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在水产养殖中重要作用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的养殖工艺与生产工具

水产养殖的养殖工艺与生产工具

水产养殖的养殖工艺与生产工具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对水中动植物进行繁育和养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工艺和生产工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养殖工艺和重要的生产工具。

一、水产养殖的养殖工艺1. 水质调控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基础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调节水质,合理控制溶解氧、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量。

常见的水质调控方法包括增氧设备、水质净化器、调温器等。

2. 养殖池塘建设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池塘规模大小、池塘深度和水质稳定等因素,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此外,合理设置入水口、排水口、污水处理设备等也是养殖池塘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3. 饲料管理水产养殖中,饲料是保障养殖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根据养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合理喂养,定期清理残渣和废弃物,提高养殖效益。

4. 疾病管理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合理的疾病管理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死亡率。

定期检查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二、水产养殖的生产工具1. 渔网渔网是水产养殖中常见且重要的工具之一,用于捕捞、运输和分隔不同养殖区域。

常见的渔网类型有鱼网、虾网、蟹网等,根据养殖物种和养殖需求,选择合适的渔网进行使用。

2. 温度计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帮助养殖者掌握水温的变化情况。

水温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合理控制水温可以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

3. 氧气增压泵氧气增压泵是增加水中溶解氧浓度的设备,适用于水产养殖中需要增氧的环境。

水中溶解氧充足可以促进养殖生物的代谢,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净化器水质净化器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提供清洁的养殖环境。

合理选择和使用水质净化器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5. 兽医工具兽医工具包括养殖生物体外检查器具、药物分配器、注射器等,用于养殖生物的健康管理和治疗。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控制技术光照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适当的光照控制技术能够影响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免疫力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光照控制技术,包括光照强度、光照周期以及光质等方面。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强弱。

在水产养殖中,光照强度对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视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水产动植物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需求量。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光照强度能够提高水产动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2. 光照周期光照周期是指光照与黑暗的交替时间。

在水产养殖中,光照周期的控制对于部分水产动植物的繁殖行为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某些淡水鱼类的繁殖过程中,合理的光照周期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季节变化,从而促进其繁殖活动。

此外,一些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光照周期的影响,调整光照周期有助于促进其生长。

3. 光质光质是指光线的波长和成分。

在水产养殖中,光质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种类和光谱来控制。

不同波长的光对于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免疫力和繁殖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海水养殖物种中,添加特定波长的光线可以促进其免疫力的提高,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此外,一些水产动植物的繁殖行为也受到光质的调控,适当调整光质能够促进繁殖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光照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调控光照强度、光照周期和光质,可以提高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效果和免疫力等方面。

然而,不同的水产动植物对于光照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以达到最佳的光照效果。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控制技术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优化养殖效果,提高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因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因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因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在水产养殖中,环境因素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控制和利用环境因素,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减少损失。

本文将从水质、温度、光照和氧气等环境因素对水产养殖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1. 水质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质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对于鱼类来说,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和硫化物等指标都十分重要。

水温应该适宜,一般常见的鱼类生长适宜水温为20℃-30℃。

PH值应该在6.5-9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

溶解氧应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鱼类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呼吸和生长。

氨氮和硫化物是常见的水质指标,高浓度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对鱼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温度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鱼类对温度的适应性各不相同,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根据鱼类种类和季节变化来控制水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光照光照是水产养殖中常被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鱼体色素形成和光合作用,提高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水产养殖中的光照应保持适宜的强度和时间。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光照调控技术,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

4. 氧气氧气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物质,对水产养殖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氧气浓度能够促进鱼类的代谢和生长,提高肉质品质。

在水产养殖中,要合理调节氧气供应,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范围之内。

常用的氧气供应方式有增氧机、曝气装置等。

合理利用这些设备,能够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环境因素对养殖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合理控制和利用水质、温度、光照和氧气等环境因素,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与养殖环境改善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与养殖环境改善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与养殖环境改善水产养殖是指人工筹措或繁殖鱼类、虾类和贝类等水生生物,并在一定的水环境中进行的生产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保证养殖环境良好的重要方面。

本文就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与养殖环境改善进行探讨。

一、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

良好的水质条件能提高养殖动物的存活率,促进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最终提高养殖效益。

1.1 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体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对养殖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含量都会对养殖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施和水质管理措施,控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保障养殖动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

