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doc资料
低压配电网有三种中性点运行方式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低压配电网有三种中性点运行方式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中性点接地系统有三种: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这三种接地分别为: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IT系统:电源中性点不直接接地TN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与TT系统的区别是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相连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
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方式。
1、IT系统电源端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经高阻抗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IT系统示意图见下图: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一相接地或火灾爆炸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纺织厂等,也可用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工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2、TT系统TT系统的示意图见下图。
该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关的接地级,简称保护接地或接地制。
当配电系统中有较大量单相220V用电设备,而线路敷设环境易造成一相接地或零线断裂,从而引起零电位升高时,电气设备外壳不宜接零而采用TT系统。
TT系统适用于城镇、农村居住区、工业企业和分散的民用建筑等场所.当负荷端和线路首端昀装有漏电开关,且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则可成为功能完善的系统.3、TN系统TN系统的电源端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零线与该中心点连接,这种方式简称保护接零或接零制。
按照中必线(工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又分以下三种形式:(1)TN-C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共用(简称PEN),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系统示意图如下:(2)TN-S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从电源端中性点开始完全分开,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
示意图见下图:(3)TN-C-S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同保护零线是部分共用的,此系统即为局部三相五线制系统.系统示意图见图5.10-5。
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TN-C系统适用于设有单相220V,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而单相220V固定式用电设备也较少,但不必接零的工业企业。
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高层建筑及大型民用建筑.TN-C—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及特点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及特点1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接地类型(1)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发电机中性点接地。
(2)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接地保护线分别直接接地;另一种是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接地。
(3)重复接地:在中性线直接接地系统中,为确保保护安全可靠,除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处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在保护线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接地,称为重复接地。
(4)保护接中性线:在380/220V低压系统中,由于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通常又将电气设备的外壳与中性线相连,称为低压保护接中性线。
此种方式也叫保护接零。
2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1)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接地系统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中性点对地的关系T:直接接地I:不接地,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的关系T: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C: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二为一S: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C-S:表示在电源侧为PEN线,从某一点分开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 (2).不同接地系统的组成及特点:■TN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
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附近接地,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
为了保证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体相连,如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根据《电压配电设计规范》,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1.IT系统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至单独的接地体。
IT系统可有中性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因为如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就不再是IT系统了。
IT系统中,连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接地体的导线就是PE线。
采用IT方式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相对接地装置基本没有电压,电气设备的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时,单相对地漏电流较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平衡,一定条件下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供电可靠;在供电距离不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连续供电要求场合,如医院手术室、地下矿井、炼钢炉、电缆井照明等。
如IT方式供电距离很长,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供电线路对大地分布电容会产生电容电流,此电流经大地形成回路,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形成接触电压;TT方式供电系统的电源接地点一旦消失,即转变为IT方式供电系统,三相、二相负载可继续供电,但会造成单相负载中电气设备的损坏;如消除第一次故障前,又发生第二次故障,如不同相的接地短路,故障电流很大,非常危险,因此对一次故障探测报警设备的要求较高,能及时消除和减少出现双重故障,保证IT系统的可靠性。
2.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连接。
TT系统为工作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为保护接地。
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相互独立,专用保护线PE和工作中性线N分开,没有电的联系。
低压配电系统IT、TT和TN接地方式的详细图文详解分析

低压配电系统IT、TT和TN接地方式的详细图文详解分析仪表人对仪表接地并不陌生,在本文讲讲低压配电IT系统、TT系统、TN系统的接地方式。
这三种接地方式容易混淆,它们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希望能对广大的仪表人有所帮助。
定义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低压配电系统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接地形式。
①IT、TT、TN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标志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②IT、TT、TN的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标志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低压配电系统IT、TT和TN全面剖析1、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特点①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②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③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④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⑤IT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⑥运用IT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的情况下,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低压配电系统三种形式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 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基础知识范本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伤的重要作用。
正确的接地设计和维护可以减少地电压、故障电流等对人员与设备的伤害风险。
本文将介绍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基础知识,包括接地标准、接地类型、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等相关内容。
二、接地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应符合以下标准:1. GB 50054-2011《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 GB 50057-2010《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GB 50254-2015《建筑电气装置设计规范》4. DL/T 874-2004《电力系统接地设计准则》5. DL/T 746-2009《电力系统接地测试技术导则》三、接地类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TN 系统:即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用户与电源之间的导体通过低阻抗连接。
TN-C、TN-S、TN-C-S 分别代表了共同中性线接地、单独中性线接地和中性线中有一段共地。
2. TT 系统:用户与电源之间的导体通过绝缘进行连接,用户与地之间的导体通过低阻抗连接。
3. IT 系统:即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用户与电源之间的导体通过绝缘进行连接,用户与地之间的导体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绝缘监护装置进行监护。
四、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评价接地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接地电流和接地电压的大小。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其它法”和“电压降法”,其中“电压降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
在进行接地电阻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点要选择在接地装置附近,避免测量引线的电阻干扰。
2. 测量点要选择在整个接地系统的有效接地区域,并保证测量点与其它金属物体的距离。
3.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关闭其它与被测接地系统相连接的设备,避免电流造成的干扰。
五、接地装置1. 接地棒:接地棒是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接地装置之一,它通过将电气设备与地之间的电流导入地中,减少因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的电压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
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标准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方式。
1、IT系统
电源端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经高阻抗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IT系统示意图见下图: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一相接地或火灾爆炸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纺织厂等, 也可用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工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
2、TT系统
TT系统的示意图见下图。
该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接地线接至与
电源端接地点无关的接地级,简称保护接地或接地制。
当配电系统中有较大量单相220V用电设备,而线路敷设环境易造成一相接地或零线断裂,从
而引起零电位升高时,电气设备外壳不宜接零而采用TT系统。
TT系统适用于城镇、农村居住区、
工业企业和分散的民用建筑等场所。
当负荷端和线路首端旳装有漏电开关,且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则可成为功能完善的系统。
3、TN系统
TN系统的电源端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零线与该中心点连接,这种方式简称保护接零或接零制。
按照中必线(工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又分以下三种形式:
(1)TN —C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共用(简称PEN),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
系统示意图如下:
(2)TN —S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从电源端中性点开始完全分开, 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
示意图见下图:
TN —C —S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同保护零线是部分共用的,此系统即为局部三相
五线制系统。
系统示意图见图 5.10 —5.
