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翻译

遗传信息的翻译
遗传信息的翻译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编写:李英审核:申爱霞丁琼麻天中张桂玲王文军

【学习目标】 1.概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说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重点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课前预习区】

1.翻译

①概念:在________中,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________的过程。

②场所:

③模板:

④原料:

⑤运载工具:

⑥产物:

2.密码子

(1)概念:_______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相邻碱基称为_______。(2)种类:共有_______种,决定氨基酸的有_______种。

3.转运RNA

(1)结构:形状像三叶草的叶,一端是携带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______。

(2)种类:______种

小结: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

() ( )

基因 mRNA 蛋白质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课堂探究区】

探究一、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以为模板合成具有的蛋白质的过程,叫翻译。

2、场所:。

3、条件:(1)模板:;(2)原料:;

(3)酶:;(4)能量:。

4、运载氨基酸的工具:

5、过程

①起始阶段: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携带第一个氨基酸的tRNA通过与碱基AUG (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互补配对,进入第一位置;

②延伸阶段:携带第二个氨基酸的tRNA携带着相应的氨基酸以同样的方式进入第二位置;第一个氨基酸与第二个氨基酸形成而移到占据第二位置的tRNA上;核糖体沿着

移动,读取下一个,原占据第一位置的tRNA离开核糖体,点据第二位置的tRNA进入第一位置,一个新的携带相应氨基酸的tRNA进入第二位置,继续肽链的合成。重复上述步骤

③终止阶段:核糖体读取mRNA上的,肽链的合成才告终止。

6、原则:。

7、产物:。

8、意义: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转变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多肽)。

【思考题1】:细胞提高mRNA的利用效率、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或说为什么翻译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的机制是。

【小资料】:1、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是指DNA(或说基因)上脱氧核苷酸(或说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它能通过转录决定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它能通过翻译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与mRNA中密码子相配对的三个碱基,它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同,但密码子相同。在64个密码子中61个是各种氨基酸的密码子,3个是终止密码,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另外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缬氨酸,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叫做起始密码子。每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思考题2】: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叫做密码的简并性。密码的简并性对生物的生存发展的意义是。

2、tRNA的作用、与氨基酸的关系、与反密码子的关系

转运RNA的功能是①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②转运特定的氨基酸;一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这由一种氨基酸有几种密码子来决定),因此从理论上讲tRNA有61种;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3、真核细胞中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1)DNA分子(a链为模板链、b链为非模板链)及转录成mRNA分子中,碱基比例关系

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AA数=6∶3∶1。(所以在计算时,往往加上“最多”、“最少”的字眼)

(3)在计算时,要注意是问的碱基或氨基酸的种类还是数目。

【课堂检测区】

1.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过程,聚合成的多肽为______肽。

(2)图乙为______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 UAG , 则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转录出该密码子的基因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是______。mRNA 上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种。

(3)在人体内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

A.神经元

B.肝细胞

C.心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4)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A.DNA 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 不同 D.信使RNA 不同

(1)在mRNA 分子上,找到起始密码,依次用下划线 画出密码子。

(2)查密码子表,将mRNA 分子每一个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填入多肽链方框中。 (3) mRNA 分子上的 遗传密码 无法直接识别 氨基酸,需tRNA 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

(4)某蛋白质共含有20个氨基酸,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 个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师:(课件显示)请学生欣赏一组银光猪与普通猪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两个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学生回答:基因) 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为进入下 一教学内 容作铺 垫,进一 步激发学 生求知欲 望。 二、新课讲解 1.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师: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主要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 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 里? 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 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总指挥部,细胞质是战场,DNA可充 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师:(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 况: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 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 量的蛋白质。材料二:同年,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 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RNA分子首先在细胞 核中合成。) 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 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生:DNA到RNA。 进一步设问:科学家发现把遗传信息“带”出来的物质是RNA,即 1.引导学 生巩固旧 知识,并引 出探究内 容。 2.打比方 形象有趣, 可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 3、通过模 似科学家 研究过程, 让学生感 受科学探 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 比较、分 析、想象, 由现象揭 示本质的 探究思维 能力和实 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4遗传算法与函数优化

