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施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的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需肥量和施肥方法也不同。
苗期:苗期需施足量的氮肥,以提高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营养物质
的合成能力。
分蘖期:分蘖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促进分蘖和根系的发育。
拔节期:拔节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磷肥,以促进小麦生长和穗粒发育。
灌浆期:灌浆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增加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
利用效率。
成熟期:成熟期需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以增强小麦
的抗旱、抗逆性能和提高品质。
2.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
(1)合理施肥量: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避免浪费肥料和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2)优化施肥时间:选择在小麦需要的生长阶段施肥,提高肥料利
用率,避免肥料损失和浪费。
(3)科学配方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科学配制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4)培养优质小麦:小麦品质和产量受土壤和肥料的影响较大,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注意保护环境:在施肥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和水环境,降低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对磷肥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因此土壤中的磷素含量和磷肥的施用方式对小麦的吸收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土壤中,磷素主要以有机态的形式存在。
有机态磷占总磷量的70%以上,但易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态磷而被小麦吸收。
无机态磷主要是指过磷酸钙等易溶性磷肥,占总磷量的30%左右。
无机态磷肥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被小麦吸收利用。
因此,为了小麦是需磷较多的作物,磷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麦苗期,磷素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在拔节至开花阶段,磷素能促进茎秆粗壮、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
因此,合理施用磷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对磷肥的需求量因品种、生长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吸收1.0-1.5千克磷素。
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吸收的磷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2。
因此,为了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磷肥的需求,需要合理钾肥需求小麦是需钾较多的作物,钾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麦苗期,钾素能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在拔节至开花阶段,钾素能促进茎秆粗壮、增加籽粒淀粉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
因此,合理施用钾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对钾肥的需求量因品种、生长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吸收2.0-2.5千克钾素。
在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吸收的钾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3,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3氮肥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
小麦通过根部吸收氮肥中的氮素,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及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生成等生命活动。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小,但随着分蘖增加和茎叶生长,对氮肥的需求逐渐增大,特别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对氮肥的需求达到高峰。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一、基肥。
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黏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
高产田,一般亩施45%复合肥40~50公斤,有条件的可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中低产田,可亩施45%复合肥30~40公斤。
二、种肥。
一般可在播种时,每亩施用复合肥4~5公斤,避免用量过大,确保一播全苗。
三、追肥。
(一)返青、起身肥。
对于生长较弱的小麦,在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施用高氮复合肥或氮肥15~20公斤,以增加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的亩穗数。
(二)拔节肥。
对于生长较壮的高产田,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公斤,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秆健壮,提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
(三)孕穗肥。
有条件的地块,在孕穗期结合浇水亩追施高氮复合肥7~10公斤,能有效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四)叶面肥。
在小麦灌浆初期结合小麦穗蚜防治,每亩喷施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40公斤,可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 1 -。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小麦施肥方案

小麦施肥方案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施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施肥方案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保证粮食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麦施肥方案。
一、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指在播种前或者播种后的早期阶段,给小麦施加基础肥料,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通常可以选用氮、磷、钾等主要肥料进行基础施肥。
氮肥是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磷肥有助于根系的发育和养分吸收,提高抗逆性。
钾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追肥追肥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的生长需求,及时给予适量的肥料。
一般可以在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进行追肥。
在拔节期,小麦需要大量的氮肥和磷肥,可以促进分蘖和穗的形成。
在孕穗期,适量的钾肥和氮肥可以增加籽粒的灌浆,提高产量。
在灌浆期,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以增加籽粒的充实度,提高品质。
三、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小麦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效率。
叶面喷施可以在生长期的任何时候进行,可以在基础施肥和追肥的基础上进行,有助于补充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叶面喷施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增加产量和品质。
四、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多种养分,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有机肥可以与化肥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小麦施肥方案应该根据当地土壤的性质、小麦的生长习性和生长期的特点来制定。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小麦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施肥,做到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益。
希望以上小麦施肥方案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小麦丰收!。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不同。
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①施足基肥。
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
如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二、冬小麦施肥
二)冬小麦的施肥量
产量 500kg/ 亩 600kg/亩 氮(N) 12~16 kg/亩 14~20kg/亩 磷(P2O5) 6~8 kg/亩 8~10kg/亩 钾(K2O) 5 kg/亩, 10kg/亩,
追肥:不施底肥,幼苗生长细弱的豆田可追施10不施底肥,幼苗生长细弱的豆田可追施1015公斤(13-18-14)复合肥+5公斤尿素/亩; 15公斤(13-18-14)复合肥+5公斤尿素/ 大豆开花结荚期需肥最多,在此期间不能封行的 豆田初花期追施高氮硫酸钾复合肥10kg/亩。 豆田初花期追施高氮硫酸钾复合肥10kg/亩。 叶面追肥:在豆荚形成后,喷(13-18-14)溶液。 叶面追肥:在豆荚形成后,喷(13-18-14)溶液。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四、玉米施肥
二)常见的几种施肥方法 2、在底肥的基础上追肥一次。 视底肥品种和数量的多少,底肥充足可在 (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底肥不足可 在拔节期追肥一次。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四、玉米施肥
二)常见的几种施肥方法 3、不施底肥,两次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 口期)。 高产田可前轻后重(4 高产田可前轻后重(4:6) 中低产田前重后轻(6 中低产田前重后轻(6:4)
磷有利根瘤菌发育,增加花芽分化数量,减少落花落
荚,促进早熟和(s 荚,促进早熟和(s)提高含油量。 钾、氮苗期加速营养生长;后期钾、磷加速物质转化。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小麦需肥量在一般中等肥力水平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2.5公斤。
以亩产800斤小麦为目标,需N19-21公斤,P2O55.5-6.0公斤,K2O10-12公斤。
其中有机养分分别占35%、35%和70%。
即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还应分别施用尿素27-30公斤,过磷酸钙30-33公斤,氯化钾5-6公斤。
二、小麦肥料的分配与施用麦子施肥要克服钾肥不足、氮肥运筹前期重中后期轻的旧施肥习惯。
有机肥宜作基肥和前期追肥;磷、钾肥可全作基肥,或80%作基肥,20%作后期追肥;氮肥基、追各半。
具体施肥技术为:1、施足基肥,早施苗肥。
基肥:实行秸秆还田或亩施优质农家肥2-3方,专用配方肥40-50千克,或磷酸二铵15千克配施尿素15千克。
苗肥:施氮量占总氮量的10-20%,亩用尿素6千克左右。
苗肥要早施,宜在两叶一心前施用。
2、施好拔节孕穗肥。
此时需肥最多,要防止脱肥早衰,防止恋青倒仗。
拔节肥用量应占总用氮量的30-40%左右,一般亩施8.5-11千克尿素,高产田块配施2.5千克磷酸二铵、2.5-5千克氯化钾。
3、搞好后期根外喷肥(叶面施肥)。
根外喷肥是补充小麦后期营养不足的一种有效施肥方法。
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
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生产的一项应急措施。
选择何种肥料,要“看地、看长相”,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看地、看长相”就是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小麦长势、长相而确定追施肥料的种类和数量。
抽穗期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脱肥早衰麦田,可喷施2-3%的尿素溶液。
喷施尿素不仅可以增加千粒重,而且还具有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没有早衰现象的高产麦田,一般不再追施氮素化肥;有可能贪青晚熟的麦田,不要追施氮素化肥。
这二类麦田,可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据试验,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克,增产5%以上,高的可增产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