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标识常见问题整理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问题整理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问题整理一、基本问题1、产品商品名称与真实属性字号不同,如某一饮料产品“氨基酸”比“营养素饮料”字号大、突出明显。
2、宣传选用“名贵佐料”、“珍贵调料”“五谷杂粮”但配料表中未有体现。
产品中有芝麻,但其配料表中并无标示“芝麻”。
宣称使用富硒米和东北大米实际为普通糯米。
注: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产品中没有添加某种食品配料,仅添加了相关风味的香精香料,在产品标签上标示该种食品实物图案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注: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4、宣传疗效、保健,如声称:“提神、补脑”“清热解毒”。
注: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5、部分茶叶产品标签内容写在合格证上。
注:标签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6、标签单一标示繁体字,繁体字不属于规范汉字。
注: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
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7、使用了外文但没有标示对应的中文。
注: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
8、拼音、外文字体大于相应的中文字体。
注: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9、强制标示内容的字体高度小于1.8mm。
注: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10、内外包装标示内容不一致。
如生产日期标示不同:一个标180天,一个标半年。
注: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
11、外包装未易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的礼盒包装,外包装未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注: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容器)上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常参考的信息来源之一,它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营养成分、成分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
一些消费者在阅读食品营养标签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规范措施来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格式。
本文将就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做一详细介绍。
一、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1. 阅读复杂难懂食品营养标签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数字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比较晦涩难懂,造成阅读的困难。
一些人对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理解模糊,导致无法准确评估产品的健康性。
2. 标签不准确有时候,一些食品营养标签中的信息不够准确和完整,可能会出现营养成分含量的错误或者疏漏,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影响他们的健康饮食选择。
3. 标签格式混乱一些食品营养标签的格式和排版可能会显得混乱,比如字体大小不一致、信息分布不均匀等,这样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标签信息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二、食品营养标签规范措施为了解决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措施来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格式,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食品购买。
1. 标签内容需准确完整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应当准确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包括营养成分含量、成分列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2. 标签信息格式要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排版和格式要求也应当规范,比如字体大小、颜色、排列顺序等,以确保信息的清晰易读,便于消费者准确获取所需信息。
3. 语言简明通俗食品营养标签中使用的语言也应当简明通俗,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词汇,确保一般消费者能够轻松理解标签中的内容。
4. 提倡标签标准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倡导食品营养标签的标准化,以提高标签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方便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和选择。
5. 严格监管和处罚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对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对于违反规定的食品生产商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的问题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的问题一、基本问题1、产品商品名称与真实属性字号不同,如某一饮料产品“氨基酸”比“营养素饮料”字号大、突出明显;2、宣传选用“名贵佐料”、“珍贵调料”“五谷杂粮”但配料表中未有体现。
产品中有芝麻,但其配料表中并无标示“芝麻”。
宣称使用富硒米和东北大米实际为普通糯米;注: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产品中没有添加某种食品配料,仅添加了相关风味的香精香料,在产品标签上标示该种食品实物图案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注: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4、宣传疗效、保健,如声称:“提神、补脑”“清热解毒”;注: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5、部分茶叶产品标签内容写在合格证上;注:标签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6、标签单一标示繁体字,繁体字不属于规范汉字;注: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
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7、使用了外文但没有标示对应的中文;注: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
8、拼音、外文字体大于相应的中文字体;注: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9、强制标示内容的字体高度小于1.8mm;注: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10、内外包装标示内容不一致。
如生产日期标示不同:一个标180天,一个标半年;注: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
11、外包装未易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的礼盒包装,外包装未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注: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容器)上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食品标签常见问题案例

