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适合吃黄芪
黄芪粉的功能主治适用人群

黄芪粉的功能主治适用人群黄芪粉简介黄芪粉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黄芪。
黄芪,又称黄芪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黄芪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主要包括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抗疲劳、增强体质等。
黄芪粉的功能和主治黄芪粉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提高免疫力:黄芪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2.延缓衰老:黄芪粉中的黄芪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过程。
3.抗疲劳:黄芪粉具有滋补作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缓解疲劳,提高体力和精力。
4.增强体质:黄芪粉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内脏器官等都具有滋养和强壮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5.抗炎和镇痛:黄芪粉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促进消化:黄芪粉中的黄芪成分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脘痛等胃部不适症状。
7.调理气血:黄芪粉中的黄芪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贫血、气虚等症状。
适用人群黄芪粉适用于以下人群:1.免疫力低下者:黄芪粉能够提高免疫力,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易患传染病的人群。
2.老年人和体虚者:黄芪粉具有延缓衰老和增强体质的功能,适用于老年人和体虚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体力和精力。
3.需要抗疲劳的人群:黄芪粉对于抗疲劳有显著的效果,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工作、学习或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
4.肠胃不适者:黄芪粉能够改善消化不良和胃脘痛等胃部不适症状,适用于肠胃功能不良的人群。
5.气血不足者:黄芪粉具有调理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虚、贫血等症状明显的人群。
6.需要镇痛和抗炎的人群:黄芪粉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疼痛和炎症引起的不适症状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适用人群仅供参考,对于具体使用黄芪粉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黄芪功效作用与主治

黄芪功效作用与主治
中药黄芪属于补虚药。
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主要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临床上主要应用于:
一、脾气虚证。
黄芪是补中益气之要药。
擅长治疗脾虚中气下陷证,如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和升麻、柴胡、人参等相配伍,升阳举陷之功效。
治疗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黄芪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可以用治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导致的浮肿、尿少,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
黄芪又能补气生血,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证,或者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如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二、肺气虚证。
黄芪可以与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一起使用,治疗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之症。
三、气虚自汗。
肺脾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黄芪能够补益脾肺之气,益卫固表,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常与白术、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四、气血亏虚,疮疡久不收敛。
黄芪补气还能托毒生肌。
如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以外出,如托里透脓散。
关于黄芪的文章

关于黄芪的文章黄芪:千年的补虚良药,百病的克星黄芪,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理。
其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黄芪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状。
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黄芪的用途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拓展,被运用于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慢性鼻炎、骨质疏松、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首先,黄芪在增强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它能有效抵御疾病,增强体质,对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对于那些经常感冒或者容易感染疾病的人来说,适当服用黄芪可以显著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黄芪还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自由基会增多,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
而黄芪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损伤,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此外,黄芪还能改善心功能状态。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黄芪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中药材。
它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从而缓解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症状。
不仅如此,黄芪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等方式,黄芪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同时,对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肝炎等,黄芪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虽然黄芪具有如此多的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适症状,因此在使用黄芪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的意见。
此外,黄芪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替代其他正规的治疗方法。
在服用黄芪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康复。
总之,黄芪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功效和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无论是古代的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证明了黄芪在治疗和调理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黄芪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黄芪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一、黄芪的功能黄芪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1.养血补气:黄芪具有养血补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改善机体机能。
2.提高免疫力:黄芪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抗疲劳:黄芪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改善身体疲劳状态,增加体力。
4.抗炎止痛:黄芪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5.抗过敏:黄芪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引起的症状。
二、黄芪的主治黄芪在中医药中有多种主治,主要包括:1.脾胃虚弱: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失血及贫血:黄芪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适用于失血及贫血引起的乏力、疲倦等症状。
3.免疫功能低下: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感冒、易患感染等问题。
4.疲劳乏力:黄芪可以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适用于疲劳乏力引起的精神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5.放疗化疗后的调理:黄芪具有抗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放疗化疗后的调理,缓解副作用及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黄芪的用法和用量黄芪的用法和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情况而定,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1.药材煎汤:将黄芪研磨成粉末,取适量加入开水中煎煮,可以直接饮用。
2.中药制剂:黄芪也可作为中药制剂的成分之一,例如黄芪颗粒、黄芪片等,可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
3.煮粥或炖汤:将黄芪与其他药材搭配,煮粥或炖汤食用,可增加药效的吸收和提高口感。
黄芪的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而定,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黄芪的用量为1020克,可分23次服用;儿童用量需减半。
四、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
2.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3.服用黄芪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用黄芪饮食疗法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搭配。
总之,黄芪具有养血补气、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炎止痛和抗过敏等功能。
黄芪能预防11种大疾病,难怪吃黄芪的人越来越多!真是便宜又好用

