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肥

合集下载

小麦施肥方案

小麦施肥方案

小麦施肥方案温馨提示:请仔细阅读此施肥方案,以便获得良好的收获。

一、种植准备1.土壤准备:选择耕地地势较高,气温稍高,透气性及透雨性较好的土壤,其有机质成分在7%左右,质地松软、湿润,避免选择砂土和砂砾土等质地较硬而不易渗水的土壤。

2.种子准备:小麦选用个子大,籽面完好,发芽力强,且病虫害少的优良种子,种子施用播种量要求其萌发率在80%以上,宜与肥料混施。

3.灌溉准备:土壤需要增加水分,提高土壤的温湿场,提高小麦的发芽率。

可以在小麦播种后再施水,或者在播种前添加水分,以准确掌握灌溉量,满足小麦萌发的需求。

二、施肥方案1.播种前施肥:在小麦播种前,可以在小麦田里施用有机肥料,主要是有机磷酸钙肥料,使小麦种子可以更好的吸收,增加养分,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2.播种后施肥:小麦生长到叶片3-5片时,施用氮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用有机氮肥的比例是无机氮的2-3倍,以长期保持土壤有机质的释放,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再施入适量的钾肥,其作用是增加小麦的抗逆性,加强小麦的耐热耐寒能力,以及提高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

3.准备收割前施肥:在收割前,可以再次施用适量的氮肥,以便小麦迅速生长,丰收良结。

4.收割后施肥:收割后,可以施用适量的磷肥,以帮助小麦更快的休眠,增加小麦的生长活力,维持小麦种质的优良,形成层次丰富的根部系统,提高吸收养分能力,为稻谷营养、生长提供基础。

三、注意事项1.施肥应该按照施肥方案的具体精度施用,以免造成施肥浪费,影响收获。

2.施肥应尽量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肥料,以免对土壤碱化,或影响小麦的根系生长发育。

3.过量施肥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以及减少小麦的产量,所以施用肥料的量需要控制,施肥精细化。

4.施肥一定要选择无污染的肥料,以保护小麦的营养成份,具有高品质的有机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

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

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正确的施肥对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提高小麦产量的配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超高产小麦施肥配方。

一、基础施肥形成健壮的根系是小麦产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基础施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土壤养分需求,建议在每公顷播种面积上施用化肥100公斤,包括氮肥60公斤、磷肥30公斤和钾肥10公斤。

二、追施氮肥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追施氮肥,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追施氮肥的次数和施用量要根据生长期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

一般来讲,小麦种植的不同阶段需要施肥的时间和方法如下:1.拔节期:此时小麦开始进入抽穗阶段,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

建议在小麦拔节期的前后2-3天内追施氮肥40-50公斤/公顷;2.抽穗期:小麦开始抽穗,对氮肥的需求增加。

此时建议再追施氮肥40-50公斤/公顷;3.头孢期:小麦开始形成颖花,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

建议再追施氮肥50-60公斤/公顷。

三、磷钾肥配比小麦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它们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磷、钾的需求是递增的。

建议在小麦拔节期后追施磷钾肥,施用量为磷肥30-40公斤/公顷,钾肥20-30公斤/公顷。

四、微量元素补充除了氮、磷、钾之外,小麦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包括锌、硒、铜、硼等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期间的追肥过程应该考虑到微量元素的补充。

根据土壤检测和小麦生长阶段特点,可以在追肥过程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肥料。

总结起来,超高产小麦施肥主要包括基础施肥、追施氮肥、磷钾肥配比和微量元素补充。

这个配方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小麦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最终提高小麦的产量。

然而,施肥配方还应根据具体的土壤状况和小麦种植环境进行调整。

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并通过土壤检测结果进行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麦施肥方法

小麦施肥方法

小麦施肥方法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础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拨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拨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1、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2、拨节至孕穗期,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拨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3、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1。