1.2 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氨氮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有毒物质之一,能够直接损害养殖动物的健康。

高氨氮含量容易导致养殖动物的呼吸困难和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

通过定期清理废料、控制投料量和加强水质监测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1.3 控制水体中的pH值水体中的pH值是表征酸碱程度的指标,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和代谢都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导致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增加,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适当的添加酸碱剂和监测水体中的pH值,可以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二、养殖环境改善的方法除了调控水质外,改善养殖环境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养殖环境改善方法。

2.1 合理规划养殖场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址是改善养殖环境的前提。

要避免选择过度污染的区域,同时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如风向、流动水源等。

合理的场址规划能有效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2.2 加强养殖动物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对养殖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加强对养殖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疫病防控,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定期清理池塘底泥等,可以减少废物堆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外源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研究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外源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研究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外源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研究海水养殖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水产养殖方式,海带是其中重要的养殖对象之一。

海带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带苗的生长过程受到许多外源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海水养殖海带苗的外源因素对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养殖环境以提高海带苗的生长率和质量。

在海带苗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水质、温度和养殖密度是影响海带苗生长的重要外源因素。

首先,水质是海带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适的水质条件不仅能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还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海带苗的健康生长。

高水质标准要求水中含氧量充足,无毒物质和重金属超标,pH值适宜。

此外,适宜的水流速度和潮汐对于海带苗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也至关重要。

其次,温度对于海带苗生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海带属于以温带为主的褐藻类,其生长适宜温度一般为10-2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抑制海带苗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保持稳定的水温对于海带苗养殖至关重要。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可通过水温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确保水温稳定。

最后,养殖密度也是影响海带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海带苗之间争夺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从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质量。

适宜的养殖密度应根据海带苗生长阶段和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每株海带苗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除了上述外源因素外,海带苗生长还受到其他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盐度和水动力。

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海带苗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但过高的光照强度也会产生光合产物过多,导致海带苗生长过快。

适宜的盐度也是保证海带苗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高盐度会抑制其生长和养分吸收,而低盐度则容易引起腐烂和感染。

水动力对于养殖环境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适度的水流速度和潮汐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和氧气供应,但过大的水流速度则可能导致海带苗的脱岩和损伤。

为了优化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果,养殖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及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及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因素及控制对策作者:余世梁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3期水产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质量状况决定了养殖的成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

但水产养殖同时也会产生自身污染,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进而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从水产养殖整个产业链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所在。

由于水产养殖是获取蛋白质来源最可靠的方式,因此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水产养殖从业者过度追求产量,忽视了对环境的管控,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从水产养殖环境发生污染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应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对策,为养殖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因素1.外源性污染水产养殖业的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构成。

水资源条件是水产养殖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环境受到巨大影响。

外源性污染物主要为氮、磷等污染物,由于微生物在生化降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溶解氧,从而促成了脱氮和硫还原反应,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体缺氧,致使养殖物病变和死亡。

另外,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中多包含重金属、农药等持久性污染物,为水产养殖业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威胁。

2.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水产养殖自身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养殖过程中投入的肥料、饲料、鱼用药物等,以及残饵和水产生物的排泄物等。

如,当水产生物发生疾病时,养殖者会利用化学药品进行病害的治理,化学药物不仅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残留于水体中和鱼类体内,造成水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对策1.科学规划养殖区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要规避一条普遍的弊病,即,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进行水产养殖。

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对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之前,要对水产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养殖人员不仅要对养殖区的水质、水产品幼苗进行考察,还要对水域进行功能分区,通过科学分析得出水体营养元素承载力等相关数据,依据此数据来确定养殖规模。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和温度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和温度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光照和温度调控近年来,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中光照和温度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

合理的光照和温度调控对于水产养殖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以及产量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水产养殖对象的需求和相关调控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光照和温度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光照调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光照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之一。

光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摄食、新陈代谢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都有影响。

不同水产养殖对象对光照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合理调控光照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1. 水产养殖对象的光照需求光照对于不同水产养殖对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淡水鱼类对光照的需求相对较低,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lux);而对于海水鱼类和虾类而言,光照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0-5000勒克斯。

此外,光照的颜色也影响到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例如,红色光可促进繁殖行为,白色光可促进摄食和生长。

