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的含量

合集下载

国产琥乙红霉素组分和有关物质的分析

国产琥乙红霉素组分和有关物质的分析

国产琥乙红霉素组分和有关物质的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杨亚莉王晨王明娟胡昌勤【摘要】目的考察国产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的组分和有关物质,为修订中国药典2005年版琥乙红霉素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美国药典30版收载的HPLC法测定6个厂家的红霉素原料、琥乙红霉素原料和制剂共16批样品的组分和有关物质,并采用欧洲药典5.0版收载的方法测定琥乙红霉素样品中游离红霉素的含量。

结果国产红霉素以红霉素A为主组分,含有少量的红霉素B、红霉素C和红霉素E组分,有关物质主要为脱水红霉素A,其它有关物质含量较少。

以红霉素为原料合成的琥乙红霉素中的主要有关物质为游离红霉素。

结论建议将中国药典2005版琥乙红霉素有关物质的薄层色谱法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便于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关键词】琥乙红霉素; HPLC;组分和有关物质;游离红霉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substances profiles of the domestic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bulk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and provide data for the monograph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05. Method The ingredient and the related substances of totally 16 batches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bulk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of 6 manufacturer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PLC method of USP 30, and the erythromycin free base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EP 5.0. Results The major ingredient of domestic erythromycin was erythromycin A and there were minor amount of erythromycin B, C and E. The main related substances was anhydro erythromycin A and the content of other impurities were relatively small. The major related substances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synthesized by using erythromycin as starting material was erythromycin free base. Conclusion To ensure better quality control for the produc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TLC method involv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to determine the related substances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to be replaced by the HPLC method. KEY WORDS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HPLC; Related substances; Erythromycin free base琥乙红霉素是以红霉素为原料合成的琥珀酸乙酯衍生物,其组分和有关物质与红霉素原料中的组分和有关物质及厂家的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
维普资讯
7 6
天 津药 学
20 0 2年 8月 第 1 4卷 第 4期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琥 乙 红 霉 素 片 含 量
晏 敏 红 , 丽 君 , 福 慧 俞 严
( 江 众 益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 华 3 1 0 ) 浙 金 2 0 7
M e ho :A f e yt om yc n E t t d t r Er hr i hyl uc i at s c n e bei egr ed i cd , he a or i gr de oduc asm e sur ng d ad n a i t bs pton ofde a d pr tw a ed by t a 48 2 nm . R e uls:T he av ag e ve y w a 9 s t er e r co r s 9.2 and RSD a w s 0.9 . Conc uson:T hi e ho hor en t l i sm t d s t he
3 0 4 0 5 0 6 0 7 0 ml 分 别 置 2 容 量 瓶 中 , 0 1 . 、 . 、 . 、 . 、. , 5 ml 加 . mo / 盐 酸 5 0 ml 摇 匀 , 加 1 . lL 硫 酸 1 . , lL . , 再 3 5mo / 2 5ml 混
( ein o g iPh r c u iasCo It .i h a 3 1 0 Zh j g Zh n y a ma e tc l . d Jn u 2 0 7) a ABS TRACT Ob e tv jcie:To ee mi e d t r n by o tnt f c n e o Er t r my i Et y s c ia e n a lt s e to h t me r . y h o cn h lu cn t i tb e s p cr p o o ty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方案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封面/审批表验证方案起草起 草 部 门 姓 名日 期 生 产 部 年 月 日 质 量 部年 月 日验证方案审批部 门 姓 名日 期生 产 部质 量 部文件名称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方案文 件 编 号 VF-PR-14-01分发部门 资料室/验证委员会/生产部/质量部分发号一、验证概述:本公司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用于多个产品的生产,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须对设备的清洁进行验证,确保清洁的完全和彻底。

本验证以********生产后,按各设备清类型: □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 □性能确认 ■清洁验证 部门:生产部/质量部标题: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清洁验证验证目的: 开展对本车间设备的清洁验证,通过验证过程中的检测项目的各类数据,综合分析,从而确定该车间设备按照各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能否达到预期的清洁效果,满足药物生产的实际要求。

验证周期:2008年5月-6月验证完成要求:该车间设备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后验证,符合预定要求,证明其按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后化学药物残留及微生物污染水平均能达到标准规定,满足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验证小组成员: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洗,用擦拭法取样,检测设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残留物和设备表面残留的细菌数,共做三批产品生产结束后的设备清洁验证,验证其结果在规定的许可范围之内,不会对下一品种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保证连续稳定、符合要求药品大生产的实际要求。

二、验证目的:开展对本设备的清洁验证,通过验证过程中的检测项目的各类数据,综合分析,从而确定该设备按照编写的设备清洁规程能否达到预期的清洁效果,满足药物生产的实际要求。

