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_徐婧

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_徐婧
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_徐婧

纺织服装业是宁波市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己具备了一定的国际

竞争力,但还存在诸多差距,需要全方位提升。尤其是在全球纺织品

服装贸易进入自由贸易的后配额时代,一系列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给

宁波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宁波纺织服装业

能否始终发挥原有的比较优势?能否以及如何提升竞争力?这将是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纺织服装业的S WOT分析

1.竞争优势

1.1地域条件优越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

市。、杭州湾大桥通道建成以后,上海至宁波两城市间的陆上交通距

离大大缩短,形成沪、杭、雨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宁波将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中,这将加强宁波与世界的联系,有利

于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此外,宁波是全国著名港口城市,历代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宁波凭借其得天

独厚的港口优势,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外贸形势连年攀升

1.2服装产业特色鲜明,名品争相辉映

目前宁波己形成了以西服、衬衫为龙头的庞大产业集群,成为

我国服装业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宁波服装素以男装闻名,如雕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洛兹”等品牌,在国内有着良好的知名度整个宁波形成了国内少见的服装名牌产品群星汇聚的局面

1.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群效应明显

在宁波奉化江两岸,初步地自然形成了一个不到20公里的

毛”型服装产业群,该集群Ix:域的产值超过百亿,拥有中国最大的服

装企业和众多服装著名品牌。Ix:域内拥有完整的服装生产链,配套

设施齐全,商贸形式多样化

同时,宁波作为我国主要纺织服装及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与其

毗邻城市,例如绍兴、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纺织

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方面给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

场信息和技术外溢效应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侮个企业

提高竞争力,发展自身特色的压力,因此,市场化不断促进产业集群

内部专业化分工,产生内部规模效应,从而提高集群Ix:内产业整体

效率。

2.竞争劣势

2.i高端人才缺乏

由于目前宁波的一些高校还不能培养出纺织服装业方面的高

层次人才,宁波纺织服装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总体

上,模仿能力强,原创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主要的产业重要技

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集群内部尚未形成设计师群体

2.2高端产品缺乏

目前宁波的纺织品服装多处于中低档的同一层面,市场同构现

象明显。来料、来样、来牌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自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策略大多为压低成本,走低价竞争的道路。这种状况基本上还无法适应国际纺织品服装市

场日益个性化、时装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

3.机遇

3.1加入WTO和配额取消所带来的机遇

加入WT。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是一个机遇,服装面料、辅料、

服装机械等进口关税与限制将放宽,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等级纺织品进出口配额取消和关税降低使中

国企业和国外同行能在一个比较公平的规则下竞争而中国在加入WTO时做出的承诺,包括允许国内外企业进入中国的流通业,如批发、贸易、零伟,总体上将对中国的服装业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要求中国的服装企业在研发能力、贸易与物流、运营模式、产品的配套性与系列化、营销能力等需做相应的调整。

4.威胁

4.1贸易壁垒

尽管后配额时代会为宁波纺织服装业创造机遇,一些Ix:域性经

济保护体,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Ix:,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宁波纺织品服装出口,置其于不平等的贸易地位。日益复杂的原产地国规定,技术壁垒与社会责任壁垒也将使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新的挑战

4.2竞争加剧

进口关税降低使国外高品质的纺织品服装价格比原来低。国际

市场上纺织业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等也将进击中国市

场这迫使宁波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档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企业,不

得不面对来自先进国家的生产企业的激烈竞争

4.3劳动力成本增加

随着宁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攀升。特别

是地处沿海,劳动力紧张,人员进出频繁,使人力成本进一步增加

部分企业表示企业内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年收入己增长10%

以上这意味着宁波纺织服装业可能受到劳动力廉价的内陆城市以

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

二、进一步提升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措施

1.正确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政府应为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创造良好的商务运作外部环境以协

助其进一步发展目前,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反补贴、反倾销等协

议都直接关系到宁波纺织服装业的贸易利益。为此,政府应当抓紧

成立专门的机构研究掌握wT})规则:组织企业认真研究学习有关

wTo协议和条款,研究国外政策和法律,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

护航

训练有素的人才是进一步提升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政府要支持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要积极发挥高等院