小麦施肥的正确方法

小麦施肥的正确方法

小麦施肥的正确方法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养分支持。

正确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保护环境。

下面介绍小麦施肥的正确方法:
1. 合理施肥时间:小麦生长期较长,一般从秋季播种到次年春
季收割,因此施肥时间要合理。

在秋季播种后,可适量施入基肥,春季追肥时要注意施肥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

2. 选择肥料:小麦生长期需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应根据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需要选择肥料。

一般来说,氮肥适量,磷钾肥少量,有机肥可适量使用。

3. 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小麦生长需要及肥料品质
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基础施肥可施入每亩20~30公斤氮肥,春季追肥每亩施入10~15公斤氮肥即可。

4. 施肥方式:小麦可采用根域追肥或叶面喷肥的方式施肥。


肥时应尽量靠近小麦根系,并避免肥料浸泡在地面上,以免造成养分流失。

叶面喷肥应掌握好浓度及施肥时间,以免烧伤叶片。

5. 施肥技巧:应根据小麦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技巧。

如分
层施肥、换药施肥、梯级施肥等,以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量。

通过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应注意正确的施肥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 1 -。

小麦化肥配方表标准

小麦化肥配方表标准

小麦化肥配方表标准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合适的化肥来提供养分。

化肥的配方是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生长需求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份标准的小麦化肥配方表,按照不同阶段和养分要求进行划分。

I. 种植前期在小麦种植前期,主要目标是为作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种植前期的化肥配方表:1. 基肥配方- 氮:15-20%- 磷:8-12%- 钾:8-12%- 有机质:3-5%- 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适量2. 施肥方式- 将基肥均匀撒在整个田地上,然后进行深翻,使其充分与土壤混合。

II. 生长期小麦进入生长期后,需要更多的氮肥和磷肥来促进茎叶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以下是生长期的化肥配方表:1. 根部追肥配方- 氮:12-18%- 磷:10-15%- 钾:8-12%- 微量元素:适量2. 叶面追肥配方- 氮:8-12%- 磷:5-8%- 钾:6-10%- 微量元素:适量3. 施肥方式- 根部追肥:将肥料沿植株根系区域均匀撒施,并轻微翻土,使其与土壤接触。

- 叶面追肥:将肥料稀释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植株叶片上。

III. 抽穗期小麦进入抽穗期后,需要更多的氮肥和钾肥来促进其抽穗和花果的形成。

以下是抽穗期的化肥配方表:1. 抽穗期追肥配方- 氮:15-20%- 磷:5-8%- 钾:10-15%- 微量元素:适量2. 施肥方式- 将追肥均匀撒施在植株根系区域周围,并轻微翻土,使其与土壤接触。

IV. 成熟期小麦进入成熟期后,需要适量的氮肥和钾肥来促进籽粒的饱满和品质的提高。

以下是成熟期的化肥配方表:1. 成熟期追肥配方- 氮:10-15%- 磷:3-5%- 钾:12-15%- 微量元素:适量2. 施肥方式- 将追肥均匀撒施在植株根系区域周围,轻微翻土,使其与土壤接触。

以上是一份标准的小麦化肥配方表,根据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施肥时间表

小麦施肥时间表

小麦施肥时间表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为了保证小麦的高产、高质量,除了正确选择品种、科学施措外,还需要合理施肥。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施肥时间表。

1. 初肥期初肥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来供给其生长发育。

在小麦出土后5-7天就应当进行初肥施肥,施肥量应当根据土壤质量和小麦生长情况来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施用每亩尿素25-30公斤,磷酸二铵25-30公斤,钾肥10-15公斤等化肥。

2. 拔节期拔节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需要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来供给其生长发育。

在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的7-10天,应进行拔节期追肥。

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具体土壤肥力、小麦生长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来确定。

建议施用每亩尿素20-2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钾肥10公斤等化肥。

3. 抽穗期抽穗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养分需求量大幅增加。

在小麦进入抽穗期后的7-10天,应进行抽穗期追肥。

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具体土壤肥力、小麦生长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来确定。

建议施用每亩尿素20-2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钾肥10公斤等化肥。

4. 开花期小麦的开花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此时需要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来供给其生长发育。

在小麦的开始开花后的7-10天左右,应当进行开花期追肥。

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具体土壤肥力、小麦生长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来确定。

建议施用每亩尿素20-2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钾肥10公斤等化肥。

5. 成熟期在小麦进入成熟期后,施肥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浪费,影响产量和质量。

此时应以追施小量钾肥为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小麦的施肥时间表应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质量、小麦生长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只有科学合理的施肥,才能够保证小麦的高产、高质量。

小麦亩施肥量是多少?

