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 鲁科版选修3-5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二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课件(鲁科版)

第三章第二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课件(鲁科版)

【解析】 α 射线本质是氦核,A 正确;β 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D 正确; γ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 正确;α 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γ 射线的穿透能 力最强,B 错误.
【答案】 ACD
2.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 α、β 和 γ 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 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 a、b 两 束,射线 a 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 b 发生了偏转,如图 3-2-4 所示,则图中的射 线 a 为________射线,射线 b 为________射线.
α 粒子和 β 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在同样的条件下,
β 粒子的偏移大,如图 3-2-2 所示.
位移 x 可表示为 x=12at2=12·qmEyv02∝mqv2
图322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
β
粒子与
α
粒子偏移之比为xxαβ=2ee× 1
84136×11910090cc22=37.
(2)在匀强磁场中:γ 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 动,α 粒子和 β 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 条件下,β 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图 3-2-3 所示.
原子核的衰变
[先填空]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__α_射__线___或__β_射__线___而转变为__新__核__的变化. 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 α 粒子的衰变为__α_衰__变___,放出 β 粒子的衰变为_β_衰__变____,而_γ_射__线____是伴随 α 射线或 β 射线产生的.
3.衰变规律 (1)α 衰变:AZX→42He+__AZ_--_24Y____. (2)β 衰变:ZAX→-01e+__AZ+_1_Y____. 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__守__恒__.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2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2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二、衰变 衰变过程 (1)α 衰变:AZX―→AZ--24Y+42He (2)β 衰变:AZX―→Z+A1Y+-01e 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 (1)α 衰变:210n+211H―→42He (2)β 衰变:10n―→11H+-01e 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及技巧
(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ZX 经过 n 次α 衰变和 m 次β 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 方程为 AZX―→AZ′′Y+n42He+m-01e
答案 A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n=A-4 A′,m=A-2 A′+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组. (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 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的多少对质量数没 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半__数__发生衰变需要的时 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特点: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_核__内__部__自__身__的因 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_化__学__状__态_, 物__理__状__态__和_外__部__条__件__ 没有关系.不同元素有_不__同__的半衰期.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三、理解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对半衰期的理解: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
物理量,同一放射性元素具有的衰变速率一定,不同元素 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

鲁科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3章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鲁科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3章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第 2 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分 层


知 识 点 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重点、难点) 3.知道原子核的衰变和衰变规律.(重点) 4.知道什么是半衰期.(重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脉络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及放射线的本质
[先填空]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_射__线___的现象. (2)放射性:物质放出__射__线__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3)放射性元素:具有_放__射__性___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_贝__可__勒__尔___发现了天然放
根据 qvB=mRv2得 R=mqBv∝mqv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 β 粒子与 α 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
1 99 为RRβα=1 8436×10c0c×2ee=3171.
10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图3­2­3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 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 B.β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γ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β 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
通过胶片
0.1c 偏转
最弱用纸能挡住 很强
粗、短、直 感光
0.9c
c
与 α 射线 反向偏转
不偏转
较强穿透几毫米 最强穿透几厘米
的铝板
的铅板
较弱
很弱
细、较长、曲折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1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1


速度

前 自
在电场或

导 学
磁场中
0.1c 偏转
0.9c 与 α 射线 反向偏转
c


不偏转


菜单
LK·物理 选修 3-5



最弱

分 析
贯穿本领
用纸能
挡住
较强 穿透几毫 米的铝板

最强
堂 互

穿透几厘
探 究
米的铅板
教 对空气的
学 方
案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堂 双



计 在空气中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前 自
三种射线的比较如下表:
课 时





菜单
LK·物理 选修 3-5

种类
α 射线
β 射线
γ 射线



教 法 分 析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
互 动 探
(高频电磁波) 究
带电荷量
2e


4mp

案 设
质量 mp=1.67×

10-27 kg
-e
mp 1 840
0


静止质



量为零

(1)定义:物质能_自__发__地___放出射线的现象.



方 案
(2)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叫做__放__射__性_____.
双 基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PPT(鲁科版)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PPT(鲁科版)

堂 达
习 探
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衰变方程为:
·
标 固
新 知
AZX→AZ′′Y+n42He+m-01e.
双 基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作 探
A=A′+4n,Z=Z′+2n-m.
课 时


攻 重 难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A-4 A′,m=A-2 A′+Z′-Z.
层 作 业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


新 知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_α_射__线__或_β_射__线__而转变为_新__核_的变
双 基
合 化.


