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中期论文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3300字》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3300字》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大部分学者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Panicos (1996)等探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对16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当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系统性地导致金融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1]。

Simon (2004)等以中国为例进行研究金融开放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尽管信息的电子传输会大大减少由于距离而导致的金融信息获取受阻,但地理因素仍然为金融服务主要集中于北京等特定地区的关键性因素[2]。

Arjana (2007)等利用了宏观和行业数据,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发展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可能不会对增长本身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影响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机构的质量[3]。

Matías (2007)等认为国内金融发展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开放的国家的增长影响要小于在两个方面都封闭的国家,在允许资本流动的情况下,非贸易部门的规模对于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4]。

在对金融发展的衡量标准方面,King与Levine(1993)认为金融发展质量的各种衡量标准与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物资本积累速度以及经济体使用实物资本的效率提高密切相关[5]。

Pagano(1993)认为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对“金融发展”概念的重点,要研究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具体的影响是什么,必须要具体说明相关的特定金融市场[6]。

2.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有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分成三方面,学者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的研究、学者对金融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以及学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李伟(2019)提出标准化建设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就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7]。

金融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简介:本文旨在对金融学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探讨不同主题,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当前金融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综述文献将分为五个主题,涵盖金融市场、投资组合、企业金融、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

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作为实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机构,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文献研究显示,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的特征以及交易活动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关研究对此进行了广泛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模型,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

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最基本的决策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投资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的模型和方法,如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和套利定价。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于全球投资和跨国资本流动等问题,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投资视角。

三、企业金融企业金融是研究企业融资、投资和分配政策的领域。

研究表明,不同的融资结构和融资决策会对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在企业金融领域,有关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融资约束和企业债务政策等研究也备受关注。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公司并购等议题也是企业金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监管在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献研究显示,金融市场监管内容包括监管机构的建立与改革、监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监管工具和手段的运用等。

当前关于金融市场监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风险防范、市场不确定性和金融监管创新等方面。

五、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文献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测量和控制。

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对冲、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策略等方面。

此外,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波动性等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结论:通过对金融学研究领域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投资组合、企业金融、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等多个主题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金融文献综述 4700字

金融文献综述 4700字

三一文库()〔金融文献综述 4700字〕文献归纳和述评研究背景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

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

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

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状况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il Kama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v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19xx年Kama 和vrsky 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Kama还在20xx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

19xx年Kama、Slovic 和vrsky 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19xx年,Bod和R..al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

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alr、Sillr、Sri、Sama以及Oda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作者XX大学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

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

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

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一、前言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

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

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

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

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

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王宏伟(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张丽丽(2019)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李明(2017)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赵婷婷(2018)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指出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实践及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强(2016)分析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张勇(2017)研究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4.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陈文(2015)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黄丽娟(201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5.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王思宇(2014)分析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建议。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
金融专业文献综述选题: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及影响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近年来在金融行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随后,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货币与支付、智能合约、股票和证券交易、借贷和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案例研究,评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潜在优势。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了中介机构的参与,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次,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改变金融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能重新定义金融行业中的角色和业务模式,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变革。

最后,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状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同时,也将讨论区块链技术
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如隐私保护、监管合规等问题。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起来,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潜力和局限性,并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024年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文献综述》范文

《2024年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文献综述》范文

《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文献综述》篇一一、引言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探讨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

首先,我们将从全球视角出发,梳理金融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我们将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概述,以揭示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我们将对前人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二、金融发展的背景与意义金融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金融领域内,通过政策、制度、技术等手段,实现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的普及。

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金融发展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其次,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最后,金融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文献综述1. 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与一国的法律制度、产权保护、政府监管等密切相关。

例如,La Porta et al.(1997)认为,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产权保护能够保障投资者的权益,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政府监管在金融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适当的监管能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2. 技术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逐渐成为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等经济因素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金融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金融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分析文献综述07金融三班 070601322 刘文娅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它是期货市场中产生比较晚,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期货品种.目前金融期货在全世界期货交易中占到90%的比重,其中股指期货占到了三分之一。

股指期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衍生上具之一。

它是以股市的价格指数为其交易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

目前,国际股指期货的交易规模日趋扩大,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市场上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避险上具之一.股指期货通常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及投资三大功能,而规避风险是期货交易的最主要功能。

股指期货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规避风险,也就是风险的对冲,即套期保值,具体指通过利用股指期货和指数现货的反向操作,使得股指期货的收益(损失)与指数现货的损失(收益)相互对冲,从而规避市场的系统波动风险,实现资产的套期保值。

一、引言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资本市场资产运作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市场交易份额和交易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已经成为各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金融衍生工具之一。

自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率先推出价值构成综合股价指货以来,股指期货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工具,从而使投资者不必去选择其它市场进行交叉套期保值,降低了套期保值过程中的风险,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方便了套期保值者的交易,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提升了避险效果。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实质是套期保值者将现货价格波动性风险转变为基差波动性风险,基差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虽然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它们受许多共同因素的影响,然而一般情况下期货市场的波动性要大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虽然二者保持着相同的波动方向但波动的幅度有时会差异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中期论文
题目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院系金融学院
年级专业09级专升本金融学
姓名朱逢幸
学号12320177
指导教师张远为
职称副教授
摘要: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各国都把金融监管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他们不断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却发现金融风险及其酿成的金融危机却依旧一次次地对各国经济造成重大破坏。

