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管理与施肥

合集下载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田间管理是保障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针对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巧,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准备1. 深翻耕作:在小麦种植前,应该进行深翻耕作,将土壤中的残留物和杂草彻底翻 under土,深度一般保持在20~25厘米。

2. 改良土壤:利用有机肥、石灰等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小麦生长环境。

根据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合理添加石灰、有机肥或矿物质肥料。

3. 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土壤侵蚀问题,采取防止水和风蚀的措施,如修建沟渠、植被覆盖等。

二、肥料施用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

一般情况下,基肥建议在小麦播种前施用,追肥在小麦拔节期等关键时期进行。

2. 施肥均匀: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施,并结合土壤湿度、气象等因素,减少氨挥发和养分流失。

使用全控释肥料或施肥机械等方式,提高施肥的均匀性和减少浪费。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小麦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状况。

可以借助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监测设备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有益生物等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有选择性地应用有效的农药药剂。

3. 农事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轮作、间套作物等,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四、灌溉管理1. 确定灌溉时机: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干旱或过度灌溉的问题。

可以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工具,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决策灌溉时间和水量。

2. 均匀灌溉:保持灌溉的均匀性,避免地面积水过大或过少,均匀、温和地供给水分。

合理控制灌水量和灌溉方式,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或水分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施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的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需肥量和施肥方法也不同。

苗期:苗期需施足量的氮肥,以提高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营养物质
的合成能力。

分蘖期:分蘖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促进分蘖和根系的发育。

拔节期:拔节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磷肥,以促进小麦生长和穗粒发育。

灌浆期:灌浆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增加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
利用效率。

成熟期:成熟期需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以增强小麦
的抗旱、抗逆性能和提高品质。

2.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
(1)合理施肥量: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避免浪费肥料和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2)优化施肥时间:选择在小麦需要的生长阶段施肥,提高肥料利
用率,避免肥料损失和浪费。

(3)科学配方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科学配制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4)培养优质小麦:小麦品质和产量受土壤和肥料的影响较大,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注意保护环境:在施肥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和水环境,降低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小麦怎么种植与管理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适时追肥,促进苗情转化。

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耧播化肥。

施用量视苗情而定,一类苗亩施5公斤左右,二类苗亩施7公斤左右,三类苗亩施10公斤左右。

以尿素和二胺混合施用效果为佳。

尿素和二胺混合比例为3∶2。

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和土壤墒情较差的山旱地(包括陇东山旱地和陇南半山易旱地),可采用此方法追肥,最好在雪、雨前撒施,其施用量视苗情灵活掌握。

麦田追施土粪或以草木灰为主的‘灰粪’,可以起到保墒和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促进小麦生长,防止春季冻害等作用。

耙耱、镇压保墒提墒。

春季适时耙耱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提墒和保墒的作用,镇压使麦根与土壤密切接触,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促进苗情由弱转壮。

中耕除草。

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增温提墒,促进根系发育和生长,除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而影响小麦生长。

对杂草可采用药剂除防,但要把握好用量,以免造成药害,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化控防止倒伏。

对早播、密度过大的旺长麦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麦田和高秆品种麦田,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20%壮丰安,亩用药20-30毫升加水20-25公斤均匀喷洒,以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以防止小麦生育后期倒伏。

防治病虫害。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治,尤其是陇南的小麦条锈病,密切关注病情,当小麦条锈病普遍率达到5%时以亩用15%的粉锈宁50-70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预防春季小麦冻害。

陇东和陇南小麦春季冻害时有发生,要做好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加强苗情监测。

一旦遭受冻害,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促其恢复生长。

严禁在麦田放牧。

麦田放牧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尤其是山旱地,土壤比较虚,牲畜啃青,会将小麦连根带出。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田块,严禁人畜践踏,保护地膜,以达到一次覆膜多茬利用的目的。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一、基肥。

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黏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

高产田,一般亩施45%复合肥40~50公斤,有条件的可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中低产田,可亩施45%复合肥30~40公斤。

二、种肥。

一般可在播种时,每亩施用复合肥4~5公斤,避免用量过大,确保一播全苗。

三、追肥。

(一)返青、起身肥。

对于生长较弱的小麦,在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或氮肥15~20公斤,以增加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的亩穗数。

(二)拔节肥。

对于生长较壮的高产田,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公斤,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秆健壮,提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

(三)孕穗肥。

有条件的地块,在孕穗期结合浇水亩追施高氮复合肥7~10公斤,能有效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四)叶面肥。

