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保膝治疗之——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X片分级(Classification):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
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
对胫骨外侧轴进行加压
术前计划
如何确定矫正度数
Coventry建议内翻畸形至少矫正至股骨胫骨解剖外翻角8°; Hernigou等发现患者术后机械外翻角在3°-6°时临床效果较好; Fujisawa等发现如果HTO术后力线通过胫骨外侧平台的30%-40%,软骨破坏
则 不 再 进 展,若 通 过 胫 骨 平 台 外 侧 的 62% , 则 为 最 佳 点 , 此点被定义为 Fujisawa点。
两种截骨对比
OWHTO
VS
CWHTO
OWHTO和CWHTO 同样可获得良好临床 疗效。但CWHTO存 在腓总神经损伤的风 险。
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Cengiz Sen等治疗53例, 取得良好疗效。相对于采 用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 支架可避免矫正度数丢失, 胫骨近端骨缺失等,可以 延缓关节炎进展。
双平面截骨,第一刀沿水平面在胫骨后2/3进行截 骨,保留外侧合页约10mm,第二刀沿冠状面在胫骨 前1/3进行截骨,两刀截骨角度呈110°
撑开器逐渐缓慢加大骨缝,注 意保留外侧合页
力线杆定位,撑开至力线 杆经过Fujisawa点
Tomofix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坚 强内固定。
是否植骨?
认为可以不植骨: Zorzi等研究发现OWHTO是否植骨不影响术后临床效果。 Turkmen等认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有效的手术
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和康复指南

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 症和康复指南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的 适 应 症
03
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指 南
04
膝关节置换术的注意事 项1添Fra bibliotek章节标题2
膝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膝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 限,无法弯曲或伸直
康复目标:减轻疼痛,恢复关节 活动度
术后早期康复
康复时间:术后1-2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遵循 医生指导
术后中期康复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运 动疗法、药物治疗
康复时间:术后4-6周
康复目标:恢复关节活动 度,增强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 遵循医生指导
膝关节僵硬:膝关节无法正 常弯曲或伸直,导致行动不
便
活动度严重受限:膝关节的 活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无
法完成日常活动
适应症:膝关节僵硬和活动 度严重受限是膝关节置换术
的适应症之一
治疗方法:膝关节置换术 可以改善膝关节僵硬和活 动度严重受限的问题,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术后晚期康复
康复目标: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 康复时间:根据个体差异和手术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关节稳定,遵循医生指导
日常生活康复指导
保持适当的活动量,避免长时间 卧床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膝关节术式及适应症

膝关节置换术根据以人工假体置换不同的病变关节部位可分为单髁置换、全膝关节置换、运动旋转型铰链式假体置换。
单髁置换术多用于重度的单腔室关节病变而另一侧关节间隙及髌股关节基本正常的病例。
其目的是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的关节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以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并为今后的全关节置换留有余地。
但单髁置换的技术要求较全关节置换术更高,且文献报告的远期疗效的优劣差距较大。
运动旋转型铰链式假体置换主要应用以下情况:(1)膝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术;(2)膝关节关节破坏严重,并伴大量骨缺损或伴有显著韧带、关节囊缺损,且不能修复重建,并伴关节不稳定,甚至出现摇摆膝或半脱位。
(3)屈曲挛缩畸形超过40°,需要广泛松解方能解除者。
(4)内外翻畸形超过25°,固定型挛缩,软组织张力不能平衡,或需繁琐软组织张力平衡处理者。
(5)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尤其关节稳定性受损,骨缺损较显著者。
全膝关节置换主要应用于:
1.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OA):对于站立位x片膝关节间隙已明显狭窄和/或伴有膝关节内/外翻/屈曲挛缩畸形,其症状已明显影响关节活动和生活能力的病例,经保守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可考虑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2.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的膝关节晚期病变;
3.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病损并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
如大骨节病、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4.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因半月板损伤或切除后导致的继发性骨关节炎等;
5.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
6.感染性关节炎后遗的关节破坏,在确认无活动性感染的情况下,可作为TKA的相对适应证。
《2024年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范文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日益增多。
其中,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作为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及适用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近中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二、单髁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局部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侧膝关节病变,如膝关节炎、骨软骨病等。
该手术通过植入人工关节材料,替代病变的关节部分,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术后疼痛较轻,能够较快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三、胫骨高位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通过截除胫骨上段并采用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适用于膝关节炎、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病症。
