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河油田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的一点看法

合集下载

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

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
术和方法 ,需要对洼3 块地层再认 识,进行油层细分与对 比。 8
1 地 层细 分 与对 比
度变化大 ,特别是沉积韵律性 的差别较大 ,造成砂体横向上 突变 ,适用相变对比模式 ( 如 图2 )。③尖灭对比模式。适用
二L —___= _ 一 _
图1 切 片 对 比 模 式

≤I 爹

3— 2 00 6 3 f 02 i 于靠近湖盆和侧缘方向的薄层 砂的对 比。针对薄层砂 ,愈往 j 一 湖盆方 向或愈往侧缘方向 ,物 一/一 ■—■ I 一 ~ 、 _ … 一 一 一 源供给愈不充足 ,砂体变薄或





尖灭 ,过渡为前扇三角洲泥岩 , 适用尖灭对比模式 ( 如图3 。 ) ④ 侧积对 比模式 。适用于不同 沉积 时期 的扇三角洲朵叶体的 对 比。受湖泊改造程度轻的扇 三 角洲 ,呈鸟足状或呈多个朵 叶体扇形展开 。后沉积的朵叶 体测 向加积在先一期朵叶体 之 上 ,但 由于每个朵叶体边部物 性较差 ,形成砂体连片分布而

— —— —— — —— —— —● — 一

图 2 相 变 对 比 模 式
岩性组合 。东二段 为扇三 角洲前缘砂体 ,岩性有含砾不等粒砂岩 、不 等粒 砂岩 、中砂岩 、细 砂岩、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东二段地层对 比 是以标准层 为依据 ,在沉积相 的控制下进行等时对 比。
11 对 比标 志 .
图3 尖灭对 比模 式
( ) 准层 。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 上 ,通过测井 曲线 识别及岩 心 1标 观察 ,认 为洼3块 东二段 油层剖面 上岩性稳 定 、厚 度不大 、特 征 明 8 显 、分布面积较 广的标准层有 2 。①不对称 “ ”泥岩夹 粉砂质 泥 个 w 岩 。发育在东 二段顶 部 ,厚度7 5 ~1m,岩性为 灰绿 色泥岩 夹浅灰 色 粉、细砂岩 , 电阻率曲线与感应曲线呈不对称 “ ”型 ,是东 一段 视 w

辽河油田 盆地地层、油气层分布及其特点

辽河油田 盆地地层、油气层分布及其特点

3)杜家台油层段:
岩性为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与灰、褐灰、 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泥岩间互。顶部灰色泥岩与油页岩、钙质 页岩、白云质石灰岩薄层间互,组成沙河街组四 段上部特殊岩性段。砂质岩可分成三个砂岩组, 是西部凹陷的主要含油目的层,以第二砂岩组分 布范围最大,厚度稳定;其它两个砂岩组平面上 变化大
(2)沙河街组三段(E2S3)
(1)玄武岩段(E1-2f1) 岩性以黑色玄武岩、 绿灰、褐灰色灰石玄武岩、灰紫、灰黑色橄榄玄 武岩、暗紫色蚀变玄武岩夹深灰、暗棕红色泥岩。 西部凹陷分布在高升地区 。 (2)暗紫红色泥岩段(E1-2f2) 厚度0~305.5米,以锦11等井较为典型。 以暗紫红色泥岩为主,局部变为玄武岩,凝灰质 泥岩,质纯细腻、造浆性强,与暗红色蚀变玄武 岩不易区分。在西部凹陷的兴南、鸳鸯沟、胜利 塘至大有地区,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关系。 1983年,把该段地层与古新世大段玄武岩作为 同层异相处理,现在看来是上下关系,很可能属 于孔店组的残余部分,暂划归房身泡组二段。
3 马家沟组(0m) 黑灰色、灰色灰岩
三、石炭、二迭系
辽河盆地只揭露上石炭统的本溪组和太原 组,二叠系的山西组、下石盒、上石盒、石千 峰。主要分布在大民屯凹陷和东部凸起,是太 子河洼陷的延续部分。
王参1井2037-2140,1914-2037,18191914,1740-1819,1479-1740,13621479
辽河盆地具7凹6凸的构造格局,陆地部分 包括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 陷、东部凸起、大民屯凹陷、沈北凹陷6个二 级构造单元 ,水域部分包括辽西凸起、辽西凹 陷、辽东中凹陷、辽东凸起、辽东凹陷五个二 级构造单元(图1-1)。 自北向南开发的采油厂有:沈阳采油厂、 茨榆坨采油厂、高升采油厂、冷家油田、曙光采 油厂、兴隆台采油厂、冷家油田、特油公司、欢 喜岭采油厂、锦州采油厂、浅还公司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油气层识别及评价方法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油气层识别及评价方法