在小麦灌浆初期结合小麦穗蚜防治,每亩喷施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40公斤,可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 1 -。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和施肥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种植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小麦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5之间。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以确保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的施肥管理也是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麦生长期长,对养分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一般来说,小麦的施肥应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主要是在种植前进行施肥,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追肥则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进行补充,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

一般来说,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注重这三种养分的供应。

此外,还应该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种植和施肥管理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小麦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的养护方法

小麦的养护方法

小麦的养护方法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护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小麦养护的方法。

一、合理施肥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施肥是养护小麦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肥料选择上,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养分含量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期需要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

施肥的时间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需求进行科学安排,避免过早或过晚施肥。

二、及时灌溉水分是小麦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小麦生长期,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进行灌溉。

同时要注意控制灌溉的水量,避免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三、适时除草杂草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会抢夺小麦的养分和水分资源。

因此,及时除草是养护小麦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选择机械除草、化学除草或手工除草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

除草的时机要根据小麦和杂草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通常在小麦出苗后的早期进行第一次除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的除草。

四、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因此,及时防治病虫害是养护小麦的重要环节。

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注意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养护小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麦生长期,应定期检查田间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出现倒伏的小麦,可以采取支撑或整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出现缺苗的情况,可以适时进行补种;对于出现病害或虫害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避免因过密或过密造成的湿热环境,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六、科学收割小麦成熟后,应根据小麦的品种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

一般来说,小麦的收割时间应在颖果发育成熟,籽粒变硬的时候进行。

收割的方式可以选择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要注意收割的力度和方式,避免损伤小麦的颖果和籽粒。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

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和施肥管理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和施肥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小麦种植1.选址。

小麦适宜在平坦、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种植。

在选址时要注意避免水浸、水涝、病虫害等问题。

2.育苗。

小麦育苗要求土壤温度在10℃以上,一般在3月底到4月初进行。

育苗时要注意控制水分和温度,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3.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要进行适当的土壤处理,包括翻耕、施肥、松土等。

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病虫害等问题。

4.播种。

小麦的播种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在播种时要注意控制密度,保证适宜的种植距离和行距。

5.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浇水、松土、施肥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小麦施肥管理1.基肥。

在种植前要进行基肥施用,主要施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等。

基肥的数量和种类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小麦的需求进行调配。

2.追肥。

在小麦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主要施用氮肥和微量元素等。

追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状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3.喂水。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喂水,保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水浸和水涝等问题。

4.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扩散和影响产量和品质。

总之,小麦的种植和施肥管理是保证小麦高产高质的关键,要合理选择土地、育苗、种植、施肥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及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小麦肥料用法和用量

小麦肥料用法和用量

小麦肥料用法和用量
小麦肥料用法和用量如下:
1、基础施肥。

在小麦种植前,需要将堆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进行基肥施用。

一般情况下,每亩用量为300-500kg。

也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来确定施肥量。

2、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特点,合理选配化肥种类和施肥量。

小麦生长期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需要合理搭配这几种肥料,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3、底肥。