该手术可以调整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然而,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四、近中期疗效对比分析4.1 手术效果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在手术效果上各有优劣。
单髁置换术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然而,对于伴有严重膝关节畸形或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单髁置换术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比之下,胫骨高位截骨术可以调整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对于治疗膝关节畸形及改善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4.2 并发症发生率在并发症方面,单髁置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主要包括感染、假体松动等。
而胫骨高位截骨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发生骨折、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3 术后生活质量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单髁置换术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
而胫骨高位截骨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现状及应用趋势

3 UKA 的适应症
自 20 世 纪 70 年 代 UKA 首 次 应 用 以 来,其 用 于 单 间 室 的 膝 骨关节炎的治疗一直是个争论的主题。由于当时报道的失败率 较高,引发了对该术式的怀疑。Kozinn 和 Scott[12] 定义了 UKA 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包括单侧的内侧或外侧间室的膝骨关节 炎或骨坏死,年龄大于 60 岁,体重低于 82 公斤。此外,内外翻畸 形 的 角 度 必 须 小 于 15°,并 且 在 手 术 时 可 纠 正,屈 曲 挛 缩 必 须 小 于 5°,理想的屈伸活动度为 90°。禁忌症包括高要求的活动量, 年龄小于 60 岁,炎症性关节炎。严格遵守 UKA 的适应症及禁忌 症可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翻修率。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 假体设计的改善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UKA 的手术适应症已经扩 大,然而 UKA 准确的纳入标准仍不清楚。有文献报道认为年龄 低于 60 岁不再是 UKA 的禁忌症。Thompson 等 [13] 发现年轻患者 在 UKA 术后 2 年的 KSS 评分均优于老年患者。Heyse 等 [14] 认为 UKA 在 60 岁以下的患者中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报道 15 年生存 率为 85.6%,并且有良好的功能评分。在评估体重对 UKA 的影响 时,Thompson 等 [13] 发现,肥胖患者并没有更高的翻修率,但是在 UKA 术后 2 年后翻修率有缓慢上升趋势。Cavaignac 等 [15] 在对 UKA 术后的患者随访 7-22 年后得出结论,体重并未影响 UKA 术 后的生存率。其他作者 [16] 也发现 BMI 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术后高要求的活动量,Crawford DA[17] 等在一项平均随访时 间为 9 年的研究中发现,活动量大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 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高活动量组的患者术后的翻修率为 6.2%,低活动量组翻修率为 8.4%(P=0.43),生存率分别为 94.0% 和 92.1%(P=0.6085)。该研究表明,术后高活动量的患者并没有 增加翻修的风险。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标准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严重膝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其适应症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影像学表现以及保守治疗的效果。
以下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适应症标准:一、疾病类型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适应症,特别是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当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并伴有内外翻畸形或屈曲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和生活能力,且经过保守治疗不能改善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膝关节晚期病变:这两种疾病发展到晚期会导致膝关节的完全破坏,甚至强直、融合,影响功能。
通过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晚期:如大骨节病、血友病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膝关节病变并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时,也可考虑膝关节置换。
4.创伤性骨性关节炎:主要是严重的关节面创伤后的骨关节炎患者。
5.膝关节面的肿瘤切除后: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骨肿瘤,在肿瘤段切除后,无法获得良好的关节重建时,可使用特殊假体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二、临床表现1.疼痛: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且经过至少半年的保守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疗、助行装置等)无法缓解。
2.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出现困难。
3.畸形:膝关节出现内翻、外翻、屈曲或过伸等畸形。
三、影像学表现1.关节面骨和软骨破坏:通过X光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关节面骨和软骨的明显破坏。
2.关节间隙狭窄: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表明关节软骨已严重磨损。
四、其他因素1.患者年龄:虽然年龄已非决定性因素,但通常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适合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设计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也接受了这种手术。
2.患者身体状况:患者需具备较好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和术后的康复过程。
3.患者意愿:患者需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愿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胫骨内侧高位截骨(HTO)在保膝手术中的适应症选择!

