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R-80A-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试原理

合集下载

全自动血凝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血凝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血凝仪技术参数
1.测试原理:凝固法(双磁路磁珠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提供三种光学检测波长供
选择
2.测试项目:PT、APTT、TT、FIB、各种凝血因子、HEP、LMWH、PC、PS、AT-Ⅲ、FDP、
D-Dimer等
3.检测速度:PT不低于单项340个测试/小时,综合测试不低于36个标本/小时
4.★测试位:4个智能型测试通道,每个通道兼容三种方法学检测,可同时检测
5.加样针:试剂针、样品针双针独立,均具有液面感应功能;试剂针秒级快速预温,具有自
动温度补偿功能,保持试剂温度恒定
6.★≥样品位:不少于58个,抽拉条式开启方式,具有到位检测、检测联锁、指示灯提示功
能,支持任意原试管,均可做急诊
7.试剂位:不少于36个,具有16℃低温冷藏及搅拌功能,适用多种规格试剂;试剂位5°倾
角设计,减少试剂损耗
8.测试杯:转盘式,一次装载至少1000个可不间断连续进杯
9.接口方式:RJ45、USB、RS232、RS485接口任选,实现仪器控制功能
10.★温度控制:整机环境温度自动监控,系统温度自动修正补偿
11.测试功能:任意项目自由组合,测试项目智能排序,具有异常标本自动重测,自动再稀
释、自动预稀释,自动校准曲线等功能
12.数据存储:标准配置为工作站,中文操作界面,无限存储测试数据、定标曲线及质控结

13.报告单模式:中文综合报告单,开放自定义,提供多种版面报告格式供用户选择
14.数据传输:支持HIS/LIS系统
15★提供与血凝仪器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常规四项试剂、凝血质控品以及D二聚体试剂、D 二聚体质控品的注册证。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血液粘度计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血液粘度计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血液粘度计一、临床意义血液黏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中阻力的大小,必然影响组织血液灌流量。

对血液黏度测定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血液黏度计的分类(一)按工作原理1、毛细管黏度计:按结构分为奥氏黏度计和乌氏黏度计2、旋转式黏度计:按结构可分为筒-筒式、锥-板式、锥-锥式以及棱球式黏度计等。

(二)按自动化程度1、分半自动黏度计2、全自动黏度计三、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一)毛细管黏度计1、检测原理: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

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2、毛细管黏度计基本结构: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时装置等。

(二)旋转式黏度计1、工作原理: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的锥板式(又称Weissenberg黏度计)黏度计。

2、锥板式黏度计工作原理: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

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

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

3、旋转式黏度计的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感器、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力矩测量系统、恒温系统。

四、黏度计的特点(一)、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1、优点: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2、缺点: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二)、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1、优点: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2、缺点: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R80全自动血液粘度仪使用的几点体会

R80全自动血液粘度仪使用的几点体会

R80全自动血液粘度仪使用的几点体会3余小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30061)关键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80全自动血液粘度仪中图法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05)02-0307-01 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研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压升高等因素均与全血粘度和(或)血浆粘度升高有关[1]。

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因素很多,目前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测定,大多数是用锥板式全自动血液粘度仪进行;要想得到理想的测定结果,正确使用、保养和调试仪器尤为重要。

现就我们在使用R80全自动锥板式血液粘度仪(中勤世帝公司出品)时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1 标本要求1.1 标本的采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每位病人采两份血液,一份用109mmol/L构橼酸钠抗凝,与血液的比例为1: 4,用于血沉的测定,另一份用肝素抗凝,具体方法按文献2操作[2],用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测定,因肝素抗凝可造成血沉结果人为偏高[2]。

