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

合集下载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6月下旬,我们调研组在佳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县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红枣主产区6乡镇的8个村、2个合作社枣园和益民等4个红枣加工企业车间,同乡村干部、枣农和公司员工、业务负责人,就佳县红枣产、加、销发展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作了详细调查、深入研讨,形成了重要共识和建议意见。

(一)佳县红枣产业管理与效益现状1.红枣种植业的成就与问题佳县是种植红枣的优生区,种植规模居全国县级首列。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现达80万亩(挂果面积50多万亩),占到经济林总面积的96%。

县辖11镇5乡的400个行政村都有红枣。

正常丰年总产红枣4.5亿斤,总产值9亿元,平均亩产量800多斤,亩产值1800元。

红枣产值占农业经济总值的2/3,占到全县国民经济总值的1/3,红枣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1/2多。

红枣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枣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佳县早在1994年编制了《红枣商品基地建设研究及规划》,正式将红枣产业列为该县的主导产业。

从XX年开始进行无公害绿色红枣和有机红枣生产试点,XXXX年实施和完成《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经逐年努力,初步建成有机红枣生产基地6.3万亩,并相应发展起一定规模的红枣加工业。

为此,XX年5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XXXX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等多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有机红枣认证”“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等六项称号。

XX年6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科技苑》播放“农业遗产的启示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

这些荣誉称号,扩大了佳县红枣的知名度,起到推动和鞭策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因此,XX年国家科技部计划给佳县安排1000多万元红枣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费。

表面上看,佳县红枣种植业已成可观规模,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有了基础,并已形成完整的有机红枣抗裂防虫高产优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枣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受益最多的行业之一,伴随着枣种植技术的
不断发展,枣产业的发展同样也给枣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中国枣产业发展状况
1、生产
根据2023年中国果蔬种植总体发展情况统计,全国枣树种植面积达
到320.4万亩,枣产量达到3400万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枣生产国,枣
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

与此同时,中国枣产业的产品质量也日益改善,国家公安总局等机构对枣树饲料、枣树增产和枣树病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
提出更高要求,使得中国枣产业的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2、加工
随着枣树的种植面积和枣产量的不断增加,枣产业也发展了加工方面
的产业。

伴随着枣子成熟以及消费者的口味改变,想要吃到新鲜的枣子逐
渐难以实现。

因此,枣子加工行业就发展起来,提供新鲜枣乾、枣泥、枣
饮品等多种多样的枣品。

因此,在枣子加工行业不断发展同时,枣子加工技术也发展出新的技
术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枣子的口味需求,有效的提高了枣子的加工技术水平。

二、国外枣产业发展状况
1、生产。

枣

枣树是一种生长在温带地区的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大部分 地区都有种植,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五大传统产 枣大省及新疆新兴枣产区。花小多蜜,是一种蜜源植物;花色为淡 黄色,有芳香气息。果实为枣,椭圆形,未成熟时黄色,成熟后褐 红色。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饯果脯等。营养丰富,富含铁元素 和维生素。
3黄河滩枣
黄河滩枣意思就是说长在黄河边上的红枣,在当地人叫河 畔枣,俗称"滩枣",学名"木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 滩枣生长在距黄河五十米至一千五百米范围内的沙滩上, 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母亲河 源源不断滋养孕育的精华,是华北、陕北地区特有的珍品, 其特点颗粒硕大,呈圆柱形,色如墨玉,果肉甜软润香, 素称"人参果"。 在山西陕西黄河交界,临县丛罗峪,陕西 清涧县、延川县、佳县都是有名的黄河滩枣之乡。
梨枣
枣加工产品
保鲜枣 干枣 酒枣 蜜枣 浓缩红枣汁 枣酱 枣泥 枣醋 红枣饮料 红枣粉等产品。
4新郑大枣
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 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是河 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特产, 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特产,素有 灵宝苹果潼关梨,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 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 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 性温, 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 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 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 肉厚、核小、 肉厚、核小、味甜倍受人们青 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6 河北阜平大枣
阜平大枣属婆枣,是全国700多个品种中干食最为优良的 品种之一,它具有个大(平均单果重8-10g、皮薄、肉厚、 核小(核肉比为1:18)、可食率高(98%),干枣含糖 量高(67%左右)等特点。 阜平大枣在脆熟期VC含量高达600mg/100g,有“天然维 生素丸”之称。此外阜平大枣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 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阜平大枣除直接食用外,还 可用于加工,现阜平加工的成品有蜜枣类、饮料类、枣酒 类、枣面、枣茶、枣酱、枣罐头、枣香精等八大系列三十 多个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阜平大枣还具有补 脾和胃、益气生津之药效,枣果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环 磷酸鸟苷、儿茶酚对心血管病、癌症等都有一定疗效。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林业局联合调研组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中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