校的作用。除了吸收毕业生外,还可以通过高等院校进行在职人员

的培训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言人和政府的中间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行业协会应当积极为政府和企业进行双向服务促进国内

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效地推进全行业的经济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

不断提高。组织或参与有关纺织服装行业展览、展销、洽谈等商务活

动,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促进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

向新技术、高质量、高档次、高效益方向发展提供服务。

3.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产业升级

宁波纺织服装业享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例如完整的产业链条,

良好的基础设施等。而发达国家中顶尖的纺织服装企业则技术实力

雄厚。如果两者可以合作,那么双方都将获利。为此,宁波的企业应

当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国际合作,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效

率、质量和产量同时,与国外的国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还

将有利于宁波纺织服装业利用国外合作企业的销伟力量和销伟渠

道来扩大海外市场。

4.加强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提高品牌的技术附加值是今后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出口创汇

的关键。企业应把重心放到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上来。摆脱来料加

工,贴牌的依赖性状态。认识到新纤维、新面料、新式样才是取得行

业领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三、结沦

宁波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要依靠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

同努力,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不断探索发展

路径,增强竞争力,带动宁波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其:‘加入WTO我国纺织服装业将如何面对”件高建轻纺》,

2001年04期

[2]黄先海、王烁:‘浙江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嘶江金融)) . 2005年04期

[3]梁幸平:‘发展宁波服装业与纺织业的再思考”泞波大学学报》

汰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4]孙琪:‘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

宁波为例”经济问题》.2007年04期

(作者单位系浙江万里学院)

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户召孰岛召孰岛召孰

(上接9页)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发展十分迅猛加工贸易主要

是指三来一补,其最大特点是大进大出,多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需

要进口,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差。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加工贸易

企业,一般采取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经过初步的加工

再转出口,从中赚取一定的加工费虽然贸易额很高,但是实际换取

的利润很少。

Q)从结构分析

统计数据说明,工业制成品占了很大的份额。在这6年当中,

工业制成品的比例都维持在90%以上,足以证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组成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的加工贸易只占了进出口总额的70%左右,但工业制成品却占了总量的90%以上。继续对工业制成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占比重最大的是纺织品和机电产品。这跟我省的地理条件和技术基础有关。首先我省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其次我省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经济环境稳定。再次我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可以发展中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些都是纺织业和机电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依据不同的行业分别采取不同的税收措施

1关税的调整

为了符合、N1'O的规定,在未来我国的关税仍然会继续降低,我

们预计未来几年的外贸环境会继续有利于贸易额的增长。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控制对外贸易的发展,避免增长过快,改善因为外贸依存度过高出现的问题,可以将关税降低的幅度减少,特别是对于工业制成品的关税水平,只需要进行微调,改善其中不合理的某项产品的关税,而对于资源性产品则可以提高出口关税的手段来控制2出口退税的调整

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从出口退税着手来控制某个行业的增长过

}h}问题。

u)机电产品加工和纺织行业

要控制我省重要行业出口猛长的趋势,就可以从出口退税率着

手,将相应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对于机电产品,例如电风扇、缝纫机、各类机床、小型摩托车以其各种零配件的出口退税率调低3- 5%在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时候,要根据此类产品的附加值进行相应

的调整。技术含量相应较高的中端机器,例如大型机床,较为创新的工业工具可以调低3%,而对于像普通的缝纫机,小型机车等,就可以进行5%的调低而对于产品附加值十分低的普通零配件,可以直

接取消其出口退税。对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就要大力支持,为了鼓励此种高端产品的出口可以相应提高其出口退税率3- 5%,这是从我们出口产品的质量上的考虑

此外,对于另外一个主要出口行业纺织业,应考虑降低纺织制成

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大部分地降为零出口退税。虽然这样可能对纺织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还是有利于我国产业的转换和出口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额的快速增长,还可以减少国际的贸易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Q)针对高污染的行业

建议直接取消重要资源和低端资源产品的出口退税。广东省除

了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低端资源产品的出口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虽然比例不高,但是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盲目、掠夺性的开采会造成资源的不可再生,对可持续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不但如此,在开发此类矿产资源的时候,很容易就造成环境污染。有鉴于此,我们建议直接取消重要资源和低端资源产品的出口退税,这样可以给我们的企业一个提示,要善用手上的资源,