感谢聆听
• 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 只置换三个间室的一个间室,只置换内侧间室的关节面,可矫正 轻度内翻,保留了患者所有的韧带和外侧半月板,缓解关节内侧 疼痛疗效确切,适用于单纯AMOA并达到内侧全层软骨磨损的患者。
因素1:内翻来源
确认内翻膝OA 膝关节内翻畸形来源:
因素5:活动度
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至少屈膝>100°),屈曲挛缩畸形<15°。文献表明,屈 曲挛缩过大,会导致髌股间室压力增加,导致膝前痛。
HTO适应症的选择
1.膝内翻: 内翻来源关节外, 且在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足够大,
MPTA角小于85°或TBVA大于5° 2.内侧骨磨损:
内侧0磨损—部分磨损,未达到骨磨骨 3.外侧间隙:正常,无骨磨损 4.韧带:功能要求不高,无严重功能缺失 5.活动度:
(1991年 Goodfellow突出的贡献)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早期图1-2:(0磨损--部分软骨磨损、内侧有关节间隙) 中期图3-4:(内侧软骨全层磨损或软骨下骨磨损、内侧无关节间隙、前内侧磨损终末期:骨磨骨)
晚期 图5:(内侧软骨下骨磨损更重、内侧无关节间隙、ACL和MCL失功能、不稳、或累及外侧间室等)
虽然机械轴得到纠正,截骨术后 的疼痛缓解短暂且不持久,失败 率较高。
因素2:内侧磨损情况
膝OA发展具有阶段性,根据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 措施 阶梯治疗、保膝治疗
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理论 胫骨内侧平台前方骨磨骨,股骨内侧髁远端骨缺损,平 台后方和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全层,外侧全层软骨,MCL 无挛缩,ACL功能完好。
内翻应力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名词解释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名词解释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一种医疗手术,常用于治疗单侧膝关节部分性损伤或退行性疾病。
以下是相关术语的解释:
1. 膝关节:连接大腿骨和胫骨的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
2. 单髁置换:将膝关节中的一侧髁(凸起的骨头部分)进行置换,一般包括股骨髁或胫骨髁。
3. 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损耗和磨损,导致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的疾病。
4. 麻醉:手术前使用的药物,可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
5. 手术切口:进行手术时在皮肤上开的一段小口,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进入。
6. 手术植入物:用于替换损伤的骨头或软骨的人工材料,如金属或塑料假体。
7. 牵引器:用于将患者的膝盖固定在一定位置,方便手术的进行。
8. 物理治疗: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通过运动、按摩等物理手段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9. 康复期: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等,一般需要数月至一年不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1前言单间室骨关节炎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的常见病理改变。
手术者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手术选择和病人(尤其是年轻病人)的高期望值。
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医学因素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如果医疗机构治疗大量的膝关节病人,则应具备开展各种手术的能力。
作者的科室每年截骨术和单髁置换数量几乎相同,另有近一半为全膝关节置换术(Fig3-1)。
Fig 3-1 作者医院2007年所行单间室骨关节炎手术这一章节对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单髁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适应症的现有知识进行了总结。
2 患者选择指南手术选择的主要患者因素:*骨关节炎的分期*韧带的稳定性*畸形的分型和可复性*年龄*膝关节活动范围*肥胖*患者一般状况骨关节炎的分期截骨术是生理性手术,旨在将最大负荷区域从内侧间室向中间和外侧转移。
内侧间室少量软骨缺失行截骨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随着骨关节炎进展,截骨术的效果也随之下降。
应告知患者如果内侧骨关节炎已达4级,并有内侧相对不稳定,截骨术后的疼痛缓解有限。