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近年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红枣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近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佳县、吴堡、清涧三个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红枣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榆林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多年来,枣树与榆林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被誉为“铁杆庄稼”“救命树”。

1995年,清涧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榆林红枣产区涉及9个县区、100个乡镇、2470个行政村,枣农人口约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其中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属于红枣优生区,也是主产区。

目前,全市红枣种植面积170万亩(挂果面积135万亩),占到全国的10%和陕西的75%,枣农人均枣树2亩多。

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

3.经济生态效益渐显。

2022年,清涧和佳县的枣业产值占到本县国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占到全县总税收的40%以上,两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到3000元。

佳县、吴堡、清涧三县50%以上的林木都是枣树,为该区域的生态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工企业逐步成长。

全市红枣加工企业100多个、个体加工企业2000多个,季节性从业人数3万多人。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市龙头企业36个,已形成“巨鹰”中国著名品牌和多个陕西省著名商标。

2红枣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一)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枣”的现状难以改变。

浅谈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和对策

浅谈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和对策

浅谈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和对策摘要:新疆从2000年开始发展红枣产业,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气候自然资源,造就了新疆红枣卓越的品质。

2006-2011年,新疆红枣价格快速上涨,从5-6元/千克增长到50-60元/千克,受红枣价格暴涨的影响,枣农以产量要效益的心理迫切,忽视果品品质,盲目追求高产,化肥枣、农药枣、激素枣充斤市场,枣果品质下降,造成了产业不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本文总结新疆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红枣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总结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今后发展一、新疆枣产业发展现状1.种植规模和发展状况2017年全国枣树种植面积325万公顷,较2016年的310万公顷增长了4.84%,其中,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红枣种植总面积的1/3。

2017年全国红枣产量为562万吨,较2005年增加了390万吨。

其中,新疆超过河北、山东、河南等传统产区,成为最大的商品化红枣种植基地,新疆红枣产量270万吨,接近全国的1/20新疆红枣产地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及吐鲁番、哈密等地。

2.品种结构现状新疆红枣原产地品种较少,除哈密大枣有一定的商品性和栽培规模外,其他品种均由内地传统枣区引进,主要品种为灰枣、骏枣等制十品种,也有少量其他制十和鲜食品种,如哈密大枣、赞新大枣、冬枣等。

灰枣、骏枣种植面积占红枣总种植面积的95%以上。

3.栽培管理现状新疆红枣栽培多为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由于灰枣和骏枣生长结果习性不同,2个制十品种种植模式完全不同,灰枣以中密度栽培为主,株距多为1-2米,行距多为2-3米;骏枣以高密度栽培为主,株距多为0.5-1.0米,行距多为1.5-2.0米。

三、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品质得不到保障是对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重种植、轻管理,重产量、轻市场。

①管理总体粗放,有机肥料施用不足,过渡依赖氮肥,缺乏科学肥水管理理念,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枣业概况枣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三千多年。

在中国历史上,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

世界各国栽培的枣均引自我国。

世界上称谓的海枣又称伊拉克枣,属棕榈科;我国的枣属鼠李科,果的形状相似,乃同名异物。

我国的枣现已传播到世界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的商品栽培外,其他国家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国外以韩国的枣树经济栽培量最大,已成为韩国的第八大果树树种,但单产不高,总产量也很少,每年均需进口一定量的红枣供应市场。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

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

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

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

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

沾化冬枣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地位。

我国枣树700多种,90%在北方地区,为何3倍体大枣独此一家

我国枣树700多种,90%在北方地区,为何3倍体大枣独此一家

我国枣树700多种,90%在北方地区,为何3倍体大枣独此一家我国枣树种植分为南北两系,以淮河秦岭为界,南方种植枣树约占总量的10%,这里仅介绍处于北方地区的枣树种植。

红枣,广泛种植于秦淮以北地区一、北方枣树种植大体轮廓北方枣树品种多,大约有700多种,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青海、新疆等几个省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