第四章遗传算法与函数优化 4.1 研究函数优化的必要性: 首先,对很多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后,可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值函数的优化问题。由于问题种类的繁多,影响因素的复杂,这些数学函数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特征。除了在函数是连续、可求导、低阶的简单情况下可解析地求出其最优解外,大部分情况下需要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近似优化计算。 其次,如何评价一个遗传算法的性能优劣程度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现实问题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复杂,若对各种情况都加以考虑进行试算,其计算工作量势必太大。由于纯数值函数优化问题不包含有某一具体应用领域中的专门知识,它们便于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研究人员能够进行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算法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人们专门设计了一些具有复杂数学特征的纯数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对这些函数的优化计算情况来测试各种遗传算法的性能。 4.2 评价遗传算法性能的常用测试函数 在设计用于评价遗传算法性能的测试函数时,必须考虑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中所可能呈现出的各种数学特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数学特性主要包括: ●连续函数或离散函数; ●凹函数或凸函数; ●二次函数或非二次函数; ●低维函数或高维函数; ●确定性函数或随机性函数; ●单峰值函数或多峰值函数,等等。 下面是一些在评价遗传算法性能时经常用到的测试函数: (1)De Jong函数F1: 这是一个简单的平方和函数,只有一个极小点f1(0, 0, 0)=0。

(2)De Jong 函数F2: 这是一个二维函数,它具有一个全局极小点f 2(1,1) = 0。该函数虽然是单峰值的函数,但它却是病态的,难以进行全局极小化。 (3)De Jong 函数F3: 这是一个不连续函数,对于]0.5,12.5[--∈i x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它都取全局极小值 30),,,,(543213-=x x x x x f 。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遗传信息的翻译 【学习目标】1.掌握密码子的特点 2.掌握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密码子的特点 2.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复习回顾】 1.RNA 的种类及其作用 2.转录的场所 3.转录的条件 【课堂探究】 探究一:密码子的有关内容 *概念:密码子: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科学家将64 个遗传密码编制成密码子表。请结合P65 密码子表,讨论下列问题: 1.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几种?起始密码有哪些?终止密码有哪些? 2.已知两段mRNA 的碱基序列分别AUGGAAGCAUGUCCG 和UUCAUGAGCAAGCCG 你能写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吗? 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通用性)。根据这一事实,你能想到什么? 4.从密码子表中可以看到,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几种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密码的简并。你认为密码的简并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 探究二:tRNA 的有关内容 *概念:反密码子:与mRNA 分子中的互补配对的tRNA 上的个碱基,配对原则是。 根据 tRNA 的特点填写以下内容 1.tRNA 有种 2.一种tRNA 可以运载种氨基酸 3.一种氨基酸可以种tRNA 来转运 探究三:请阅读教材 66-67 页,利用模型模拟翻译的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 tRNA 携带哪种氨基酸? 2.翻译过程中是核糖体移动还是 mRNA 移动?一次移动几个碱基位? 3.翻译过程需要酶和能量吗? 4.为什么细胞内少量的 mRNA 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 1.?判断?(1)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 (2)一种氨基酸一定由多种tRNA 转运。( ) (3)密码子与氨基酸种类一一对应。( ) (4) 核糖体沿着mRNA 移动读取密码子。( ) 2.由表可推知决定丝氨酸的密码子是( ) A.TCG B.UCG C.UGC D.AGC DNA 转运R 氨基酸 U 转运RNA 丝氨酸 U NA 信使RNA G使R 信 C NA G C G DNA G 氨基酸 丝氨酸