食品标签常见问题案例一、引言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阅读和理解食品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食品标签常常出现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和误导。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食品标签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虚假宣传1.案例描述某牛奶厂家在产品包装上宣传:“含有大量蛋白质”,但实际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并不高。
2.问题分析这种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和欺骗。
同时也损害了其他良心企业的利益。
3.解决方法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成分表和营养成分表来判断产品是否真正含有所宣传的成分。
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此类虚假宣传行为。
三、不规范标示1.案例描述某饮料厂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了“无糖”、“低热量”等标示,但未注明相应的标准和具体数值。
2.问题分析这种不规范的标示会给消费者带来误解和困扰,同时也难以进行科学的比较和选择。
3.解决方法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使用食品标签,并注明相应的标准和具体数值。
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标示,并对比不同产品之间的具体数值,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四、过期标示1.案例描述某饼干厂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了过期日期,但日期不清晰或者已经被涂改。
2.问题分析这种不规范的过期标示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同时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3.解决方法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使用过期日期,并确保日期清晰可见。
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过期日期,并选择没有过期或者临近过期但尚未到达保质期限的产品。
五、成分不实1.案例描述某饮料厂家在产品包装上宣传:“100%纯果汁”,但实际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水和添加剂。
2.问题分析这种成分不实的宣传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和欺骗,同时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3.解决方法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使用食品标签,并注明产品真实成分。
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表,并选择真正纯正的产品。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问题汇总

3、将QS标志使用在无证食品、保健食品等其他产品上。 产品 产品标准号标注错误,如将推荐性标准标注为强制性标准, 标准 或只标注卫生标准,或标注废止标准;自愿性产品认证随意 代号 标注,如企业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已过时效仍旧使用。 辐照 1、使用辐照杀菌食品未标示。 食品 2、使用辐照蔬菜、香辛料等原料未标示辐照。 转基 因食 使用转基因大豆等食品未标明。 品 质 如大米、小米、挂面茶叶等产品执行标准中规定质量等级的 量 未标示。 (品 认证 违规标示“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 食品 “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
项目 典型问题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技术要求
1、不在豁免标示范围内的产品未标示营养标签。 2、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使用了营养强化剂、氢化和 卫生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第二 (或)部分氢化植物油、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条第(八)项。 基本 虽然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但单项营养素含量较高、对营养 要求 素日摄入量影响较大(如腐乳类、酱腌菜、酱油、酱类、复 合调味料、冰糖茶等)的预包装食品未标示营养标签。 3、营养标签未标在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3.6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GB 7718技术要求
6、标签单一标示繁体字,繁体字不属于规范汉字。 基本 要求 7、使用了外文但没有标示对应的中文。
8、拼音、外文字体大于相应的中文字体。
9、强制标示内容的字体高度小于1.8mm。
10、内外包装标示内容不一致。如生产日期标示不同:一个 标180天,一个标半年。 11、外包装未易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的礼 盒包装,外包装未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食品营养标签是指以文字、图形或符号等形式,用于陈述食品成分和营养含量的标签。
它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引导消费者合理膳食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标签内容繁杂、信息网络化和消费者素养差异化等原因,常常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以期提高食品营养标签的质量和可信度。
常见问题一:标签内容不真实或不全面。
有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提高市场竞争力,会故意虚报或篡改食品成分或营养含量等信息。
这会误导消费者,降低其合理膳食的能力。
规范措施一:加强对食品标签的质量监管。
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标签监管机制,加大对食品标签的抽检执法力度。
针对违规企业,要严惩不贷,以震慑其他企业,提高行业合规意识。
常见问题二:标签信息难以理解或不易辨别。
有些食品标签的文字过小或图形不明显,消费者很难读取或分辨。
标签的词汇使用过于专业化,常使消费者感到困惑。
规范措施二:提高标签的可读性。
食品生产企业应在标签上采用足够大号的字体。
标签中的图形和符号应简洁明了,以方便消费者的识别和理解。
企业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避免过度专业化的术语。
常见问题三:标签信息过多或过杂。
有些食品标签上的信息过于繁杂,导致消费者阅读起来很困难。
而且,标签上的信息种类众多,容易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规范措施三:精简标签内容。
食品生产企业应筛选标签上的信息,删减冗余内容,只保留与消费者最关注的核心信息。
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如图表、图文结合等形式,向消费者展示食品的营养含量等重要信息。
常见问题四:标签信息不易查询。
有些食品标签上只提供了食品成分和营养含量等基本信息,但没有提供相关的查询渠道或详细解释,消费者很难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规范措施四:提供查询渠道和解释服务。
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在食品包装上提供相关的查询二维码或网址,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或输入网址查询到更多的详细信息。
