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的区别(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早搏的药物治疗

早搏的药物治疗

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如病人心功能不好,同时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发作频繁,也可使用胺碘酮,但不宜使用可能预后恶化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早搏的药物治疗王 国 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抢救科(100037)早搏即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所致的心脏搏动。

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1 房性早搏1.1 临床征象 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多见于正常成年人,在老年人尤为常见,通常无症状,有时可伴有心悸。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性早搏发生率较高,而心房病变、心房增大、心房压力增高或心力衰竭时较常见。

房性早搏多属良性,少数可伴有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房颤)。

1.2 心电图特点 ①提前出现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一致;②P′-R≥0.12秒;③代偿间歇多不完全;④QRS波群与窦性心律时的QRS波群一致,或因差异传导QRS波可轻度异常,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过早出现的房性早搏可不下传心室,P′波重叠在T波上,使T波变形,之后出现较长间歇,需注意与窦性静止相鉴别。

1.3 治疗原则 多数房性早搏患者没有症状,无须治疗。

如房性早搏引起心悸明显或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需治疗。

1.3.1 去除房性早搏诱因:如避免烟、酒、浓茶、咖啡等。

1.3.2 肺心病患者出现房性早搏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吸氧,解痉化痰,纠正电解质紊乱。

1.3.3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50mg口服,每天2次,或阿替洛尔12.5~25mg口服,每天2次,或比索洛尔2.5~5mg口服,每天1次,或心得安10mg口服,每天3次(注:伴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患者慎用)。

1.3.4 普罗帕酮150~200mg口服,每天3次;或莫雷西嗪150~200mg口服,每天3次。

1.3.5 索他洛尔(施太可)40~120mg口服,每天2次。

文献报道约2.5%患者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在服药3天内,当每日剂量>320mg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危险性增加。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任何一项的异常。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药物、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和酗酒等,也可见于正常人。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或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或室性)、扑动和颤动(房性或室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预激综合征等。

过早搏动过早搏动系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故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亦称期前(期外)收缩。

根据在其起源部位之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结性早搏等。

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点),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及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者,更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其出现可无明显的诱因,但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因素可引起发作,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类等药物的毒性作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亦可诱发。

如系器质性心脏病,则常见于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上述病因导致心脏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的自律性增强,环行折返,局灶性折返,异位起搏点周围有“单向保护性阻滞”以及后电位和振荡电位等,均可导致提前发出异位激动而引起早搏。

二、中医本病的发生,常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杂病源流犀烛·怔忡源流》日:“怔忡、心血不足病也……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摆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日怔忡;或由阴血内耗,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

(十五)房性心律失常

(十五)房性心律失常

山羊老师课程常见心电图诊断知识讲座第三讲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就是一位节律点起源于心房的心律失常。

常见房性心律失常有房性早搏、房速、房颤、房扑等。

但这一节主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房性早搏与各种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房颤、房扑分出另一节介绍。

下面首先讲房性早搏。

1、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概念:房性早搏是指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P`-R大于0.12s,QRS为室上性,偶见宽大畸形(差传),代偿间歇不完全(配对时间+代偿间歇<2P-P)。

房早的概念是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但时有的房早未下传,P`波后面没有QRS。

所以考试时记住:提前出现的P`波是诊断房性早搏的关键鉴别要点。

这点很重要!图2-55房性早搏1本图可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个QRS与窦性下传的基本一致,QRS时限、形态都正常,习惯称为室上性的QRS。

后一个房早下传产生的QRS则宽大畸形,我们称它为室内差异传导。

这幅图的诊断: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房性早搏象这样的图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提一下就可以了!通过此图还要求大家理解:如何确认房早的P`波,只有确认了房性早搏的P`波,才能与交界早的鉴别,房性早搏伴差传也才能与室性早搏鉴别。

其次是要理解什么是代偿完全及不完全的产生机理。

如何找出提前出现的P`波?这是诊断房性早搏的关键。

象这份图前一个房早容易看,后一个落在T波顶峰稍前,使T波出现顶切迹畸形,就要注意分析了。

个别落在T波正顶部就更难确认。

这样就看可能埋有P波的T波电压、形态来分析,必要时要结合代偿间歇一起来分析。

图2-56房性早搏2这份图房性早搏的P`波正好落在T波顶峰上,由于正向P与正向T叠加,是T波增高。

这个房早的代偿间歇也是不完全的。

注意,在肢导联还要有个连发的房早P`波别漏诊啊!为什么说图2-55第二个房早起点落在T波顶峰之前?怎么定?图2-57房性早搏3这是图2-55第二个房性早搏部分。

早搏(期前收缩)心电图病例分享

早搏(期前收缩)心电图病例分享
➢ QRS形态一致 ➢ 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房早未下传及房早伴差异传导
➢提前P波后无QRS-T,称房早未下传
➢提前P波下传伴QRS增宽,称房 早伴室内差异传导
插入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激动发源于房-结区或结-希区 ➢ 有提前的QRS波和逆行型P,P可在QRS之前,P-R<
0.12;也可在QRS之后,R-P <0.20秒,QRS形态与窦 性者基本相同,有时P埋在QRS内。 ➢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第三看V1-6:QRS波均向上则室早大多起源 于后基底部;均向下则起源于心脏间隔的心尖 部
定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较复杂,心内标测 才是最准确的!
肢导及胸导的导联轴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早搏的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空跳、咳嗽、等等不适
与患者沟通时,一定告诉患者:早搏不是漏搏, 只是心跳提前了,而且提前的这一跳在脉搏上
是触不到的,所以表现为脉间歇。
早搏的病因
1.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但是许多的早搏并非 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 大量地饮酒、喝浓茶、咖啡,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左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右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右束支阻滞图形—来自左室 II\III\avF向上—来自流出道 V1-6QRS均向上—来自基底部(靠后)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期前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点提早发生激动,过早的引起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一次除极。