珍惜宝贵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的水泥行业和化工

行业,也建议直接取消其一系列产品的出口退税

fl)针对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出口产品

不值得去鼓励和支持。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中,初级产品占

了一定的份额所谓的初级产品就是只经过粗加工的产品,例如动

物的皮毛,从动植物提取的油脂,初步加工的木材、家具,经过简单装饰的贝壳、动物的角等物品。此类产品的附加值十分低,因此建议降低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考虑3%-5%的降低。通过这种措施,希望可以减少企业对此类产品的出口,或者促使企业对这些初加工的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从整体上提升产品的水平。参考文献

fll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经济的外部潜在风险,崔玮,射外经济实务》,2006年4月

[2]从外贸依存度透视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郭丽、李辉,铲业与科技沦坛》. 2006年2月第2期

[3]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认识,王军,仲国财政》.2006年10月

(作者单位系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某地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滨海新区核心区区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区域发展 (一)区域简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市中心区的东部。新区辖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汉沽区,核心区域为,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个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对于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1.经济 自98年以来滨海新区和新区核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大幅度高速增长,形成新区核心区快于整个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快于全天津市的增长格局;目前滨海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 历年GDP对比 滨海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2004年GDP达1250亿元,占全市的42.6%,其中滨海新区核心区GDP为905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4年,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增长56.5%和40.7%。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4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80.49亿元,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17%,这也充分说明了整个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 3.区域支柱产业、产业结构: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经过

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港口物流、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现代冶金、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为主导产业。 2004年,滨海新区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二、三产业趋于协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56亿元,增长59.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1.01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0.3:45.6:54.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4%、69.33%和29.93%。 4.区域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这就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5.重大市政建设情况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等城市功能区。利用海河南岸开发步伐加快和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加快东西沽地区的建设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津塘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突出滨海、临港、沿河风格,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和现代风格的港口城市形象。 6.小结: 在全市整体经济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可谓更加迅速,目前滨海新区核心区的经济结构已基本成熟,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已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滨海新区的经济还会快速的增长。此外由于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影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完美详细版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 (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 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 (1)人均GDP增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走向休闲度假游阶段 (2)我国城乡居民告别生存型消费 二、三游市场,此消彼长 1、入境游 2、出境游 3、国内游 三、传统旅游华丽变身,智慧旅游层层深入 1、传统旅游华丽变身 (1)出行方式转身:自驾游引领旅游交通新业态(2)住宿习惯转身:酒店复苏,个性化民宿争奇斗艳 (3)景区营收结构逐渐转身:综合服务提升碎片化管理 (4)消费地自我觉醒:力引购物狂潮回国 2、智慧旅游层层深入 (1)旅游信息获取 (2)旅行费用支付日趋成熟

(3)旅游导航 (4)旅游营销 四、“旅游+”催生新旅游综合体 1、旅游+金融 2、旅游+医疗 3、旅游+房产 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2014年中国国际游客到访量为5560万人次,同比下滑10%。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稳步迈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平台。旅游行业与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创造多元化新旅游综合体。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其中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占据45%。美洲游客以8%的增速居首;亚太地区2014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2.63亿人次,同比增加1400万人次,增速为5%,与中东市场增速相同,其中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7%的增长。东北亚主要目的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增长分别为29%、24%和17%。中国香港,实现8%的国际游客到访增量。前往欧洲的国际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项目必要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动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脱离、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民科技教育文化素质得到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升级换代的时代,乡村旅游产品也亟待升级转型。2014年国内乡村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全部游客人数的13,旅游收入高达3200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不可轻视的力量。 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升级换代的时代,乡村旅游产品也亟待升级转型,以应对越来越多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助推器。201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3.25万亿,两项指标年增长速度均超过10%,其中国内乡村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全部游客人数的13,旅游收入高达3200亿,全国乡村旅游接待点(农家乐以上)逾200万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业内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一、调研背景 此次调研活动以网络问卷形式开展,历时26天,共收到有效问卷1773份(同一IP地址或设备只能参与一次),参与人数超过预期,为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二、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对象是一二线城市中产阶层(收入水平较高、教育背景良好、家庭结构合理、年龄层次主力、男女比例适中)。因此问卷聚焦此类人群,经问卷回收后分析,参与人群与计划的调研对象基本一致。 三、调查结论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频次依旧偏低,开发潜力巨大

