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2.26•【文号】环办[2002]16号•【施行日期】2002.0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0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现将《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附件: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六日附件:200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一、制(修)订有关环境监测法规制度1、颁布《全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组织修订《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2、修订并颁布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印发《全国环境监测“十五”计划纲要》、《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基本标准》、《环境监测成果奖评奖办法》;二、做好主要流域水质和重点城市水源地水质监测1、调整、规范各大流域国控断面;2、继续抓好主要流域已建4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并按时发布水质周报;做好新建3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从6月5日开始发布水质自动监测周报;3、47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按国务院要求正式发布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月报;启动20万以上人口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旬报工作;4、完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组织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的各级监测站开展库区水质同步监测和环境调查;5、加强“三河三湖”环境监测网、长江环境监测网、近岸海域监测网的运行管理;组建黄河、松花江、珠江流域环境监测网;6、继续做好“三河三湖”水质月报;开始发布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月报,开展入河(湖)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和调查。
三、做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加强全国酸雨监测工作1、继续做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做好69个城市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于6月5日实现空气质量日报;2、建设3-5个空气和酸雨背景监测站;完善全国酸雨监测网;3、开展酸雨调查,“两控区”内的所有市、区和县开展酸雨常规监测,其它地区的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开展全年的酸雨污染调查监测;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网的城市按国家监测计划开展酸沉降常规监测。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现将2002年我市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在国内大中城市居首位。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8:55.2:44.0,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出口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在高位运行。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42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3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2、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增加2002年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47.4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2%,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新建项?"三同时"环保投资以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等。
高强度的投入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3、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全球500佳"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旨在表彰在环境保护及促进环境质量提高方面有特殊贡献和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的官方环境保护评选活动,是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荣誉。
由于深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002年5月深圳市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称号,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深圳市20多年来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2002年辐射环境

2002年辐射环境2003-06-05状况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度,北京、陕西、浙江、江苏、福建、山西、山东、黑龙江等省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51.5~96.7 nGy/h,其他地区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93.9~107.0nGy/h,若扣除各地宇宙射线的贡献,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测量值一致。
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水系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与历年监测结果基本一致,U、Th、226Ra、40K、90Sr、137Cs的含量与全国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测量值基本一致。
北京、河北、黑龙江、新疆、包头等省市空气中氡浓度为28.2~66.5Bq/m3,与历年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库区及其周围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气溶胶、水、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其他环境相比,处在同一水平。
电磁辐射污染源对部分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结果表明:移动通信基站,除个别基站楼顶平台电磁辐射水平超过有关标准外,其周围居民室内或办公室室内等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
高压输变电工程,部分220kV和500kV高压输电线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超过国家规定限值,个别点位工频电场强度超限值约二倍。
广播电视发射台,其周围环境部分距天线较近的敏感点电磁辐射水平超过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规定的限值。
虽然电磁辐射污染源呈迅猛增长之势,局部环境存在超标现象,但总体上电磁辐射环境质量仍然较好。
措施与行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十五”期间全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
编发了《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编制了《全国环境监测网络(辐射部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国家计委的立项审查,根据该报告,2004年底前国家将投入一亿多元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建设;编制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试点方案》;组织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单位γ辐射剂量率测量比对。
2002年中国能源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态势

2002年中国能源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态势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2002年中央连续第六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新世纪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环境保护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2002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整整10年之际。
从美国布什政府提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到中国政府宣布核准《京都议定书》,从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的《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到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德里部长级宣言》,我们看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2002年中国能源环境状况1.环境保护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1月,为总结“九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布署落实全国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地方政府及国务院各部门的责任。
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朱鎔基总理作重要讲话。
2002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中央连续第六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
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请求批准<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报批稿)>的请示》。
国务院原则上同意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执行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保到2005年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80%以上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2环境公报

2002年是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贵州省政府批准了《贵州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了"十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全省环保工作在十六大精神、全国第五次环境保护会议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在经济增长9.1%的形势下,2002年度全省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部分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削减;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得到巩固,基本防止了污染反弹;生态建设取得大的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全省两大水系水质总体良好,53.4%的断面能满足I-III类水质要求,绝大部分出境断面水质良好,但城市及工矿区附近河段污染较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三级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83.3%,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全省的酸两污染范围和强度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酸雨污染强度有所减轻。
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水环境质量状况2002年全省共监测了33条河段的73个断面,其中52个断面设置在流经城镇的河段。
73个断面中,39个断面满足I-III类水质要求,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3.4%;6个断面为IV类水质,占监测断面总数的8.2%;28个断面属V类和劣V类水质,占监测断面总数的38.4%。
受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影响,水质较差的断面大多位于流经城镇的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高健酸盐指数等。
全省的11个出境断面水质良好,绝大部分断面均为I类-E类水质。
2002年全省7个湖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乌江渡水库、虹山水库、梭筛水库、革海)的23个测点中,15个测点满足II-III类水质要求,占监测点总数的65.2%;、5个测点为IV类水质,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1.7%;3千断面为V类和劣V类水质要求,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3.0%。
200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200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成效显著。
2002年国家投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达264.98亿元。
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当年完成413.2万公顷(退耕地造林197.5公顷,宜林荒山造林215.7万公顷),退耕农户补助钱粮得到及时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调减已基本到位,纳入天保工程区的9466.7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管护,59.76万森工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5省、区完成治理面积228.4万公顷,风沙源林草植被开始恢复;“三北”防护林工程已将建设重点转向防沙治沙,全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达39万公顷;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绿化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39.5万公顷,封山育林225.1万公顷。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2002年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49处,新增保护面积359万公顷。
大熊猫、朱huán@①、金丝猴、老虎、藏羚羊、兰科植物、苏铁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林木采伐、建设贷款等政策相继出台,当年完成造林36.9万公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的“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完成造林9.6万公顷。
毕业论文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普遍推行招标制、承包制、监理制、报帐制和审计制,认真落实“五到省”责任制度,并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机管理与监测等手段,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
各地、各部门对义务植树工作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
党政领导普遍带头参加义务植树,认真履行义务,起到了很好的率先垂范作用。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已连续13年带头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各地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新机制,采取灵活的办法,进一步丰富了义务植树的组织形式。
2002年5_8月国内环境事件数据

