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肌理的建筑延续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

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30•【字号】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5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五号《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已经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30日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2023年10月27日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第三章城市更新实施第四章城市更新保障第五章城市更新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更新活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更新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更新,是指通过保护传承、整治提升、改建完善和拆除新建等方式,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的活动,主要包括:(一)以危旧房屋、老旧小区、城中村等为更新对象,提升居住品质的城市更新;(二)以低效的厂房、仓储、市场、楼宇、产业园区等建(构)筑物、闲置用地为更新对象,盘活低效资源的城市更新;(三)以老旧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标志性建(构)筑物等为更新对象,提升城市风貌的城市更新;(四)以市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为更新对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城市更新;(五)以绿色空间、滨水空间、生态廊道等为更新对象,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城市更新;(六)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灾害防御工程、应急避难工程等为更新对象,提升城市韧性的城市更新;(七)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活动。
北京居仁里胡同传统建筑活化再生设计

2020·12近十年来,北京市老城区尝试了多种不同方式对胡同进行改造提升,意在保护历史遗迹及文脉,改善老城平房院落居民的居住条件。
2019年,《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的推出为北京市胡同改造提供了坚实的设计依据。
居仁里胡同是北京市南城天桥区域最具特点的一处地块,目前面临着建筑老旧、居住环境差、区域业态缺乏管理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活化再利用为理念的设计策略,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参考。
一、居仁里胡同现状(一)空间肌理居仁里胡同位于永安路和天桥市场斜街交汇处,胡同东北向为北京传统胡同街巷,西南向则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方格网道路及高层建筑的城市肌理。
居仁里胡同是划分北京南城这一区域老城与新城肌理的重要节点,整个胡同呈现南北向,沿一条中轴主干线均匀排布,如鱼骨纵横有致。
但居仁里胡同北端处被一堵高墙封堵,使之形态发生变化,成为“半截胡同”或“死胡同”,导致胡同内部的交通流线更加局促,不利于居民的日常出行与生活,因此居仁里胡同存在着空间肌理闭合和交通流线不畅的问题。
(二)胡同文化胡同文化体现在“老北京”生活方式中,其主要由社会组织关系、传统生活休闲方式等组织和行为构成。
居仁里胡同居民多为“老北京”,其社会组织关系由血缘宗族、地缘组织及行业组织构成,居住人员多以同乡、邻里及少量务工人士组成。
这样的组成使居仁里胡同还保留着大量传统生活及休闲方式以及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
一些传统商业业态和商住混合布局,保留着部分传统生活服务功能和活动、社交空间,这些都成为居仁里胡同的文化特点。
因此,如何在改善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保留胡同文化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功能业态居仁里胡同有着丰富的建筑功能及业态,胡同北端是兴华小学,沿胡同西侧是商业店铺,这些商铺均是在原有老旧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在临街一面打通以此形成门面。
这样的商住混合形式是当下胡同的一个主要特征,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拉斐尔莫内欧建筑作品赏析

03
代表作品
“我建议建筑学生去做的就是带着批判 的眼光去看建筑,去探索,去重塑已有 的经验,如此一来就能不断的学到新东 西……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好的建筑师需要 在专业知识之外参加更多的实践,这让 你会对你所作的一切越来越享受。另外 就是应该分享各种实践经验,更多的反 思建筑师于社会和世界的责任。”
01 国立古罗马艺术博物馆
03 戴维斯博物馆和文化中心
04 新阿托卡车站
由于旧车站在运作方面的诸多不便,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满足更多样化的功能需求,马德里政府主持增 加修建了新的阿托卡车站。这座城际车站和郊区的车站类似,建在原有的标准上,15条轨道,8个10m宽、海拔 617.80m的站台。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旧车站的前端建筑和车轨的隔离墙。这些隔离墙连接两个车站,形成了一 个简洁的几何图形,并且建立了自然的过渡关系。
罗西将类型学结合城市集体记忆,通过人的联想将抽象法则与原型联系,形成新理性主义类型学。 拉斐尔●莫内欧的类型学继承阿尔多●罗西的思想,既有对历史建筑功能改进的还原(如圣母大教堂以 拉丁十字教堂为原型,国立罗马博物馆的巴西利卡教堂空间)、对历史场景的抽象几何还原(穆尔西亚 市政厅与罗马剧场遗址,洛格罗尼奥市政厅与阿尔罕布拉宫外廊),也有对建筑构造的转化应用(如飞 扶教育家、演说家和评论 家。作为西班牙唯一的一个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他植 根于西班牙本土文化结合现代理性,立足于历史 、城市地 域文化、人性化的空间体验以及材料和细节建构,否定那 些只有短暂生命力的建筑,强调建筑师尝试为社会创造 “恒久纪念碑”的重要性。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对社会的 责任感和对建筑本质内容的不懈探索使他获得了国际建筑 界的广泛赞誉。
➢ 02