黄芪能预防11种大疾病,难怪吃黄芪的人越来越多!真是便宜又好用!灸大夫昨天黄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味药材,黄芪的营养价值很高,将黄芪泡水喝,其养生功效更好。
适当的饮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能达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推荐亮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可提高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防止化学治疗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1、治疗胃炎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黄芪水能够有效的减轻,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下降。
2、治疗身体困倦在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好转。
适量增加防风、生姜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预防感冒;适量增加浮小麦与麻黄根,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治疗盗汗。
3、治疗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下半身浮肿,喝黄芪水能够很好地消除水肿、降低血压。
4、缺铁性心脏病如果患上缺铁性心脏病,可以每天取五十克的黄芪用水煎煮,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
喝黄芪水还能够缓解心绞痛。
5、急性肾小球肾炎将北黄芪放入开水中冲泡,当作茶来喝,每天一次,二十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很好。
6、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将五十克黄芪放入开水中冲泡半个小时,当茶水来喝,每天喝一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7、银屑病这种疾病可以将黄芪与当归、生地和白蒺藜,四种中药各准备三十克,用水煎服两次,每天早晚喝一次。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浮肿,面色蜡黄,可以喝黄芪水加葛根治疗;如果出现下肢溃疡,可以用黄芪、葛根、赤芍、丹参进行调理。
9、慢性鼻炎将黄芪、白术、防风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治疗虚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
10、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以适当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有效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11、脾气虚症常见的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
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治疗脾虚。
注意:①以上用法只做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②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喝黄芪水,事前一定要做好区分,不要盲目乱喝;③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症,适当增加不同的中草药,这样才能够令身体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受到病痛的折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1、功效黄芪是一种味甘性温的中药材,能够归肺脾,有着非常明显的补气升阳功效。
适当服用黄芪不仅能够补气,主要是对于脾胃是有着非常好的补益功效的。
能够明显改良因为脾气虚而造成的疲倦无力、精神萎靡等现象。
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因为肺气过少而造成的咳嗽等症状。
而且因为黄芪对于脾肺功效是非常不错的。
因此还有着益卫固表、止汗收敛等功效,能够治疗盗汗自汗等症状,与麻黄根等药材同食的话,其效果更加明显。
2、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是有着降低血液浓稠度、降低血压、抗肿瘤等各种功效的。
现在大多都被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
而且黄芪还有着扩张血管、改良血液循环等各种作用。
对于肾炎患者来说,黄芪还能够消除患者的蛋白尿,为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而且因为黄芪有着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可能够降低肾脏病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对于因为气虚造成的肢体水肿、眼睑浮肿等症状还有着改良作用,对人体健康帮助是非常大的。
3、禁忌黄芪虽然有着非常多的药效作用,而且也基本上不会出现毒副作用。
不过也是有着很多食用禁忌的,特别是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患者一定要慎重服用,最好是暂时停止服用。
而且阴虚阳盛的人群也不能服用,再加上因为黄芪是一种温补型的中药材,容易提高火气,所以有着热毒疮疡、表实邪盛的人群也要停止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大便秘结等不良现象,影响人体健康。
以上就是黄芪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了。
合理服用黄芪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其功效作用也非常多。
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一些食用禁忌,切记不可盲目食用,避免适得其反。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