093-096第四章第7课时 遗传信息的翻译

【深化探究】 1.根据密码子的种类判断细胞内tRNA的种类有多少?并说明原因。 2.mRNA和tRNA是否含有氢键? 二、翻译 1.概念:在细胞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这一过程称为翻译。 2.过程 3.翻译的场所:; 模板:; 4.条件原料:; 能量:由___________直接提供; 酶:多种酶;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关系:A→、U→、G→、C→; 6.工具:_______________,产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能精确进行的原因:(1)mRNA为翻译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翻译能够准确地进行。 8.计算规律总结:基因中的碱基数(双链):m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_____________。 关键点拨mRNA与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的关系 (1)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2)目的意义: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3)方向:从左向右(见右图),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长 的翻译在前。 (4)结果:合成的仅是多肽链,要形成蛋白质往往还需要运送 至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进一步加工。 (5)图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链,由于模板mRNA相同, 所以合成了4条相同的多肽链,而不是4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也不是合成出4条不同的肽链。 【深化探究】 下图是翻译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Ⅰ、Ⅱ、Ⅳ分别是哪种分子或结构? 2.图乙中①、⑥分别是什么分子或结构?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不能携带氨基酸B.不具有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 D.转运RNA上出现终止密码子RNA(t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学会使用密码子表; (3)概述翻译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操作模型完成翻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命过程具有简洁、高效、有序之美。 二、教学重点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教学难点 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时,易采用棋盘法突破。 2、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有利于探究式教学。 五、教法学法 1、教法:任务驱动法、模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一起回顾相关内容,其中转录的模板是?参与转录的酶是?转录的产物是?DNA怎样将遗传信息精准传递给RNA?DNA将信息传递给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那么接下来mRNA怎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个视频,从视频中寻找灵感。播放电视剧<<潜伏>>中精彩片断,提出问题,主人公于则成记录的数字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把数字翻译成文字?在战争年代甚至是现代的军事上传递信息常采用密电码,这些数字对应文字,需要查找相应的代码表,才能翻译成文字。 2、探索未知 m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核糖核苷酸就相当于密电码,现在你就是密电码的破译员,我们怎么破译这些密电码?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认真思考并填写导学案中第二部分内容。 如果一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只能对应四种。不行 如果两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多少组合,能对应20种氨基酸吗?还是不够。 如果三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64种组合,又多了,怎么办?好,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 密码子: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3、学习使用密码子表 对照表4-1,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填写导学案第三部分内容 找一下AUG和AAA编码的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色氨酸的密码子:UGG;丙氨酸的密码子:GCU、GCC、GCA、GCG。两个起始密码子:AUG,GUG。三个终止密码子:UAA,UAG,UG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一起总结氨基酸和密码子对应关系: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这就是密码子的简并性。这样,61种密码子对应20种氨基酸。 我们知道在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出错,那么密码子也会改变,氨基酸是不是一定改变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就是密码子的容错性。 4、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mRNA进入细胞质后,就与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有了生产线,还要有“工人”,才能生产