20 0 7年 9月





第 1 4卷 第 5期
碎, 含油 面积有 限 。所 以 , 井解 释及 相关 的地 质 测 研 究工作 难度较 大 。
221 Wa m n S i 模型 . . .3 x a— mt s Wama — mi 模 型公 式为 x nS t s
剖 面 , 对补 偿 中子测 井产 生重要 影 响 。 也 由于钻井 液 中加入 了大量 的氯化 钾添 加剂 ,使 井 眼周 围氯 离 子 的浓 度 急剧增 加 , 获 热 中子的 能力非 常强 。 俘 仪 器发射 的快 中子 很快 在井 眼 附近被 减速为 热 中
子, 在径 向上不 能 达到一 定 的探测 深度 , 从而 降低
物性 、钻 井液柱 与地 层流 体 的压力 差及 浸泡 时 间 等诸 多 因素有关 , 一般 没有 严格 的规 律 可循 。 一些
实验 表 明 ,钻开 地层 后 随着钻井 液 浸泡 时间 的增 加地 层 电阻率会 急剧 变化 。 ]
12 氯化 钾添 加剂对 中子测 井的影 响 .
收 稿 日期 :0 7 0 — 2 20 — 2 1 。 作者简介 : 孙娜 , ,9 5年生 , 女 16 工程师 ,9 9 18 年毕业 于大
沙 河街组 的储 层 以多 期 叠 合 的水 下分 流 河 道 、 河
口坝 及前 缘席状 砂 最为发 育 ,储层 的厚 度相对 较
小 , 通性 较差 , 连 砂体 变化 快 。 据地 震剖 面分 析 , 根 该地 区的 断裂 活动 强烈 ,不仅 使地 层 的构造更 为 复杂化 ,也对早 期形 成 的油气 藏有 一定 的破坏 作 用, 并形 成 了一 些次 生油气 藏 。 这种 低幅度 层状 断 块 油气 藏是 滩海 地 区主要 的油气 藏 类型 ,构造 破

辽河油田曙1-6-12块大凌河油层地层对比分析

辽河油田曙1-6-12块大凌河油层地层对比分析

行 井 闻旋 回对 比;③ 小层 与小 层之 间要 能够 反 映出重力 流沉 积旋 回 的特点 ,在测 井 曲线上 可进 行细分对
比;④ 小层 内的砂体 应有一 定 的分 布范 围 。
3 对 比标 志层 的 识别
通 过岩 心观察 和地 层对 比发 现 .大凌 河 油层 发 育有 4l 大 的重 力流沉 积 ,总体 上形 成有 4套砂 体组 J 挎
油 层组 、砂岩 组和小 层 。对 比原则 是 :① 以标志 层为控 制层 位 ,通过 岩心观 察所 获得 的沉积旋 回在测井
曲线 上 所反映 出的组 合特 征 ,同 时考 虑到 重力流 的沉 积特 点及其 岩性 、地层 厚 度等变 化 的连续性 ,并结
合 动态 资料所 反映 出油水 组合 的合 理性 等 多方 面的 资料进行 对 比 ;② 所划分 出的小层 在 断块范 围 内可 进
块属 于该 扇体 的一部 分 ,位于 扇 中部位 ] 。储 层 岩性 以细 砾状 砂 岩 ,不等 粒 砂 岩 为 主 ,分 选 较差 ,属
高孔 .高渗储层 ;平 面 上油层 分布稳 定 性较 差 。属于重 力流 的沉积模 式 , 目的层段 属 于 中扇环境 的沉积
体 ,物源 来 自于北西 向 。
合 ,其 顶部 发育有 全 区分 布 泥岩标 志层 ,与上部 的兴 隆 台油 层 相分 隔 ,在 大部 分 井 的厚度 均 一套 0
[ 收稿日期]2 0 一豫 一1 07 0 [ 作者简介]张避 ( 9一 ,男 ,1 9 16 ) 9 9 0年丈学毕
高级 工程师 ,魂主要从事稿油油田开发工作 。
维普资讯
第 3 O卷 第 2期
张 鹰 :辽 河 油 田 曙 161 块 大 凌 河 油层 地层 对 比 分 析 -—2

