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专用复合肥
冬小麦制种对肥料的正确需求

冬小麦制种对肥料的正确需求冬小麦制种对肥料的正确需求:冬小麦吸肥规律每形成100kg小麦籽粒约需纯氮 3.0kg、磷1.25kg、钾2.5kg,随品种、产量水平等不同吸收量也不同。
一般来讲,高产小麦吸收钾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也高,缺钾的可能性大。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是不同的,拔节以前,吸收数量较少;拔节开始,吸收数量急剧增加,扬花以后,吸收养分逐渐缓慢。
苗期虽然对磷的吸收绝对数量很慢。
苗期虽然对磷的吸收绝对数量很少,但此时磷的临界期,此时缺磷,会对小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钾对小麦壮秆防倒、增加粒重等有良好的效果。
除氮、磷、钾外,冬小麦还需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制种田和大田小麦在吸肥规律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制种田栽培的一般是有产量潜力的新品种,对肥水要求一般较高,制种田还要求所产小麦种子商品性好,这就要求植株不倒状,籽粒饱满,光泽好,所以施肥上控氮增磷足钾,尽量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
具体施肥方法1、施足基肥。
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kg。
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5-7kg、磷7-8kg、钾7-10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kg或40%小麦专用肥50kg。
中低产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4-6kg、磷8-10kg、钾5-7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kg。
施足基肥是小麦高产、稳定的基础。
2、重施拔节肥。
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亩施尿素15-20kg或氢铵50-70kg。
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亩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
3、轻施孕穗肥。
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
苗情长势好,可少施穗肥,每亩用尿素不超过5kg或氢铵不超过15kg。
示范展示基地扬麦25_晚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一喷三防”复查补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危害 。
生产技术,使其应用面积逐年上升,2019、2020 秋播,全区种植面
2
2
2
积分别 0.707 万 hm 和 1.12 万 hm ,2021 年达到 1.414 万 hm ,占
小麦播种面积的 45.6%,已经成为全区主体品种。通过示范展示
2.4 气候因素的影响
2
推广扬麦 25,涌现了一批规模种植高产典型,使扬麦 25 的应用面积逐年上升,2021 年达到 1.414 万 hm ,占小麦播种面积的 45.6%,已经成为全区主体品种。探索形成了扬麦 25 晚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包括水稻秸秆
机械全量还田技术、抗灾减灾应变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关键词:扬麦 25;示范展示基地;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力、中慢速行驶,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 15~20cm。有条件的地 维他灵 25~50mL 兑水 20kg 叶面细喷雾;灌浆期高温可在小麦
方可采取深耕翻埋稻草,二次浅旋作业,提高整地质量,最大限 扬花后 10~12 天,适时浇好灌浆水;在高温来临前,每亩用尿素
度降低稻草还田对小麦生长带来的负作用。
0.5~1kg,兑水 40~50kg 均匀喷洒,以延长叶片青枯衰老,预防
长苗情、冬春冻害发生情况,及时补施肥料,促进尽快恢复生长。 2018 年 6 个品种、2019 年 10 个品种、2020 年 11 个品种中均排
2.3.3 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用 50g/L 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2
2
(大能)100~120mL/667m +10%苯磺隆 20mL/667m 防治菵草、日
[1]
步延迟了小麦播期,冬前苗小、苗弱及不平衡性更为突出 。 1.2 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在稻草秸秆还田技术实施中,由于主要大型收割机械稻草
安徽小麦用的复合肥品种