年平均降水在650毫米以下,味道各不相同,但都独树一帜,各有优势。

1、黄河中下游冲积土栽培区包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其产量超过全国的75%以上,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果肉质量好、多进行集中栽培,少数零星种植。

分布地区多为丘陵山区,比如山东的泰沂地区、河北的黑龙港流域、河南的豫中平原、山西的汾河流域、黄河沿岸和五台山区、陕西的渭河平原等。

山西交城骏枣,个大肉多,是我国十大名枣之一2、黄土高原丘陵栽培区主要包括晋西北地区、陕西东北部地区,这里是我国枣树栽培的发源地,下面我们会重点介绍一下。

3、西北干旱河谷丘陵栽培区西北虽为干旱区,土壤贫瘠,丘陵山区,但部分地区河谷较多,日照充足、气候较好,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北部、内蒙古大青山、新疆阿克苏、青海喀什等地,近年来都引进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比较好的枣树品种,现在的枣品质是比较高的。

山西吕梁农民在木枣收获后分拣,木枣是我国较早的枣种之一二、北方枣树发源史学界普遍将晋西北和陕西东北部地区称为我国枣树发源地,主要是因为其枣树种植历史悠久,古树较多、品种也多,特别是我国最早的木枣大多生长于此。

晋西北和陕西东北部地区降雨普遍偏少,属暖温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其木枣果实相比当前的其它枣类品质较差,但掩盖不了其枣树发源的历史,该地区包括陕西榆林地区、山西保德县、偏关县、河曲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等地,尽管是以木枣为主,但现在已经大量引进了山西、河北等地的优质枣树,形成了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枣业。

由于山西属黄河中下游地区,又有汾河做依托,所以枣树种植从晋西北往南都比较盛行。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一、我国红枣种植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与消费国,至2019年我国有超过世界98%的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并占有世界近100%的红枣贸易额。

作为一种传统的本土水果,红枣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现阶段国内红枣的主要用途包括制干、鲜食以及食品加工,而在市场上大多数为制干品种,鲜食品种和兼用品种的种类很少,冬枣是最常见的鲜食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鲜食枣品种。

而红枣食品加工则包括果脯蜜饯类、焦枣类、饮料冲剂类、罐头类、酿制类、果酱类、糕点类、保健食品类、酵素类、冻干食品类等多种食品。

在过去的9年当中红枣产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我国红枣产量从2012年的544.09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746.4万吨。

2020年由于疫情的以及红枣价格低迷的影响,预计国内红枣产量将略有回落。

我国红枣主要产地集中在北方,尤其是新疆由于光热条件较好,因此近年来新疆成为我国红枣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地区,自2011年以来新疆红枣产量就在急速攀升,从2011年的105.8万吨上升至2019年的372.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9.9%。

而其他主要产区则包括陕西(13.4%)、河北(10.5%)、山西(8.8%)以及山东(8.5%)。

目前来说新疆地区的红枣种植优势最为明显,特别是新疆地区的枣树大部分是红枣价格较高的2010、2011年前后种植的,目前枣树年龄在10年左右,处于盛果期初期,理论上产量仍将大幅增长。

二、红枣价格走势情况而在价格方面,红枣价格在2012年之前远远高于眼下的价格,2004年新疆红枣价格曾经一度超过30元/公斤,至2011年更是创下41.02元/公斤的历史高位,而随着2012年以后红枣种植面积快速增加以及物流、保鲜、加工技术的发展,红枣价格呈现快速回落趋势。

截止至2020年2月底,新疆红枣统货价格4-5元不等。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新疆红枣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导致在上半年错过了全年最佳的销售时期,使得红枣现货销售几乎处于停滞,大量红枣被动入库进行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刘孟军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071001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特别在山、沙、碱、旱、贫地区农民脱贫和财政自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枣树栽培可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在3000年以上。

远在古代,枣树即与桃、杏、莉、栗一起被并称为“五果”,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和底气大干果。

近10多年来,枣树业发展十分迅速,枣树正在成为我国果树中一个新的发展热点。

一、国外枣树生产现状(一)分布和发展概况据河北农业大学考证,枣树原产于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外国的枣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进的。

我国的枣树最早传入朝鲜、日本遍及亚洲邻国,后沿“丝绸之路”传到欧美等地,现已遍及韩国、日本、泰国、印度、蒙古、以色列、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商品栽培外,其它国家大多数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韩国,枣树主要分布在全罗难道、忠清北道和庆尚南道。