1.2 标本的贮存 血液采集后应置20m in后测试,在4h内测试完毕[3]。

标本一般不宜放置冰箱过夜第二天再测,否则结果偏高。

1.3 标本的加样 加样前应将标本彻底混匀,但动作应轻巧,避免产生过多气泡,我们用1mL加样枪吸取1mL血液,缓慢沿管壁加约0.9mL左右入测试杯中,吸头尖部剩余的血液弃取,这样可避免在测试杯中产生气泡,用加样枪加样,吸头尖端的孔较小,可防止不明显的小凝块混入堵塞仪器的排泄孔,或细小的凝块滞留于切血池中,造成结果异常,重复性差。

2 仪器要求2.1 仪器的安装 仪器应安装在避光、避热、环境洁净平稳的台面上,用水平仪将仪器调至水平。

用标准油调试仪器,这一过程可要求仪器厂家完成。

但作为实验人员应知道,一旦仪器调试完成,就不能轻易移动仪器的位置,平时应经常用水平仪查看仪器是否水平。

LGRA(孔位)型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标准操作规程

LGRA(孔位)型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标准操作规程

LG-R-80F型血液粘度仪标准操作规程一、开机顺序:粘度仪的电源→打印机电源→电脑显示器及主机的电源。

关机顺序:退出测试软件→关闭粘度仪开关→退出计算机Windows系统→关闭电脑主机开关→关闭显示器开关→最后关闭打印机开关。

二、进入测试软件双击“软件图标”,输入用户名:GUEST,密码:无。

点击维护,仪器大概要预温45分钟左右后,温度显示37℃即可。

三、无菌操作采静脉血4-5毫升,注入专用的抗凝管,轻轻混匀,避免红细胞破坏,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1)抽血时间一般为早晨空腹。

(2)采血部位为前肘静脉。

(3)采血时压脉带压力、血管受压时间:针头进入血管后压脉带应至少放松5秒以上再抽血,且针头内径以大为好,不宜用力抽,以免剪切损伤红细胞。

(4)抗凝剂的选取①以选用肝素或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作为抗凝剂为宜。

草酸盐或枸橼酸钠等可引起细胞皱缩,影响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能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姑不宜使用。

②抗凝剂的用量:肝素抗凝浓度为10~20IU/mL血,EDTA为3.4~4.8mmol/L血,用固相或高浓度液相抗凝剂。

如直接使用液态抗凝剂,则应考虑其对血液的稀释作用。

同一批试验应采用同批号同种抗凝剂。

③抗凝管的制作:如用液相抗凝剂应放在干燥玻璃试管或玻璃瓶中,在烤箱中烘干后使用,烘干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56℃。

抗凝剂用量不可过大,尽量减少对血液的稀释作用;抗凝剂用量不可过少,否则达不到抗凝效果。

(5)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6)药物:采血前一周内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三天内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7)采血后血标本处置:血标本贮存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且采血后过20分钟再开始测定,血标本贮存温度一般在室温,不能放入冰箱,最好在37℃恒温保存。

四、标本上机1、混匀样品,防止溶血,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2、调整加样枪的吸样量达1000Ul,吸入样品到测试杯内,按顺序到样品转盘的孔位上。

通过仪器上的标识可以顺反方向转动转盘。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技术参数
一、设备名称: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二、数量:一台
三、品牌和型号:北京普利生LBY-N7500B
四、技术参数:
1、测量原理:锥板法测全血粘度,内置毛细管法测血浆粘度;
2、单个样品盘位:100个;
3、粘度测量范围:0mpa.s∽30mpa.s;
4、切变率范围:1~200S-1
5、仪器自动混匀,自动清洗;
6、仪器带有自动吹干功能,避免水溶血现象,防止交叉污染;
7、双针:独立的搅拌针、加样针,避免交叉污染;
8、仪器有自动质控和自动标定程序,血浆粘度每5个自动定标一次,确保测量精度
9、样品原试管直接上机,无需人工将血样分管,一步法即可获得血浆粘度和全血粘
度,无需中间离心;
10、主机样品盘带有管位灯提示功能,避免误操作;
11、仪器可以与本中心专业体检系统相连,实现数据共享;
12、所投设备及其质控物均具有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13、仪器所用非牛顿流体质控物须具有国家标准样品证书;
14、联想扬天R4900d台式电脑(I3-3240 4G 500G 512独显DVD刻录)、激光打印机(HP1020)各1台。