HTO不适用于内侧严重骨缺损,外侧间室关节面倾斜的宝塔型胫骨平台(Fig3-2),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矫正角,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导致的失败很常见,因而建议行膝关节单髁置换。
HTO也不适用于外侧半月板大部切除和严重外侧骨关节炎的病例。
MRI扫描对软骨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不应作为手术选择的依据。
关节镜检查常高估外侧间室的软骨病变。
胫骨软骨面的软化是成人的常见表现,不应作为HTO的禁忌症,而股骨侧软骨的表面磨损则与之不相关,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负重区的缺损区域或外侧半月板缺失。
对有疑问的病例,我们更依赖于应力位X线片,外翻应力位外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是HTO和单髁置换的排除标准(Fig3-3)。
Fig 3-2严重骨关节炎和胫骨畸形(宝塔型)是截骨术的禁忌症。
Fig3-3a-b 应力位X线片对HTO和UKA的适应症选择非常重要。
a 内翻应力位X线片,球管平行关节面照射,显示内侧间室全层软骨缺失。
b 外翻应力位X线片,显示外侧间室完好。
HTO和UKA 需要像这样完好的外侧间室。
髌股关节许多内侧关节间室疼痛的病人也存在髌股关节的退变。
如果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明确的内侧骨关节炎,髌骨关节退变应予忽略,不应藉此选择行TKA。
当然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有上楼梯或下坡时不适,不过其主要症状——内侧间室疼痛将得到缓解,如同没有髌股关节病变的病人一样。
在开放楔形HTO,建议行改良的双平面截骨术,前方截骨面斜向下方(见15章“胫骨和股骨的旋转截骨术”,Fig15-4)。
这一改良避免了髌骨低位和髌股关节压力增加。
现有文献表明存在髌股关节退变的病人至少可安全的行活动衬垫UKA而不增加中期和长期翻修率。
韧带稳定性HTO在不稳定膝关节患者中有广泛的适应症,是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膝内翻患者常合并持续膝关节不稳定、半月板已切除和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适合选择开放楔形外翻/伸展胫骨截骨术。
后方或后外侧不稳定合并膝内翻需行屈曲/外翻截骨术(见11章“截骨和韧带不稳定:胫骨后倾矫正和膝关节周围联合手术”)。
HTO仅有的禁忌症是内侧副韧带严重缺陷存在继发外翻风险,这种情况作者很少遇到。
与之相反,许多术前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例,术中如果未松解内侧副韧带远端部分,开放楔形截骨术可使内侧副韧带重新恢复张力(见16章“膝关节截骨术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术”,Fig16-8)。
另一方面UKA良好的功能依赖于前交叉韧带完整。
如果ACL缺陷的膝关节行UKA翻修率相当高。
为此必须理解ACL完整和ACL缺陷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形态学差别。
如果ACL完好,胫骨和股骨的相对位置恒定,骨关节炎局限于生理负荷最高的胫骨平台前方和股骨远端关节面。
由于股骨和胫骨的后方仍存在软骨面,内翻畸形仅限于膝关节伸直和轻度屈曲时,而屈曲位时畸形完全得到纠正。
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副韧带由于前内侧间室磨损而松弛,膝关节屈曲时完整的软骨面恢复韧带张力而使得内侧副韧带紧张。
ACL缺陷时,胫骨相对股骨前移,接触点移向胫骨平台后方,骨关节炎发生于胫骨平台后内侧,常导致胫骨平台后内侧碟形缺损,在这一期,胫骨的前方半脱位变得固定,不再能复位,虽然ACL完全缺损,临床不稳定反而变得不明显。
了解了上述机制,术者就可以通过仔细评估X线侧位片(Fig3-4)排除UKA的可能性,而存在慢性ACL缺陷患者仍适行HTO。
如果怀疑存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则建议行内外翻应力位片。
若应力位外侧关节间隙消失,不建议HTO或UKA,而应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如果屈膝20°时狭窄的内侧关节间隙不能恢复正常宽度,则存在内侧副韧带挛缩,而非典型的前内侧骨关节炎(见Fig3-3),不应行UKA。
侧位X线片骨关节炎累及整个胫骨内侧平台时,也同样不宜行UKA。
在这些病例,退变进展至全关节骨关节炎,或是与慢性ACL缺陷相关,单间室置换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Fig3-3骨关节炎的位置对HTO和UKA的手术选择非常重要。
仔细研究侧位X线片后发现,ACL 完好时胫骨磨损位于前方,ACL缺陷时磨损则扩展至胫骨后方,最后胫骨固定前移,与股骨对应的胫骨后内侧出现碟形缺损。
畸形的类型下肢的内翻畸形和内侧间室超负荷由三种因素引起:(1)内侧半月板切除和内侧间室磨损引起内侧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内翻畸形。
(2)胫骨近端畸形(干骺端内翻)导致的内翻畸形(Fig3-5)。
(3)理论上,外侧韧带缺陷也可能导致内翻畸形,但在实践中这非常罕见,在本文中不做讨论。
Fig3-5a-c 下肢内翻畸形的不同原因a 须分析机械轴偏移(MAD)以确定内翻的主要因素是磨损还是骨性畸形。
b 关节内磨损,合并内侧半月板缺失引起内侧关节间隙的丢失。
整个畸形来自关节内,不存在关节外畸形。
这在ACL功能完好的情况下是UKA的理想适应症。
c 既有的干骺端内翻导致内侧间室超负荷和关节退变。
磨损是继发改变。