与许多现代建筑师不同,莫尼欧并不多注重于欧洲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表现主义的 融合。 他建立了一套解释日尔曼人与尼德兰人传统的温和的说法。职业初期的莫尼欧 就开始凭借他在建筑设计上的天赋来证实自己的理论。因此这个说法的意义和目的在 他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中被格外清晰地反映出来。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建筑学122 杨镜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与人的休养生息有机相伴,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
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肌理的形态可以是历史遗留的片断,也可以是建成不久的建筑群落,只要其空间形制与内容能对引领整个地段的风格有着影响,这种布局就可以称之为肌理。
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
“肌”,是物质的表皮;“理”,是物质表皮的纹理。
城市肌理不仅是建筑与景观视觉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城市组织形态的体现。
城市肌理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是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的反映。
在长久的历史冲刷下,很多城市肌理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活跃在空间肌理下隐含着的人文情结,院落、里弄、胡同等传统城市肌理可以像年轮一样成为时间的印记。
从空间的街巷和建筑排布的肌理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琢磨,从新与旧空间交织的街区肌理对比中可以感受到.。
历史的纵深与时空的张力。
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尚存的文化内涵如何延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借助规划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来识别、整合、复兴城市街区中的微观空间构造。
把空间设计转化为肌理延续,从城市肌理的角度而非从建筑形式本身来塑造空间形象,这是在建设过程中须不遗余力去发掘的,也为在城市空间创造中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论城市肌理的延续

同的作用 , 但是这些 因素 的影 响程 度是不 同的 。在诸 多 因素 中 自 5 城 市肌 理 的延续 然环境 的影 响是第一 位的 , 它在第 一层次上决 定着城 市肌理 的大 5. 重 视 历 史 与 现 代 空 间 的 过 渡 1
方 向 。 因 为 城 市 是 建 在 地 上 的 , 不 可 能 成 为 空 中楼 阁 , 然 建 而 既 i 高度 控 制 与 高 密 度 的 城 市 肌 理 保 护 。建 筑 高度 控 制 是 为 ) 在地上 , 就必然要受到 自然环境的 影响 。山区与水 乡的城市 空间 了防止城市 肌理在视觉感官上 出现 的突凹突 凸, 从而也 进一步 防 肌 理 总 是 呈 现 出一 种 完 全 不 同 的 景 象 。 止城市 肌理在视觉上 的分 裂。高密 度是 城市有 别 于乡村 的一般
对大体量 、 多功能 的公共建筑 的需求等 等 , 都会 对城市 、 建筑 、 城 市 肌 理 是 人 类 社 会 、 济 和 自然 三 种 环 境 系 统 构 成 的 复 杂 求 , 经 院落地块 、 绿化 和地表 的肌理造 成一 定程度 的改变。现在 的城 市 空 问 系统 。它 反 映 了 过 去 和 现 在 城 市 文 化 、 术 和 社 会 行 为 的 历 技 城市形态受 政治与社 会实践 的影 响 史 过程 , 是城市历史文化 的综 合表征 。它 的构成要 素可概括 为道 主要表现为一种 自由的发展 , 还是有 的( 如一些 高层 的出现可能与长 官意志有关 ) 但相对 比较 , 路网、 街区 、 节点 、 市用地和发 展轴等可 见物质实体 以及其 他不 城
更 地 可 见 的非 物 质 因 素 。 城 市 的 肌 理 是 人 类 社 会 文 化 生 活 在 空 问 上 小 , 多 地 与 经 济 因 素 联 系 在 一 起 , 产 开 发 的 利 润 成 为 建 筑 群 规模 与布 局 方 式 的主 要 标 准 。另 外 , 筑 营 造 技 术 的 发 展 也 是 一 建 的物 化 , 且 是 经 历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叠 加 而 成 , 变 化 总 是 以 原 有 并 其 个不 可忽 视 的 因 素 , 于框 架 结 构 与 钢 结 构 的 出 现 , 网 间 距 以 由 柱 的形 态 为 基 础 , 在 空 间 上 对 其 存 在 进 行 依 附 和 改 造 。 也 可 以 这 并 及 可 以 达 到 的 跨 度 的增 大 , 筑 构 件 与 材 料 大 小 的变 化 等 也 会 导 建 么说 , 城市肌理是记 录城市历史信 息的物质载体 。 致 人们 对于建筑肌理规模 的认识发 生变 化。 影 响城 市空 间肌理形 成的 因素 多种 多样 , 每一种 因素都 有不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

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一、引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承载着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需求。
城市的肌理是指城市内部的布局、地块分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征。
对城市肌理的赏析和延续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肌理的赏析城市肌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包括地块布局、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方面。
2.1 地块布局城市的地块布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地块布局可以保证城市内各功能区块的合理组织,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等的地理分布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2.2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城市肌理中具有明显特色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可能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而产生差异。
赏析城市的建筑风格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沿革以及文化传承。