小麦亩施肥量是多少?

小麦亩施肥量是多少?
小麦施肥尿素多少斤一亩比较合适?小麦每亩需要多少氮、磷、钾肥?小麦每亩最佳施肥量是多少?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弱筋小麦施肥量一般施肥总氮量为12~14千克/亩,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4~0.5:0.4~0.5,即亩施磷、钾肥分别为5~6千克。

、1、氮肥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7∶3,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15%左右,拔节肥占15%~20%左右,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

2、磷肥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5,钾肥的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7∶3,追肥时间为5~7叶期,追肥中可以用多元复合肥。

二、中筋小麦施肥量一般施纯氮量为14~16千克/亩,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6~0.8:0.6~0.8,即亩施磷、钾分别为8~12千克。

1、氮肥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5,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15%,拔节肥占20%~25%,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保花肥占15%~20%,追肥时间为倒2叶至孕穗期。

2、磷钾肥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5,追肥时间为5~7叶期(春性品种)或7~9叶期(半冬性品种),追肥中可以用多元复合肥。

三、强筋小麦施肥量一般小麦按450~500千克左右亩产量,一般每亩施纯氮量以18~20千克较为适宜,高效施肥叶龄期追肥,适当增加中后期施肥比例。

氮肥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5,追肥中壮蘖肥(或作平衡肥于冬前施用)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

孕穗肥(倒1叶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20%~25%。

氮磷钾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氮:磷:。

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丰富,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施肥。

但是,小麦施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还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化肥使用过量为了增加小麦的产量,一些农民会过多地使用化肥。

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小麦的产量能够提高,但是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受到极大的消耗,甚至导致土壤的质量下降,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

而且,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化肥的浸淫,直接影响土地的质量和环境的健康。

二、施肥时间不当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不同的养分。

如果在小麦求氮的生长期向土地添加磷,小麦就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养分。

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农民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方式。

如果时间选择不当,会浪费肥料,同时还会产生不必要的成本。

三、土壤酸化在未经处理的土壤中,氮肥的利用率通常很低。

因此,一些农民会在施肥时选择加入含有钙或者镁的肥料,但这些肥料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酸性变得更高,因此容易导致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四、不适度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使用,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另一方面有机肥的使用还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及农民的收入,但过多施用有机肥料可能导致土壤出现缺氧等问题,并且有机肥料中还存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土壤变质。