食品标签标注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食品标签标注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目前,我国现行的强制性食品标签标准有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2015年7月1日后执行2013版)、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另外,部分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中也对其适用产品的标签标示作出一些特殊的强制规定。
因此,在设计制作和标签检验时,需要充分了解GB 7718、GB 28050、GB 13432的具体要求,同时兼顾产品执行标准对标签标示的额外强制性要求,完整准确地对食品标签内容进行表述和审核。
以下将对标签标注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罗列和梳理。
标签标注的常见问题食品名称食品名称是消费者对食品整体特征属性认知的开始,是食品标签中最核心的部分。
GB 7718要求标签标示食品名称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食品真实属性,但食品名称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仍然十分常见,具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利用字号大小、色差、图形、符号及暗示性的语言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属性相近的产品混淆。
例如:“酸角汁饮料”或“酸角果味饮料”,“酸角汁”或“酸角”字号大、颜色醒目,而反映其真实属性的“饮料”或“果味饮料”字体则很小,颜色较淡,消费者很容易将这类产品误认为是纯粹的酸角果汁。
在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商标名称”而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时,未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和品名邻近处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例如:品名是“玛咖片”,其真实属性为压片糖果。
为了使消费者能准确地认知产品真实属性,规范标签在设计制作时应使用同一或相近字号和颜色同时标注“玛咖片”和“压片糖果”;又如:商标名称为“XX乳”或“XX奶”,而产品本身只是添加少量乳制品制成的含乳饮料,如果标签未在品名附近显著标示“含乳饮料”,极易使消费者对产品真实属性产生混淆,误以为选购食品是乳制品。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之一,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关于食品成分与营养含量的详细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虽然食品营养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有益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准确的理解和利用。
本文将就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及规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品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标签常见问题1. 信息不清晰:食品营养标签上的信息有时候并不够清晰,比如字体太小或者颜色对比不明显,导致消费者难以辨认和理解标签上的内容。
这会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成分和营养含量的准确理解,也会影响他们做出健康饮食选择的能力。
2. 营养成分不全面:有些食品营养标签上列出的营养成分并不全面,比如可能只列出了热量和脂肪含量,而没有列出其他重要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这会使消费者无法全面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难以做出全面的营养搭配。
3. 标注误导:有些食品营养标签会做出一些误导性的标注,比如标明“无糖”但实际上却含有人工甜味剂,或者标明“低脂”但实际脂肪含量并不低。
这会让消费者对食品的真实含量产生误解,影响其健康饮食的决策。
4. 单位不统一:食品营养标签上的营养成分有时候使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标注,比如有的使用“克”有的使用“毫克”,或者有的使用“千卡”有的使用“卡路里”,这会给消费者造成混淆,使他们难以对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和评估。
规范措施1. 提高信息清晰度: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食品营养标签上的信息,可以在标签上规定字体大小、颜色和对比度的最低标准,保证信息的清晰度和易读性。
3. 禁止误导性标注:对于食品上的“无糖”、“低脂”等标注应该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和监督机制,一旦发现虚假标注应该严格追究责任,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成分和做出健康饮食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食品营养标签的规范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标签标识常见问题整理一、基本问题1、产品商品名称与真实属性字号不同,如某一饮料产品“氨基酸”比“营养素饮料”字号大、突出明显。
2、宣传选用“名贵佐料”、“珍贵调料”“五谷杂粮”但配料表中未有体现。
产品中有芝麻,但其配料表中并无标示“芝麻”。
宣称使用富硒米和东北大米实际为普通糯米。
注: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产品中没有添加某种食品配料,仅添加了相关风味的香精香料,在产品标签上标示该种食品实物图案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注: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4、宣传疗效、保健,如声称:“提神、补脑”“清热解毒”。
注: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5、部分茶叶产品标签内容写在合格证上。
注:标签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6、标签单一标示繁体字,繁体字不属于规范汉字。
注: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
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7、使用了外文但没有标示对应的中文。
注: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
8、拼音、外文字体大于相应的中文字体。
注: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9、强制标示内容的字体高度小于1.8mm。
注: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10、内外包装标示内容不一致。
如生产日期标示不同:一个标180天,一个标半年。
注: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
11、外包装未易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的礼盒包装,外包装未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注: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容器)上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示内容。
二、名称问题食品名称不能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或未选用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名称。
属性指事物(实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食品的品名要求直接反应食品的真实属性。
例如饮料、啤酒、咖啡、饼干等,观其名即可知道其属性。
但有些食品标签的品名却不能或很难反应其本质属性,如大米标示为“泰香”、“雪花粘”, 膨化食品标示为“龙虾条”、“牛肉串”。
注: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三、配料表问题1、配料名称不规范,有国标的配料未标准名称,如糖未标注“白砂糖、绵白糖、冰糖、赤砂糖”、盐未标注“食用盐”、酱油未标注“酿造酱油、配制酱油”、鸡精未标注“鸡精调味料”、鲜蛋未标注“鲜鸡蛋”等。
