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组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第八章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第八章泌尿系统

LM EM 无刷状缘 微绒毛少 胞界较清楚 侧突少 基底纵纹明显 质膜内褶发达 线粒体多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远端小管直部功能: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呼吸系统
【主要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本科五版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本科六版教材; 【思考题】1.尿液怎么生成?经过哪些结构排出体外? 2.膀胱三角 3.女性为什么容易患尿路感染? 【预 习】肌学各论,生殖系统。
曲部: 位于皮质迷路内 直部: 从髓放线下行至髓质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直部:
结构特征与曲部相似,但微绒毛、质膜内褶、侧突不如曲部发达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重吸收 葡萄糖(全部) 蛋白质(全部) 氨基酸(全部) 大部分水、Na+、尿素等
单层立方上皮,胞界清楚、胞质清亮
重吸收钠、水,排出钾、氨(也受两种激素调节)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三)球旁复合体
1. 球旁细胞 2. 致密斑 3. 球外系膜细胞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1. 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
EM: 肌丝少、RER丰富、G发达
近端小管功能:
(2)细段 位于髓质内
LM: 单层扁平上皮 无刷状缘 EM: 微绒毛(少量) 功能:重吸收水、 电解质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3)远端小管
直部 曲部
单层立方上皮
直 部: (髓质 髓放线)
正常人体结构
泌尿系统
小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叶间动脉 肾动脉

泌尿系统大体解剖 PPT课件

泌尿系统大体解剖 PPT课件
1.球旁细胞:入球动脉的中膜平滑肌层特化为立方 形,细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含肾素,升高血压。 2.致密斑:远端小管在肾小体血管极处,靠肾小体 一侧的细胞,由立方变为柱状,排列紧密。致密斑是 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尿中钠离子浓度,控制 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如图) 3.球外系膜细胞:在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区内,又 叫极垫细胞,有突起,着色淡,细胞内有分泌颗粒, 含少量肾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大体解剖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如尿素、尿酸等)和多余的水分,由血液带到 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 此外,肾脏还具有通过排出溶解在尿中的无 机盐调节体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 作用。肾的间质可分泌前列腺素,具有内分 泌作用。
(2)肾小囊 包在血管球外的双层杯状囊。分壁层与脏 层,两层之间为囊腔,壁层的细胞为单层扁 平上皮,脏层的细胞为多突扁平细胞,称足 细胞,相邻足细胞的突起互相嵌合,附着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膜上,突起之间有裂 孔,足细胞是重要的滤过装置,突起的膨大 或缩小可调节管腔,控制滤过液的分子及滤 过量。
(3)原尿滤过屏障 (血管内物质滤入 肾小囊腔必须经过三层结构 ) ①有孔的内皮细胞; ②内皮细胞与足细胞之间的基膜; ③足细胞突起间的裂隙膜。
2.近端小管(如图) (1)曲部 (2)直部 3.细段 4.远端小管
(二)集合小管 (三)肾间质细胞
(四)肾小球旁器(如图) 指肾小体血管球附近的一些特殊结构,有 三部分 :
肾的实质由多数肾叶组成。每个肾叶分 为浅部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 皮质因富含血簋:故新鲜标本呈红 褐色。切面上有许多细小颗粒状小体, 叫肾小体。 髓质颜色较浅,切面上可见许多纵 向条纹由许多肾小管构成。

泌尿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泌尿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 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
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发出 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 合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动 脉。毛细血管球为有孔型, 在毛细血管球之间为球内系 膜细胞,呈星形,与基膜的 更新有关。
21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管球
肾单位模式图 22
• 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层
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为足细胞,发出几个初级突起→再发 出几个次级突起并相互嵌合形成栅栏状结 构,贴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相邻次级突 起之间为裂孔,它有裂孔膜封闭,与毛细 血管球内皮之间有一层基膜,厚约0.3um.
葡萄糖)或大部分(如水、Na+等)重吸收, 而基本没有用的或作用比较小的物质就小部分
(如尿素)或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酐)。这
样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外液中各种 成分的稳定。
• 有限性 重吸收即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
(如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过多时,
就不能完全被重吸收,从而尿中就出现该物质
病例
• 男性,33岁。 • 主诉:右腰部隐痛伴血尿5天。 • 患者五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隐痛,
向同侧腹股沟区放射,伴有肉眼血尿, 多在运动后出现,无尿频、尿急、尿痛 及排尿困难。在医院门诊做腹部CT提示 双肾结石。
问题:1、诊断是什么?
2、怎么治疗?
3、血尿是怎么形成的?
1
第十章 泌尿系统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婷婷
滤过膜;
• 滤过的动力是肾小
球有效滤过压。
55
• 滤过膜(血尿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
血管球时,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分子量 ﹤7万)到达肾小囊囊腔形成原尿所通过 的结构。由有孔的毛细血管球内皮、基 膜、足细胞突起及间隙(裂孔膜)。 成人每天产生的原尿量为180升(125ml/ 分)→99%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1%形 成终尿(1.5~1.8升/天)。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7章 泌尿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7章  泌尿系统

