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

合集下载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理论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难度相对较大,一定要结合每个教育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去理解每一个理论。

而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地位】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而桑代克所提出的尝试错误说也被认为是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同时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所以该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各位学员结合桑代克所做的实验重点理解。

2.【实验】桑代克所做的实验叫做“猫开笼取食实验”,首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笼子,笼子中有一个杠杆,在笼子中触碰到杠杆,笼子门就会打开。

桑代克把一只猫饿了很长时间,放到笼子中去,笼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条鱼。

而猫进笼子之后特别想吃鱼,就在笼子中乱抓乱挠,无意中触碰到杠杆,笼子门打开,它走出笼子吃掉鱼。

桑代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之后,发现猫打开笼子需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并根据猫开笼所花费的时间绘制了学习曲线。

3.【实质】基于上述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实质,即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规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5.【意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具体而言,对教育有以下指导意义:(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2)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浅析桑代克试误说的高频考点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浅析桑代克试误说的高频考点

2017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浅析桑代克试误说的高频考点桑代克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的学习理论在美国的影响延续整整半个世纪,尽管有许多人对他的理论提出这样那样的反应,但是人们还是公认他在心理学上作出的伟大贡献。

他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他所开创的工作不仅在学习理论方面,也在教育实际领域、言语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先天--后天问题、训练的迁移以及把数量化的测量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问题上。

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桑代克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试误说,也就是他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所以这里我们只介绍他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在桑代克的早期工作中,他把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箱内有某种开门的设施: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纽。

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启开,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

他在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中对其多年的动物研究进行了总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一、桑代克——试误说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

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

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所谓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是行为的塑造、控制和改变,及行为的学习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和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一、桑代克——试误说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3、动物的学习就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就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就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

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

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就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与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她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就是刺激泛化。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所谓刺激分化,指的就是通过选择性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就是行为的塑造、控制与改变,及行为的学习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与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习前做好 充分准备
练习的环 节是必不 可少的
影响
'尝试—错误” 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数学的批 判性思维
THANKYOU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 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 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 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 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 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 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才会发生。反 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加强;若果反应的结果是令 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 包括使用率与失用律。前者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 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后者 是指如果不使用,这种联结力量便会减弱至消失。
03
试误说——基本观点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 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S-R之间的联 结。 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形成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即不断尝 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律
01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 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指南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指南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指南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_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一章的复习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这一章涉及到许多心理学家,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理论很容易让同学们产生混淆。

那么,在平时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对这些人物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增强复习过程中知识逻辑体系的准确性。

今天,李筱琛就来带我们看看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桑代克的相关理论。

关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我们教师类考试中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桑代克的迷笼实验,识记桑代克的理论名称——尝试错误说,理解并灵活运用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

桑代克的实验就是著名的猫的迷笼实验,也就是说桑代克的这个著名实验对象是猫。

有的同学不禁要问,为什么桑代克研究人类的学习行为,为什么要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呢?对此我们可以对桑代克的科研经历稍作了解。

桑代克开始在卫斯理大学学习时并未接触心理学的研究,之后来到哈佛大学,在读了当时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后,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开始研究心理学,可是,当他硕士毕业选择课题时,也仅是选择了一个和动物学研究十分相关的题目——鸡的直觉与智力行为。

硕士毕业后,桑代克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展开心理学研究,师从卡特尔,在期间桑代克的研究仍然与动物学的相关研究关系密切,他的关于猫的迷笼实验正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后来听从卡特尔的建议,不断地将动物学的研究拓展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行为上。

关于桑代克的猫的迷笼实验,同学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实验过程即可。

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笼子里,笼外有食物,笼门紧锁,猫可以通过抓绳或按按钮等方式将笼门打开。

第一次将猫放入笼子,猫惊慌失措,盲目地乱抓乱撞。

经过盲目尝试,猫触碰到了打开笼门的装置,跑出笼门吃到了笼门外的食物。

桑代克发现,随着将猫放入笼子的次数的增多,猫打开笼门的速度越来越快。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的迷笼实验,提出了尝试错误说或试误说。

关于桑代克的理论名称是需要同学们进行识记的。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桑代克的尝试——试误说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桑代克的尝试——试误说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桑代克的尝试——试误说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桑代克是通过饿猫开笼取食实验而提出该理论的。

在这个实验中,他首先将猫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将食物放在笼外猫看得见的地方。

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可以很快的通过按压笼子上的开关取得食物。

据此他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形成的。

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中,对于我们考试来说,我们学习掌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习曲线。

它是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笼子里面的猫每次能够取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二是“三大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准备律:在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准备状态,它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提前告知学习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避免在教学时进行突然袭击。

(2)练习律:它启发我们教学时进行实际的操作,反复的练习,增加知识理解的深度。

(3)效果律:也就是重视反馈,在学习之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对于学习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上为桑代克的尝试-试误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宁夏公职类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桑代克“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请认真阅读课程文本,想一想,借鉴这种理论怎样避免某些教师加大学生作业负担?答: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桑代克总结了三条学习定律:(1)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

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

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

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

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2)练习律。

桑代克认为,练习次数的多寡,影响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稳固程度。

要把练习和练习的结果反馈联结起来,才能进步。

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3)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

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发现的尝试错误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当然,人类的尝试错误绝非盲目的,通常是有目的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大胆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等待或盲目地对待疑难问题。

根据以上的定律,我们在教学中一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增加趣味作业;二要根据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三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一般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而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即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行为的塑造依靠强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强化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则会消退。

它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

而在行为主义中高频考点之一就是桑代克的试误说,要熟练掌握桑代克的理论,就需要全方位把握,包括实验、理论、教育意义以及对其理论的评价。

现就桑代克的试误说具体说明: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桑代克将饿猫关在笼中,笼外放了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面的鱼,但是想要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当饿猫看见笼外的鱼时,在反复的蹦跳时不小心打开了笼子的门,后来桑代克又多次重复试验,发现每一次饿猫打开笼门的时间都有所减少。

桑代克认为饿猫是屡次尝试错误而打开的笼门,因此得出了试误说,并得出了练习曲线和三条规律。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
1、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2、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叫做学习曲线。

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1)准备率。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包括生理和心里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准备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准备状态,不能搞突然袭击。

(2)练习率。

桑代克认为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

练习率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3)效果率。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率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

网址:/
三、桑代克理论贡献和缺陷
桑代克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收到后来的行为主义者的关注,但是其理论过于机械和简单化,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以上就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桑代克的试误说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网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