油田开发中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关键词: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
缺陷,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依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接受 准层序组法、准层序法,并结合等时法、切片法对轮南油田 2,3 井区 JIII5-JIV 油组的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轮南油田 2,3 井区 JV―JIII5 沉积了一套砂泥岩组合地层,地层颜色 以浅灰色和浅绿灰色为主。作为储集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至中粗砂 岩,其次为粉砂岩和砂砾岩。整个轮南地区 JV―JIII5 由下而上经受了河 流、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环境的改变。JIII5,JIV8 为河流相沉 积、JIII6+7 至 JIV1+2 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JIV3 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南 2,3 井区 JIV 油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及其过渡带沉积, 一个“等时线〞。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稳定、地层连续且分布稳定的
小层在纵、横向改变相对较大,因此,在层位标定大分层的基础上,接受了 层。因此,JIV3 层主要接受了这种方法,分为 JIV3-1、JIV3-2、JIV3-3,
准层序组对比方法,幸免了准层序对比因地层单位太小而易串层的问题。 其中 JIV3-1 和 JIV3-3 均为这样的等时泥岩层,因此其中间的 JIV3-2 也
标准剖面建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适应于全区对比的各层识别标准,并以 性在纵向上有肯定的改变规律的状况下接受的一种方法,而岩性改变的规
此标准层对讨论区各井进行大分层,以便进一步作好小层对比工作。大分 律性是由于湖平面的相对周期性改变造成的,这种规律可从湖盆边缘追踪
层的工作程序是在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井作 到湖盆中心,可用于小层对比。但这种方法对于河流相沉积及因构造作用
一、引言
整套地层沉积经受了 2 个水体先变深后变浅;物源供给由大至减小再增大; 地壳由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构成两个完好的旋回。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Ⅱ兴1 ~ 分界: 漏斗泥岩 , 高感应, 高时差 , 自然电 布 ,局部还是发育 的,用感应去找还是可以发现 位平直 , 感应曲线多数井区见漏斗状 ;兴 I Ⅱ 的。通过翻阅所有 的 , d 井 按着识别标志层的方法 , 分界 : 灰色泥岩 , 高感应 , 高时差 , 然 电位平直, 先确定可能出现的标志层 , 自 然后再对 比 证实 , 一般 感应曲 线兴 I 段底部呈明显指状薄层 ;1 .古生 地说, 1. .2 2 通过完井图可找到特殊岩性标志层 、 砂岩标 物。 虽然古生物不能为油层组 , 砂岩组及小层细分 志层、 油顶标志层, 泥岩标志层在后期油层对比是 带来可靠依据 , 但对于划分于楼 、 兴隆台油层顶底 通过曲线再去落实。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区测井曲 及于楼油层 , 兴隆台油层之间的界线还是可靠 的。 线特征,发现在东营组 的底部存在—层厚度 1  ̄ o 东营底广泛地分布拱背河北介及弯脊东营介 ; 于 2m, 5 测井曲线表现为高电阻率, 低时差、 然电位 自 义。 楼油层发育大西营介、 仲玻璃介等沙一中的 化石 ; 平直特点的一段 比较好的标志层 。1 . .3 1 3对比阶 兴隆台油层发育金星介小个体( ) 成层 及丰富丽星 段。 本次分层思路是以基准井, 基准区块分析为起 1地层特征 锦4 5块地处欢喜岭油 田西南端 的大有地 介、 椭园拱星介等 s 及 s 的化石 ; 1 2 确定 s ( 2兴隆 点,以骨干剖面为基础 ,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渐推 的 通 进, 全区闭合。具体方法如下 : 立标准单井柱状剖 区, 隶属辽宁省凌海市。 开发 目的 层为下第三系沙 台油层底界) 化石有立皱锥藻及华北介化石。 且 地层要全 , 不能有断点 ;砂体要全 h 河街组沙一中吨 二段, 即自下而上分布为兴隆台 过古生物资料确定大层为下步划油层组砂岩组 及 面的要求是 - 油层及于楼油层。 小层带来方便 , 即可达到三级对比、 逐级控制的目 ( 旋回清楚) , 便于追索对比;标志层尽量的多 , c . 有 的。I . .2 I 3旋回性 。 虽然在沉积 E 属于扇三角洲沉 利于控制层位 ; 不整合面清楚 , 1 地层 的划 分与对 比 . 1 d . 有利确定对 比原 每个小层不同相带存在着辫状河道 , 口 河 砂坝 则;尽可能在地震测线上 , e 有利于层位标定。 前人根据地层及油层基本对 比原则方法和 积 , 盆地的沉积特征, 在湖相沉积理论指导下 , 探索总 等正反旋回不同类型的沉积,但在对比中发现总 1 2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及分析 于楼 和兴隆台油层在沉积上同属于扇三角 结出了陆相碎屑岩油层对 比方法, 旋 回对 比 体来说上部粗 ,下部细 的反旋 回为主的特征 。 