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
配电室接地做法

配电室接地做法
配电室接地是指将配电室设备和电气系统的金属部分与地面建立良好的导电连接,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以下是配电室接地的常见做法:
1. 主体接地:将配电室的大型金属结构(如电缆桥架、支架等)与地面建立可靠的接地连接,通常使用电焊或螺栓连接。
2. 设备接地:将配电室内的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等)的金属外壳与主体接地建立连接,通常使用接地线将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配电室的金属结构相连,确保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电流。
3. 保护接地:将配电室内的保护设备(如接地刀闸、接地保护器等)与主体接地连接,以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
4. 系统接地:将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点与主体接地连接,通常使用接地极将中性点接地,以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并平衡系统中的电压。
5. 接地电阻测量:定期对配电室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接地系统的导电性能良好,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出现问题的接地装置。
以上是配电室接地的一般做法,具体的接地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当地的电气安全标准和要求进行。
在进行接地工作时,应选择
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和检测,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分类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方式。
1、IT系统电源端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经高阻抗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IT系统示意图见下图: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一相接地或火灾爆炸的场所,如煤矿、化工厂、纺织厂等,也可用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工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2、TT系统TT系统的示意图见下图。
该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关的接地级,简称保护接地或接地制。
当配电系统中有较大量单相220V用电设备,而线路敷设环境易造成一相接地或零线断裂,从而引起零电位升高时,电气设备外壳不宜接零而采用TT系统。
TT系统适用于城镇、农村居住区、工业企业和分散的民用建筑等场所.当负荷端和线路首端昀装有漏电开关,且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则可成为功能完善的系统.3、TN系统TN系统的电源端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用保护零线与该中心点连接,这种方式简称保护接零或接零制。
按照中必线(工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又分以下三种形式:(1)TN-C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共用(简称PEN),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系统示意图如下:(2)TN-S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从电源端中性点开始完全分开,此系统习惯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
示意图见下图:(3)TN-C-S系统。
在该系统中,工作零线同保护零线是部分共用的,此系统即为局部三相五线制系统.系统示意图见图5.10-5。
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TN-C系统适用于设有单相220V,携带式、移动式用电设备,而单相220V固定式用电设备也较少,但不必接零的工业企业。
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高层建筑及大型民用建筑.TN-C—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
详解IT、TT、TN三种接地系统的区别

详解IT、TT、TN三种接地系统的区别电源侧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负载侧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根据国际电⼯委员会规定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式。
⼩编为⼤家逐⼀介绍这三种系统。
字母含义(1)第⼀个字母表⽰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端有⼀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点通过阻抗接地。
(2)第⼆个字母表⽰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上独⽴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电⽓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连接IT系统: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设备外壳电⽓设备外壳采⽤保护接地。
适⽤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相接地或⽕灾爆炸的场所,如10KV及 35KV的⾼压系统和矿⼭、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
不适合在施⼯现场应⽤(常⽤TN-S接零保护系统),也可⽤于农村地区。
但不能装断零保护装置,因正常⼯作时中性线电位不固定,也不应设置零线重复接地。
TN系统: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是将电⽓设备的⾦属外⽤保护零线与该中⼼点连接,称作保护接零系统。
按照中必线(⼯作零线)与保护线(保护零线)的组合事况TN系统⼜分以下三种形式:TN—C: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作零线(N)共⽤(简称PEN),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
适⽤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些负适⽤于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PEN,从⽽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造成不安全,⽽且还⽆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缺陷:(1) 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 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作零线,不能作为电⽓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作原理所决定的。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根据《电压配电设计规范》,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1.IT系统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至单独的接地体。
IT系统可有中性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因为如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就不再是IT系统了。
IT系统中,连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接地体的导线就是PE线。
采用IT方式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相对接地装置基本没有电压,电气设备的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时,单相对地漏电流较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平衡,一定条件下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供电可靠;在供电距离不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连续供电要求场合,如医院手术室、地下矿井、炼钢炉、电缆井照明等。
如IT方式供电距离很长,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供电线路对大地分布电容会产生电容电流,此电流经大地形成回路,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形成接触电压;TT方式供电系统的电源接地点一旦消失,即转变为IT方式供电系统,三相、二相负载可继续供电,但会造成单相负载中电气设备的损坏;如消除第一次故障前,又发生第二次故障,如不同相的接地短路,故障电流很大,非常危险,因此对一次故障探测报警设备的要求较高,能及时消除和减少出现双重故障,保证IT系统的可靠性。
2.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连接。
TT系统为工作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为保护接地。
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相互独立,专用保护线PE和工作中性线N分开,没有电的联系。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的文字符号的意义规定如下: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后面还有字母时,这些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O--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1)IT系统: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若设备外壳没有接地,在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设备外壳带上了相电压,若此时人触摸外壳,就会有相当危险的电流流经人身与电网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所构成的回路。
而设备的金属外壳有了保护接地后,由于人体电阻远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在发生单相碰壳时,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对人身安全起了保护作用。
IT系统适用于环境条件不良,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以及易燃、易爆的场所。
(2)TT系统: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
即:过去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经保护接地装置和电源的工作接地装置所构成的回路流过。
此时如有人触带电的外壳,则由于保护接地装置的电阻小于人体的电阻,大部分的接地电流被接地装置分流,从而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TT系统在确保安全用电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当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并不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