探 究
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 α 粒子的衰变为_α_衰__变__,
时 分

攻 重
放出 β 粒子的衰变为_β_衰__变___,而_γ__射__线__是伴随 α 射线或 β 射线产

作 探 究

(2)84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 2.6×10-16 s.一定质
时 分
攻 量的84Be,经 7.8×10-16s 后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________.
层 作



返 首 页
·
29
·
[解析] (1)根据核反应方程和电荷守恒定律可知,


主 预
42He+42He→84Be+γ.
1
·


主 预 习
第5章 原子核与核能
·
堂 达 标


新 知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5课件:3.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28张)

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5课件:3.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28张)

(1)α射线是高速α粒子流,实际上是 氦原子核 ,电荷数是 质量数是 4 . (2)β射线是高速 电子 流.
2 ,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 电磁波 .
2.三种射线的特点 (1)α射线:α粒子容易使空气 (2)β射线:β粒子贯穿本领 (3)γ射线:γ射线电离本领 电离,但贯穿本领 较强 ,但电离能力 很弱 ,但贯穿本领 很弱 . 较弱 .
错误.
课堂讲义
【例3】
238 206 92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 82Pb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38 (2)206 Pb 与 82 92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课堂讲义
答案 解析
γ
β
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
带电,穿透能力最强; β 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
述,结合题意可知,a射线应为γ射线,b射线应为β射线.
课堂讲义
借题发挥
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α射线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 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
很强 .
预习导学
三、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 α粒子 或 β粒子 ,而转变为新 原子核的变化.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 守恒 . 2.α衰变: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 少2
238 .例:238 U 的 α 衰变方程为 92 92U→
4
,电荷数减 .
234 4 Th + 90 2He
高中物理· 选修3-5· 鲁科版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目标定位]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鲁科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鲁科选修3_5

针对训练 1
如图 4,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 α、β、γ 三
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 γ 射线,③表示 α 射线 B.②表示 β 射线,③表示 α 射线 C.④表示 α 射线,⑤表示 γ 射线 D.⑤表示 β 射线,⑥表示 α 射线 答案 解析 C 由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可以判断出①⑥表示 β 射线, ②⑤ )
速 率
0.1c 最弱 较强
0.9c 最强
c
贯穿本领 用一张纸 就能挡住 电离作用 很强
能穿透几毫 米厚的铝板 较弱
能穿透几厘 米厚的铅板 很弱
2.在电场、磁场中偏转情况的比较 (1)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偏转较小,β射线偏转较大,γ射 线不偏转,如图2甲所示.
图2 (2)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
为 钋(Po)和镭(Ra) .
二、放射线的本质 1.三种射线:如图1中1是 β射线 ,2是 γ射线 ,3是 α射线 .
图1
(1)α射线是高速氦原子核粒子流.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 电子 流.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
2.三种射线的特点
(1)α射线:α粒子容易使空气 电离,但穿透能力 很弱.
第 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
现象,能记住三种射线的特性.2.知道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及
衰变实质.3.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
关问题.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 贝克勒尔 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
性.
2.物质放出 射线 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 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能自发地放出 射线 的现象叫做天然 放射现象. 3.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高二: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高二: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20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探究一Fra bibliotek探究二
探究三
【例题
3】某考古队发现一古生物骸骨。考古专家根据骸骨中
14
6C