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有机肥料,并确定适当的用量。

综上所述,小麦的施肥虽然能够增加其产量和品质,但是它也会给土地和环境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农民需要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肥料类别,并合理控制施肥的用量,不断优化小麦种植的生产过程,以实现小麦的可持续生产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苗期:田间有半数麦苗露出地面2—3厘米的时候,即为出苗期, 如果墒情好温度适宜,1周左右就能出苗。
3、分蘖期:一般麦田在出苗后约15天左右,当主茎长出3片叶,第 四片叶刚开始出现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的第一个分蘖。 当田间有一半麦田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时,即为分蘖期,一般11月上旬 进入分蘖期。
第三部分 施肥方法
3.1确定施肥量以及施肥方式的因素
为充分发挥一定数量的
肥料在各个时期的最大效率, 必须根据小麦的营养特性及 当地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 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施肥量 以及施肥方式。盲目施肥, 施用过量或不足都会因贪青、 倒伏、病虫害加重、施肥效 益下降或营养不良、植株生 长量不够而减产。
3.3小麦追肥的施用
施用追肥是为避免小麦脱肥。确保小麦高产 、稳产。
施肥用量
从高产优质栽培角度考虑,基肥用量一般以占全生育期用氮量的60 %~70%为宜,其余30%~40%用于追肥。
一般地,一类麦田(即基础肥力为不施肥亩产200千克以上,下同) 氮4.8~5.6千克/亩;二类麦田(不施肥亩产150~200千克)氮5.2~6 千克/亩亩。
追肥施肥方法
以拔节期追施效果为佳,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下降、叶色退淡、第一 节间定长时较为合适,追施拔节肥应结合及时灌水进行以达到水肥结合, 及时为小麦吸收。
第四部分 病虫害
要实现小麦高产,除了施好肥、浇好水,同时也要注意小麦病虫害 的防治。
现在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
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
1.3.2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划分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可划分为二个发育阶段: 1、春化阶段; 2、光照阶段 。
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
小麦种子萌动以后,其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综合条件外,还必须通过一
个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时期,才能抽穗结实。这段低温影响时期,叫做 小麦的春化阶段。根据小麦春化阶段要求低温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可将小麦划分为三种类型:
2.3 小麦需肥规律的总结
在小麦苗期,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幼苗早 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拔节到开花是小麦一生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需要较多的氮、钾营养,以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增粒。抽穗、扬 花以后应保持足够的氮、磷营养,以防脱肥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 和运输,促进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增加粒重。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小麦自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其生长特点是幼穗分化与根、茎、叶、分蘖的生长同时并进。主要是茎、 穗发育为中心。
3、生殖生长阶段 指小麦从开花受精至灌浆成熟这段时间。
特点是以籽粒形成和灌浆为主 。
第二部分 需肥规律
2.1小麦需肥概述
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化验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 生产 100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斤, 氧化钾2-4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3.小麦对钾的吸 收
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10%。 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60% ~ 70%,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此时保证充 足的钾素供应,可使小麦植株粗壮、生长旺盛、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 加速籽粒灌浆。开花至成熟期反而出现了根外排钾现象,植株含钾总量 反而降低。
1. 小麦对氮的吸收
小麦在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麦 苗虽小,但吸氮量却占全部吸氮量的12% ~ 14%;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 这个时期植株迅速生长,需要量急剧增加,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5% ~ 40%,是各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2.小麦对磷的吸收
小麦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 小麦总吸磷量的60% ~ 70%。此时保证充足的磷素供应,对小穗小花分 化发育以及促进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积累、灌浆成熟、增加 千粒重十分重要。
品种类型 冬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的 温度
0—3℃
需要的时间 30天以上
半冬性品种
0—7℃
15—35天
春性品种
0—12℃
5—15天
三种类型小麦的特点:
①冬性品种:苗期葡匐耐寒性强,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未经 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一般不能抽穗。
②半冬性品种:苗期半葡匐耐寒性较强,种子未经春化处理, 春播一般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极不整齐。