有机肥均匀撒施在地面,化肥随犁撒在犁沟内。

这样做能做到肥料撒施的均匀,无疙瘩肥出现,肥料在土中分布一致,表层与深处都有肥料。

随犁撒施化肥,深施在下层。

达到了化肥深施的要求,能与有机肥充分结合。

4、种肥。

使用数量不能过多,复合肥一般以10公斤为好,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

用量过多使土壤局部溶液浓度过高,使萌动的种子或种子根细胞液外渗,从而出现烧种、烧根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二、管理措施
12
1、年前管理
• 及时浇冻水 • 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 8℃开始,到3℃ 左右时结束。 • 不冻不消,冬灌嫌早;夜冻日消,灌水正好;只 冻不消,冬灌晚了 • 一般每亩 40立方米水即可,防止大水漫灌造成 地面积水,遇低温导致根系窒息死苗。墒情尚可 的晚播独根麦苗最好不要冬灌,否则容易发生冻 害。
7
• 全市11月平均日照时数205.4小时,平均比常年多32.5小时;月 平均气温8.3℃,较常年偏高1.9℃。
• 无降水、由于降水稀少,土壤表层失墒较快,我市部分高亢地段 都出现了轻旱。(我市11月份的常年降水量为13.5毫米)
8
• 二是耕耙不细、秸秆还田且镇压不实的地块,存在缺苗断垄和悬 根苗现象
• 全生育期中对氮的吸收为均衡型,磷为后重型,钾为中重型。 • 氮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在拔节至孕穗期,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 吸收量的37.3%;
24
• 磷在拔节至孕穗期及成熟前的15天,钾在拔节至抽穗期。 •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
总吸收量40%以上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 • 可见,拔节至孕穗期对各元素的吸收量都最大,应保证这一阶段的养
分供应。
25
表2-5 各生育时期已吸收的N、P2O5 、 K2O 占全生育期的%
越冬 拔节 抽穗 成熟 N 14.85 43.12 83.88 100.00 P2O5 12.93 28.56 61.39 100.00 K2O 12.94 41.10 100.00 81.83
9
• 三是近几年跨区作业及长期单一使用除草剂造成田间杂草种类增 多,危害程度加重。 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已传入田 间,个别地块的杂草密度偏高,已严重影响小麦生长。
10
• 四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块小麦出现叶片发黄、干尖等黄弱苗 现象 。
• 1、整地质量差 • 2、脱肥严重 • 3、播种质量差,播种过深 • 4、病虫危害 • 5、杂草危害严重
相对吸收量减少,P和K的相对吸收量增加。
22
•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应用平衡施肥技术, 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根 据我县土壤地力基础,我们制定了“增施有机肥、稳定氮肥、减少磷 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
23
各时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小麦刚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冬前或者冬季放牧会使这部 分绿色面积遭受大量破坏,容易加重小麦冻害,甚至会造成麦苗大量 死亡,减产非常显著
17
• 镇压控旺。 • 对于旺长麦田,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冬前壮苗,防止越冬期低温冻
害和后期倒伏是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 • 镇压主要是通过人为损伤地上部分叶蘖的方法来抑制主茎和大蘖的生
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
18
• 化控:应用生长抑制剂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增生和根系生长, 具有明显的控旺转壮、防冻防倒效果。一般可亩用壮丰安20~30毫升, 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时间越早越好。
19
2、年后管理
一是追肥浇水 二是除草防病 三是早春防冻
20
茌平县的土壤现状
13
• 冬前除草 • 小麦3叶后出土的大部分杂草,草小抗药性差,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
一次防治基本能控麦播种后 40 天左右用药为宜。为确保防效要在气
温 10℃以上的晴好天气、土壤比较湿润时用药,气温低于 5℃除草效 果不好。
14
•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40%快灭灵干悬浮剂每亩4~5克或20% 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
小麦管理与施肥
郑雨明
一、当前小麦苗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
• 小麦的生长期长达 240 多天,生育进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前期(苗期)、 中期(器官建成期)、 后期(籽粒形成和成熟期)。
• 其中苗期达150 天左右,搞好苗期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3
• 冬前管理的目标:根系发达、分蘖茁壮、贮藏的养分多、抗逆性强, 以壮苗越冬。
26
• 钾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据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叶优良、王桂良研究,增施钾肥可以
提高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促进小麦氮素吸收、提高小麦蛋白 质和氨基酸含量。 • 试验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上官村,时间2007年10月13日 播种,2008年6月15日收获,
5
• 二是群体发育正常,苗情明显好于去年。 • 三是单株分蘖较弱小,次生根生长略显不足
6
2、存在问题。
• 一是小麦从播种至今降雨量少,旱象抬头,部分秸秆量大、抢墒 播种、整地质量或播后镇压质量差,甚至未镇压的地块,失墒较 重。
• 据市气象台提供的有关气象资料,我市今年11月份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无降水。
•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3%世玛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15%麦 喜 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
• 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可选用阔世玛、麦喜+苯磺隆或骠 马+苯磺隆等组合混用。
15
• 及时划锄。 • 冬灌后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利保墒增温,防
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16
• 禁止放牧。 • 小麦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
• 通过2003年对全县土壤耕层地力调查,有机质12.5 克/公斤,速 效氮59毫克/公斤,速效磷19.1毫克/公斤,速效钾105毫克/公斤。
21
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 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 化钾2.4公斤。
• N:P2O5 :K2O约为3:1:3或2:1:2 • 随产量提高,N、P、K吸收量相应增加。但在高产水平下,N的
• 主攻要点: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使麦苗安全越冬确保高产的穗数。
4
1、今年苗情状况及发育特点
• 据 11月 21 ~ 22 日田间调查,小麦表现以下特点: • 一是二类苗面积所占比重大,约占播种面积的80% 。一类苗、
三类苗分别占10% 。一类、二类苗面积大的原因是因为今年八、 九月份降雨量大,底墒比较充足,借墒播种面积大,播种期相对 比较集中(10月5~ 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