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1. 引言黄芪,又称黄精、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
2. 黄芪的功效以下是黄芪的主要功效:•养血益气:黄芪有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特别适用。
•扶正祛邪:黄芪可用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抵抗力,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抗疲劳:黄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抗感染:黄芪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疾病的侵袭。
•抗肿瘤: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黄芪的功能主治黄芪在中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黄芪的一些功能主治:•补气养阳:黄芪可以补益脾胃,提高脏腑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气虚阳寒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益肺润燥:黄芪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对于肺热咳嗽、燥咳无痰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提升免疫力:黄芪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对于容易感冒、反复感染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改善疲劳:黄芪可以改善因体力活动、工作压力等引起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抗衰老:黄芪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调节血糖:黄芪可以调节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抗肿瘤: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抗肿瘤,对于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用法用量黄芪的用法用量如下:•煎汤饮用:将黄芪适量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汤饮用,每次可适量。
•研成粉末:将黄芪研成细粉末,可以加入食物或饮品中食用,每次可适量。
•泡水饮用:将黄芪放入开水中泡制,静置片刻后饮用,每天可适量。
5. 注意事项黄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慎用:孕妇在使用黄芪前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剂量控制:使用黄芪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产品说明书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的功效
营养
黄芪中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比如说蔗糖,皂甙以及很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锌,硒等。
在治疗呼吸系统以及肺的抗病能力的中药中,黄芪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一些由于抗病力作用不强而造成的虚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能够用于提高脾脏的能力,补气以及代谢力降低等症状。
补气
黄芪是补气的良药,对于一些说话无力,走路无力面色发白等症状都有效果,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脾肺气虚所造成的。
全身的气黄芪都可以补,无论是上半身气虚还是下半身气虚,黄芪都可以治疗。
解毒
生食黄芪可以固表益气,生肌解毒,利水消肿。
对于一些盗汗自汗,浮肿,痈疽溃久不敛以及血痹等症状都可以生食黄芪治疗。
蜜灸黄芪的话,可以养血补气,对那些脾虚,内伤疲倦,血虚等患者很适用。
降压
黄芪还可以降血压,养心,调节血糖,减缓衰老,减少血栓等,可以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还能够使皮肤状况和营养变好,特别是溃疡的患者可以用黄芪治疗。
肾炎的患者可以服用黄芪来消除蛋白尿。
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的作用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
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
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
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
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
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①强心、利尿、降压、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规蹈矩环及营养善。
③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适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中气虚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脱肛、便血、妇女子宫下垂、崩漏;疮痈肿毒,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气虚水肿及一切气虚证。
常用配方举例:(1)黄芪口服液(市场商品):适用于黄芪主治范围的各种病症。
(2)玉屏风口服液(市场商品):由黄芪、白术、防风制成。
每服1支,日服2—3次,适用于表虚自汗,易于感冒者。
另有玉屏风冲剂、散剂和丸剂,功用和玉屏风口服液相同。
冲剂每服1—2包,日服2次;散、丸每服5—9克,日服2次。
(3)补中益气气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制成小粒丸药(市场商品)。
每服5—9克,日服2—3次。
适用于脾胃气虚,饮食乏味,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容易出汗,劳累后或感冒后低热不良;气虚下陷,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久泻等病证。
(4)黄芪黑鱼汤:生黄芪30克,黑鱼1尾(约500克),将黑鱼去鳞和内脏,放砂锅中,黄芪纳入黑鱼肚内,加水适量及少量调味品,用文火将黑鱼煮烂后,喝汤吃鱼。
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注意:咳嗽痰多,食积胸闷,感冒发热,阴虚内热,热毒疮疡等均不宜使用。
(吃黄芪就要吃健康的好黄芪,农民当归哥家的原生态黄芪,让您吃的健康,用的放心。
黄芪当归汤适合这种体质吗?偏瘦,怕热,不太怕冷,容易上火便秘有黑眼圈,有色斑。
医生曾把脉说气虚血虚,给开过黄芪枸杞泡水喝问题补充:月经量一般,不多也不是很少,六、七天量不多时间偏长,如果能喝比例是多少今年体检B超检查出有很小的肝脏血管瘤,还有小叶增生,月经周期比较准。
确实是上半身尤其头颈处出汗,怕热怕到快到夏天都很害怕,出汗流水一样,耐冬不耐夏。
今年感觉好一点。
应该怎样调理呢?我们这儿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好中医。
满意回答气血两虚这个题目太大了,很多人都气血两虚,但是偏重点不一样了。
本人不是医生,久病后对养生比较有兴趣就看了些这方面的书。
根据你的简单叙述。
我觉得你大概是血瘀型,血虚的症状比较明显一点。
血虚一般体型偏瘦,气虚则偏胖,而且你脸面部分容易沉积黑色素,通常都是血瘀于内。
体内有淤血还容易上半身尤其头颈处出汗,不知道有没有这症状?黄芪偏向补气,枸杞滋阴补肾,是不错的滋补品。
但是温补性的药,上火发炎的时候尽量别吃,火上加火恐怕对身体无益。
综合起来看,我觉得应该多吃点活血化瘀,滋补脾胃的药食。
阴虚,血瘀的症状为甚么给你开的是阳虚,温补的药,我有点搞不清楚是你对自己的症状叙述漏掉了重要的地方呢,还是医生的问题?其他回答1、怕热,不太怕冷,容易上火便秘,应该是阴虚火旺吃【知柏地黄丸】治疗。
2、可以吃。
你这是属于血虚发热,夹有瘀血。
可以用黄芪当归汤加活血的桃仁红花,加上滋阴的枸杞,熟地什么样的体质适合吃当归和黄芪?当归和黄芪有补气血滋阴的功效的,有气阴虚的情况服用当归和黄芪较好。
那些人适合服用当归粉当归粉适合血虚的人,及月经不调的人服。
青春痘(痤疮)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也与中医肺胃肠等积热或湿热等有关,痘发时需要内服药与外用药同时治疗,也可以中医中药治疗。
或服维胺酯,外涂水氯叮,维甲酸软膏等。
并应从饮食上调节,忌食辛辣剌激食品,忌油腻,忌饮酒,忌海鲜,忌腥荤及发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舒畅等。
党参黄芪当归适合什么人喝?回答党参黄芪当归,这3这个中药是补气、补血的,只要有气血虚就是可以用,不单单针对某一个年龄阶段。
但是一般中老年人气血虚的情况会比较多见一些,所以中老年用的比较多。
你的情况如果有气血虚、乏力等症状,是可以用这个药物的。
年轻人如果出现气血虚也是可以用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黄芪?回答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
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
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
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
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l)慢性肾病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
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
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
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
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
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
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
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
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氽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
去黄芪,吃肉喝汤。
一只鸭可分3天吃。
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2)心脑血管疾病①高血压病:本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12g。
②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
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
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
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
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糖尿病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
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
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
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
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
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
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5)慢性鼻炎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
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
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6)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
此方不可用甘草。
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
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