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的统计分析

第32卷 第12期2009年12月 计 算 机 学 报 CH INESE JOURNA L OF COMPU TERS Vol.32No.12 Dec.2009 收稿日期:2008210219;最终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209227.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4084)资助.岳 嵚,男,1977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算法.E 2mail:yueqqin@si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7328514.html,.冯 珊,女,193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的统计分析 岳 嵚 冯 珊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武汉 430074) 摘 要 通过对多维解析函数的多次重复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讨论遗传算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采用多次重复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并用以评价算法及其改进的实际效果.关键词 遗传算法;计算可靠性;置信区间 中图法分类号TP 18 DOI 号:10.3724/SP.J.1016.2009.02389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s YU E Qin FENG Shan (Dep artment of Contr ol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H 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 nology ,W u han 430074) Abstr 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 discu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As by reiteratively computing the multi 2dimensional analytic functio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The analysis re 2sults show that the GAs have certain stability;it coul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by reiteratively computation and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improvements. Keywor ds genetic algorithms;computational stability;confidence interval 1 遗传算法的随机性 遗传算法是将生物学中的遗传进化原理和随机优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随机性的全局优化算法[1].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其计算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重现性;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具有有向随机性,整体上使种群的平均适应度不断提高.现在学术界对遗传算法中的某些遗传操作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遗传算法的许多性能特点无法在数学上严格证明.遗传算法的计算过程会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如随机产生的初始种群和随机进行的变异操作等,尤其初始种群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实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统计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样就可以对待求解问题 进行多次重复计算后取平均值的方法,提高遗传算 法在实际计算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包括遗传算法在内的启发式搜索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大型的复杂优化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难以使用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遗传算法对这类问题的计算结果也难达到精确的最优解.这给对用遗传算法解决实际工程优化问题的计算结果的评价带来了困难,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也难以评价遗传算法及其改进型的计算效果的优劣. 为了分析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本文采用的计算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多维解析函数.使用这类函数评价遗传算法计算性能的好处是可以事先通过其他方法求得最优解,这样便于评价遗传算法及其改进型的计算效果.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对多次重复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试图得到遗传算法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方面的相关结论,通过分析遗传算法及其改进

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真题练习测试

基因的表达真题演练 去黑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 (2012年课标全国卷,1,6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 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种类不同 BmRN碱基序列不同 C.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 (2012年安徽理综卷,5,6分)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3. (2011年海南卷)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 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 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4. (2011年海南卷)关于RNA勺叙述,错误的是()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5. (2011年安徽理综卷)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6. (2011年江苏卷)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 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7. (2010年广东理综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 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1主要的遗传物质 8. (2010年海南卷)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的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9. (2010年天津理综卷)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10. (2011年江苏卷)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11. (2010年上海卷)以“一GAATT—”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的序列是()A—GAAUUG B. —CTTAA— C. —CUUAA— D. —GAATT—

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的统计分析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的统计分析 岳嵚冯珊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维解析函数的多次重复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进行统计分析来讨论遗传算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采用多次重复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并用以评价算法及其改进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遗传算法;计算可靠性;置信区间 分类号:TP18 1遗传算法的随机性 遗传算法是将生物学中的遗传进化原理和随机优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随机性的全局优化算法[1]。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其计算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重现性;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具有有向随机性,整体上使种群的平均适应度不断提高。现在学术界对遗传算法中的某些遗传操作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遗传算法的许多性能特点无法在数学上严格证明。遗传算法的计算过程会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如随机产生的初始种群和随机进行的变异操作等,尤其初是始种群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实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统计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样就可以对待求解问题进行多次重复计算后取平均值的方法,提高遗传算法在实际计算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包括遗传算法在内的启发式搜索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大型的复杂优化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难以使用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遗传算法对这类问题的计算结果也难达到精确的最优解。这给对用遗传算法解决实际工程优化问题的计算结果的评价带来了困难,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也难以评价遗传算法及其改进型的计算效果的优劣。 为了分析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本文采用的计算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多维解析函数。使用这类函数评价遗传算法计算性能的好处是可以事先通过其他方法求得最优解,这样便于评价遗传算法及其改进型的计算效果。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对多次重复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试图得到遗传算法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方面的相关结论,通过分析遗传算法及其改进型求解解析问题的计算效果,再把所得到的相关结论推广应用到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中去。 遗传算法在实际使用中有多种形式的变型,经典遗传算法是遗传算法的最简单的形式,但是经典遗传算法并不理想。本文使用的是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是遗传算法的一个重要改进型。它具有比经典遗传算法更好的计算性能。 2算例、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2.1算例 本文所使用的算例是Deb 函数: ]10,10[,)]4cos(10[10)(12?∈??+=∑=i n i i i Deb x n x x x f i π(1) Deb 函数是一个高维的非凸函数,该函数在点(9.7624,9.7624,…,9.7624)上取得最大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陈娟2011/9/23 18:01:21石嘴山市光明中学6315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 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使用的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行解释、推断。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建议 基因的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 1、利用活动教具,将翻译过程直观化,突破重难点。目前,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课件。但我认为课件的师生互动方面不如人意。如果利用活动教具,效果会非常好。1)、教师演示教具的使用教师介绍教具各部分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mRNA上的遗传密码,利用教材上的密码子表,查出所代表的氨基酸名称。提问:应由何种转运RNA来搬运呢?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学生一般能悟出:应是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的转运RNA来搬运。教师演示转运RNA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的过程。演示3个氨基酸转运及缩合的过程。2)、学生动手完成翻译的过程。一次3个学生,分别操作核糖体、氨基酸、转运RNA,每3个学生配合完成1个氨基酸的转运过程。 2、利用挂图,呈现翻译的过程。 3、利用表格,对比转运和翻译的异同,mRNA和tRNA的异同。 四课题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概述中心法则的内容