在退变局限在内侧间室时,这是HTO的理想适应症。
若行UKA并不能纠正关节外畸形,残留的内翻将导致假体的超负荷。
关于适应症,须理解在畸形顶点行截骨术最适于纠正固有骨性畸形。
在这种情况下,截骨术恢复了正常解剖和关节角(见第1章“下肢的生理轴线”)。
轻度的过度纠正(通常见于外翻HTO),仅仅导致关节线轻微倾斜。
然而,如果不存在骨性畸形,截骨矫正下肢机械轴将产生新的畸形和关节面的严重倾斜(Fig3-6)。
已有研究证明,这种情况下虽然机械轴得到纠正,截骨术的疼痛缓解短暂且不持续,翻修率较高(Table3-1)。
Fig 3-6a-d 干骺端内翻畸形的存在对HTO的效果非常重要a-b 胫骨内翻角(TBVA)明显时截骨矫正畸形,关节线正常,膝关节和踝关节线水平。
c-d 胫骨形态正常时HTO产生了新的畸形。
膝关节线倾斜,膝关节和踝关节线不平行。
此时导致疼痛缓解不持续,截骨术生存时间短。
Table 3-1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结果与胫骨干骺端轴线的关系。
而单髁置换术是关节表面置换,适用于韧带功能正常的膝关节。
单髁置换只替代关节内磨损,不影响已存在的关节外畸形。
这意味着存在胫骨内翻等骨性畸形的病例,UKA术后将残留明显的内翻畸形,机械轴仍位于内侧间室,这与TKA不同。
由于假体的超负荷,UKA的长期效果受影响。
另外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的病例由于关节线内倾,行膝关节单髁置换会产生相应问题。
平行外侧正常软骨植入UKA将使得胫骨假体倾斜,在聚乙烯衬垫上产生剪切应力。
垂直胫骨机械轴安放胫骨假体,将导致冠状面上内外侧胫骨平台不匹配。
这在使用固定衬垫胫骨假体时可能有问题,但活动衬垫能很好的耐受这一情况。
总之,下肢内翻畸形的原因对选择HTO还是UKA非常重要。
发现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非常重要,这提示术者更应选择截骨术。
内翻畸形的主要原因为关节内磨损则提示选择UKA更加合理。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骨关节炎的进展,内侧间室的关节线不再明显,这使得分析胫骨近端的解剖非常困难。
此时冠状面的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并不准确,建议将外侧间室正常关节线透射至内侧间室以确定既往的正常内侧关节线,或使用胫骨内翻角(TBVA)(见第5章“胫骨高位截骨的详细计划步骤”)。
TVBA角依靠X线上残存的胫骨近端骺线确定胫骨近侧干骺端轴线。
如果TBVA角明显,则应考虑行截骨术。
过度肥胖有关体重对骨关节炎发展和手术效果的重要性的讨论从未停止。
总的来说,肥胖患者膝关节负荷更重,但同时活动量更小。
除非在极度肥胖时,体重与HTO、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的结果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新一代内固定钢板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和负荷容许度,体重不再是内固定的危险因素。
作者医院在过去8年行超过1000例HTO,未发现体重相关的内固定失败和手术并发症。
当肥胖患者行单髁置换时,新一代的假体可以通过有限的前内侧关节切开植入,不需要破坏性的软组织切开,方便可行。
因而不能仅因肥胖就放弃行HTO或单髁置换。
与此相反,肥胖患者全膝关节假体的植入常需要扩大显露,手术风险增加。
年龄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的病人行HTO时,术前畸形得到矫正。
由于这是预防性手术,不存在年龄的下限(骨骺未闭除外)。
不伴骨关节炎的年轻患者,手术应矫正至力线正常,即术后机械轴通过胫骨髁间嵴的内侧嵴(MAD为0)(见第1章“下肢的生理轴线”)。
当考虑HTO的年龄上限时,HTO在高龄组效果较差。
欧美的文献和临床实践提示,男性行截骨术的年龄上限是65岁,女性更低至55岁。
结果较差的原因可能是骨关节炎广泛进展,导致许多患者全膝关节受累,以及外侧间室对负荷增加的耐受性降低。
然而在亚洲,由于伦理和文化因素,截骨术的患者年龄更高,且结果通常令人满意。
当然,这一年龄限制有时较武断,判断依赖于具体患者。
活动量与其他手术相比,HTO能够容许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最高的术后活动量。
然而,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无法达到完全无痛的剧烈活动。
单髁置换患者容许中等量的术后活动,这一点在中老年组尤其明确。
目前没有低于55岁患者的相关结果。
55岁至65岁年龄组结果存在争议,而更高年龄组良好的10年生存率已有报道。
芬兰关节登记显示低于65岁的患者翻修率升高倍,这一结果也得到了澳大利亚关节登记最新数据的支持。
考虑到目前罕有更年轻(50-65岁)单髁置换患者随访结果的报道,建议单髁置换患者避免跑步等剧烈运动是明智的。
年轻患者的适应症应严格限制,单髁置换广泛应用于年轻患者将导致翻修率明显升高。
另一方面,单髁置换手术风险极小(“单髁置换是老年患者的半月板切除术”),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
只要病变是典型的前内侧骨关节炎,选择单髁置换没有年龄上限,可以避免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
特别是通过使用活动垫片假体,高达1/3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适合行单髁关节置换。
膝关节活动范围无伸膝受限是HTO获得良好结果的重要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