田园风光依旧是乡村旅游的第一吸引力 自驾游是乡村旅游的主要方式 乡村旅游消费承受能力正在提高 乡村民宿客栈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100-价格是乡村民宿客栈的主力承受区间 乡村旅游地的开发要求及条件正在提高 乡村旅游的购物意愿比较强烈 乡村度假庄园的基本市场面已具规模 乡村度假庄园的内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四、调查小结 本次调研发现乡村旅游的广阔市场前景及巨大潜力,表明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升级换代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数据:2015年乡村旅游市场调研报告(多图)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Ningbo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 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浙江省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浙江省旅游综合体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中国旅游业已经从大众观光的“门票旅游时代”向深度休闲度假的“泛旅游时代”转变,在此背景下,融合了观光、游乐、休闲、运动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成为满足人们多样化度假需求的必由目的地。为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政府机构、旅游集团和地产企业,在区域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上,都越来越多地指向了“旅游综合体”这一全新模式。据统计,南至海南岛,北到长白山,西至大漠边睡新疆,东沿海岸线蔓延,全国有上百个旅游综合体项目。旅游综合体开发热潮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这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的方向、地产开发创新的方向,也是政府引导区域升级的方向。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浙江省旅游综合体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浙江省旅游市场总体规模与旅游景区现状、浙江省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模式及借鉴案例、不同类型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策略,浙江省旅游综合体投资前景及项目开发规划运营策略等。本报告是旅游企业、房地产企业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市场分析)2020年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分析年报


市场整体形势 市场推/销状况 住宅市场分析 写字楼市场分析 公寓市场分析 别墅市场分析 商业市场分析 二手房市场分析 土地市场分析 政策动向 壹壹年形势展望
目录
合润地产-研展部 2

第一部分:市场整体形势
2010 年,“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从“国十一条”“国十条”到“9.29 新政 策”,调控不断加码,措辞越来越严,措施越来越狠。为了抑制投机炒作,各地纷纷出台限 贷、限购、限外令,部分城市甚至还限年龄。而在开发商这端,相关部委也通过打击囤地 及捂盘销售,督促开发商加快开发、增加供应。从调控效果来看,尽管今年的调控一波紧 似一波,但从楼市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的调控尚未对开发商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
鉴于 2010 年楼市调控政策频繁而严厉,甬城楼市四区全年成交量相比“井喷”式的 2009 年,整体下降幅度约达 48%。尽管 2010 年”史上最严格“的楼市调控没有明显调低甬 城房价,但也遏制了房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同时对楼市成交量则构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根 据市房产交易中心发布的各月度数据,2010 年全年,市六区共销售商品住宅 15427 套,相 比 2009 年下降约 52%;市六区二手住房共成交 21148 套,相比 2009 年降幅为 48%。
第二部分:楼市推/销状况
2010 年全年,宁波市区(市六区)总共新推出面积为 387 万平方左右,总量较去年全 年有所下降,其中推盘量最大的为鄞州区、北仑区和高新区,分别为 76.43 万平米、71.31 万平米和 67.3 万平米,分别占到了市区新增供应量的 21%、18%和 17%。在新增物业构成类 型方面,住宅占据总量将近八成,达到了 306.52 万平米,公寓占据了 11%,办公和商业分 别占据了 7%和 3%。
2010 年新增供应一览表:
楼盘名称
开盘时间
区域
宁波大公馆
2009-12-26 海曙
建筑面积 (万方)
4.2
物业类型 公寓、商铺、公馆
新城名苑
2010-1-23
鄞州
7.4819
酒店式公寓,公馆,高层
恒元中心
2010-1-1
鄞州
2.7157
写字楼
金湖世家
2010-1-1
鄞州
2.6
公寓、写字楼
唐家湾 1 期悦府
2010-2-1
江北
14
别墅
中海雍城世家
2010-2-1
鄞州
47
别墅 高层 小高层
钱湖天地云庭
2010-4-10
鄞州
8.394
商铺 公寓 高层
合润地产-研展部 3

