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优】病例分析――有关肝硬化的病最全PPT

【优】病例分析――有关肝硬化的病最全PPT
如伤食引起,常表现为嗳吐酸腐之气; 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腹壁静脉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 不洁肉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病:? 不洁肉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如伤食引起,常表现为嗳吐酸腐之气; 不洁肉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腹壁静脉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
说胡话、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
• 在中医范畴中归属于脾胃病,由多种原因导致。 再如湿阻引起,常表现为胃脘胀闷、舌苔白腻;
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腹壁静脉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
如伤食引起,常表现为嗳吐酸腐之气;再如湿阻 不洁肉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如伤食引起,常表现为嗳吐酸腐之气; 2℃、P110次/分、BP75/45mmHg。
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由于肝脏代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晚期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诊断结果: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肝性脑病 • 高血氨症 • 腹积水
治疗原则:
• 个人认为去医院听医生的,自己注 重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调整好自 己的心态,每天开开心心,快乐快 乐,无异于正常人
病例分析
患者45岁,男性,5年前诊断患有肝硬化,间歇性乏力,纳差2 年。1天前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高热,频繁呕吐,继而出现说 胡话,扑翼样震颤,即而昏迷。体查:T38.2℃、P110次/分、 BP75/45mmHg。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腹壁 静脉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

肝硬化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

肝硬化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
非腹内脏器感染引发的急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临床特点:Ⅰ. 致病菌主为G-杆菌。 Ⅱ.多伴有中等量腹水。 Ⅲ.亚急性起病。 Ⅳ.畏寒、发热,腹痛腹胀,腹泻, Ⅴ.腹水进行性增加,尿少。腹部压 痛,腹水渗出性,培养可获得阳性 结果。
28
肝肾综合症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Hepatorenal syndrome HRS
24
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 ❖常见原因:食管下段、胃底V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压力>12mmHg)。 门脉高压性胃病 消化性溃疡 ❖诱因:粗糙食物,某些药物,咳嗽,呕吐等。 ❖临床表现:突然大量呕血,或黑便,常伴休克。
25
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
HSC活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纤维化
ECM生成↑ ECM降解↓
肝硬化
6
发病机· 制
肝小叶结构破坏,肝内血 内脏高动力循环,内脏血
管网↓门静脉阻力↑
管充血,门静脉血流量↑
门静脉高压↑ 肝实质血流↓
门脉高压症候群 肝损临床表现
肝细胞炎症坏 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再 生
7
病理(肝脏)
大结节性肝硬化 小结节性肝硬化
29
肝肺综合症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由于严重肝病,引起肺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小 静脉、小动脉壁增厚,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氧弥 散受限和肺内动静脉分流,最终产生低氧血症。
门V压力↑
胃粘膜下A-V短路
胃V回流受阻
胃粘膜瘀血水肿缺氧
胃粘膜血流量↓
胃粘膜屏障破坏
胃粘膜炎症、糜烂、溃疡、出血

肝硬化的临床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临床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临床分析报告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其最终发展为肝脏组织结构异常、功能丧失的病理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分析1. 肝功能异常: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黄疸主要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皮肤、黏膜等部位的黄疸。

腹水则是因为肝脏在进行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时出现问题,导致血管内液体渗出至腹腔,进而形成腹水。

消化道出血则是由于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门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肝肿大: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肝肿大的症状。

肝脏受到长期的损害和炎症刺激后,会发生纤维性组织增生,导致肝脏体积增大。

肝肿大在体格检查时可以进行触诊,常可触及下缘较低于正常位置。

3. 脾肿大: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脾肿大。

由于长期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异常,导致脾脏过度充血和纤维化,进而引起脾肿大。

脾肿大常出现在左侧腹部,触诊可以发现体积增大的脾脏。

4. 循环系统症状:肝硬化患者还常伴有循环系统症状,如水肿、全身乏力等。

水肿主要由于门脉高压引起肝肾综合征,造成体液滞留。

全身乏力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合成和代谢营养物质,导致全身能量供给不足。

二、影像学检查分析1. 腹部B超:肝硬化患者腹部B超检查可以显示肝脏体积增大、结构改变等。

常见表现为肝回声增强和肝内结节的出现。

此外,也可通过B超来评估是否合并脾肿大、腹水等情况。

2. CT扫描:与腹部B超相比,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关于肝硬化的信息。

CT扫描可以显示肝脏的形态、密度、血供等变化。

同时,CT还能评估肝血管的扩张、门脉高压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存在。

三、实验室检查分析1.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通过血液实验来评估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如血清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合成功能等指标的异常。