三、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设备清洁效果的评价。

四、验证小组成员及部门职责:验证小组成员名单:1、验证委员会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1.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1.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1.4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定2、质量部2.1负责取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A 1 V D
含量%
E 1% 1cm
100
100 %
m
0.582 1 250 100
715 100
5 100% 99.05%
0.0411
(二)分光光度法
甲氧苄啶注射液(规格2 ml:0.1g)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25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7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 0.420。另取甲氧苄啶对照品适量0.05134g,置25ml量瓶中,用 稀醋酸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 释至刻度,摇匀。在27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16,计算甲 氧苄啶标示量百分含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分光光度法
甲氧苄啶注射液(规格2 ml:0.1g)含量测定
标示量%

cR

Ax AR

D
每支容量
100%
S
0.05134 0.420 25 100 2 25100 0.416 1 1 100% 103.7%
0.1
药物分析/药物的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测定药物含量的 计算实例
制作人:谭韬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0.04110g,置250ml量瓶中,加 0.4%氢氧化钠溶液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 匀。依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波长处测得吸收度为0.582。 按C8H9NO2的百分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百分含 量

periodical__zglyyx__zgly2009__0906pdf__090663

periodical__zglyyx__zgly2009__0906pdf__090663

hydmxide∞luti∞,衄d dctcmincd曲∞rb锄∞wave-l∞gth砒235 nm。th∞tbe co曲mt
good lin翰r in
w鹤cal“l删.
R∞u№
Erytll】娜in
p‘炯黯i哪
tt地c0眦e咖曙岫∞埘lge of
111e
20.08斗g/删卜l们.04斗∥mL.111c删mge∞coVefy
【Key words】uV—sp∞nDpbatome时;EryIl小mycin E也ylmcci地te;Ⅸ他皿inati∞
琥乙红霉素(ED曲romyciIl Ethykuccinate)系大环内酯 类抗生素,为红霉素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 疾病。琥乙红霉素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在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中采用抗生素生物检定法,操作烦琐、费时,且专 属性差,本文利用0.05 mo肌的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琥乙红 霉素在内酯环上形成不饱和酮,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原理,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琥乙 红霉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本法简便、迅速。结果准确。 1仪器与试药
IIlin,
1.2试药琥乙红霉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 所,批号:0425—200002),琥乙红霉素分散片(四川珍珠 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322、061026,三九企业集团永安 制药厂,批号:060915)。氢氧化钾(分析纯,天津光复精 细化工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三厂)。

3.2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当,可引发不良反应。例如:阿斯匹林和红霉素均有一定耳 毒性,单独应用时毒性不显著,但合用时则毒性增强。导致 听力减弱;如任相成报告6例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 应用出现了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未发生不良反应【2l。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

2. 3 系统性实验 色谱柱:SHIMADZU VP-ODS 柱(150 mm×4.6 mm, 5 μm );水—乙腈—甲醇(60∶30∶10), 检测波长:277 nm ;流速:1 ml/min, 柱温:30℃;进样量20 μl。

2. 4 配制对照品溶液 精取连翘苷对照品约10 mg 置于10 ml 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1 mg /ml 的对照品溶液[4]。

2. 5 制备供试品溶液 加氯仿分3次水浴回流萃取[1] 20 min银翘解毒颗粒20 g 加水溶解过滤后的滤液, 合并氯仿液, 水浴蒸干, 用1 ml 甲醇溶解得供试品溶液。

2. 6 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依照处方比例, 自制不含连翘的阴性对照样品, 按2.3项下要求同法制备。

表1 回收率实验(n=5)次数已知样含量(mg)标准品加入量(mg)测得量(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1 3.411 4.3998.02 3.411 4.43102.03 3.221 4.1795.0100.2 1.14 3.221 4.32110.053.2214.1896.02. 7 绘制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2.4项下溶液1、2、3、4、5 ml, 分置10 ml 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分别6次进样20 μl, 以平均色谱峰面积(A)与连翘苷浓度(C)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为C =7.1638×10-7+ 6.0212×10-4, r =0.9998, 表明结果呈线性关系。

2. 8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4项下对照品溶液, 按2.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含量, 测定5次峰面积, 结果RSD =1.12%。

2. 9 回收率实验 将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样品2 ml 和1 ml 的标准品溶液混合均匀, 按上述条件测定其中连翘苷的含量,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2%, RSD =1.1%(n=5)。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
晏敏红;俞丽君;严福慧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2002(014)004
【摘要】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方法:利用琥乙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其显色水解产物在48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9%(n=5).结论:本方法缩短了检验周期,快速、准确.适用于半成品的含量控制.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晏敏红;俞丽君;严福慧
【作者单位】浙江众益药业有限公司,金华,321007;浙江众益药业有限公司,金华,321007;浙江众益药业有限公司,金华,321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5
【相关文献】
1.琥乙红霉素片含量的微生物检定与HPLC法分析比较 [J], 陈曦;刘艳杰
2.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方法[J], 王书学
3.HPLC-ELSD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 [J], 李志得;张彩云;汪霞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 [J], 陈燕;刘虹;赵海鹏
5.茜素红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胶囊)溶出度的方法学研究 [J], 李宁宇;王劲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_晏敏红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_晏敏红