最新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本

一、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

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中心城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范围60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1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七条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以下黑体字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模板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格式 特点: (1)侧重以房地产市场分析为主,在分析中得出结论。 (2)围绕项目进行,为项目的市场定位做准备。 (3)关键是把握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市场空白点。 市场分析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宏观区域分析 (1)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区域概况(网上资料或统计局)。 2)地理位置(位置、所辖区域、面积、市区面积) 3)城市性质及地位(城市的历史、文化、所占的重要地位) 4)城市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人口规模)。 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格局、所含区、规划方向、突出物色。 6)区域经济发展概况(数据来源统计局)。 7)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比。 8)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消费性支出及增长、平均工资。 (2)区位分析。 项目所在区域概况(项目所在区域是大区的什么地带、占有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 区域位置(项目具体位置、占地及位置优势) 区域景观条件(项目所在地区域景观) (3)项目与城市主要商业区及就业区的联系分析。 1)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情况(项目周边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项目周边的公交线路;项目到达市中心的乘车路线及时间)。 2)主要商业区、就业区的分布及项目的关系。 (4)分析项目与上述区域的关系。 1)城市规划对项目开发的影响。 2)区域整体规划概况。 3)项目周围规划概况。 4)规划对项目的影响 (5) 1)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及支出消费。 2)项目的区位优势劣势 3)项目的交通优劣 4)大规划与项目周边的小规划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第二部分区域房地产的市场分析 (1)区域市场的发展状况。 1)区域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概况 起步兴起期(时间、首批代表作、产品特征); 平稳发展期(时间、首批代表作、产品特征、需求状况)。 整合提升期(时间、代表大盘、产品及战略理念、需求状况)。 2)近年来区域住宅(商业)市供求分析。 市场供应方面(近几年来的施工面积及增长)、市场需求方面(近几年来的销售面积及增长,

休闲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一、前言 杭州,有着充沛的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处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市内遍布6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人文历史上看,自吴越、南宋开始,杭州就是休闲安逸的城市,富庶、优美、娴静,远离战争,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来此观光。秉承了先人的休闲遗风,杭州城市“休闲”气息浓厚,休闲理念在这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什么是休闲?对休闲的定义众说纷纭,按世界休闲组织原秘书长杰拉德·凯尼恩的说法“休闲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良好状态,是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认为,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体验,是指人们从紧张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进入一种相对自由闲适的状态。这是一种放松的心态,是人们支配自由时间的一种方式。休闲的概念非常宽泛,旅游、艺术陶冶、体育锻炼、居家小憩都是休闲。休闲的愿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渗透在人们所有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活动将主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去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九届世界休闲大会形成这样的共识:21世纪,以休闲、旅游、娱乐、健身、艺术、文化传播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支柱产业。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假日经济的兴起,“天堂”杭州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游客;随着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杭州成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随着宋城、杭州乐园、未来世界等主题公园的兴起,杭州成为中国都市中的一处休闲胜地。杭州不仅成为游客的休闲胜地,也必将成为杭州市民休闲生活的核心。 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杭州市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建东方休闲之都,创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也推出了很多相应的措施。那么,杭州市休闲旅游市场究竟有多大?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吗?杭州市民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城市发展目标?他们关心和支持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吗?杭州市民参与休闲生活的热情又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参加了这场实践活动。 二、调研概述 杭州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杭州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悠久的古代文明奠定了生活品质的历史文化基础;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着杭州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了杭州人的生活品质;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杭州的繁荣,为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进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杭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深厚而多层次的文化积淀丰富了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内涵;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杭州人、财、物的交流,全面提升了杭州市民生活品质。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要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和旅游西进战略。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快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化程度,要让杭州这座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质量的国际旅游环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真正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旅游西进就是以"三江五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基础,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等各类资源,构筑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和经济圈,打响"游在杭州"品牌,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宁波楼市年度调研分析报告