五、其他:
1、质保期1年,3年内免上门服务费。

故障12小时内相应,48小时内上门服务。

2、免费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并免费送三甲医院实习操作不少于1周。

R-80A血液粘度仪应用体会

R-80A血液粘度仪应用体会

R-80A血液粘度仪应用体会
陈燕;李雪梅;杨光辉;王惠萱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03(016)011
【摘要】目前国内外用于血液粘度测量的粘度仪主要分两大类:锥板式粘度仪和毛细管粘度仪.北京生产的R-80A血液粘度仪采用国际先进的锥板式测量方法,其灵敏度高,测试准确,重复性好.本文将我们应用仪器三年来的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陈燕;李雪梅;杨光辉;王惠萱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3
【相关文献】
1.LG-R-80A血液粘度仪故障检修2例 [J], 李明际;王云山
2.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新型血液粘度仪的研制 [J], 刘国先;黄耀熊
3.血液粘度仪旋转锥体角速度误差分析与补偿 [J], 唐俊铨;田学隆
4.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转速测量系统 [J], 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
5.基于单片机的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控制系统 [J], 田学隆;刘旭娟;王显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R仪之原理

血R仪之原理

电学
射频电导法 光学 激光散射法
分光光度法
一、电阻抗法
血细胞计数原理即库尔特原理( Coulter
principle):根据血细胞非传导的性质,以 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的血细胞在通过计数 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 进 行 血 细 胞 计 数 和 体 积 测 定。
小孔管是电阻抗法细胞计数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检测期间,当电流接通后,位于 小孔两侧的电极产生稳定的电流。如果供 给的阻抗也是稳定的,则小孔的电压是不
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还产生了血红蛋白仪。
3、20世纪70年代 检测血小板的仪器Baker-810
4、20世纪80年代,可打印WBC、RBC、PLT 体积分布直方图。 5、20世纪90年代,白细胞分类的开发(二分 类、三分类);将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用于
血细胞分析仪;生产了血液学全自动系统。
6、现在,白细胞五分类,仪器组合化
分选方面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着重讲述液
流系统——鞘流原理。
雷诺系数 Re Re=d ρν/η
d: 管子的直径 ρ:液体的密度 ν:液体的流速 η:液体的粘滞系数
Re<2300, 液流处于稳流状态 Re>2300, 液流处于湍流状态
通常把标本流的流速控制在10m/s以内,就 能保持标本流处于稳流状态。 外面包被有高速流动的鞘液,实现标本与 鞘液稳定的同轴流动状态。 同时利用液流聚焦原理,使标本流直径变
难点: 血液分析仪检验的质控
§1 血液分析仪的发展史
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AHA),早年称血细胞计数仪(blood cell counter),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最常用的 筛检仪器之一。 1、传统采用手工方法

血液粘度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血液粘度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血液粘度的检测方法和指标目前,国内外用于血液粘度测定的方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毛细管粘度测定法,另一类是旋转式粘度测定法。

(1)毛细管粘度测量法:根据泊肃叶定律,液体流经毛细管时,将遵循下列公式:Q=πr4∆P/8ηLL,式中的流量Q也等于V/t,V为流经毛细管的容积,t为流动的时间,代人泊肃叶公式:Q=πr4∆P/8LV。

将一定容量的液体流过一定长度的毛细管,则式中丌、r、AP、L、V均为已知数,因此通过测定液体流经毛细管的时间t即可计算出液体粘度η。

一般情况下,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是靠其自身重力驱动,其切变率不仅受管长与半径的影响,而且还与驱动压密切相关。