这一问题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的思考。

国内外对金融监管的问题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学者将监管理论与其有效性结合起来考虑。

关键词:金融监管有效性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当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通过杠杆效应放大出来,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在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我国既面临着着力发展经济的重要历史任务,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的监管的难题,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的监管,如何使金融监管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国外金融监管的研究
Sismondi(1989)主张国家干预银行的经营,主张实行严格的银行监管。

这与当时经济条件环境密切相关,也可称为比较早的银行监管理论。

它探讨了为什么管制失效而又发生管制的原因。

作者指出:“经济管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理解谁从管制得益,谁因管制受损,管制会采取什么形式及管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管制是源于被管制者追还私利的政治活动,是保护被管制者的利益免受市场力量的影响。

Gowani和Marquez(2007)提出建议,建立同一点金融监管机构,他们认为金融监管中的外部性使独立监管机构的解决方案产生集体无效率。

二、关于我国金融监管的研究
(一)关于加强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
金融市场的失灵决定了金融市场必须由政府来进行必要的监管,这在理论界已默契的达成了一种共识。

中国银监会(2010)指出,如果金融监管不能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那么金融机构的利益、金融投资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张永成指出由于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波动性,这样使得金融监管具有客观必要性。

因此针对我国在经济转轨
过程中出现的金融监管基础薄弱、监管措施不力、监管效率不高的现状,加大央行金融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堵塞监管漏洞,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叶姗(2011)提出金融监管是否必要的判断是监管比不监管好。

郑涛,杨俊(2013)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从金融行业内部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和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两个方面得出,对金融机构而言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超额收益而不是尽量避免风险。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关于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原因研究
于永宁(2012)在文章中表示目前我国“一行三会”监管协调机制面临不能实现对风险的监管全覆盖、协调机制法律效力低下、信息互通机制没有建立等方面。

就其根源在于国家所有权导致的监管权不能平等和监管目标失衡,以及国家行政级别导致的监管独立性缺失和监管执行力下降。

现行金融监管格局的主题虽然是一行三会,但事实上行政监管者在行政权责划分上并没有就金融、会计、财务厘清关系,一家大型国有金融集团可能面临七八个机构的监管,每个监管者都存在设租、寻租的理由。

曹凤岐(2009)指出,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中多头监管与交叉监管导致监管冲突和监管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实施监管的职责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承担,但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这种分业监管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因此明确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可以使各监管机构充分交流监管信息、防止监管不作为。

王银枝(2003)表明我国的银行监管往往没有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导致成本较高,有效性欠佳。

包括人力成本、对监管人员的再监督成本、监管成本等。

陆磊(2003)曾对金融监管腐败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认为这些中间的利益群体影响了我国的监管体系建立。

陈亚芹(2011)认为我国金融监管比较偏重合规性监管因此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

一切跨部门的金融创新至少需要得到两个以上监管当局的批准,增加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而且不利于统一金融市场的简称。

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重国有银行轻其他银行等这些问题使金融监管的作用和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关于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措施的研究
安志达(2003)提出了对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进行功能性监管的远期目标。

程丽萍(2008)率先提出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提出自由化下的风险。

刘夏,蒲永健(2005)通过分析认为一个有效的混业监管模式更利于市场的繁荣。

樊纲(2006)则是从制度上要求政府加大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力度,特别是证券市场。

廖祺(2013)提出金融监管的改革应从体制、方式以及产品监管三方面推进改革。

从市场准入监管到行为监管转变,从合规导向型监管向风险导向型监管转变,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事后监管处罚与建立市场推出机制。

同时从注重产品审批转移到注重信息披露监管与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相结合。

高宾(2011)认为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信息沟通、改善自身调控水平,在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上加强沟通协调。

中央银行应该和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培育良好的微观金融市场环境,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叶姗(2011)得出在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建立一体化的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成为我国最理想的制度选择,建立一个专司宏观审慎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功能的高水平金融监管委员会。

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于金融监管权奋力制衡,更要考虑程序上的管控,才能更好的监督监管者。

参考文献
1、郑涛,杨俊《基于演化博弈的金融监管有效性判定》[J],商业时代,2009
2、廖祺《探析我国金融监管的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3
3、高宾《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性研究》,[D],2011
4、王银枝《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探讨》,[B]2003
5、陈亚芹《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1
6、张永成《金融监管有效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7、于永宁《一行三会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性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2012
8、于永宁《金融监管模式的博弈与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2011
9、廖凡《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经营监管模式的选择》2008
10、吴定富《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J],中国金融,2010
11、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M],2007
12、张忠军《金融监管权的监督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
13、许孟洲,金融监管法研究[M],2008
14、莱昂纳德赫维茨《谁来监督监督者》[A]2009
15、魏加宁《现行金融体制要求加强金融监管协调》[N]金融时报2010
16、魏革军《危机推动下的金融监管变革》[J]中国金融2010
17、霍浩《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升》[J]教育教学研究2011
18、潘赢.高茜论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专业性[J]决策与信息2010
19、田贵贤《我国征券市场风险监管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
20、顾华详《论国际金融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警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