主载品种为从地方品种中优选出的绵城、无灯、月出、红颜、福枣等。

由于枣树较一般果树管理省工,加之枣果价格高(每顿6000~8000美元,使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3~5倍)、销路好,在本世纪80~90年代初曾一度发展十分迅速,1985~1994年10年间栽培面积由851hm2扩大到4676hm2,增长了4.5倍,年产量达到20000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

尽管如此,目前韩国的枣果产量尚自给不足,每年得从我国大量进口原枣和枣的初级加工品。

日本在奈良和平按朝时代,枣树栽培亦曾一度相当普及,但后来随着其它果树的大量引进,尤其是苹果、梨、桃、葡萄和柑桔速猛兴起,枣树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日本市场的枣业主要从我国进口。

(二)技术水平韩国作为除我国之外唯一有规模化枣树商品栽培的国家,现已初步完成地方品种优选,并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苗木嫁接化、栽培矮密化和枣果的人工干制,加工方面则以枣汁等精细加工为主。

与我国相比,韩国在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资源、基础研究以及加工品种类和树良等方面不如我国,但在良种普及率、单位面积产量、人工干制,深细加工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则已走在我国前面。

(三)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廉价枣产品的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下降趋势。

二、国内枣树生产现状(一)分布枣树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栽培果树之一,目前除黑龙江、西藏以外,北纬19~43度、东经76~124度的各个省区均有分布,其垂直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可达1300~1800m,在低纬度的云贵高原可达2000m.据国家统计资料,从1993~1995年连续三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枣产量排名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广西、辽宁、新疆、北京、江苏、贵州、四川、宁夏和云南,其中今冀、鲁、豫、晋、陕5省主产区,产量占全国89.4%。

据国家统计资料,从1980~1999年20年间,我国枣果总产量由3.76X105 t上升到1.1X105t,增加了近2倍。

其中、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5省普遍增势强劲,是全国增产的最主要贡献者,其枣树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占全国90%左右;其余各省除湖南、北京和江苏3省市有明显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从各地枣树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冀、鲁、晋、豫、陕5省仍将对我国枣树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品种构成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资料,全国现有枣树品种700余个,其中制干品种224个,鲜食品种261个,蜜枣品种56个,兼用品种159个,另有龙爪枣、胎里红、茶壶枣等少数观赏品种。

从目前各枣区的主栽品种来看,北方绝大多数为制干或制干加工兼用品种,南方则为蜜枣品种。

占面积总量37%以上的鲜食品种均未形成大规模栽培。

近几年,河北、陕西、河南、北京等地虽对临猗梨枣、冬枣、大雪枣、桐柏大枣和苹果枣等优良鲜食品种进行了开发,但由于鲜枣冷链供应和长期保鲜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目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制干和兼用品种为河北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金丝小枣,河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婆枣(阜平大枣)和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两岸黄土高原上的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新郑和内黄及其周围地区)的灰枣和扁核酸以及山东和长红枣和圆铃枣。

该8个品种分别集中于数至数十县市,单品种产量都在千万至上亿kg,其产量之和可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是最有希望形成区域产业优势的枣树品种。

(三)栽培技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枣树的繁殖、栽植、“开甲”、疏花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真正有系统的研究枣树栽培技术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在单项技术攻关基础上,已先后组装配套出来适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时期特点的枣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并建成了一大批优质丰产示范园区,如河北太行山区的阜平县车道村,2.5万株成龄枣数自1984年以来连续十多年每hm2产量稳定在800~1000kg、无虫果率保持在95%~99%以上,湖南溆浦曾创造出平均每hm2 产量37.5t的高产记录,山西交城林科所在80年代末实现了3年生高密度枣园每hm2产量20.87t。

1988年,林业部颁布了由河北农业大学主持制定的“枣树丰产林国家专业标准”(ZB B64008-88)。

通过大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我国枣树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株产由70年代的不足5kg提高到了8~10kg,无虫果率亦大幅度下降。

(四)贮藏、加工鲜枣保鲜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山西农业大学,山东果树所、北京农学院、河北农大等在对鲜枣采后生理,影响耐贮性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打孔塑料薄膜小包装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技术,使鲜枣保鲜期由室温自然放置下的3~5d 廷长到了100d以上。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等在鲜枣的冻藏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这些进展无疑大大推动了过年来我国鲜食枣品种的商品化开发,但与市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在加工方面,干制仍然是目前枣果最主要的初级加工方式。