(一)肾单位
肾小体+肾小管
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小囊 血管球
肾小体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分两部: (血管球、肾小囊)
有两极: (血管极、尿极) 作用: 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
血管 极
血管球
肾小囊 尿 极
(1)血管球
(1)血管球
• 入球微动脉(粗)• 毛细血袢①有孔CP内皮 ② 内皮基膜 ③足 细胞的裂孔膜
三层都有带负电荷的糖 蛋白 选择性通透。
分子量7万以下、直径 4nm以下的物质可以通 过
滤过屏障示意图
E:内皮 F:窗孔 BM:基膜 P2:足细胞次级突起
2.肾小管 renal tubule
单层上皮性小管,具重 吸收和排泄功能.但不同 的部分其功能有所差异.
集合管
肾单位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近直小管
肾小管
细段 远直小管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泌尿小管 集合管系
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近直小管
远直小管袢 髓
细段
泌尿小管各段 在肾内的分布
两种肾单位
浅表肾单位:数 目多(85%), 体积 小,髓袢短, 和 尿液生成有关。
髓旁肾单位:数 目少(15%), 体积 大,髓袢长,和尿 液浓缩有关。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重吸收 分泌
分 泌
重 吸

(1)近端小管
肾小管中最粗 最长的一段,管径 50-60um,长约 14mm,占肾小管 总长的一半。
分直部和曲部。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电镜模式图
侧突、质膜内褶丰富,扩大了物质交换的面积

泌尿系统ppt课件

泌尿系统ppt课件

出球小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网 利于重吸收功能
肾小管周围
22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23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方式:
1. 排出机体大部分的代谢终产物和异物。
2. 调节细胞外液量与渗透压。
3. 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24
•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 重吸收 集合管 肾小管 分泌 集合管 原尿
终尿
25
尿生成的过程
26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当血液流经肾 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透过 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血浆超滤液(原尿)
27
(一)滤过膜的结构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 滤过膜
窗孔50-100nm
非细胞性基底膜 网孔(决定通透性)2-8nm 肾小囊脏层上皮C (足C)
原因:滤过膜各层中含有很多带负电荷的物 质,主要为糖蛋白。
31
不同的分子有效半径和带不同电荷右旋糖酐的过滤能力
滤过能力的值为1.0:表示能自由滤过;0则表示不能滤过 32
(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动力 - 滤过的阻力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在逐渐变小
10
入球小动脉管径>出球小动脉管径
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
肾小球压高 形成原尿
肾 小 体 肾小囊
壁层
脏层→足C
包绕肾小球
与近曲小管相连
11
(2)肾小管
近端小管
细段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内科护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内科护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2500ml/d 生理性:大量饮水
含糖分多的食品 大量饮咖啡或浓茶 暂时性:水肿、腹水消退期 应用利尿剂治疗期间 肾源性:急、慢性肾炎 非肾源性:尿崩症、糖尿病
少尿 无尿
少尿<400ml/d 无尿<100ml/d 均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前性:血容量不足 肾性:急、慢性肾衰 肾后性:尿路梗阻等
肾炎性水肿
GFR↓球一管失衡 机 血容量增加和高血压 制 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 全身普遍性 点 多从眼睑、颜面开始
急、慢性肾炎 意 急进性肾炎 义 其他肾小球疾病
肾病性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血容量 → ADH↑
→ RAAS↑
全身性,体位最低处为著 与低蛋白血症程度正相关
原发性肾小球肾病 肾病综合征
护理评估:
1、病史:水肿的初始部位、特点、有无尿量减少 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用药史,饮食水、盐情况 等。
2、身体评估:即现存的症状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性、
定量,电解质、肾功能、超声、活检。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致水钠储 留、大量蛋白尿致清蛋白下降有关。
5、皮肤护理,勤换衣裤,指导病人做好个人的全身 及外阴部卫生。
6、病情观察:体温、症状变化。 7、监测: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指导病人察疗效及副作用;并 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勿随意停药以达彻底 治疗的目的。
9、按医嘱口服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 激征,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普鲁苯辛等 抗胆碱药对症治疗。
分类:
按解剖 肾血管性(5~15%)肾动脉狭窄或阻塞 肾实质性(常见)肾炎、慢性肾衰等
容量依赖型(80%)水钠潴留
按机制
排钠利尿剂效好