透析可清除体外的毒物,帮助患者维持肝功能。

2.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贫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研究报告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是由于肝脏长期受到损害或慢性炎症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肝功能减退的疾病。

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例已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观察。

首先,我们统计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

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占63%(63例),女性占37%(37例);平均年龄为55岁;大部分患者为已婚或丧偶,占82%(82例);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占65%(65例),从事脑力劳动的患者占35%(35例)。

其次,我们分析了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乏力和纳差,分别占82%(82例)、76%(76例)和70%(70例)。

此外,部分患者还出现了黄疸、肝区疼痛和消瘦等症状,分别占32%(32例)、28%(28例)和24%(24例)。

然后,我们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在一年的随访期间,36%(36例)的患者病情稳定,49%(49例)的患者病情恶化,15%(15例)的患者病情有所好转。

其中,多数患者的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超出正常范围。

最后,我们分析了影响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因素。

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病因和治疗情况是影响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因多样性和治疗情况不良的患者,疾病进展越快。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1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一年的随访观察,揭示了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加深对肝硬化疾病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更全面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趋势。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黄冈市红安中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

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以发热、腹痛和腹胀等经典临床表现为主,感染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引言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细胞功能减退明显,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功能低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极易被各种病原菌侵袭,部分患者可发生血流感染;且血流感染细菌多于社区获得,约占50%。

肝硬化患者感染会加重患者健康和经济负担,感染使其死亡风险增加3倍。

导致感染易感性的主要内部因素是与肝硬化相关的免疫功能障碍,胆汁流量减少,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变化。

与肝硬化相关的免疫功能障碍影响大多数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谱系,并伴有肠道免疫和屏障功能损伤,因而使患者易发生肠道来源甚至其他来源(如皮肤、尿液和呼吸道)的感染。

分析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

分析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分析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徐海霞王守菊(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新泰 2 7 1 2 1 2 )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方法抽取 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患病原因及临床特点。

结果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及癌变等。

结论提高肝硬化患者存活几率主要的办法是对患者并发症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办法。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临床分析 1 前言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病,而肝脏损害主要是由一种及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致使肝脏病变呈现弥漫性、进行性及纤维性。

具体的表现是肝细胞弥漫性变性损坏死亡,进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长,这三类病变在反复交错的进行着,使得血液循环途径和肝小叶结构被逐渐改建,继而肝逐渐的变形和变硬最后出现肝硬化。

此病症早前并没有特殊的病症,但在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继而出现肝脑性等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

为降低肝硬化的死亡率,现对 100 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做出以下报道。

1 / 5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抽取 100 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有 75 例,女性有 25 例,年龄在 18-82 岁之间。

有 43 例患病毒性肝炎后形成肝硬化,有 9 例患心源性肝硬化,有 28 例患酒精性肝硬化,有 3 例患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 2例患药物性肝硬化,有 15 例患者的肝硬化形成原因不明。

2.2 方法对所有的入院患者采取对症支持和保肝等的综合治疗办法。

3 结果有 92 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出现好转,有 8 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变、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脑病。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导致肝功能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脏萎缩、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

本文将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临床特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功能异常: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这是由于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尿液和皮肤呈现黄疸色。

此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脏静脉回流障碍也会导致水肿和腹水的出现。

2. 肝性脑病: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脏毒素不能正常代谢,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最终影响脑功能。

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异常以及昏迷等。

3. 消化系统症状: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其他症状:肝硬化还可出现其他症状,如全身浮肿、肺动脉高压、肝性乳糜症等。

二、诊断方法肝硬化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和特殊检查来判断。

主要方法如下:1. 体格检查:肝硬化患者往往有黄疸、腹水、脾大等明显的体征。

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球、皮肤、腹部等部位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指标。

其中,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是否异常。

3.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技术可以对肝脏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而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腹水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肝活检可以明确诊断肝硬化及其病因。