安徽小麦用的复合肥品种
安徽小麦用的复合肥品种
在安徽地区,小麦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适宜的肥料供给需求较高。
以下是几种适合安徽小麦使用的复合肥品种:
1. NPK复合肥:NPK复合肥是一种含有氮、磷和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安徽的小麦通常需要高效的氮、磷、钾供应,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选择合适比例的NPK复合肥,可以满足小麦对这些营养
元素的需求,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农家肥混配复合肥:安徽地区农家肥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农家肥
与化肥的混配可以提供小麦所需的养分。
将农家肥与矿物质肥料混合,可以综合利用有机与无机养分,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
这种混配方式既能满足小麦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农田的肥力。
3. 相应pH调节复合肥:根据安徽地区土壤pH值的特点,选择具有调节酸碱度的复合肥品种。
酸性土壤的小麦适合使用含有添加剂的复
合肥,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利用养分。
4. 综合微量元素配方复合肥:在安徽地区,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量元素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肥料配方中添加小麦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可以避免潜在的营养不足问题,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在选择复合肥品种时,应根据土壤质地、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确保合理施用复合肥,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控失复合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2试 验设计 及方法
小 区对 比试验设4 个处理 , 个处理设 3 每 次重 复 , 随机 区
组排 列 , 各处 理小 区面积 2 m , 验地 块长 方形 , 0 试 四周 设保 护 行 。4 处理 设 置 如 下 : 1 控 失 专 用 复合 肥 ,6 7 个 ( ) 6 m 用
学依据 , 07 2 0年秋 种开展 了小麦施 用控失 专用复合 肥 的小
区对 比试 验。 将试验结 果总结 如下 。 现
表 1 以看 出 , 高 以处 理( ) 高 , 均 为7 . m, 次为 可 株 2最 平 91 依 c
处 理( )平 均7 .c 处 理( 平 均7 .c 处 理( 最低 , 1, 77 m、 3) 71m, 4) 平 均 为7 .c 穗 长 以处 理(1 最高 , 均 为71m, 52 m; ) 平 .c 依次 为 处 理( 平 均7 m、 理( 平 均68 m, 理( 最 低 , 均 2) c 处 3) .c 处 4) 平 为63m;6 m。 数 以 处 理( 最 高 , 均 为3 万/6 m , .c 6 7 穗 2) 平 5 6 7 依 次 为 处 理(1 平 均 3 .万/6 m 、 理( ) 均3 .万 ) 48 6 7 处 3平 42
19和 95 ; 67 . % . % 每 6 m产值 分别增加 3. 元和 8 . 元 。 O2 2 O
关键 词 : 失复合肥 ; 控 小麦 ; 增产 效果 。
中 图 分 类 号 S 1 . 5 1 2 文献标 识码B 文 章编号 1 0— 71 20 7 7 ( 8)1 - 2 - 2 0 3 0 0 9 0 6
复合肥使用说明范文

复合肥使用说明范文复合肥是一种通过混合不同类型的肥料制成的肥料,可以提供多种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复合肥具有养分均衡、施用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复合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复合肥的施用时间复合肥的施用时间主要与作物的生长时期和品种有关。
一般而言,对于蔬菜作物而言,早、晚熟蔬菜的施肥时间有所不同。
早熟蔬菜在种植后的10-15天开始施用,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晚熟蔬菜在种植后的15-20天开始施用,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
对于小麦、水稻等谷物作物,可在播种后5-7天开始施用,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
对于果树来说,施肥时间主要在植株休眠期结束后的3-4月间。
二、复合肥的施用方法1.基础施肥:在整个生长周期的最初阶段,可将复合肥均匀撒在整个田面上,然后用耙或锄头轻轻拌入土壤中,再进行灌溉。
一般施用量为每亩15-20公斤,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状况,可微调施肥量。
2.定根施肥:作物生长过程中,定期进行定根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吸肥效果。
方法是在作物的根区域上撒施复合肥,并轻轻的用土覆盖。
施肥量根据作物的需求而定,一般每亩10-15公斤即可。
3.叶面喷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吸收能力较差或根部受伤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的时候,可进行叶面喷施复合肥。
喷施时,应选择晴天或阴天气温较低的时候,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叶面烫伤。
叶面喷施通常可以选择稀释后的复合肥液或专用的叶面肥料进行。
三、复合肥的注意事项1.正确计量:在使用复合肥时,应按照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计量。
施肥过量或不足都会造成营养失衡,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注意施肥顺序:在使用不同类型的肥料混合制成复合肥时,应注意施肥顺序。
一般而言,有机肥料应先施用,然后再施用化肥。
3.避免施肥过程中接触作物叶子:在施撒和混入土壤时,尽量避免接触到作物的叶子,以免造成烫伤或伤害。
4.施肥后及时浇水: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以帮助肥料溶解和吸收。
冬小麦高产施肥规程