—遗传信息的翻译”一节的教学设计

mRNA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节的教学设计 镇江第九中学 李洁 镇江第九中学 周丽琴 一、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⑵使用多种方式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⑶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⑷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突破将翻译的抽象复杂转化为直观形象?又如何突破将翻译的静止插图转化为动态图形?我们用了flash 动画、剪纸模型、打比方的方式,学生不仅看到了,做到了,也想到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 二、教学准备 1、制作PowerPoint 演示文稿和翻译过程的flash 15套(1套/4 核糖体(1个) 氨基酸(12个) 个) tRNA (8个)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师导入】flash 演示转录过程,那么转录的mRNA 进入细胞质以后又是如何合成蛋白质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翻译(板书)。首先,了解翻译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P64概念 【教师提问】mRNA 是如何翻译成蛋白质?我们先要知道mRNA 的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 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至少要多少个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才能够决定20种不同的氨基酸? 【学生推测】可能是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教师讲解】1961年英国的克里克和同事用实验证明一个氨基酸是由mRNA 的3个相邻 碱基决定,即密码子,1967年科学家已将20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全部破译。 (P65表4-1)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教师提问】 这段mRNA 包含了几个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是什么? 【学生查表】回答 【教师启发】查表过程中你们发现密码子有什么特点? A C G A C A A U U G G A U A C G U G G C A A A A

人工智能之遗传算法论文含源代码

30维线性方程求解 摘要: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是数值计算领域中最困难的问题,大多数的数值求解算法例如牛顿法的收敛性和性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初始点。但是对于很多高维的非线性方程组,选择好的初始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混合遗传算法。该混合算法充分发挥了遗传算法的群体搜索和全局收敛性。选择了几个典型非线性方程组,考察它们的最适宜解。 关键词:非线性方程组;混合遗传算法;优化 1. 引言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搜索算法,它基于自然选择机制和自然遗传规律来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从而演化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它将适者生存、结构化但同时又是 随机的信息交换以及算法设计人的创造才能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搜索算法,把一些解决方案用一定的方式来表示,放在一起成为群体。每一个方案的优劣程度即为适应性,根据自然界进化“优胜劣汰”的原则,逐步产生它们的后代,使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样不断演化下去,就能得到更优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学科、新领域的出现,非线性科学在工农业、经济政治、科学研究方面逐渐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几乎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最终能化为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说,都离不开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因此,在非线性问题中尤以非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最为基本和重要。传统的解决方法,如简单迭代法、牛顿法、割线法、延拓法、搜索法、梯度法、共轭方向法、变尺度法,无论从算法的选择还是算法本身的构造都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情况下,算法中算子的构造及其有效性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巨大障碍。而遗传算法无需过多地考虑问题的具体形式,因为它是一种灵活的自适应算法,尤其在一些非线性方程组没有精确解的时候,遗传算法显得更为有效。而且,遗传算法是一种高度并行的算法,且算法结构简单,非常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2. 遗传算法解非线性方程组为了直观地观察用遗传算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效果,我们这里用代数非线性方程组作为求解的对象问题描述:非线性方程组指的是有n 个变量(为了简化讨论,这里只讨论实变量方程组)的方程组 中含有非线性方程。其求解是指在其定义域内找出一组数能满足方程组中的每 个方程。这里,我们将方程组转化为一个函数则求解方程组就转化为求一组值使得成立。即求使函数取得最小值0 的一组数,于是方程组求解问题就转变为函数优化问题 3. 遗传算子 遗传算子设计包括交叉算子、变异算子和选择算子的设计。