2. 光照调控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光照调控方法有:控制日照时间、改变光照强度和颜色等。

通过合理调节日照时间,可以模拟季节变化,促进繁殖和生长发育。

改变光照强度和颜色,可以调节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速率。

二、温度调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于饲料消化和养殖密度的调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水产养殖对象的温度需求不同水产养殖对象对温度的需求存在差异。

例如,淡水鱼类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18-28摄氏度;而对于海水鱼类和虾类而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摄氏度。

超出适宜范围的温度会导致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受阻以及疾病的发生。

2. 温度调控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温度调控方法有:加热和降温。

加热可以通过设置加热设备进行,例如加热棒、加热灯等。

降温则可以通过水循环系统的调节、增加水体换热面积等方式实现。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然而,养殖环境和水体调控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要求以及水体调控的方法和意义。

一、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要求1. 水质要求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水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盐度等参数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满足养殖生物的需求。

同时,应控制水温和PH值的变化,使其维持稳定状态。

水质盐度根据具体的养殖种类而定,需要达到合适的盐度。

2. 养殖设施要求养殖设施包括水池、网箱、水族箱等。

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的不同,需要设计合适的养殖设施。

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供水系统,以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循环和稳定。

此外,养殖设施的材质要耐腐蚀、耐压和易于清洁,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水生态环境要求水生态环境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生态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养殖生物生长,同时还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合理的养殖密度、饲料管理和废水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水体调控的方法和意义1. 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质监测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PH值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异常问题。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如增氧、通水、调节PH值等,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提高养殖效果和产量。

2. 饲料管理和循环利用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类型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同时,开展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将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回收并加以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负荷。

3. 生态修复和生物控制对于长期养殖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增加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2
温度可以影响鱼类的代谢率
对鱼类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
围内,鱼类的代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但到了某一温度值以后,其代谢 率反而降低。研究南方鲶当年幼鱼表明, 在适温范围内(15-30℃),消化率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而温度对于该种鱼的净 能转化的正效应主要通过消化率机制实 现。
可编辑ppt
4
环境物理性疾病
环境物理性疾病是指以环境的物理 性状作为直接致病因子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温度,光照,水流速度,养殖密 度等。
可编辑ppt
5
物理因子
发生途径
引起的水生动物不良反应
温度 光照 噪音 水流
摩擦 粘着
高水温/低水温 强光 交通
孵化中流速过大 捕捞,争斗,悬浮固
体 淤泥,藻类
气泡病
气泡病,血管被气泡阻塞
急性上升时,发生痉挛,旋转游泳、 慢性上升时,粘液分泌亢进,生长 不、良,免疫力下降
急性时,发生痉挛,旋转游泳,漫 性、时,溶血,生长不良,免疫力 下降
游泳失衡,肌肉痉挛,粘液分泌亢进
可编辑ppt
8
气泡病
• 水体中氧气或氮气等气体过饱和都可导致 水生动物发生气泡病。患病鱼丧失平衡和游泳 能力,鳍条和鳃血管中有大量气泡,当气泡在眼 窝内蓄积时可引起眼球突出。由氮气形成的气 泡栓塞,严重时可以导致鱼体呈现痉挛症状后 陆续死亡。氧气则一般不会导致水生动物出现 栓塞现象,而主要是因为抑制CO2 从血液中有 效排除而导致死亡。
饲养温度除了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外,还通过调节 机体的代谢,改变体内的离子浓度、pH值 等,从 而间接影响酶活性。
可编辑ppt
15
温度对鱼类孵育率和性别决定 的影响
温度对鱼类孵育率及性别决定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报道,蓝色罗非鱼的性别分化比率随着温度的变
化而变化,在34℃时蓝色罗非鱼的雄性孵育率高于雌 性孵育率,其雄性的孵育率高达,97.8%。在27℃时, 蓝色罗非鱼的性别孵育率趋于平衡,其雄性孵育率为 63%。而在21℃时则延迟了蓝色罗非鱼的性别孵化。
可编辑ppt
2
内容
I 影响水产养殖的环境性疾病的种类和其 相关环境因子
II 主要的环境因子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机理和危害
可编辑ppt
3
环境性疾病的种类和其相关环 境因子
引起水生动物生命活动混乱动的环 境因子主要分为:物理因子,化学因子, 和生物因子。相应的环境性疾病有环境 物理性疾病,环境化学性疾病,环境生 物学疾病。
痉挛,体色变化,鳃盖张开,休克 急剧变化时,丧失平衡能力,慢性变化
时,粘膜脱落,鳃丝水肿 孵化鱼苗畸形,体色异常 孵化鱼苗畸形率增加 鱼苗脊椎骨弯曲、脑内出血,鳔破裂 咬伤,擦伤、擦伤,骨折、鳃上皮细胞
增生 阻碍鳃呼吸
可编辑ppt
6
环境化学性疾病
环境化学性疾病是指以环境的化学 性状作为直接致病因子而引起的疾病。
• 3. 水体中含氧量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 4. 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在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温度
• (1) 温度可以影响鱼类的代谢率。 • (2) 温度可以影响营养物质以及能量的
利用效率。 • (3) 温度可以影响水产动物消化酶活性。 • (4) 温度对鱼类孵育率和性别决定的影
温度影响罗非鱼性别孵化的可能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 高温可能破坏了罗非鱼性别孵化的正常发育过程,
从而导致了雌性性状鱼的后裔向雄性转化② 高温可 能影响了罗非鱼孵化过程中产生的激素的结构或者激 素的活性;③温度提高了性别基因的表达。