2.3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城市肌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拥堵问题,并且方便市民的出行。
赏析城市的交通组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三、城市肌理的延续城市肌理的延续是指在城市更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留和弘扬城市原有的文化和特点。
3.1 保护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城市肌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城市更新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护历史建筑,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3.2 弘扬传统文化城市肌理的延续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修复文化遗址等方式,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发展可持续城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肌理延续的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造血功能和生态环境,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的肌理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四、结论城市肌理的赏析和延续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赏析城市肌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而城市肌理的延续则需要我们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保留和弘扬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城市肌理的传承与更新

城市肌理的传承与更新摘要:城市肌理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化的产物,是一个城市人文记忆和历史信息的载体,如何在城市肌理中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解读城市的人文记忆,构筑城市的美好未来,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河西古镇开发中如何保护原有城市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做到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和风貌特征的同时,又能改善人居环境,使新的城市肌理能够“有机切入”原有肌理,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Abstract:Urban structure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al history and product,which is the carrier of the human memory and history information. How to continu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terpret the human memory and construct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 citie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ities' develop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xi ancient town,how to protect the original urban structure,continue the city'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protect the city's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nd style,at the same time,improve the human settlements and make the new urban structure become "organic entry" the original structure,become the urgent realityproblems paid attention to solving.关键词:城市肌理;街道空间;人文记忆;历史文脉Key words:urban structure;street space;human memory;historical context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8-0106-020 引言城市肌理是指宏观尺度上的城市实体或城市空间,在二维状态呈现的易为视觉观察出规律的形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肌理的建筑延续
城市肌理是城市中地块、建筑、道路、院落、景观等诸多肌理元素的排列组合,不同的排列顺序形成于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足迹。
文章以柳州市工人医院建设方案为例,对如何延续城市肌理进行分析,探讨工人医院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理念。
标签:城市肌理;建筑延续;工人医院
前言
柳州——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
在医疗技术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设施与技术不匹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老城区进行医疗建筑更新很有必要。
柳州市工人医院建设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建筑承载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其表现是综合性的。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其环境的评价会随着感知、体验、及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建筑的核心理念及价值应是始终延续的。
1 城市肌理概述
1.1 基本概念
肌理,来源于美学概念,指因材料的不同搭配以及构造而使人获得的触觉质感及视觉触感。
引申到城市语境中,就是指纵横的街巷、错落的里弄、严整的街坊等元素组成结构体系及空间体系,这些肌理元素在不同年代背景及生活模式的引导下,依托不同主线进行着有趣的排列组合。