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规定了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共有TN、,TT及IT三种。
1)接地型式文字代号的意义TN、TT、IT三种型式均使用两个字母,以表示三相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即设备的外壳、底座等)的对地关系。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即T:表示一点直接接地(通常为系统中性点);I:表示不接地(所有带电部分与地隔离),或通过阻抗(电阻器,电抗器)及通过等值线路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即T:表示独立于电力系统可接地点而直接接地;N:表示与电力系统可接地点直接进行电气连接。
在TN系统中,为了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关系,有时在TN代号后面还可附加以下子母: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结构上是分开;C: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结构上是合一的(PEN 导体)。
保护导体(PE 导体)是为满足某些防护需要用来与下列任一部件电气连接的导体:外露可导电部分、外界可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
中型导体(N 导体)是与系统中性点连接并能其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保护中性导体(PEN 导体)兼具PE和N导体的功能。
2)各种接地型式的说明TN系统。
这系统的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该点连接。
按PE和N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型式:TN—S系统:PE和N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分开的(见图1—1 )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PE和N导体合一(见图 1—2 )TN—C系统:PE和N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合一的(见图1—3 )图1—1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在系统中是分开的TN系统(TN—S) 图1—2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在系统中的一部分中是合一的TN系统(TN—C—S) 图1—3 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合一的TN系统(TN—C)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的三相电网系统,其特点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系统接地点项连,当发生碰壳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
配电系统接地方式TT 、 IN 、 IT 系统

配电系统接地方式TT 、IN、IT系统在工程中常有供电系统为有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364 )根据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不同,把系统分为TN 系统、TT 系统、IT 系统三大类。
其中TN 系统又可区分为TN-S 、TN-C和TN-C-S 三种系统。
下面就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介绍。
一、TN 接地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连接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 表示。
它的特点是、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保护回路中的熔断器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1、TN-S 接地方式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 和专用保护线PE 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 供电系统。
如下图所示TN-S 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1.1 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1.2 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负载回路使用。
1.3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
而PE 线有重复接地,但不许进入漏电开关,所以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2 、TN-C 接地方式供电系统:它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可用NPE 表示。
如图下图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2.1 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2.3 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2.4 TN-C 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
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TT、TN、IT