2006年宁波楼市调研报告(转载) (2007-03-12 16:39:21) 目录 一、2006年宁波房地产市场总体状况 1、房地产投资接着稳步增长 2、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成交价格稳中有升

3、二手房市场价格稳定,成交量起伏较大 二、土地市场分析 三、各个版块市场分述 1、市中心板块、城中板块大户型为主 2、东部新城催熟江南版块 3、鄞州逐渐成为宁波的都市副中心 4、江北居住氛围后发而上 5、城西等待拓展延伸 四、2007年市场展望 1、2007年政策调控执行力度将加大。 2、土地增量供应操纵更严,土地成本将提高 3、2007年中小户型将唱主角。 4、房价格依旧会稳步上涨,销售量会平缓上升 5、写字楼市场则是走向两极分化 五、附表(2006年土地出让成交一览等) 一 2006年宁波房地产市场总体概况 2006年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年,宁波的房地产市场则是总体表现良好,房产投资稳步增长,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二手房市场并未大起大落。宏观调控,尤其是“国六条”及细则政策的

出台,对接着稳定宁波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进展起到重要作用。 1、房地产投资接着稳步增长 宁波楼市在2006年的宏观未出现大起大落,从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情况来看,今年宁波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截止11月份已达255.34亿,接近2005年整年的水平。全年的增幅在10%左右,讲明在宏观调控后,整个宁波的房地产市场进展逐渐趋于稳定,经历了2003年、2004年的房地产行业投资非理性增长后,宁波的房地产行业投资在2006年开始凸现理性一面。 2、新建商品房销售良好,成交价格稳中有升 由于消费者对房价大幅下降的预期,宏观调控在抑制了投资性需求的同时,一定时刻内也抑制了自住性需求。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购房者的心态逐渐趋于稳定,一些较好的楼盘,价格显稳中有升的趋势,从成交量上看,今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已恢复较平稳状态。 1-11月宁波市四区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积一览 依照房产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截止11月宁波四区成交的商品房面积在221万平方(其中住宅部分164万平方,去年整年成交商品房140余万方),成交规模与去年宏观调控前已相差无几。

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趋势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趋势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成长过渡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以下对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7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指出,发改委等14 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 年)》。该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即2017 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约5500 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 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 万亿元,带动约900 万户农民受益。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因此呈现出超出通常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动方案从3 个方面提出13 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一是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自身欠缺营利性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周边餐饮住宿项目等优质资源捆绑方式吸引民间投资;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第三方提供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推动民间投资新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00 个左右,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自驾路线,

2015年第三季度保定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多轮政策利好叠加与本地楼市严查碰撞,三季度保定房地产市场在纠结中前行,房价在起伏中上升,成交逐步回暖,地市一片火热。搜狐焦点网综合市场、土地、政策及消费者调查,全面解读三季度保定楼市。 前言:2015年三季度,在稳增长、促消费、保投资的背景下,中央继续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放松公积金信贷门槛,取消限外令,降低房屋转让手续费,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缓解企业投融资压力,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多轮政策叠加,刺激消费促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保定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但保定市场仍有一些怪象需解决。保定市住建局8月宣布严查,对不符合楼盘预售规定的项目进行严打,河北省也对建筑质量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和处罚,保定楼市并未享受到政策红利,反倒被严查打乱了销售节奏,致使保定市场供应减少,房价涨幅下跌,金九银十的业绩也大不如往年。 土地市场方面,2015年第三季度,保定土地市场居住及商服用地共出让21宗,总面积915029平方米,约合1373亩,成交价总价396492万元。其中17宗居住用地,面积832424平方米,约合1249亩;4宗商服用地,面积82605平方米,约合124亩。第三季度所出让地块多为在建项目补证。 2015年第三季度,改善居住条件与解决基本居住问题一直都是保定消费者置业的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保定现存的购房需求多为改善性购房需求与刚性需求。另外,价格、环境、区域地段是影响人们购房的重要因素。 《2015年第三季度保定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推出,旨在介绍2015年第三季度保定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总结市场主要表现特征,对开发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预期进行盘点分析,为开发企业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市场篇 1.1保定三季度房价走势:起伏中上涨 如图1-1所示,2015年7月保定商品房住宅均价5987元/㎡,环比上涨2.11%,位居全国涨幅排行榜第7位,楼市呈回暖之势;8月保定商品房住宅均价5987元/㎡,环比下跌0.07%,迎来7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跌;9月保定商品房住宅均价6109元/㎡,环比上涨1.39%,告别下跌,回归全国涨幅排行榜第2位。从三季度房价走势来看,保定房价经历了微小的起伏期,金九银十效应助推9月商品房均价成功破六。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doc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宁波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把宁波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重点加强中心城及外围组团的规划统筹,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做好市域城乡空间管控,加强对所属县、市的规划引导。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统筹规划,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xx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