冬小麦高产施肥规程一、重施基肥"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
依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亩应施尿素4~7公斤或碳酸氢铵23~38公斤、磷酸二铵15~17公斤、氯化钾12~17公斤,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公斤或40%小麦专用肥50公斤。
中低产肥地块每亩应施尿素2~5公斤或碳酸氢铵5~12公斤、磷酸二铵18~22公斤、氯化钾9~12公斤,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公斤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公斤。
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公斤。
二、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一般每亩施尿素2~3公斤,或过磷酸钙8~10公斤,也可用复合肥10公斤左右。
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
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匀称,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
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公斤种子用硫酸锌2~6克、硫酸锰0.5~1克,拌种后随即播种。
三、巧施追肥巧施追肥是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追肥包括两种:一种是土壤追肥,这是较传统的追肥方式。
追施肥料一般习惯于追施氮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削减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或氢铵40~50公斤。
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亩施尿素20~25公斤或氢铵50~70公斤。
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亩施尿素15~17公斤为宜,施用不宜太晚。
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
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公斤左右的草木灰。
对供肥充分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
另一种是根外喷施,这是补充小麦后期养分不足的一种有效施肥方法。
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汲取力量随着生育期的推动日趋降低。
小麦施用控释肥的效果

小麦施用控释肥的效果姜中山;张安耀;时英忠;王保国【摘要】施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而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存在着乱施、滥施等施肥方法不当现象,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行了小麦施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控释肥专用复合肥的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可以使小麦增产,同习惯施肥相比增产率在20%以上;同时增收幅度也较大,如果控释肥价格不上涨,一般施用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增产值1 950元/hm^2以上。
而且省工省时,无需追肥,解决了农民长期施肥"一炮轰"习惯。
该研究为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2页(P779-780)【关键词】小麦;肥料;测土配方施肥;产量;产值【作者】姜中山;张安耀;时英忠;王保国【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土壤肥料站,安徽霍邱237400;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农技站;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农技站;安徽省霍邱县王截流乡农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农业生产中肥料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专用控释复合肥就是解决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专用复合肥。
通过对小麦施用控释肥的试验及大田示范,校验其肥效和经济效益,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作物及品种。
小麦选择在霍邱县有代表性的品种豫麦70-36。
1.1.2 供试肥料。
控释专用复合肥由安徽省土肥总站组织统一联系提供,总养分含量38%,氮磷钾养分比例19-11-8。
阜阳产尿素(含N 46%),铜陵产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 12%),加拿大产氯化钾(含K2O 60%)。
1.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霍邱县周集镇蒋郢村李郢队李怀宇承包地。
前茬水稻,供试土壤沙泥土,土壤养分状况:pH 值 5.66,有机质16.74 g/kg,全氮1.03g/kg,速效磷16.1 mg/kg,速效钾 107 mg/kg,缓效钾 466.6 mg/kg,全钾1.37 mg/kg,全磷0.063 mg/kg,有效铁185.9 mg/kg,有效锰64.36 mg/kg,有效铜 4.24 mg/kg,有效锌 1.09 mg/kg,有效硼0.42 mg/kg。
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崇明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崇明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吴永平【摘要】“华麦5号”具有成熟早、抗性强、丰产性好、适合崇明地区运用和推广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现对其在崇明地区的种植表现、生产试验和运用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华麦5号;产量水平;种植表现;栽培技术【作者】吴永平【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县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202150【正文语种】中文崇明地区小麦种植以“扬麦158”为主栽品种已有近20年,且每年种植面积在1.67万hm2以上。
随着绿肥种植面积的扩大,小麦种植面积逐步缩小,但仍保持在1万hm2左右。
在实际生产中,“扬麦158”的种性发生了一定退化,产量有所下降。
为保障小麦生产水平,崇明县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从江苏省大华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引进了“华麦5 号”,并于2013、2014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示范方建设,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为生育期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于崇明地区种植。
为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现将其在崇明地区的种植表现、生产试验和运用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华麦5号”是由江苏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扬麦158/PH82-2-2”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002),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沪农品审小麦2012第001号)。
该品种株形松散,株高85 cm左右,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繁茂性好,茎秆较粗壮;穗多呈长方形,中等偏小,小穗排列适中,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卵圆形、半硬质、饱满度较好;全生育期与“扬麦11”、“扬麦16”相仿,后期熟相好;一般有效穗数480万穗/ hm2,每穗实粒数40粒,千粒重40 g。
田间调查表明,该品种白粉病、赤霉病发病较轻,抗寒性好,抗倒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