返回
可编辑ppt
16
光照
光照被认为是引起鱼类代谢系统以适当方 式反应的指导因子(directive factor),不同 生态类型的鱼类对光照产生不同的反应类型。 许多研究者发现光照周期和鱼类的生长有着密 切的关系,有些鱼类在持续光照或者延长光照 周期的情况下会生长加速。光周期对生长的影 响可能是通过“光—垂体轴” 来刺激垂体增 加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引起的。同时,光 照强度也会对鱼类的行为产生影响。曾经有人 报道发现养殖在延长光周期环境中银大麻哈鱼 的生长比在自然光周期中快4倍。
可编辑ppt
13
温度可以影响营养物质以 及能量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蛋白质 的利用效率以及转化效率都明显提高,当温度 过高或者过低其利用效率也降低,并且在高温 条件下,鱼类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此时鱼类对 能量的需求量升高。Helena 等(1999)研究欧 洲尖吻鲈在不同饲养温度下对蛋白质利用率的 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干物质、 蛋白质以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系数都明显的升高, 生长速度以及饲料效率也明显的升高,但是蛋 白质的利用率在低温时更好。
可编辑ppt
14
温度可以影响水产动物消化酶 活性。
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体内的消化酶活力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活性增强,生长速率随之加快。但超过 某一温度值,机体代谢紊乱,增加质量速率变慢。
真鲷幼鱼3种消化酶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不同的 饲养温度下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3种酶活性随水 温升高而增大,但增幅不同。与反应温度比较,脂 肪酶活性增幅前者略大于后者。蛋白酶活性增幅则 前者远大于后者,淀粉酶活性增幅前者略小于后者。
引起化学性疾病的化学因子主要有: 氧含量、氮含量、氨含量、亚硝酸含量、 硫化氢含量、酸碱度。
可编辑ppt
7
化学因子 氧气(缺乏)
氧气过饱和 氮气过饱和
氨含量
亚硝酸 硫化氢
发生途径 饲养密度过高、水质过肥
光和作用过强 深井水
饲养密度过高、投饵过多
饲养密度过高 淤泥的还原反应
引起的水生动物不良反应
浮头,窒息
可编辑ppt
9
环境生物性疾病

以生物体或生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为
直接致病因子,以环境的生物性污染或生物体
的环境性条件致病为病因的疾病称为环境生物
性疾病

引起生物因子主要是指生物体分泌物、
排泄物


返回
可编辑ppt
10
主要的环境因子在水产养 殖中的重要作用
• 1. 环境温度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 2. 光照、水流、养殖密度在水产养殖中的重 要作用
综述:环境因素在水产 养殖中重要作用的初步
研究
李云凯
2004.11.25
可编辑ppt
1
概述
环境与水生动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成环境 的各种条件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独自或者 联合作用于水生动物,可以使水生动物的生命 活动发生混乱,这一现象称为水生动物的环境 性疾病,环境因子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 为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三大类。 水生动物的环境性疾病危害严重,但常常由于 被水产养殖主所忽视,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