驱动压随着液体的通过而不断减小,切变率也将随之不断的降低。

血浆屑牛顿型流体,其粘度与切变率关系不大,因此,毛细管粘度测定方法只适用血浆粘度的测定。

用此类方法设计的粘度计多为毛细玻璃管粘度计,其制造较容易,操作简单、售价低廉,精确度也较高,已为临床和实验室广泛使用,其主要缺点是不适用于全血粘度的测定。

(2)旋转式粘度测量方法:其测量粘度的原理是以一个能以不同转速主动旋转的物体,通过对被测液体的作用、带动与其有同轴心的另一个物体被动地旋转并产生一定大小的力阻,只要知道主动旋转物体的几何形状,旋转速度以及被动旋转物体所产生的力距大小,就可以计算出被测液体所受的切应力和产生的切变率,利用公式η=τ/γ,即可计算出被测液体的粘度(式中η为粘度、τ为切应力、γ为切变率)。

利用此原理制造的粘度计为旋转粘度计。

目前常用的有锥板式粘度计和圆桶式粘度计。

此类粘度计的主要结构为一旋转的圆桶或圆板和同轴心的内层圆桶或圆锥,两者之间狭窄的缝隙为被测液体样品,内层圆桶或圆锥靠金属扭丝K悬吊起来。

此类粘度计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改变旋转速度改变切变率,可以测量很广范围内切变率(0.04-4000S-1)下的液体粘度。