第七章遗传算法应用举例

第七章 遗传算法应用举例 遗传算法提供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等复杂系统优化问题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具体的领域。随着对遗传算法技术的不断研究,人们对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越来越重视,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函数优化、组合优化、自动控制、机器人学、图象处理、人工生命、遗传编码、机器学习等科技领域。遗传算法已经在求解旅行商问题、背包问题、装箱问题、图形划分问题等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成功。本章通过一些例子,介绍如何利用第五章提供的遗传算法通用函数,编写MATLAB 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7.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实例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下面函数的最大值: ()sin(10) 2.0[1,2]f x x x x π=?+∈-, 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个体数目为40,每个种群的长度为20,使用代沟为0.9,最大遗传代数为25。 下面为一元函数优化问题的MA TLAB 代码。 figure(1); fplot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1,2]); %画出函数曲线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 40; % 个体数目(Number of individuals) MAXGEN = 25; % 最大遗传代数(Maximum number of generations) PRECI = 20; %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Precision of variables) GGAP = 0.9; % 代沟(Generation gap) trace=zeros (2, MAXGEN); %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 = [20;-1;2;1;0;1;1]; % 区域描述器(Build field descriptor) Chrom = crtbp(NIND, PRECI); % 初始种群 gen = 0; % 代计数器 variable=bs2rv(Chrom,FieldD); %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 = variable.*sin (10*pi*variable)+2.0; %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 MAXGEN, FitnV = ranking (-ObjV); % 分配适应度值(Assign fitness values) SelCh = select ('sus', Chrom, FitnV , GGAP); % 选择 SelCh = recombin ('xovsp',SelCh,0.7); % 重组 SelCh = mut(SelCh); % 变异 variable=bs2rv(SelCh,FieldD); %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 ObjVSel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 %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 [Chrom 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 ,ObjVSel); % 重插入子代的新种群 gen = gen+1; % 代计数器增加 % 输出最优解及其序号,并在目标函数图象中标出,Y 为最优解,I 为种群的序号 [Y,I]=max(ObjV),hold on; plot (variable (I),Y , 'bo'); trace (1,gen)=max (ObjV); %遗传算法性能跟踪

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性能比较

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性能比较 摘要:模拟退火算法与遗传算法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其原理简单,对优化目标函数解析性没有要求,因此在工程问题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这两种优化算法的原理,并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并讨论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两种算法的合理选取及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字: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 1.前言 对于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全局搜索,即“穷举法”。这种通过搜索整个解空间的方法虽然能获得全局最优解,但运算量非常大,当优化空间的维度非常高时,该方法在计算上不可行。通过利用目标函数的解析性质以及借助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能部分降低搜索空间,但任不能解决高维问题优化。面对复杂问题,求得最优解是很困难的,在有限时间内求得满意解是可能的。获取高维优化问题满意解的常用方法是迭代运算,但通常迭代运算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陷阱,造成“死循环”。模拟退火算法及遗传算法是两种原理简单的启发式智能搜索算法,均具有逃离局部陷阱的能力,是工程应用中快速获取满意解的常用算法,对其性能比较对于正确使用这两种智能优化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2.算法介绍 2.1.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Kirkpatrick[1]于1983年首次将该算法应用于多目标优化。该算法模拟冶金上的退火过程而得名,其基本思想是:对当前合理解增加扰动产生新解,评价新解对目标函数的改进情况,若小于零,则接受新解为新的当前解,否则以概率接受新解为新的当前解。新的当前解将将继续优化,直到没有显著改进为止。 模拟退火算法使用过程中以下细节影响其全局搜索性能。初始温度T选择越高,则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也越大,但计算复杂度也显著增大。反之,能节省时间,但易于陷入局部最优。依据解的质量变化概率选择温度下降策略能增强算法性能。每次温度降低迭代次数及算法的终止可由给定迭代次数内获得更优解的概率而确定。 2.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最早由Holland等[2]提出,该算法模拟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机制,是一种通过交换机制,重组基因串的概率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分析解空间大小及精度要求,确定合理解唯一编码形式。合理解转化成的编码即为染色体,随机选取的多个初始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会依据评价函数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