城市肌理,齐康先生对其作了这样的定义:城市是由街道、建筑物组成的地段以及公共绿地等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态,由这些几何形态组成的不同密度、不同形式及不同材料的建筑形成的质地所产生的城市视觉特征为城市肌理。
一个区域的城市肌理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由它决定的物质、经济以及文化价值。
1.2 城市肌理的特征
(1)尺度层级。
城市肌理具有不同的尺度层级,从最大范围来说,肌理以自然环境为主,如小比例尺卫星遥测照片所看到的;从区域范围来讲,就是稍大比例尺航空照片所展示的区域性特殊环境;从局部来说,建筑群体就展示出最小范围的肌理。
(2)一定的密度。
城市肌理由于建筑组成密度的不同而形成完全质地相异的肌理形态,或细腻、或粗糙,或清晰、或模糊,或规律、或无序。
(3)拼贴特征。
城市肌理是经历过各个历史时期的累积和叠加而形成的,因此表现出不同时期历史性的拼贴特征,此外,也有同一时期不同肌理形态的拼贴。
(4)人文特征。
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人的活动产生出不同的城市肌理。
2 柳州市城市肌理现状
2.1 城市肌理现状问题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幅度大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空间的流动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空间变得越发开放,原有的城市格局被打破,城市肌理面临着被割裂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1)传统肌理的破坏。
包括大体量建筑对传统视线联系的阻断及环境上侵蚀旧城肌理,有活力的传统场所被迫消退,地方文化特色逐渐埋没,导致城市肌理延续断裂。
(2)肌理的粗糙化。
包括居住肌理、活动肌理以及商业肌理三方面的粗糙化。
(3)肌理的趋同化。
现代城市越是发展,其城市特征就越是趋同,宽马路、大广场、大草坪、中心商务区、标志性建筑等让人麻木。
2.2 值得借鉴的历史肌理建筑
2.2.1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柳江南岸驾鹤路91号,占地面积2176.75平方米,建筑面积409平方米,始建于1933年,属仿法国教堂建筑风格。
(见图1)图1 柳州市天主堂
2.2.2 胡志明旧居。
胡志明旧居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乐群社旧址、蟠龙山扣留所旧址、红楼旧址三座建筑物。
图2 胡志明旧居
3 城市肌理延续的手法
3.1 延续传统的地块界线
地块界线是用地范围的清晰划分,同一地块内衍生出一类契合功能及环境要求的建筑单元模式,在相邻地块反复重现一种建筑形式则最终整体地定义出一个地段的特有肌理,形成一种连续的空间格局。
如果这种地块界线被打乱,那么相关的建筑形式就会无重复的边界可循,从而导致该地区城市肌理的突变,长此以往最终会失去原有的风貌特色。
3.2 注重历史与现代空间的过渡
(1)高度控制。
对新建筑进行高度控制是为了防止城市肌理在视觉感官上出现突兀,以进一步防止城市肌理在视觉上的分裂。
(2)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
不同时代为满足不一样的社会需求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建筑类型。
新的建筑类型必然是从古典的城市类型发展而来。
(3)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场所。
现代城市场所理论认为,城市场所是由具体的事物构成的,特色是场所的精髓所在。
4 柳州市工人医院方案设计
4.1 周边环境解读
4.1.1 乐群社。
基地西北角保留的欧式建筑--乐群社,旧址于1927年建成,2008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谨的比例,精美的西部,厚重的体量,使之成为柳州市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4.1.2 鱼峰山。
基地南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传,鱼峰山是对刘三姐生活劳动和传歌升仙的地方,传统造园手法中,往往喜欢在这翠山绿水中点缀红色的凉亭。
(见图3)
图3 分期建设示意图
4.2 规划和设计
柳州市工人医院位于鱼峰山公园南面,始建于1933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为适应时代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原址上进行建筑改造,其规划和设计注重建筑空间的组合和流动,注重城市肌理的传承和持续发展,把人文和历史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4.2.1 分期建设。
规划保留原有1#内科住院楼、2#办公楼,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
一期于用地南面兴建3#住院楼;二期拆迁用地北面现状职工宿舍区,建设门急诊、医技一体的5#综合大楼,并开辟人行主入口广场,提升医院的功能与环境档次,同时利于文物保护建筑乐群社的景观保护和开发利用;三期拆除现状门诊大楼,兴建住院、医技一体的6#综合大楼,并完善中心花园的各种景观设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环境品质;远期整合东面的后勤及供应等功能模块,建设后勤综合大楼。
4.2.2 建筑的形式、材质和色彩。
通过对周边环境的仔细研读,得出以下设计构思:为了尊重传统文化和周边环境,设计采用简约的欧式建筑、主体颜色为红色,通过对传统建筑的语言、符号进行提炼和抽象,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建筑材料寻求院区的延续性和多元性,既能体现时代的要求,创造出城市的活力,又能做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形式上,整个大楼采用古典主义造型手法,立面三段式处理;在建筑材质上,裙房采用大理石材质,厚重整齐又富变化的界面廊定了主入口干道的空间感;在建筑色彩上,建筑墙身主体为红色,与周边的山体遥相呼应。
整个大楼虚实形体比例关系的推敲使之优雅宜人、沉稳大气,幕墙的运用又让整个建筑具有时代感。
(见图4)
图4 方案整体鸟瞰实景图
5 结束语
新建筑要真正成为属于这座城市的一份子,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每一位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者在每一次任务中,都在不断地塑造着城市的肌理,不让城市落入缺乏记忆、历史及文脉的境地是我们重要的责任,希望柳州市工人医院建筑能够成为该市的自然肌理并延续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城市肌理赏析及延续[EB/OL].曾卫教授工作室的博客,2014.
[2]杨鸿志.论城市肌理的延续[J].山西建筑,2010.
[3]魏来,时玉晖.建筑肌理的延续[J].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