即” 子 1 5块内虽然断层较多 ( 4 洲沉积类型 , 有 3 为西八千扇三角洲砂体的前缘部分。 级控制不 同沉积相带区 别对待”” 、 以旋回为基础 , 1 . 厚度。在锦 4 . 断块为单元, 标志层控制 , 古生物划界限” 在这次 条)但无论是断层的时期 , 。 , 断距及延伸长度上看, 根据地层对 比标志,两套油层沉积剖面的旋回组 不控制沉积 , 因此对比中可参考厚 合特点 , 隔层发育状况和原油性质变化等规律, 将 对比中, 除了考虑该方法外, 由于研究区油层属于 规模都比较小 , 扇三角洲沉积,垂向上旋回性明显、平面相变较 度。 . . 1 . 油水关系。 15 2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于楼油层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兴 2四个油层组 , 、 、 、 快, 经过反复对 比分析 , 区油层 的对比中, 油水界面为一 0 0 ~0 0 在于楼油层底界及兴 1 在本 以 1 3 m 15 m, 2个砂岩组 ,4个小层, 2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问均有 测井曲线为手段 , 标志层为控制, 按沉积旋 回 所反 隆台油层顶部之间划分时, 上部为水层 、 下部为油 较稳定泥岩隔层。 界线应该划在水层的底部、 油层的顶部 , 不至 于I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1 可划 映出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相似性,同时还考虑到 层 , 岩性组合、 地层厚度变化的连续性 、 油水组合的合 于把于楼油层底界划人兴隆台油层或把兴隆台油 分为 6 个小层 , Ⅱ 于 油层组总厚度—般为 6 m 也 5, 可划 分为 6个小层 ,兴 I 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理性 , 应用电测 曲线特征 、 志层 、 标 沉积旋回与厚 层划人于楼油层 。 13 . 地层划分对比的 1 方法 4 m左右, 9 可划分为 6个小层。兴 Ⅱ油层组总 度 度四 结合的原则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以区域 统层和化石资料为依据确定地层组合,优选对比 13 曲 . . 线的优选。 于取芯井十分有限 , 11 由 地 般为 6 m左右 , 4 也划分为 6个小层。 2结论 标志层 , 进行油层组、 砂岩组地层划分对 比; 以高 层划分与对 比 工作主要是利用测井 曲线进行的 , 它的优点是可以比较方便地取得大量资料 , 便于 21 根据标志层及沉积旋回将于楼和兴隆台 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划分小层。 1. .1 1 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快捷直观地进行单井的追溯对比。但测井曲线特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 2 、 、 、 四个油层组 , 兴 m 断块位于西八千砂体 的中上部 , 比时考 征由于测井系列、时间、 对 地质条件等都会引起不 l 个砂岩组 ,4 2 2 个小层 ,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间均有 虑砂体的连续性 尽量与临块地层对比相连接 . 同, b . 故必须对其 , 厅 优选。 优选原则如下:垂向具 较稳定泥岩隔层。 a 细微对比特征明显 ; 不同批次井网 h 2 于I _ 2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 1 用标志层( 顶部及底部标志层 ) 控制含油层段的顶 有高分辨率, 和底 。 沉积旋回( 中间辅助标志层) 划分油层组 、 砂 曲线特征稳定 ; 曲线具有井井普通性 ; 。 基于上述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于 Ⅱ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岩组 , 沉积韵律划分小层, 小层之间尽可能具有泥 原则 , 本次划分对比优选了电阻、 然电位与感应 6 m, 自 5 也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 I 兴 油层组总厚度一 9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Ⅱ油层组总 兴 岩隔层,电性标志明显 , 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追 曲线及时差 ,同时参考 了其它 曲线组 合曲线 。 般为 4 m左右 , .. 12 3 岩l特征 厚度一般为 6 m左右, 4 也划分为 6 个小层。 踪;在旋回性不明显 的层段 , 0 利用厚度变化规律 1 . 寻找标志层。标志层是沉积稳定、 生 参考 文献 辅助划分层组界线 ;对于厚砂体劈分 , d 应尊重相 突出, 分布广泛 , 容易识别 目 最好不重复出现的特 序原则, 并于微电极、 双侧向、 自然电位、 感应曲 线 殊地层。 地层和油层的对比首 先是标志层的对 比。 【 王光付, 1 1 战春光. 刘显大.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 等. 石油勘探与开发 ,0 02 2 0 ,7 或声波时差曲线上有明显标志;充分尊重油田现 在地层剖面上标志层越多, e 平面上分布越普遍 , 对 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叨. 1)5 -7 5 已使用的 划分方案 , 本次划分按照油 田 要求 , 采 比 以 越准确。 然 , 当 对比的准确性和认识程度还取决 (2 :6- . 2 1 美国层序地层学中的新学派一 高分辨 用辽河油田研究院对锦