组织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

组织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组成:
肾--------泌尿器官 输尿管 膀胱 排尿器官 尿道
功能: 排出代谢产物 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一、肾
组织结构
被膜 间质 实 质 肾 柱 皮质 皮质迷路 髓放线 髓质: 肾锥体
肾小叶:髓放线 +两侧皮质迷路 肾叶:一个锥体 + 相连的皮质
血管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 入球小动脉,平滑肌 分泌肾素:调节血压 组 致密斑: 成 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分化 钠离子感受器:调节肾素分泌 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小A与出球小A间的细胞 细胞间有缝隙连接,能够传递信息 上皮样细胞
2 1
1.球旁细胞 2.球外系膜细胞 3.致密斑
3
球旁复合体
肾血液循环特点: • 肾血流量大 • 两套毛细血管网 •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利于滤过 •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和尿液浓 缩
血管极
血管球
肾小囊壁层 尿极 近曲小管
肾小囊 肾小管起始部凹陷而成 的 双层囊
肾 小 囊 的 演 变
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
有孔内皮
滤过膜(滤过屏障)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 分子量 影响滤过的因素
电荷
内皮细 胞窗孔 基膜 内皮细胞 裂孔隙
基膜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肾 血 裂孔隙 管 球 足细胞体 局 部 模 式 图 足细胞体 初级突起 球内系膜细胞 内皮细胞
曲部
近端小管 直部
肾小管
细段 直部
髓袢 (肾单位袢)
远端小管
曲部 集合管(髓放线、肾锥体)
肾皮质光镜像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袢(有孔) 血管球 血管系膜 肾小体 壁层:单扁 肾小囊 肾小囊腔 血管系膜细胞