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X晏敏红,俞丽君,严福慧(浙江众益药业有限公司,金华 321007)摘 要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

方法:利用琥乙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其显色水解产物在48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2%,R SD为0.9%(n=5)。

结论:本方法缩短了检验周期,快速、准确。

适用于半成品的含量控制。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琥乙红霉素片,含量中图分类号:R9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2)04-0076-02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tablets by spectrophotometryY an M inhong,Y u Lijun,Y an Fuhui(Z hejiang Zhong yi P harmaceuticals Co.L t d,Jinhua321007)ABSTRACT Object ive:T o deter mine by content o f Er ythr omy cin Ethylsuccinate in ta blets spect ro pho tomet ry. M etho d:Aft er Ery thr omy cin Ethy lsuccinat e being deg raded in acid,the abso rption of deg ra ded pr oduct w as measur ed by at482nm.R esults:T he av erag e recov er y was99.2%and RS D w as0.9%.Conclusio n:T his metho d sho rt en the period of test,and it is rapid and accurat e,it can used fo r t he quality co nt ro l o f sem i-finished pro ducts of drug.KEY WORDS spectr opho to met,Er yt hr om ycin Ethylsuccinate t ablet,co ntent 琥乙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即琥珀酸乙酯,在体内水解后释放红霉素而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琥乙红霉素在0.5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在23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

结果琥乙红霉素浓度20.08~101.04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21%(n=5)。

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快速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琥乙红霉素;含量测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dispersible tablets by UV-Spectrophotometry. Methods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was hydrolyzed to be unsaturated ketones by 0.5 mol/L potassium hydroxide solution, and determined absorbance wave-length at 235 nm, then the content was calculated. Results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had a good linear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0.08 μg/mL~101.04 μg/mL.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92% and RSD was 0.21% (n=5).Conclusion The present method was accurate, rapid, simple an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dispersible tablets.
【Key words】UV-Spectrophotometry;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Determination
琥乙红霉素(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琥乙红霉素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采用抗生素生物检定法,操作烦琐、费时,且专属性差,本文利用0.05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琥乙红霉素在内酯环上形成不饱和酮,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原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琥乙红霉素分散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本法简便、迅速,结果准确。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1.2试药琥乙红霉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0425-200002),琥乙红霉素分散片(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322、061026,三九企业集团永安制药厂,批号:060915),氢氧化钾(分析纯,天津光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三厂)。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1]精密称取琥乙红霉素标准品0.050 25 g置于50 mL 的量瓶中,加5 mL乙醇溶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2干扰组分溶液的制备按照琥乙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称取相应的辅料,置50 mL的量瓶中,加乙醇5 mL、水适量溶解,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滤液备用。

2.3光谱绘制及波长选择[2]精取标准品溶液3 mL于50 mL的量瓶中,加0.5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5 mL,加水至刻度,摇匀;另取3 mL上述干扰组分溶液置于50 mL的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将上述两种溶液于60℃的水浴30 min,放凉至室温,在210~3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琥乙红霉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35 nm,而干扰组分在此无吸收,故选择235 nm为测定波长。

2.4建立标准曲线精密吸取1.0、2.0、
3.0、
4.0、
5.0 mL标准品溶液分别置于50 mL的量瓶中,各加0.5 mol/L氢氧化钾溶液5 mL,加水至刻度,摇匀,置60℃的水浴30 min,自然冷却。

同时以相同比例水加0.5 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做空白,同法操作,在235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求得回归方程Y=0.143 5X-0.009 7(r=0.999 8,n=5),线性范围20.08~101.04 μg/mL。

2.5回收率的测定按加样回收法,精密称取琥乙红霉素,并按处方比例精密加入辅料配制成模拟样品。

依2.3项下方法,加乙醇溶解后同法操作,在23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按回归方程计算浓度,得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21%。

2.6样品测定取琥乙红霉素分散片精密称定,研细,精称适量细粉(约相当于琥乙红霉素0.1 g)于100 mL的量瓶中,加乙醇10 mL使溶解后,加水至刻度,过滤,精密量取滤液
3.0 mL于50 mL的量瓶中,按2.4项下方法操作,在235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回归方程计算浓度,并将结果与微生物法的结果比较,结果。

3结论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微生物法比较,两种方法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微生物法更为简捷、方便,影响因素少,可靠性强。

结果证明本法可作为琥乙红霉素分散片的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78
2阮健,阮新,毕建华.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测定中关于
比色法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2):120
(收稿日期:2008-08-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