此外,两旋转物体间缝隙很小,故很少的液体样品即可测量,并有很高的精确度,尤其适用于全血粘度的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1
13
全血是非牛顿流体,在血管中的流动是脉 动的非定常流动;
毛细管黏度仪,测定近似牛顿流体的血浆 黏度,其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全血为非牛顿流体,其测定黏度值准确 性会欠佳,现在许多仪器会在电路和计 算方面给予校正。
2021/2/11
14
毛细管黏度仪的基本结构
这种类型的黏度仪可简单分成全自动和 半自动两大类。
不同黏度的流体流过相同的管道时所用 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流体的黏度愈大,所用 的时间就愈大。
仪器在一定切变率下测得血样流过毛细 管的时间推算出被测血样品的黏度值。
2021/2/11
6
毛细管黏度仪测量原理
根据泊素叶(Poiseuiller)定律: 如果控制相同的体积、压差、管径和管长、则流
体的黏度与流过一定管长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即: Q =πr4 / 8η *△P / L (1) 式中:Q为流体流量: 即单位时间流过的液体体积; r为毛细管半径; L为毛细管长。 △ P为毛细管两端驱动流体流动的压差。 η为流体的黏度。
2021/2/11
7
由于:流速V等于流量Q乘上时间t。即: 流量Q = V / t (2)
公式(1)可以写成: V =πr4△Pt / 8Lη (3)
则有(3)公式可以求出流体黏度: η= πr4△Pt / 8LV (4)
2021/2/11
8
血黏度的公式
在仪器制造好以后,毛细管的半径r,长度L 都为定值,压差△P为已知值或可人为控 制,流量Q可测量;
全自动类仪器有样品盘,多数仪器可以直 接将原试管放入样品盘上,样品盘由步进 电机带动,在CPU控制下正反方向旋转, 配合采样针协调动作,自动完成采取血 样的任务。
2021/2/11
15
血样品的混匀
全血样品的混匀,仪器大多数是由采样针,通过 吮吸功能完成:
采样针具有吞吐混匀能力,由与采样针相连的 注射泵或蠕动泵等,在电路的控制下吸取一定 量的全血样品后,再由电路控制电机反转、通 过齿轮杆推动注射泵上行或是蠕动泵反转、吐 出吸入的血样进入到原来的样品管中。
20
储液池
在毛细管上端有储液池。
仪器通过泵将被测样品吸入到储液池中。
测量时,再通过泵给被测血样已知的切变压力, 分成高切、中切、低切。
待测血样流过毛细管,同时由光电检测计时, 得出流过一定管长所用的时间值。
由计算电路计算出实测时间。
得出被测血样在高、中、低切变率下分别对应 的黏度值。
2021/2/11
2021/2/11
19
温度
由于黏度与温度呈负相关, 故流体黏度测 量时对温度要求较高。
测量毛细管和储液池均安装在有恒温控 制的测量室内。
为有效防止温度的脉动,一般测量室内装 有油或液体,内置加热元件,由控温电路 控制使其测量室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恒 定的范围内,(37℃±0.5)
2021/2/11
2021/2/11
4
血黏度分析仪的种类
血黏度分析仪按其测量原理和构件可分成四种: 一、毛细管式; 二、锥—板旋转式; 三、同轴圆筒旋转式; 四、电子—压力传感式。 目前国内的仪器主要采用前两种结构,即毛细
管式和锥板式,所以仅分析这两种结构的仪器。
2021/2/11
5
毛细管黏度仪
毛细管黏度仪的测量部件是一根长型毛 细管。
则(4)式可写成(5)式:
η = K △P / Q = K△Pt / V
2021/2/11
9
K在给定毛细管与测试温度下为常数,由 (5)式可以看出:
一定体积的液体;
在衡定的压力驱动下; 通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 与该液体的黏度值η成正比。
2021/2/11
10
仪器的实际测定
2021/2/11
17
毛细管
毛吸管黏度仪测量部件: 长型毛细管和储液池。
根据泊素叶定律,要求测量毛细管必须具有 直、长、圆的特点;
管长与管径之比通常应大于200,毛细管直 径要大于或等于1mm。
2021/2/11
18
管径不能过细,否则毛细管中流动的可变 形红细胞向轴向集中的趋势会明显, 测出 的血液黏度偏低。
通过几次吸吐将沉淀血细胞与血浆混匀,可确 保全血黏度检测精确,一般混匀的次数可通过 仪器的操作程序由用户自行决定。
2021/2/11
16
采样针每次完成采样任务后,自动移到冲 洗站位置,进行针内、外壁清洗,再开始 下一个血样的采集。
半自动类的仪器,没有自动采样功能, 需要操作人员手工混匀全血样品,再将 待测样品放在采样针下方,按仪器进样 键,完成样品采集任务。
仪器实际测量时: 分别让生理盐水和被测血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毛细管; 再分别测定生理盐水流过毛细管所用的
时间 tW 和血样所用的时间 tb 由于水的黏度ηw是已知的,: 在25℃时水的黏度ηw = 1;
2021/2/11
11
被测血样的黏度ηb可按下式得出:
ηb = tb / tw *ηw (6_) 由(6)式可见, 仪器的计时电路只要精
2
血黏度分析仪结构较简单,各级医疗单位 大多数是国产仪器;
仪器价格比较便宜检测时不需要试剂、 消耗品小,操作简单。
国产血黏度仪器使用很普及,极大的 促进了血黏度检查在临床方向的应用。
2021/2/11
3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参数较多,涉及多种分析仪 器,临床上常用的有:
血液黏度分析仪、 血凝分析仪器、 细胞变形分析仪、 血沉仪、 电泳仪、 红细胞聚集分析仪器等。仅论述血液黏度分析 仪器。
血液黏度分析仪器
毛细管黏度仪和锥板式黏度计
2021/2/11
1
概述
早在1961年由Wells等人研制出来了回 转锥板式结构的血液黏度分析仪器。
我国70年代就开始血流变学的基础研究, 已有定型产品问世。
20世纪80年代血流变学检查应用于临床 实践,并有许多家不同类型的仪器在各级 医院使用。
2021/2/11
确计时生理盐水流过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 w和血样流过的时间tb; 由计算电路算出两者的比例,就可简单的 算出被测血样的黏度值ηb 。
2021/2/11
12
特别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泊素叶定律是: Poistwiller在1840年研究毛细管的液
体做层状流动而发现的定律;
它适用于牛顿流体的一维定常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