小麦一生的概述:小麦从萌发形成新种子称为小麦的一生。生产上, 通常以播种到成熟称为小麦的生育期。小麦生育期一般为240天左右,在 整个生育周期中,小麦以一定顺序形成各种器官,使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明 显的变化。
划分上,分三种方式: 1.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株体内外形态特征进行划分; 2.根据其生长发育进程进行划分; 3.生产上,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中心的变化进行划分。
4~6:
4、越冬期:在冬前日平均温度下降至0℃左右,麦苗基本上停止生 长时,即为越冬期一般12月下旬进入越冬期。
5、返青期:当跨年度生长的叶片由叶鞘长出1—2厘米,全田有半数 麦苗达到这一程度,而且仍处葡匐状态时,即为返青期。冬性、半冬性 品种葡匐状态较为明显,春性品种不明显,一般在2月中旬进入返青期。
1.3.1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株体内外形态特征划分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株体内外形态特征,常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十 二个生育时期 :
1、播种期2、出苗期3、分蘖期4、越冬期5、返青期6、起身期7、拔节期8、 挑旗期9、抽穗期10、开花期11、灌浆期12、成熟期。
1~3:
1、播种期:播种后,如果墒情适宜,种子很快会萌动发芽,因此, 计算小麦全生育期的天数,一般从播种期算起,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上中 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 10—20日。
9、抽穗期:麦田半数以上的麦穗顶端(不包括麦芒)露出叶鞘时, 即为抽穗期。
10~12:
10、开花期:麦田半数以上的麦穗开始开花时,即为开花期,一般 在抽穗后3—6天。一般在4月下旬。
11、灌浆期:麦粒胚乳刚呈清乳状开始进入充实期,一般在开花后 10—13天左右。一般在5月上旬。
12、成熟期:大部分籽粒的胚乳呈蜡质状,麦穗和穗下节变黄,大 部分籽粒变硬,粒重也最高。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收割。此时收获正好, 认识和了解了小麦这些生育时期,以便于按照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相应的 栽培管理。
3.2小麦基肥的施用
基肥的作用首先在于提高土壤养分供应水平,使植株中硝态氮的含 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分蘖的产生,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其次可调节小 麦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养分供应状况,使土壤在小麦的各个生育阶段都能 为小麦提供各种养料,促进后期小麦稳长不早衰。
施肥用量
亩施土杂肥2000~3000千克。 化肥用量:一类麦田(即基础肥力为不施肥亩产200千克以上,下同) 氮7.2~8.4千克/亩、磷(P2O5)4~5千克/亩、钾(K2O)6~8千克 /亩;二类麦田(不施肥亩产150~200千克)氮7.8~9千克/亩、磷 ( P2O5 )6~7千克/亩、钾(K2O)6~8千克/亩;三类麦田(不施 肥亩产100~150千克)氮8.4~9千克/亩、磷(P2O5)6~7千克/亩、 钾(K2O)6~8千克/亩。
6、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的麦田由葡匐状转向直立生长,主茎 的春生第二片叶接近定长,幼穗分化进入小穗原基分化期时,即为起身 期。3月上旬进入起身期。
7~9:
7、拔节期:全田半数以上的麦田第一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厘米, 幼穗分化进入药隔期时,即为拔节期。一般3月中旬进入拔节期。
8、挑旗期:麦田半数以上的旗叶全部伸出叶鞘,幼穗分化接近四分 体形成期时,即为挑旗期。
1.3.3生产上,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中心的变化划分
生产上,人们为了栽培管理上的方便,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中心的变 化,将其一生划分三个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3、生殖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幼穗开始分化之前为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的特点是生根、长叶和分蘖。
③春性品种:苗期直立,耐寒性差,对温度反应不敏感,种子 未经春化处理,春播可以正常抽穗结实。
2、光照阶段:
小麦在完成春化阶段后,在适宜条件下,进入光照阶段。通过光照阶段的 主要因素是日照的长短,这一阶段对光照时间反应特别敏感,小麦是长日照作 物,一些品种如果每日只有8小时的光照,就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连续光照,则 可以加速抽穗。根据小麦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可分为3种类型:
种肥施肥方法
施用种肥可根据肥料的种类确定适宜的方法,速效性氮、磷肥一般 可采用与种子混播,或者肥、种分次播,即将肥料先施于种子下方,然 后再播种。微肥一般可采用拌种、浸种等方法。在使用磷酸二铵、尿素 和过磷酸钙时,均先过筛去掉粉末状,余下颗粒作种肥,但必须现拌现 播,以防止肥料潮解,影响播种均匀度,对出苗不利。
小麦的需肥比例
氮 磷 钾
2.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 收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小麦对氮 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左 右;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 30%-40%左右, 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吸收量约占 总吸收量的30%左右,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 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 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最大。
小麦纹枯病基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分布与危害:小麦纹枯病分布广泛,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均有发
生。近年来在华北冬麦区发生严重。重病田在小麦抽穗前后,大量病株死 亡,未死的病株,灌浆不满,千粒重显著下降。主要由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 cerealis Bander Hoeven),其次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 Kiihn)引起,寄主范围广泛,除小麦外,还有大麦、燕麦、玉米、高粱、 谷子、棉花、亚麻、大豆、花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