这个异位兴奋点可以在窦房结、窦房交界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的希氏-浦肯野氏系统。

因此,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窦性、窦房交界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数的60%-70%,其次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最少见[1]。

早搏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可以由一个异位节律点发出,可以为折返性,也可能来自不同的节律点,有时经久不发,有时则频繁地一再出现。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有限的一段时间,因此,当一次心电图描记未能发现早搏时,不能排除在其他时间曾有早搏。

自从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24小时心电图后,可以证实几乎90%左右的正常年龄组受检者均可见到偶发性早搏,且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患者多于正常人[2]。

有时同一个人的早搏可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即使发生在心室,也可来自不同心室或同一心室的不同部位,这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若有时每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跟随以一个早搏则分别称为“二联心律”及“三联心律”。

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任何人一生中都难免发生。

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早搏的相对发生率占12.3%-27.2%,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43.6%-69.4%)而居第二位[3]。

早搏使心室充盈不全,心脏每搏量减少,可影响某些重要器官(如心、脑等)的血液供应。

例如,房早可使冠脉血流量平均下降5%;室早可使之下降12%;频发性早搏可使之减少25%,这时心电图上可显示T波倒置及心肌缺血的其他征象[4]。

早搏心电图的诊断不难,但早搏伴发的一些复杂心电现象如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临床心电工作者全面分析,对其做出较准确的鉴别诊断,为了更好地估计早搏的临床意义、预后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以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归纳如下:室性早搏可分为左室型与右室型早搏;左束支与右束支型早搏;多源性与多型性早搏;单纯性室早与复杂性室早(单纯性室早伴复杂心律失常)等。

早搏课件

早搏课件

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PP’)
交界性早搏的联律间期
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
• 代偿间期: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
动,而在异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 为长的间歇。
• 代偿间歇:指早搏的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之和。
联律间期
代偿间期
联律
• 在频发早搏中,早搏与主导节律可以成对或成组地发生,连续3次或以上。 • 早搏二联律:指早搏与主导心搏交替出现。 • 早搏三联律:假三联律指每两个主导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 真三联律指每一个主导心搏后出现两个早搏。 插入性早搏:指插入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早搏。
0.20s
0.20s
0.36s
0.20s
0.20s
频发房性早搏未下传
心室内差异传导 定义:指室上性激动通过处于相对不应期的心室传导组织 时,由于受到相对干扰,而使QRS波形发生畸形的 现象。
房室交界性早搏
概念:当提前的异位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时,即称为交界 性早搏。 其主要特点是双向传导,按其房室兴奋程序的先后,产 生逆行P’波和QRS波群之间各种不同的时间关系。 心电图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性;
单源性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双源性室性早搏)
多形性室性早搏
II
V1
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概念:心房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的激动。
心电图特征:
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s; P’波后QRS波群呈室上性; 代偿间歇不完全
II P’ V1
房性早搏的特殊形式
部分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 提前的异位P’波后无QRS—T波,则为未下传的房期早搏。 有时P’波下传,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 内差异传导。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1. P波(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

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

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

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

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区别及治疗等

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区别及治疗等

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区别及治疗等作者:罗发瑞等来源:《老友》2011年第08期《老友》专家门诊:我老伴多年来常感到心窝处扑扑直跳,左胸前区还有针扎样痛和跳跃痛,并伴有胸闷,经心电图检查为“偶发房性早搏”和“偶发室性早搏”。

请问:这两种“早搏”有何区别?是否危及生命?应如何治疗?新余市·胡XX胡XX同志:兹就来信所咨询的问题分别答复如下:1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如何区别?一般而言,心脏早搏有3种类型,即房性、房室交界性(即结性)和室性。

临床医师只能诊断早搏,但一般不可能区分是房性或室性早搏,二者的区分只有依靠心电图。

心电图上的鉴别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房性早搏的QRS波前有异形P波,而室性早搏QRS波前是没有P波的;②房性早搏引发的ORS波与其前面的窦性心律的QRS波形态是基本相同一致的(合并有差异传导者除外),而室性早搏引起的QRS波则多是畸形宽大的;③房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期是不完全的,而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期是完全的。

2早搏是否会危及生命?这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估:①早搏是器质性(即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抑或是功能性的(即无心脏病等)。

前者当然要视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评估其危险性,而后者(功能性早搏)则一般是不会危及生命的。

②房性早搏一般对生命的威胁不大,最多不过发展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还是可治疗并控制病情的。

而室性早搏(尤其是非功能性的),则应予以重视,特别是一些发生在心电易损期(即RonT波段)的以及连续频发构成室性心功过速者,对生命有一定的威胁性。

3偶发性早搏是怎么回事?根据早搏发生的程度,心电图常将早搏分为偶发性早搏和频发性早搏。

偶发性早搏乃指心脏偶然发生1~2次早搏,这是比较常见的,紧张、激动、烟酒等因素均可诱发,不一定都是病态。

频发性早搏则多指一分钟内发生5~6次以上,甚或多到呈二联律或三联律,以及连发呈短阵心动过速。

此种情况如果又属频发室性早搏,则应高度重视,予以治疗,密切监测,防止发生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