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预留好各类设施用地并加强规划控制,保障建设实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提高城市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建设,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引导城市转型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 六、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在市域范围内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级分区保护,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网络化的整体生态安全格

房地产项目及区域市场分析

目录 一、区域市场分析------------------------------------------------------------- 2 (一)供应分析--------------------------------------------------------------- 2(二)需求分析--------------------------------------------------------------- 7(三)价格分析--------------------------------------------------------------- 8(四)结论------------------------------------------------------------------- 9二、项目分析---------------------------------------------------------------- 10 (一)项目优势分析---------------------------------------------------------- 10(二)项目劣势分析---------------------------------------------------------- 11(三)存在的机会------------------------------------------------------------ 12 (四)面临的威胁-------------------------------------------------------------- 12三、销售方案---------------------------------------------------------------- 13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3(二)项目定位-------------------------------------------------------------- 14(三)客户定位-------------------------------------------------------------- 14(四)价格方案-------------------------------------------------------------- 14(五)项目建议-------------------------------------------------------------- 15(六)销售策略-------------------------------------------------------------- 15(七)现场包装-------------------------------------------------------------- 19四、宣传推广方案------------------------------------------------------------ 24 (一)媒体选择-------------------------------------------------------------- 24(二)活动行销-------------------------------------------------------------- 27五、公司优势---------------------------------------------------------------- 29

长三角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长三角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发展地位及趋势 中国旅游发展世界排名分析表(1990-2003年) 年份过夜旅游人数(万人次)世界排名外汇收入(亿美元)世界排名 1990 1048.40 11 22 25 1991 1246.40 12 28.45 21 1992 1651.20 9 39.47 17 1993 1898.20 7 46.83 15 1994 2107.00 6 73.23 10 1995 2003.40 8 87.33 10 1996 2276.50 6 102.00 9 1997 2377.00 6 120.74 8 1998 2507.29 6 126.02 7 1999 2704.66 5 140.99 7 2000 3122.88 5 162.24 7 2001 3316.67 5 177.92 7 2002 3680.26 5 203.90 5 2003 3297.05 5 174.06 5 中国因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旅游业也是世界旅游市场上升最快国家之一。 到2010年全球旅游人次将突破12亿,国际旅游收入将超1.6万亿美元。第二部分、中国旅游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章、中国国际旅游者入境市场分析 近九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前十名省份分析表(万人次)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广东620.68 691.1 739.16 788.65 876.02 1198.9 1292.38 1525.8 1196.96 北京206.87 218.89 229.84 220.09 252.39 282.09 285.79 310.4 185.12 上海137.37 136.79 165.35 152.71 165.68 181.4 204.26 272.5 244.71 江苏76.77 85.37 101.7 115.4 134.41 160.95 183.71 222.6 223.16 浙江67.27 72.9 81.15 81.96 94.78 112.59 146.91 204.1 180.83 福建90.64 104.57 115.05 121.78 135.6 161.33 163.48 184.8 149.72 广西41.85 52.05 57.31 52.33 77.07 122.91 126.72 136.3 65.02 云南59.69 74.25 80.54 76.09 104 100.11 113.13 130.4 100.01 湖北27.09 36.89 35.31 35.95 30.54 45.08 66.78 102.4 40.52 山东45.09 53.16 58.5 60.82 62.2 72.31 82.87 97.7 77.67 第二章、中国国内旅游者市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