三、治疗策略针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病因: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采用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可通过戒酒来控制病情。

2. 营养支持: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目录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1)引言 (1)肝硬化的定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病例概述 (3)患者基本信息 (3)主要症状和体征 (4)诊断过程和方法 (4)病因分析 (5)酒精性肝硬化 (5)病毒性肝硬化 (6)其他病因相关因素 (7)病理生理变化 (8)肝脏组织结构改变 (8)肝功能受损 (9)其他器官受累情况 (10)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估 (11)药物治疗 (11)支持性治疗 (12)手术治疗 (12)治疗效果评估 (13)并发症和预后 (14)肝癌发生风险 (14)腹水和肝性脑病 (16)预后评估 (16)结论 (17)病例总结 (17)对肝硬化的认识和建议 (18)引言肝硬化的定义和背景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和萎缩。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代谢疾病等引起的。

肝硬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肝硬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命名和定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肝硬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肝硬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

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药物等。

然而,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细胞会逐渐死亡,导致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这种纤维化过程会导致肝脏的结构紊乱,影响其正常功能。

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长期的肝炎感染,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这些病毒会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此外,长期的酒精滥用也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并引起炎症和纤维化反应。

其他引起肝硬化的因素还包括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代谢疾病、药物和毒物的滥用等。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荣县地区住院肝硬化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从而掌握该地区肝硬化病人的发病因素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方法:回顾统计分析荣县人民医院从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共1080例肝硬化病人的住院病例资料。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并发症情况以及死因等相关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1080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男性715人,女性365人;男女之比约为1.96∶1,年龄分布在10-100岁,以51-61岁年龄段患者最多。

病因分布:乙型肝炎肝硬化820例(75.93%),酒精性肝硬化150例(13.89%),隐源性肝硬化44例(4.07%),丙型肝炎肝硬化21例(1.94%),自身免疫性肝硬化5例(0.46%),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40例(3.70%)。

共有612例出现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241例(39.38%),居第一位,其次为原发性肝癌,共计180例(29.41%)。

并发肝癌的病因按照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乙肝肝硬化,共140例(占180例肝癌患者的77.78%);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15例(占8.33%);隐源性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12例(占6.67%);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5例(占2.78%);乙肝、丙肝重叠感染并肝癌患者2例(占1.11%)。

1080例肝硬化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死亡88例(占总统计人数的8.15%),死者中男性65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2.83∶1。

结论:近11年来,我县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按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性、酒精性、隐源性肝硬化、乙肝并酒精性肝硬化。

在我县肝硬化病因仍主要为乙肝病毒感染,其所致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等仍高居不下。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原发性肝癌【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40-03肝硬化是长期肝细胞炎症坏死继发广泛纤维化伴结节形成的结果。

一直以来,我国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占肝硬化的绝大多数,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则主要以酒精性为主[1]。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肝硬化也是我国内科病人死亡原因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肝硬化病人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其发病年龄主要在35~48岁之间,男性多见,故青中年是主要患病人群,男女比例约为3.6~8∶1[2]。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市管辖,面积1598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肝硬化患者的特点,我们对荣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总计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取自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荣县人民医院住院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共计1080例。

其中男性715人,女性365人;男女比例约为1.96∶1,年龄区间分布在10-100岁,以51-60岁年龄段最多,占总数的43.24%。

1.2 入选标准。

1.2.1 肝硬化诊断标准[3]。

参见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依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持肝硬化的诊断,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的病例。

1.2.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

首先需符合以上肝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第二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二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 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4]。

参见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依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需排除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损害药物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等原因。

1.2.4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三种疾病,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将导致肝硬化。

1.2.5 隐源性肝硬化。

既往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病因的肝硬化为隐源性肝硬化。

1.2.6 心源性肝硬化。

主要依据有明显的心脏病史,有反复发生的右心衰病史、症状、体征,除外其它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从而诊断。

1.2.7 药物性肝硬化。

患者有慢性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史,同时需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诊断药物性肝硬化。

1.2.8 混合型肝硬化。

如果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病因,此种肝硬化称为混合型肝硬化。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构成百分比(%)来表示,各变量均值、比例等采用频数计算,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2.1 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布特征情况,详见表1。

1080例肝硬化患者当中,各种肝炎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总计达873人,占总人数的80.83%。