含量推断出了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
14 6
C
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
体中
14 6
C
的1
所以 n=2,即该生物死亡的时间为 5730×2 年=11460 年。
答案:11460
21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题后反思本题主要考查半衰期的概念以及应用半衰期公
式推算古生物年代的能力。对此类题目应注意区分两个质量:未发生衰变的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2345
2.下列关于 β 射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高速电子流 B.β 粒子是放射出来的原子内层电子 C.β 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D.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但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解析:β 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它是从原子核内部放射出来的,电离作用较弱, 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故 A、C 两项正确。 答案:AC
1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重点)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重点、难点)3.知道原子核的衰变和衰变规律.(重点)4.知道什么是半衰期.(重点)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及放射线的本质[先填空]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2)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3)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2.放射线的本质(1)如图3­2­1所示,让放射线通过强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放射线能分成3束,这表明有3种射线,且它们电性不同.带正电的射线向左偏转,为α射线;带负电的射线向右偏转,为β射线;不发生偏转的射线不带电,为γ射线.图3­2­1(2)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粒子流,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但是穿透能力很弱.一张铝箔或一张薄纸就能将它挡住.(3)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4)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但电离作用很弱.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再判断]1.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可以直接观察到.(×)2.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的强度可以人工控制.(×)3.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电离作用很弱.(×)[后思考]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核心点击]1.三种射线的比较如下表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组成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流(高频电磁波)带电荷量2e-e0质量4m pm p=1.67×10-27 kgm p1 836静止质量为零速度0.1c0.9c c在电场或偏转与α射线不偏转磁场中反向偏转 贯穿本领最弱用纸能 挡住较强 穿透几毫 米的铝板最强 穿透几厘 米的铅板对空气的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在空气中 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通过胶片感光 感光 感光2.(1)在匀强电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在同样的条件下,β粒子的偏移大,如图3­2­2所示.图3­2­2位移x 可表示为x =12at 2=12·qE m ⎝ ⎛⎭⎪⎫y 0v 2∝q mv2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偏移之比为x βx α=e 2e ×411 836×⎝ ⎛⎭⎪⎫110c 2⎝⎛⎭⎪⎫99100c 2=37.(2)在匀强磁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图3­2­3所示.图3­2­3根据qvB =mv 2R得 R =mvqB∝mv q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 βR α=11 8364×99100cc10×2ee=1371.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 B .β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 .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 .γ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 E .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解析】 α射线本质是氦核,A 正确;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E 正确;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 正确;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B 、D 错误.【答案】 ACE2.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 、b 两束,射线a 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 发生了偏转,如图3­2­4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 为________射线,射线b 为________射线.图3­2­4【解析】 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 射线应为γ射线,b 射线应为β射线.【答案】 γ β3.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 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 、B 、C 、D 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 =mv Bq,将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r αr β=m αm β·v αv β·q βq α=411 836×0.1c0.99c ×12=371,A 对,B 错;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 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 ,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 ,则有x =v 0t ,y =12qEm t 2,消去t 可得y =qEx 22mv 20对某一确定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yαyβ=qαqβ·mβmα·v2βv2α=21×11 8364×0.99c20.1c2=137.5,C错,D对.选项E中,若α粒子不发生偏转,则有Bvαq=Eq,此时因β粒子的速度大些,有Bvβq>Eq,电子将向右偏转,故E 正确.【答案】ADE判断三种射线性质的方法(1)射线的电性: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α、β是实物粒子,而γ射线是光子流,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2)射线的偏转: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其受力及运动轨迹半径的大小来判断α和β射线偏转方向,由于γ射线不带电,故运动轨迹仍为直线.(3)射线的穿透能力: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而电离作用相反.原子核的衰变[先填空]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3.衰变规律(1)α衰变:A Z X→42He+A-4Z-2Y.(2)β衰变:A Z X→0-1e+A Z+1Y.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4.衰变的快慢——半衰期(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2)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再判断]1.原子核的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形式.(×)2.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质量数守恒.(√)3.原子所处的周围环境温度越高,衰变越快.(×)[后思考]有10个镭226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有5个发生衰变,这样理解对吗?【提示】不对.10个原子核数目太少,它们何时衰变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衰变规律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核心点击]1.衰变实质α衰变:原子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并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产生α衰变.210n+211H―→42He.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留在原子核内,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放射出来.10n―→11H+0-1e.2.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 Z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衰变方程为:A Z X―→A′Z′Y+n42He+m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 =A -A ′4,m =A -A ′2+Z ′-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3.对半衰期的理解(1)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2)半衰期公式:n =N ⎝ ⎛⎭⎪⎫12t T 1/2,m =M ⎝ ⎛⎭⎪⎫12tT 1/2式中N 、M 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 、m 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 1/2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4.适用条件: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5.应用: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的特点,可以测算其衰变过程,推算时间等.4.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A ――→βB ――→α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8850042】A .核C 比核A 的质子数少1B .核C 比核A 的质量数少5C .原子核为A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多2D .核C 比核B 的中子数少2E .核C 比核A 的中子数少3【解析】 原子核A 经过一次β衰变和一次α衰变变为原子核C 的衰变方程为:A Z A ――→β A Z +1B ――→αA -4Z -1C ,由此可知核C 比核A 的质子数少1,质量数少4,A 正确,B 错误;原子核为A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C 错误;核C 比核B 的中子数少2,核C 比核A 的中子数少3,D 、E 均正确.【答案】 ADE5.由于放射性元素237 93Np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 93Np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 83Bi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209 83Bi 的原子核比237 93Np 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209 83Bi 的原子核比237 93Np 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C .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 .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E .衰变过程中共有4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解析】209 83Bi 的中子数为209-83=126,237 93Np 的中子数为237-93=144,209 83Bi 的原子核比237 93Np 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 错、B 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α衰变的次数为237-2094=7次,β衰变的次数是2×7-(93-83)=4次,C 对、D 错,此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β衰变,因此共有4个中子转变为质子,E 正确.【答案】 BCE6.放射性同位素14C 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不稳定的14 6C ,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 730年,试写出14C 的衰变方程;(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 6C 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 【解析】 (1)14 6C 的β衰变方程为: 14 6C ―→ 0-1e +14 7N. (2)14 6C 的半衰期τ=5 730年.生物死亡后,遗骸中的14 6C 按其半衰期变化,设活体中14 6C 的含量为N 0,遗骸中的14 6C含量为N ,则N =⎝ ⎛⎭⎪⎫12N 0,即0.25N 0=⎝ ⎛⎭⎪⎫12N 0,故t5 730=2,t =11 460年. 【答案】 (1)14 6C ―→ 0-1e +14 7N (2)11 460年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1)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质量数减少4. (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2.利用半衰期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其次要知道公式建立的是剩余核的质量与总质量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