从干制方法看业绝大多数仍采用自然凉晒,干制过程中的浆烂损失相当严重。

近年来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现了清洗分级后人工干制(烘干)、真空小包装的干制新模式,不仅可有效控制浆烂损失,而且干净卫生、营养保存率高、效果很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以枣果为主要原料的果脯、罐头、饮料、果酒、果茶、果酱、色素、香精等已达近百个品种。

其中以果脯类加工量最大。

值得提出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北方以干制为主,南方以加工果脯为主的格局近年来已被打破,北方枣区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在枣的各主要加工品方面亦已占据主导地位。

(五)分级包装传统上,干枣一直主要采用大麻袋混合包装。

1986年国家标准局颁布实施了由商业部济南果品研究所主持制定的红枣(干枣)国家标准(GB5835-8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分级包装对产品档次,价格和销路的影响日显突出,许多枣农受价格利益驱动开始自发的进行人工分级,并逐淅用纸箱和精品小包装取了大麻袋混合包装。

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枣产品的分级包装水平还较低。

(六)国内外贸易我国枣及其加工品的产地主要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但消费主要在南方和东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枣产品总量虽然增加了一倍以上,但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积压,而且市场价格仍居高不下。

枣是我国传统的拳头出口产品。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枣及其加工品年出口量在10000t 以上,约占枣果总产量的2%。

其中原枣加工品出口各占一半左右。

我国出口枣的省市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以河北出口量最大,约占全国的60%。

北京、天津、广州和香港是枣产品的重要转口外销基地。

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为河北和山东的金丝小枣、河北太行山区的婆枣和赞皇大枣(主要以蜜枣和枣酱形式)、河南新郑的鸡心枣和灰枣以及山西稷山的板枣等。

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主要为港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占出品总量的80%~90%;其次为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此外对也门和毛里求斯等也有少量出口。

从枣产品的国际贸易来看,除我国外,均为进口国。

可见,目前我国拥有枣产品国际贸易的100%,在世界枣树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国枣树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品种方面品种结构欠合理,良种化观念淡薄。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枣树品种基本上仍是制干品种一统天下,产量占80%以上。

对专用加工品种尚缺乏研究和开发,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解决销路问题。

鲜食品种的开发刚刚起步,对早中晚熟的搭配还未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目前各地的主栽品种基本上还都有传统地方品种,良莠不齐和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地方品种的选优更新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许多一般性的品种甚至比较差的品种在生产上仍占有相当的比例,相反许多木枣,但木枣却是主导品种,油枣只占10%~20%。

(二)生产方面由于普遍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现象,技术普及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全国平均单产鲜枣只有2250kg左右,还不及规范化管理枣园的三分之一。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许多地区人为造成的质量下降问题。

如河北、山东枣区普遍过分早采,致使金丝小枣干枣的含糖量由70%多下降到55%左右,已严重影响到出口和信誉;又比如,陕北枣区普遍存在干制程度不够问题,致使贮运销售过程中浆烂损失严重,品质大大下降。

在加工方面,技术含量偏低,"小而全"和低档次重复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枣加工来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各地从县域经济考虑的多从区域经济考虑的少,对眼前市场和效益看的重对长远市场和效益看的轻,致使枣加工品低档次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小而全的加工结构十分普遍,其结果是本不充裕的资金不能集中使用,谁都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名牌效益。

(三)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在枣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制成品的问题。

近10多年来,我国枣树面积和枣果产量都增长了1倍以上。

加工品产量翻了两番以上。

但主栽品种和主导性加工品种类基本没变,富有特色的高附加值新产品所占份额很小。

市场建设更是薄弱环节,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枣树生产发展的瓶颈。

这种瓶颈作用在枣加工品上已经显示出来,致使局部地区和一些品种滞销,价格波动很大,枣农和工厂增产不增收。

随着低产枣园改造和大批幼树进入结果期,不出5年,枣果产量将再增加1倍以上。

如不及时加强市场开拓,届时枣产品的销售将面临严峻挑战。

四、我国枣树业发展战略和对策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枣树业的形势是喜忧掺半。

喜的是目前市场有需求,群众有热情、技术有潜力,只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枣业大有发展前途;忧的是如果盲目发展下去,不重视品种搭配和质量,不加强市场流通环节,难免会出现山楂、桃以及秦冠苹果、鸭梨和温州蜜桔等那样的价格震荡甚至砍树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