会议上“拔剑而起”,代表广大红军官兵,开始向“左”倾领导发起挑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而改变了红军的前进方向,挑开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帷幕。
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得意在哪里?不在神机妙算,也没有神机妙算。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决策做出修订,方能一次次化险为夷,熔炼出最顽强不息、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第十集《苦难辉煌》第十集·毛泽东陷入深思红军该向哪里走
跳出包围圈的中央红军进入云南,正在为找地图发愁之时,一辆敌人的汽车把图送上了门。
事情的转机极具偶然性,但偶然的机遇毕竟太少。
七条渡船,数万大军,如何渡过金沙江,在红军战史浩如烟海的作战电文中,一封看似波澜不惊的电报却化险为夷。
而巧渡了金沙江的红军又踏上了太平军当年的覆辙,这个机缘让蒋介石兴奋异常。
红军在几乎走入绝境之时,在安顺场那片布满鹅卵石的河滩地上,毛泽东做了最坏的打算。
大渡河两岸,两支大军赛跑般的行军,目标都是为了抢一座铁桥,但不同的素质,最终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川军拆走了桥板,老百姓捐出了门板,22名突击队员,攀着铁索向对岸冲去。
雪山脚下两支大军的会师,让毛泽东陷入深深沉思,壮大后的红军该向哪里走?
第十一集《苦难辉煌》第十一集·张国焘搞分裂毛泽东受煎熬
胜利会师后中央内部发生了分歧,表面看分歧在红军的行动方向上,实际是悬殊的兵力激发起了张国焘个人的野心。
战机在他的拖延中失去,中央不得不作出让步,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私欲,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川西北的偏僻一隅,再次来到生死边缘。
在一座喇嘛庙里,毛泽东苦口婆心地解释,说动了众人,茫茫草原没有挡住中央北上的决心,而张国焘私欲的膨胀却构成了“枪指挥党”的危局。
饱受与分裂主义斗争煎熬的毛泽东,身边只剩下几千人的队伍。
峰回路转中,在陇南一个小镇上找到的几份报纸,让毛泽东喜出望外。
他站在岷山之巅,面对悲壮的队伍,无言伫立。
胜利在望,天佑红军。
第十二集《苦难辉煌》第十二集·大结局
西安事变,是量变促成的质变,蒋介石停止对红军的进攻,国共两党开始新的合作。
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都是何种命运?他们留给了我们怎样的遗产?
远去历史中的那些生命,有爱慕与憎恨、有担忧与喜悦、有徘徊与彷徨,有欺骗与卑劣,“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叠出”。
当我们走进历史,是去采摘美艳的花朵,还是获取熔岩?真正的英雄,到底具有何种深刻的生命意味?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