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TN —C系统适用于设有单相220V,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而单相220V固定式用电设备也较少,但不必接零的工业企业。
TN —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高层建筑及大型民用建筑。
TN —C —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
当负荷端装有漏电开头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也可用于新建住宅小区。
②TN —C、TN —S、TN —C—S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零线电位有时可达50V以上;TN —C系统
外壳电位等于工作零线电位,TN —S系统外壳电位为零,TN —C—S系统外壳电位不为零,等于工
作零干线电位。
③当电气设备一相碰壳时,TN系统的短路电流较大。
碰壳处外壳电位》110V,只要设计合理,
时间是较短的。
如果人体偶然触及带电部分时的危险性大。
TN—C系统,当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灵敏
度不够时,由于设备外壳接工作零线N,而设备对地不绝缘,正常工作时,漏电开关通过剩余电流
无法工作,所以不能装漏电开关,只能采用零序过流保护;TN —S系统,由于设备外壳接保护零线PE,正常工作时,漏电开关无剩余电流,所以在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灵敏度不够时,可装设漏电开关
来保护单相碰壳短路;TN —C —S系统,PE、N共用干线段不能采用漏电保护,PE、N分开的线段
可用漏电保护,用电设备可用漏电保护。
④当线路一相接地时,TN—C系统接地短路电流较小,通常不足以使线路相间短路保护及零序
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变压器零位及全部接零设备外壳长期带电,接地点电阻愈小愈危险。
变电所
接地装置应采用环形均压圈。
干线首端不能装设漏电保护,无法切除线路一相接地故障是TN —C系
统的一大缺点;TN —S系统,除具有与TN —C系统相同的特点外,可在各级线路首端装设漏电保护开关来切除故障线路;TN —C—S系统,除与TN —C系统有相同的特点外,部分线路可装设漏电保护。
⑤当工作零线断开时,TN —C系统断零点后由于三相负荷不对称,零位偏移,220V单相设备
可能烧毁,且用电设备外壳接零,使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单相回路中零线断裂,全部220V 电压将加到设备外壳上。
由于断零而引起设备外壳电位升高,漏电保护均不起作用;TN —S系统三相回路零干线断开会烧毁设备,但外壳不带电,人身无危险。
单相回路中零线断开,对人身和设备
安全均无危害;TN —C —S系统PEN线断开,人身有危险,N线断开时人身无危险,但工作零干线断开均能造成设备的烧毁。
⑥关于重复接地问题,TN—C系统应将零线重复接地,无论在线路一相接地、零线断开或一相
碰壳等故障情况下,还是各相负荷严重不对称的正常运行条件下,均能降低零线和电气设备外壳电
位,但并不能消除触电的危险;TN—C系统的工作零碎线不宜重复接地,但必要时保护零线可以重复接地。
因为工作零线重复接地对保护人身安全作用不大,对断零后保护安全作用也不明显。
工作零线接地后,干线首
端便不能采用漏电保护。
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可降低碰壳短路时外壳的电位;TN —C—S系统中的PEN线应重复接地,N线不宜重复接地。
⑦在TN系统中,装设断零保护装置,其作用是:TN —C与TN —C—S系统中可起多重保护作用,能防止因零线断开而使用电设备外壳带电,并烧毁单相220V 用电设备;能防止因线路一相接
地而引起用电设备外壳长期带电;能防止正常运行时,由于负荷不对称和三次谐波的存在以及零线选择不合理,引起零线压降过大和变压器零位偏移,而使零线和接零设备外壳产生高电位;当用电设备一相碰壳,而短路保护灵敏度不够时,能起后备保护作用,防止大片用电设备外壳长期带电。
对于TN —S系统,能防止因工作零线断开而烧毁单相220V用电设备;当线路一相接地,而引起用
电设备带电时,能起后备保护作用;能防止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电位过高。
⑧在上述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中,应推荐使用TN —S系统,继续使用TN —C —S系统, 停止推广使用TN —C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