其中又以乙肝病毒感染为最多见,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者820人(占93.93%)。

2.2 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

在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总共有612例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几大并发症发生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

2.3 并发肝癌。

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并发肝癌者的病因分布概况。

总共有180例患者被查出并发有肝癌,占16.67%。

占前三位的是:第一:乙肝肝硬化140人(77.78%);第二:丙肝肝硬化15人(8.33%);第三:隐源性肝硬化12人(6.67%)。

2.4 1080例肝硬化患者死因分布。

2.4.1 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共有8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因前三位分别是:第一:上消化道出血36人(40.91%);第二:多脏器功能衰竭16人(18.18%);第三:呼吸衰竭12人(13.64%)。

2.4.2 88例死亡患者病因分布情况。

死亡患者病因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第一:乙肝肝硬化60人(68.18%);第二:酒精性肝硬化12人(13.64%);第三:丙肝肝硬化8人(9.09%)。

3 讨论3.1 肝硬化流行病学和病因。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肝硬化也是我国内科病人死亡原因之一。

肝硬化病人以男性多见。

肝硬化病因繁多,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又以乙肝病毒感染最为多见,而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我们的资料显示性别比例男女之比为1.96∶1,年龄区间以51~60岁患者最多,占到总人数43.24%,与肝硬化的流行病学资料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11年来我县肝硬化患者的病例数量正有逐年上升的势头。

3.1.1 乙肝肝硬化。

我国属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7.18%。

小于5岁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至0.96%。

通过分析本组资料后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仍然是我县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乙肝病毒感染因素者占855例,占本组肝硬化病因的79.17%,且乙肝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势头。

3.1.2 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过量饮酒超过了肝脏能代谢能力将导致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酒精中毒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英国酒精性肝硬化占全部肝硬化患者高达80%,而美国则占到50%以上[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造成饮酒过度人群不断增加,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比率正在不断递增,目前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6]。

我们发现,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在我县单中心地区基本呈逐年递增势头,影响不容忽视。

故此,我们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尽量减少酒类摄入,最大限度减少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

3.1.3 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

目前发现,能够引起肝硬化发病的病因比较多,其中包括上述常见病因,也包括了以往检查条件下难以明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和代谢疾病等病因。

少数肝硬化原因不明,不一定是不存在病因,而可能是应用现代技术尚不能探测到真正病因。

3.2 肝硬化并发症。

肝硬化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肝癌等。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研究显示近11年来我院肝硬化并发症构成以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多(39.38%),国外jensen报道,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他们的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占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的比例为(30-40%)[7],我们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

据统计,首次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可以高达25%-50%,再出血风险也很高,2年内约有70%患者可发生再次出血,病死率约接近30%[8]。

3.3 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本组数据显示近11年来我院肝硬化并发症构成中原发性肝癌在各类并发症中排名第二,占612例肝硬化患者总数的29.41%,180肝癌患者中77.78%的病人为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肝癌,提示乙肝后肝硬化病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嘱患者定期随访乙肝病毒、肿瘤标记物(afp等)、肝脏b超,必要时行肝脏ct或mri检查,以期能早期发现肝癌,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本组数据显示乙肝病毒在肝硬化患者的致癌因素中占第一位。

4 肝硬化的死因全球每年有140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硬化导致死亡[9],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与病人的年龄、病程的长短、肝功能的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要减少病人的病死率,主要应该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开始。

本组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脑疝等,因此临床上要注意防治上述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

总之,本文通过对10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初步分析了我院近11年来肝硬化住院病人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显示,我地区肝硬化患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51-60岁),病因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肝硬化在我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而直接死因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我县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是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

因此,有效防治乙型肝炎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姚希贤,南月敏,姚冬梅等.肝硬化病因[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362-363[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60[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52[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39[5] 张季平,高天.158例酒精性肝硬化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9(6):566-567[6] 赵芝蓉,黄忠.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08,30(4):197-201[7] jensen,dennis m.endoscopic screening for varices in cirrhosis: finding,implications, and outcomes[j].gastroenterology, 2002, 122(6):1620-1623[8] bosch j. medical treat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j]. digestion, 1998, 59(5): 547-55.[9] 徐小元,李璐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4):252-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