辽河油田锦612—欢2-16-304井区地质特征再认识

辽河油田锦612—欢2-16-304井区地质特征再认识

辽河油田锦612—欢2-16-304井区地质特征再认识摘要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锦612-欢2-16-304井区进行地质深入重新认识评价,提出所研究区的潜力方向,为原油的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油田;地质特征;0 引言锦612—欢2-16-304井区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

东为欢2断块,南是欢8断块,北邻欢120断块,为一被断层封闭、分割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单斜。

开发目的层大凌河油层Ⅱ油层组形成于裂谷深陷期,是深水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浊流沉积物;沉积物表现形式在纵向上有多期性,在横向上有突变性;大致可分为3个砂岩组,自下而上厚度、面积均变小,代表了由强到弱的周期性浊积发育期;油层埋深1 150m~1 540m,含油面积3.24km2,石油地质储量654万t。

区内三维地震满覆盖。

1 锦612—欢2-16-304井区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重新认识及方法大凌河油层是在深水条件下形成的浊积岩。

储集层的岩性为灰白、浅灰色厚层层块状砂岩、砂砾岩、砾岩、砂质岩以硬砂质石英,长石为主。

磨圆中等,分选差,泥质~钙质胶结,胶结方式以孔隙式为主,富含泥质条带或团块,一般在砂质岩中含油较饱满,在砂砾岩中含油性较差,层理类型以粒度递交层理为主,砂体形态呈透镜状,砂层厚度变化大,岩性组合为厚层砂砾岩和厚层暗色泥岩相间。

1.1 精细地层对比重新确定层位1.1.1 精细地层对比重新确定层位对比基础是1:200比例尺组合测井图、校正井的补心海拔高度、岩心和试油、试采资料,对比中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

1)以井作为岩性、电性、含油性和地层层序标准井,建立岩性和电性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

选择标志层的原则是同时性(标志层是同时期的沉积)、稳定性(分布稳定而广泛)和特殊性(岩性和电性特殊)。

按此原则,根据多条测井曲线组合(自然电位、感应、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电阻率和微电极等)的测井响应和岩性组合,综合确定单井标志层。

辽河盆地地层油气层及其分布课件

辽河盆地地层油气层及其分布课件

油气开发策略与优化
分层开发
根据油藏的岩性、物性、压力等特征,将油藏分成若干个开发层 系,分别制定开发方案和生产参数。
注水开发
通过注水的方式,补充油藏能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
利用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增加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 和采收率。
油气田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排放
勘探技术
采用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勘探等多 种技术手段,对地层油气层进行深 入探测和研究。
勘探成果
在辽河盆地内发现了多个典型油气 田,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实 的资源基础。
典型油气田的开发实例
开发方案
01
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油气田,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方案,包括
开发方式、开采工艺、生产管理等。
开发过程
02
04
油气勘探与开发策略
油气勘探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地震勘探
利用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 播规律,探测地层结构、 岩性、油气藏等地下地质 情况的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土壤 、水体等中的化学物质, 寻找烃类等油气指示物的 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层岩性、电性、磁 性等地球物理特征,通过 测量和计算,推断地层结 构和油气藏的方法。
沉积环境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的沉 积环境下,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厚度会有所不同,从而 影响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条件。因此,研究地层特征与沉积 环境对于预测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盆地构造特征
辽河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多个断裂系统和构造单元的组合。这些断裂系统 和构造单元的形成与演化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对油气的生成、运移和 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