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就其中一个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
但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持续开展才能见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四个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
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而传统教学大多数都是满堂灌,虽注重了知识性的灌输,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
而探究性学习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等等。
一、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如用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例如,计算配子种类: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可用分枝法来做:可直观地看出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共8种配子;也可用组合法来计算,转化为数学组合题: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个不同元素,从每个盒子中任取1个元素,有多少种取法?例如,Aa、Bb、Cc,学生会轻而易举地算出C12• C12• C12=8种的结果。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就其中一个理念简述你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个全新的课程理念。
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否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该赋予他们同等学习的机会,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一、更新教育观念,高度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初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地方,由于背景不同,家庭条件不一样,个体的差异、爱好、兴趣、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决定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只知道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有的同学已经对转基因食品深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教案的设计到课程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给每个人提供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依靠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在要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理念包括 4 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我国科协所做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经常和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知识。
例如,学完生物学课程后,应该知道什么是基因,这就是科学知识的层面。
能力方面。
这些能力就包括了上面谈到的 21 世纪技能。
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作出决策的能力。
例如,开车与低碳生活关系、是否由于猪肉中检测出瘦肉精而不食用猪肉的决策等都属于个人决策能力。
此外,还包括社会决策能力,例如在电力和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在附近的河流中修建大坝和发电站,在这个决策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判断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与生物学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探究能力可以为今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作出各种决策做好铺垫,这也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之一。
( 2 )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理念与课程设计的思想是有关系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需求不同。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因此当时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
而现在的国家发展要求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国家的教育将眼光放在了每个同学身上,即全民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发生着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
例如,课堂提问时,问题应该有不同的难度水平,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提问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而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提问那些不爱发言或者能力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同学,这样就尽量能够照顾到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他们将来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 3 )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包括

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包括
【原创版】
目录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文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首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
这意味着课程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高中生物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课程内容应该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无论他们的背景、兴趣还是能力如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三,高中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意味着课程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等方式来主动探索生物学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高中生物课程需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意味着课程应该强调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1页共1页。
(全新视角)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全新视角)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概述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生物新课标(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全新视角分析其内容、变化及其对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意义。
新课标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顶层设计,对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我国初中生物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1.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全面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生物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 课程内容新课标优化了课程结构,整合了生物学知识,强化了跨学科联系。
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健康、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
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4. 课程实施新课标提倡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创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新课标的变化与亮点1. 强化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2.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形成了更为科学的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
3. 突出跨学科联系新课标强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标提倡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5. 评价方式改革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自我认知。
对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意义新课标的实施对我国初中生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4. 有助于教师更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5. 有助于推动生物学教育改革,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解读

高中生物学新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强调了其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新课标提出了以下五个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生活、自然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体现对不同阶段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3. 倡导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关注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生物技术的新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5. 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
三、课程目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
2. 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3. 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影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伦理道德。
4. 初步具有收集、鉴别、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5. 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和思维能力。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对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水平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五、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标提出了以下建议: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2.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专业版)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专业版)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生物课程进行了修订,推出了新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维课程理念为核心,强调生物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四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素养。
这四大目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完整体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人与生物圈。
每个模块下设有若干知识点,共计30个知识点。
四、课程实施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项目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程评价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六、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信息化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师生应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生物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应注意四种意识培养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应注意四种意识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使初中生物教学力求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初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能激发思维的火花,促进人们积极探索,找出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能科学地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美国一著名大学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评加分项目中有这样的规定:凡能解答一个问题,可加5分,而能提出一个新问题的,则可加20分。
可见,培养学生意识是多么重要。
例如,在烟草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烟对身体的危害问题为背景,进行“烟草浸出液能否导致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异”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纷纷讨论实验的设计方案,积极准备材料用具。
有的同学思维严谨,考虑如何设置对照,烟草浸出液对根的培养。
装片观察根的部位,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最后得出了科学结论。
但有很多学生考虑问题不周全,设计方案不严谨,最后得出相反的结论。
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给予引导,帮助查找问题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总结、重新实验。
通过这种教学途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质疑意识的培养疑是思维的起点,小疑则小思,大疑则大思,仿生学中许多创新的成果无不是从质疑开始的,加上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旧知识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遗传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老师,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这种定论太绝对化了。
”理由是:美国生物学家普纲辛就研究了不含核酸的朊病毒(如疯牛病病毒),获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他的研究发现:朊病毒的复制并不是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朊病毒自身为模板的。
在新教材的一道思考题中,学生提出质疑:“南瓜自交”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因为南瓜是单性花,不是两性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课程理念是什么?就其中一个理念简述你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
兰州旅游职业学校邢继红
一、生物新课程倡导的四个基本理念是: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新课程的新体现是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教学评价新。
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我的做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第三点——倡导探究性学习。
一、教师对本学科的重新认知与把握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吃透大纲,熟悉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饮食营养与卫生学的发展方向,理解饮食营养与卫生学与餐饮业的相关联系,与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相关联系,在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时,能提出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又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研究,探讨,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报刊,网络,书籍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研究问题。
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
在学习了食物营养价值和营养素知识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大家熟知和关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如“早上喝牛奶好,还是晚上喝牛奶好?”“老百姓喜欢吃的红豆饭,八宝粥的膳食搭配是否符合合理营养的的原则?”“骨折病人喝骨头汤补钙的方法科学吗?”,通过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问题研究,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也是一门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的领域很广,内容也很多,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社会实践与调查的考核内容。
如让学生每3-4人为一小组,考查兰州市有特色的中餐,西餐店的生产经营,观察他们的菜、点、酒、水经营特色,前厅、后堂的卫生情况,菜品设计是否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存在哪些优点可以借鉴?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回来后撰写研究型报告。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很多学生在考察前,会了解需要考察的企业的经营时间。
经营特色,经营菜品,熟悉国家对酒店的卫生要求和合理营养的基本知识,回来后大都会拿出比较详尽的研究报告。
四、指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师生关系,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的提高,因此我在《饮食营养与卫生学》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采用问题探讨,案例分析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如我在蛋白质一节的教学中,就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究,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什么?在人体
中存在于哪里?对人体有何生理功能?在自然环境中那些食物含有蛋白质?有无好坏之分?我们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就够了?多了可以吗?少了是否没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学习起来也饶有兴趣,教学效果得以很好体现。
在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做了这些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一定要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吃透国家对教育改革的精神,加强与同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