中国安全生产报 05228 (2) 中新社梅州 05229 电
光村
5 05 湖南
20 多个县近 2 万 hm 2 范围的森林由于病虫危害引起枯死, 松材线虫 央视国际 06201
病
6 06 黑龙江
大面积农田虫害, 草地螟, 全省有 41 个县、市 (区) 出现草地螟成虫, 新华网哈尔滨 06214 电
虫侵袭, 虫害发生面积达 1 800 多万亩 小吉丁虫害
新华网乌鲁木齐 07217 电
9 07 浙江舟山市嵊泗县泗礁岛 森林虫害, 数千亩森林受到危害, 马尾松毛虫
今日早报 07223
10 07 湖北省竹山县
新华网 06216
萄站区间的黄岭
10 06218 国道 319 线酉阳秀山交界处、龙 暴雨, 大面积泥石流, 1 人死亡、1 人失踪、1 人受伤
重庆晚报 06221
潭、板溪、城南和龙池等路段
11 06219 323 国道江西于都罗坳境内
山体滑坡, 国道中断交通 6 h, 1 200 余部车辆受阻
12 06224 316 国道陕西汉中境内 232 km、 山体滑坡, 导致交通中断
创南西路
18 08 重庆两江
鱼饲料重金属污染日重
扬子晚报 07218 华商报 07- 18 重庆晨报 07223 兰州晨报 07231 中新网太原 07225 江南都市报 07225 新华网湖南 08207 电 新华网南宁 08230 电
江南都市报 09205
重庆晚报 08228
Ξ 收稿日期: 2002209214 作者简介: 王亚军 (1975- ) , 男, 博士, 讲师, 从事安全与环境工程研究。
2
06203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阿合别斗乡 遭受 8 级强沙尘暴袭击, 经济损失达 3 万多元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2003年6月1日中央关怀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
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2002年,开始启动奥运建设,公布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绿色奥运”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
2003-06-05
2002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6.45‰的情况下,全国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比上年有所减少,呈持续减少趋势。
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67万吨,比上年减少2.7%。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84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2.7%;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83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57.3%。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9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2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2.6%;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7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67.4%。
工业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平均比上年下降12.3%。
200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27万吨,比上年减少1.1%。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1.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6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8.9%。
烟尘排放量1013万吨,比上年减少5.4%。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0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9.4%;生活烟尘排放量20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0.6%。
工业粉尘排放量941万吨,比上年减少9.3%。
2002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635万吨,比上年减少8.9%。
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5.0%。
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322个,其中,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2个。
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757个,总面积13294.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2%。
200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5.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1.8%;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188.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0%,其中用于废水治理投资71.5亿元、废气治理投资69.8亿元、固体废物治理投资16.1亿元、其它治理投资31.0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389.7亿元,比上年增加15.8%。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57.60%,增长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国债资金带动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439.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1366.9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84.0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82.9
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128.8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1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86.7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8.3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1.5 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2.3 二.废气排放及其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1926.6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562.0
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64.6
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1012.7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04.2
生活烟尘排放量208.5
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941.0
4.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72.9 5.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55.1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94509.4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50061.2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0 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30039.5 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16617.5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2635.2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385.6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1363.4
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188.4 “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投资额389.7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785.3 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1.33 五.工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11580 2.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188.4 其中:治理废水71.5
治理废气69.8
治理固体废物16.1
治理噪声 1.0
治理其他30.0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1757 其中:国家级188
省级609
市级304
县级656
2.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13294.5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13.2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个)1121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个)194 6.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数(个)322 7.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个)82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制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数(件) 2 2.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数(件)32 3.当年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数(件)83 4.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100103 5.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285 6.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993 7.当年发生的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起)62 8.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起) 4 (二)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万个)91.8
2.排污费收入总额(亿元)67.4
3.排污费使用总额(亿元)66.6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237155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233129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8.3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53287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51882 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51196 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96.1 5.“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亿元)7550.4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389.7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24668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101.8 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8184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3582/25764.2 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3375/16057.9 (七) 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3786
2.当年获科学技术奖励数(项)107
其中:国家级 1
省(部)级一等10
省(部)级二等25
省(部)级三等71
3.国家环保总局当年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数(项)18 累积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数(项)477 4.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项)7 (八)来信来访
1.本年来信总数(封)435020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413880
3.本年来访批次(批)90746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批)74221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11665 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11045 (九)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1921
其中:水污染1097
大气污染597
海洋污染0
固体废物污染109
噪声与振动危害97
其他20
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4640.9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11798
其中:国家级29
省级323
地市级1939
县级7621
乡镇1886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2356
其中:国家级 1
省级40
地市级401
县级1914
3.各级环境监理所数(个)2693 其中:国家级 1
省级31
地市级395
县级2266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个)269
其中:国家级 5
省级29
地市级235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154233 其中:国家级1840
省级9610
地市级39545
县级98098
乡镇5140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46515
其中:国家级100
省级2684
地市级16000
县级27731
7.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人)41878
其中:国家级27
省级529
地市级7302
县级34020
说明: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