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州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2018年3月22日2017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

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图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

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

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

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

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4.2%。

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医疗保健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0-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成功实施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了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个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2017年南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南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6.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9.2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9.12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22.2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7.70亿元,增长10.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903元,比上年增长6.7%。

图1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1:42.1:35.8调整为20.2:43.0:36.8。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37.7%和48.4%,分别拉动GDP增长1.1、2.8和3.7个百分点。

图2 2013-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初步统计,全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比上年增长13.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8.99亿元,增长33.7%。

“正统网”入驻电子商务企业423家。

2017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9.04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12.02万人,农村户籍人口207.02万人。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8万人,城镇化率为55.8%,出生率13.7‰,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6.7‰。

表1 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0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99%以内,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图3 2013-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

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7.7%,医疗保健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食品烟酒类下降0.9%。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

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2亿元,增长8. 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0.11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799.82亿元,增长5.7%,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和2.8%;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1.7%、1.3%、1.2%、0.9%和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6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10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73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20.84亿元,增长13.6%。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3.23万亩,增长3.8%;经济作物种植9.10万亩,下降0.4%;蔬菜种植34.93万亩,增长4. 7%;水果种植8.88万亩,下降6.3%。

粮食总产量14.56万吨,下降8.0%;蔬菜产量50.53万吨,微增0.04%;水果产量17.0万吨,下降6.9%。

2017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09%,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2.5万人,出生率17.15‰;死亡人口4.7万人,死亡率6.42‰;自然增长人口7.8万人,自然增长率10.72‰。

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4.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30亿元,增长4.5%,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1.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71亿元,增长7.6%,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2.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03亿元,增长7.2%,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45.7%。

三次产业结构为18.6﹕38.8﹕42.6,第一产业占比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与上年持平。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5%,金融业增长5.4%,房地产业增长12.0%。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3.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06.88亿元,增长8.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12.28亿元,增长8.4%。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69.79亿元,增长5.3%。

民营经济增加值1818.22亿元,增长7.7%。

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4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5738美元,增长6.4%。

全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8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税收收入7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其中,增值税17.44亿元,增长15.0%;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11.93亿元,增长17.4%;个人所得税3.25亿元,增长22.7%;企业所得税6.32亿元,增长28.8%。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

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

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8年3月14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带领下,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2017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50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49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6015.2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54.37亿元,增长8.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9:27.97:70.94。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9%和79.3%。

2017年,广州市人均GDP达到150678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317美元。

图1: 2013-201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城镇化率为86.14%。

年末户籍人口897.87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20.10万人,出生率22.7‰;死亡人口6.09万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人口14.01万人,自然增长率15.8‰。

户籍迁入人口18.06万人,迁出人口4.71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3.35万人。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79.69%。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2.3%,其中,能源类上升1.5%,高技术类上升1.5%;轻工业上升1.4%,重工业上升2.8%;生产资料上升3.8%,生活资料上升0.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升8.8%,其中,燃料、动力类上升13.7%,黑色金属材料类上升12.7 %,有色金属材料- 1 -及电线类上升16.5%,化工原料类上升9.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3.2%。

图2: 2013-2017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2017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7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0%,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3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3.27%。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1026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 4.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66万人。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5947.00亿元,增长14.0%。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812.00亿元,增长21.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465.00亿元,增长0.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06亿元,可比增长10.9%。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5.99亿元,增长12.5%。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1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6.8%;蔬菜种植面积151.0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6%;花卉种植面积- 3 -21.89千公顷,增长17.3%;甘蔗种植面积7.27千公顷,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6.28千公顷,减少10.1%。

全年粮食产量27.34万吨,减少37.4%;蔬菜产量383.77万吨,增长2.6%;花卉产值50.17亿元,增长19.0%;甘蔗产量89.02万吨,增长1.7%;油料产量1.71万吨,减少10.0%,园林水果产量52.81万吨,增长6.7%。

全年肉类总产量19.22万吨,减少11.9%。

其中,猪肉产量6.45万吨,减少11.2%;禽肉产量12.58万吨,减少12.3%。

全年水产品产量47.16万吨,减少2.3%。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9.86万吨,增长20.4%;淡水产品产量37.3万吨,减少6.9%。

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912.7亿元,增长0.5%。

都市农业总产值1387.8亿元,增长0.4%。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都市农业示范区63个。

农业产业化产值60亿元,增长0.5%;农业产业化规模达13.8%,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545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5%,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4.5%,电子及通信设- 4 -备制造业增长10.1%,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21.4%,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8.8%。

图3: 2013-2017年广州市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2.1%。

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7.4%和3.9%,石油化工制造业下降4.2%。

全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5.1%,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2%。

- 5 -表2:2017年广州市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221.51亿元,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1309.30亿元,增长11.8%。

亏损企业亏- 6 -损额上升12.8%;企业亏损面15.6%,上升1.3个百分点。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83个,比上年增长7.0%;实现增加值588.98亿元,增长3.6%。

图4: 2013-2017年广州市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四、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355.98亿元,增长3.4%;民间投资2495.73亿元,下降1.0%;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1015.46亿元,下降8.9%。

- 7 -图5: 2013-2017年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51亿元,比上年下降50.3%。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51.51亿元,增长2.7%。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57.81亿元,增长6.4%。

工业完成投资736.26亿元,增长3.1%。

基础设施投资1684.30亿元,增长15.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5%。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29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

先进制造业投资467.56亿元,增长25.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

表3:2017年广州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27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769.49亿元,增长11.0%。

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599.67亿元,下降11.9%;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359.32亿元,下降5.3%;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810.50亿元,增长51.7%。

办公楼完成投资330.23亿元,增长8.6%;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98.50亿元,下降20.6%。

- 9 -表4:2017年广州市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47.44亿元,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5.15亿元,增长8.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259.35亿元,增长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43.24亿元,增长5.8%。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62164.66亿元,增长12.0%。

- 10 -图6: 2013-2017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含产业)实现零售额3997.56亿元,增长8.0%,占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的48.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8.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1.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4.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9.3%,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7%。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96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

- 11 -六、对外经济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97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商品出口总值5792.15亿元,增长12.3%;商品进口总值3922.21亿元,增长16.0%。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69.94亿元,比上年增加62.76亿元。

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227.7亿元,增长55.1%。

表5:2017年广州市进出口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2 -表6:2017年广州市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表7:2017年广州市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13 -表8:2017年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59个,比上年增长40.0%。

合同外资金额133.91亿美元,增长35.3%。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2.89亿美元,增长10.3%。

- 14 -表9:2017年广州市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1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表10:2017年广州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11:2017年广州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16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9011.74万吨,增长8.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967.40万吨,增长 1.9%。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37.20万国际标准箱,增长8.0%。

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6583.69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33.85万吨,分别增长10.2%和8.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56.02亿元,增长19.0%。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15.94亿元,增长35.5%;电信业务收入340.09亿元,增长3.6%。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275.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

其中,入境旅游者900.48万人次,增长4.5%;境内旅游者5375.14万人次,增长5.8%。

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45.74万人次,增长4.9%;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54.74万人次,增长4.2%。

旅游业总收入3614.21亿元,增长12.3%。

旅游外汇收入63.14亿美元,增长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