泌尿系统组织学

泌尿系统组织学

微绒毛 侧突
第28页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泌尿系统组织学
第29页
远端小管
• 光镜结构: 管径小,管腔大,D35-45um,长 4.6-5.2mm,C呈锥形/立方形,界限清, 着色浅,核圆形位于近腔侧,胞质弱嗜酸 性,染色较浅,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纵 纹显著 。
• 电镜结构: 上皮细胞腔面仅有少许微绒毛; 基底部质膜内褶发达,褶深可达细胞高度 2/3或顶部,褶间胞质内有纵行排列大而长 形线粒体。
• 相邻血管袢之间有血管系膜支持 。 • 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 位于血管球毛细血
管之间, 由血管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 血管系膜细胞又称球内系膜细胞, 形态不规
则, 核小, 染色较深, 细胞突起较多。
泌尿系统组织学
第18页
肾小囊
• 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双层杯形囊。 • 外层又名肾小囊壁层, 内层又称肾小囊脏层, 脏
• 结合肾小体微细结构说明原尿形成过程。
• 肾小管是怎样分段? 试述各段微细结构和生理功 效。
• 原尿变为终尿与那些结构相关? 这些结构是怎样 参加终尿形成? 受哪些激
• 素调整?
• 球旁复合体由几个别组成? 各个别微细结构和功 效怎样?
泌尿系统组织学
第45页
泌尿系统组织学
第35页
致密斑
• 是由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上皮转化而成 椭圆形斑状结构。
• 光镜下, 致密斑细胞排列致密, 较其它远端小 管细胞高而窄, 呈高柱状, 核椭圆形, 位于细 胞顶部, 排列整齐。电镜下, 致密斑上皮有不 完整基膜, 细胞基部有细小突起, 邻近细胞突 起彼此镶嵌, 基部突起可伸至球旁细胞或球 外系膜细胞 。
泌尿系统组织学
第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端小管
• 光镜结构:管径小,管腔大,D35-45um,长 4.6-5.2mm,C呈锥形/立方形,界限清, 着色浅,核圆形位于近腔侧,胞质弱嗜酸 性,染色较浅,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纵 纹明显 。
• 电镜结构:上皮细胞腔面仅有少量微绒毛; 基底部质膜内褶发达,褶深可达细胞高度 的2/3或顶部,褶间胞质内有纵行排列的大 而长形的线粒体。
足细胞
• 扫描电镜下,可见足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 圆形,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 个初级突起再分出许多小的指状的次级突 起。相邻次级突起之间彼此穿插嵌合,形 成栅栏状结构,贴附于毛细血管基膜外面。 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有宽约25nm的间隙, 称为裂孔,孔上覆以厚4~6nm的薄膜,称 裂孔膜 。
足细胞模式图
管之间,由血管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 血管系膜细胞又称球内系膜细胞,形态不规
则,核小,染色较深,细胞突起较多。
肾小囊
• 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双层杯形囊。 • 外层又名肾小囊壁层,内层又称肾小囊脏层,
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 相通。 • 肾小囊外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在肾小体尿 极处与近曲小管上皮相连续,在血管极处向肾 小体内折返成肾小囊内层。 • 内层细胞有许多足状突起,称足细胞 。
滤过屏障模式图
内皮细胞孔
基膜
足细 胞次 级突 起
裂孔膜
滤过屏障电镜图
裂孔膜 基膜 有孔Cap内皮
肾小管
• 是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小管 。 • 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
个部分,近端小管与肾小囊相连,远端小 管连接集合小管。 • 肾小管的功能主要为重吸收、分泌和排泄 等。
近端小管
• 为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管径约50~ 60μm,长约14mm,约占肾小管总长的一 半,有曲部和直部之分。
• 光镜下,致密斑细胞排列致密,较其它远端 小管细胞高而窄,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 于细胞顶部,排列整齐。电镜下,致密斑上 皮有不完整的基膜,细胞基部有细小的突起, 邻近细胞的突起彼此镶嵌,基部的突起可伸 至球旁细胞或球外系膜细胞 。
• 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 内滤液中Na+浓度的变化。
肾的一般结构
被膜 实质
皮质 髓质
肾柱 皮质迷路 肾锥体:10-18个. 髓放线:伸入皮质
• 肾叶:一个肾锥体及所属皮质 • 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周围的
皮质迷路 • 泌尿小管:肾单位+集合管
肾皮质
肾皮质光镜结构
髓放线
髓放线
肾单位
血管球 (皮质迷路及肾柱) 肾小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曲部(皮质迷路及肾柱)
• 近曲小管:光镜下,其横切面管腔小而不 规则,管壁上皮细胞呈锥体形或立方形, 胞体较大,细胞界限不清;核圆形,位近 基底部;胞质强嗜酸性,染成红色;细胞 游离面可见明显刷状缘,基部有纵纹。电 镜下,上皮游离面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 上皮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
近曲小管上皮模式图
微绒毛 侧突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 血管极 出球小动脉
尿极 肾小囊外层
肾小体—显示血管极和尿极
肾小球光镜结构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管球 肾小囊腔 尿极
肾小球
血管球
• 血管球是位于肾小囊内蟠曲的毛细血管团, 由入球微动脉分支形成。
• 相邻血管袢之间有血管系膜支持 。 • 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位于血管球毛细血
集合小管光镜结构
球旁复合体
• 又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 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 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
• 致密斑为三角区的底,入球微动脉和出球 微动脉为三角区的两边,球外系膜细胞填 充于三角区中心 。
• 球旁复合体是机体调节血压、水及电解质 平衡的装置。此外,它还可产生促红细胞 生成因子
球旁细胞
• 由接近肾小体处的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 细胞转化而成。
• 细胞似上皮样排列,胞体较大,外形呈立 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碱性,内含较 多分泌颗粒。
•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丰富,高尔 基复合体发达,肌丝含量较少;分泌颗粒 呈均质状,大小不等。
致密斑
• 是由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转化而 成的椭圆形斑状结构。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内容提要
• 肾的一般组织结构 • 肾单位 • 肾小体的微细结构 • 滤过膜 • 肾小管的分段及其
结构和功能
• 集合小管系的结构特 点及功能
• 球旁复合体的组成、 微细结构及功能
• 肾血液循环
• 输尿管和膀胱的微细 结构
泌尿系统的概述
组成
肾:泌尿器官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功能:肾脏产生尿液,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暂时贮存,再由尿道排出。肾脏还参与调 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能分泌一些生 物活性物质。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 又称极垫细胞 ,是充填于肾小体血管极三 角区内的细胞团,经肾小体门部与球内系 膜细胞相延续。
• 细胞形态与球内系膜细胞相似,核呈长椭 圆形,胞质少。
• 目前认为此细胞在球旁复合体的功能活动 中可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远端小管曲部
远 端 小 管
远端小管直部
集合小管系
• 全长 20~38mm,根据外形及分布不同可 分为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 三段。
• 集合小管系的上皮细胞胞质着色较浅,细 胞界限清晰,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 胞器较少,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也有少 量侧突和短小的质膜及排出 K+的功能,使原尿进一步得到浓缩。
直部
肾小管 细段
降支 髓袢
升支 (髓放线及肾锥体)
远端小管 直部
曲部 (皮质迷路,肾柱)
肾 单 位 模 式 图
肾小体
• 呈球形,故又称肾小球,直径约 200μm。
• 肾小体有相对的两个极,血管出入端 为血管极,另一端与近端小管曲部相 连,称尿极。
• 肾小体由血管球及肾小囊两部分构成 。
肾小体模式图
足细胞次级突起
有孔Cap内皮
足细胞初级突起 足细胞裂孔膜 血管球基膜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胞体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血管球基膜
• 位于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与足细胞裂孔膜 之间的均质状膜
• 电镜下,基膜分为三层,中层厚而致密, 内外层薄而稀疏。
• 基膜主要成分为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 白和蛋白多糖,其糖胺多糖以硫酸肝素为 主,它们共同形成有4~8nm孔径的分子筛, 在血液的滤过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