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1 引言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是十分重要的,它与采取什么样的电击防护措施,选用什么样的保护装置,这些防护措施怎样实施,都与配电系统接地有关系。
如果选择不当,不但不能实现所要求的保护,反而会降低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在我国的电网中TN、TT、IT并存使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给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为了提高低压配电系统安全用电水平,人们发现漏电保护装置(RCD)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陷,从而防止触电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大幅度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为此本文先分析配电系统接地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然后介绍在不同的配电系统接地下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装置的必要性,使漏电保护装置在不同的配电系统接地中能够有效和正确安装使用。
2 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接地形式分为TN、TT、IT三大类,系统特性以符号表示,字母含义为: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与地的关系。
“T”表示在某一点上牢固接地;“I”表示所有带电零件与地绝缘或某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地的关系。
“T”表示外壳牢固的接地,且与电源接地无关,“N”表示外壳牢固地接到系统接地点。
其后的字母表示电网中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方式。
“C”表示中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PEN线);“S”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2.1 TN系统TN系统的电源端有一个直接接地点,并引出N线,属三相四线制系统。
系统中用电设备外壳通过保护线与该点直接连接,俗称保护接零。
按照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的不同组合方式,又分为如下三种形式。
(1)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称为TN—C系统,如图1。
由于投资较少,又节约导电材料,因此在过去我国应用比较普遍。
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有正常负荷电流流过,有时还要通过三次谐波电流,其在PEN线上产生的压降呈现在用电设备外壳上,使其带电位,对地呈现电压。
正常工作时,这种电压视情况为几伏到几十伏,低于安全电压50V,但当发生PEN线断或相对地短路故障时,使PEN线电位升高,其对地电压大于安全电压,使触电危险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
GB9089.2规定了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共有TN、,TT及IT三种。
1)接地型式文字代号的意义
TN、TT、IT三种型式均使用两个字母,以表示三相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即设备的外壳、底座等)的对地关系。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即
T:表示一点直接接地(通常为系统中性点);
I:表示不接地(所有带电部分与地隔离),或通过阻抗(电阻器,电抗器)及通过等值线路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即
T:表示独立于电力系统可接地点而直接接地;
N:表示与电力系统可接地点直接进行电气连接。
在TN系统中,为了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关系,有时在TN代号后面还可附加以下子母:
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结构上是分开;
C: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结构上是合一的(PEN 导体)。
保护导体(PE 导体)是为满足某些防护需要用来与下列任一部件电气连接的导体:外露可导电部分、外界可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
中型导体(N 导体)是与系统中性点连接并能其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保护中性导体(PEN 导体)兼具PE和N导体的功能。
2)各种接地型式的说明
TN系统。
这系统的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该点连接。
按PE和N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型式:
TN—S系统:PE和N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分开的(见图1—1 )
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PE和N导体合一(见图1—2 )
TN—C系统:PE和N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合一的(见图1—3 )图1—1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在系统中是分开的TN系统(TN—S)
图1—2 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在系统中的一部分中是合一的TN系统(TN—C—S)
图1—3 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在整个系统中是合一的TN系统(TN—C)
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的三相电网系统,其特点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系统接地点项连,当发生碰壳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
形成金属性单相短路,从而长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地动作,将故障切除。
TT系统。
电力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在电气上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见图1—4 )。
图1—4 TT系统
TT系统中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独立接地。
在TT系统中,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发生设备碰壳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设备的接地电阻r d和系统的接地电阻r0形成回路,并在两电阻上产生压降,由于分压作用,设备外壳上所带的电压远比相电压U 。
小,当人触及外壳时,受到的接触电压变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保护接地的另一个作用是可防止金属外壳和构架等产生感应电压,这对现代计算机控制的电梯设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保护接地是电梯设备中常用的一种保安措施。
IT系统。
电力系统可接地点不接地或通过阻抗(电阻期货电抗器)接地,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直接接地(见图1—5 ),或通过保护导体接到电力系统的接地极上(见图1—6 )。
(见图1—5 )具有独立接地极的IT系统(
(见图1—6 )具有公共接地极的IT系统(已修整) 对于中性点绝缘的三相网,当发生相同触电时,情况和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网完全相同;但如果人体只接触一相导线,两者的结果就有很大的差别了,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触电电流和电网的绝缘好坏及规模大小等无关,而中性电绝缘的三相电网则不然,它和电网的绝缘电阻及对地电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