高三生物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含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分裂都伴随着DNA复制 B. 真核与原核生物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C.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储存于细胞核中 D. 转录和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2. 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 子编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 ATG-TGA-TSS-TTS B. TSS-ATG-TGA-TTS C. ATG-TSS-TTS-TGA D. TSS-TTS-ATG-TGA 3. 某50 肽中有丙氨酸(R 基为—CH3)4 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 ,得 到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50 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 肽增加了 4 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只有一种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肽链总共有 5 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 1 个羧基在R基上 D. 控制该50 肽合成的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至少含有150 个碱基 4. 如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 B. 甲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C. 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D.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 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 个氧原子 5. 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指导思想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探究转录、翻译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展示相关基因研究的素材,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复制)(基因序列序列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图7“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概念图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一、学习要求 1、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总结转录、翻译的场所、原料、模板等; 2、理清几个重要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等)及其之间的联系; 3、通过“转录”和“翻译”的学习,理解DNA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关系以及DNA 、RNA 、蛋白质之间的计算; 4、在观察、分析遗传密码子表的过程中,体验到核酸语言最终转换成蛋白质语言的规律性,感悟生命的奥秘; 5、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图 二、知识框架 三、知识准备: 特别提醒: ☆DNA 、RNA 中核苷酸成分的比较: (1)一定相同的成分: (2)一定不同的成分: (3)可能相同可能不同的成分: ☆三种RNA 功能的比较:(详见上述表格RNA 功能部分)

2、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四、知识梳理: 1、转录小结 阅读课本图6-13:转录过程示意图 填写上表转录一列 转录的定义: 2、阅读“生命字典”----密码子表,回忆并思考: (1)密码子有________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又有________种,其余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码子AUG、GUG的作用是什么? (3)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并成功表达出胰岛素。不同生物之间基因能够“移植”成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密码子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4)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辨析 遗传信息:是指分子内的碱基序列。 遗传密码:是指分子内的碱基序列。 密码子:是指分子中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个。 反密码子:是指分子中与携带氨基酸相对应一端的三个相邻碱基。 巩固练习: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CG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构成为GCU 3、请将文字语言规范地转换成图形,并分析回答问题: 下列是mRNA中的一个片段, (1)参照密码子表,依次找出“mRNA1”上的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写出氨基酸序列,记录“多肽链1”,并写出转录这段mRNA1的DNA片段。 多肽链1: mRNA1:U U A G A A U G G G C A DNA:

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真题练习测试

精心整理基因的表达真题演练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命题剖析考 向 扫 描 1 以示意图等形式考查DNA的结构、特点、转录过程及与DNA分子复 制的区别,考查学生对DNA分子复制与转录过程的理解能力及对二 者区别的分析能力。选择题是常见题型2 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等形式考查转录、翻译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理解、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3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心法则相关内容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考查 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 题 动 向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侧重转录与翻译的具体过程、条件、特点及碱基数目的计算等,题型多样化,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对中心法则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可能会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模式或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1.(2012年课标全国卷,1,6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2012年安徽理综卷,5,6分)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3.(2011年海南卷)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4.(2011年海南卷)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5.(2011年安徽理综卷)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6.(2011年江苏卷)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