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 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2、单一配料如饮用水、大米、茶叶、冰糖等产品未标示配料。
注: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标示配料表。
3、加入量超过2%的配料未按递减顺序排列。
注: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4、复合配料未标示,如植脂末等未标示原始配料。
注: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随后将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在括号内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
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5、复合配料中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未标示,如酱油应标示酱油(含焦糖色)。
注:复合配料中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
6、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未标示GB 2760中的通用名称,如红曲粉未标注成“红曲米、红曲红”,阿斯巴甜未标注成“成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呈味核苷酸二钠未标注成“5’-呈味核苷酸二钠标”,属于咸味香精、商品名称为“牛肉粉”的未标注成”食用香精”,变性淀粉未标示GB 2760中的通用名称。
注: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
7、复配食品添加剂如泡打粉等未标示在终端产品中具有功能作用的每种食品添加剂。
注:应当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在终产品中具有功能作用的每种食品添加剂。
8、标签强调高钙、高纤维、富含氨基酸,但没有标示其含量。
注: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9、标示“无糖”、“低糖”、“低脂”、“无盐”等未标示其含量。
注: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四、净含量规格问题1、标题标示错误,如标成“净重”“毛重”。
注: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
2、净含量与食品名称不在同一展示面上。
注: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标示。
3、桶装饮用水、大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字体高度不符合要求。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4、未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如体积单位标示为“公升”,质量单位标示为“公斤”。
5、kg、mL、ml等大小写书写不规范。
注: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按以下形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a)液态食品,用体积升(L)(l)、毫升(mL)(ml),或用质量克(g)、千克(kg);b)固态食品,用质量克(g)、千克(kg);c)半固态或黏性食品,用质量克(g)、千克(kg)或体积升(L)(l)、毫升(mL)(ml)。
五、品质等级问题如大米、小米、挂面茶叶等产品执行标准中规定质量等级的未标示。
注:食品所执行的相应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六、认证问题违规标示“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注:“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七、辐照问题1、使用辐照杀菌食品未标示。
注: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示“辐照食品”。
2、使用辐照蔬菜、香辛料等原料未标示辐照。
注: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示“辐照食品”。
八、过敏原问题原料含有花生、大豆、乳制品、坚果等未标注过敏原。
注:以下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果用作配料或加工时带入,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a)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b)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c)鱼类及其制品;d)蛋类及其制品;e)花生及其制品;f)大豆及其制品;g)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h)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九、其他特殊规定1、产品类型,如:糖果和巧克力、碳酸和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冷冻饮品、葡萄酒和黄酒(干、半干、半甜、甜型)、蜂产品(蜂蜜、蜂花粉)标“花的类型”等。
2、酒精度:凡是饮料酒都必须标注“酒精度”。
3、蛋白质:如: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含乳蛋白饮料)、乳制品等。
4、果蔬汁含量:如:水果汁、蔬菜汁及其饮料、水果酒(除葡萄酒外) 等。
5、其他如:巧克力须标可可脂含量;如用类(代) 可可脂,也要标其含量等。
具体标示内容1、食品名称•标注位置:醒目位置•标注原则:反映食品真实属性•标注方法:优先选择标准已有的名称若无标准规定名称,选择消费者熟知的通俗名称选用名称应真实易懂,不产生误解和混淆对于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应在同一版面标注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名称容易混淆误导时应在临近位置使用同一字号标示反应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真实属性名称因字号不同而引起误解时应使用同一字号标示2、配料表基本原则:真实标注所有配料递减顺序,加入量≤2%的配料顺序不限引导语:配料、配料表(普通食品)原料、原料与辅料(发酵产品使用,如酒、酱油、食醋)复合配料需标示原始配料加入量<25%且已有国标/行标/地标的除外(如酱油)可食用包装物应标示原始配料加入量<25%且已有国标/行标/地标的除外(如胶原蛋白肠衣)•食品添加剂的标示形式:应标示其在GB 2760中的通用名称1.食品添加剂具体名称:丙二醇2.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国际编码(INS号):增稠剂(1520)3.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具体名称:增稠剂(丙二醇)•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形式:1. 各配料按加入量递减顺序标示例子: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磷脂,食用香精,柠檬黄),葡萄糖浆,卡拉胶,瓜尔胶,胭脂树橙,麦芽糊精,食用香料。
2. 列项标示例子: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磷脂,食用香精,柠檬黄),葡萄糖浆,食品添加剂(卡拉胶,瓜尔胶,胭脂树橙),麦芽糊精,食用香料。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示1. 复配食品添加剂命名原则:单一功能食品添加剂复配而成:“复配”+“功能类别名称”多种功能食品添加剂复配而成:“复配”+“功能类别名称”(全部功能/主要功能)2. 标示关键点:所有在终产品中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均需标示出•部分配料的标示方法•配料的定量标示特别强调添加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定量标示仅名称提及,未特别强调,不需定量标示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含量较低或无时,应定量标示。
4、净含量•格式:“净含量”(中文)+ 具体数值+ 法定计量单位•位置:与食品名称在同一展示版面5、规格•同一预包装内如果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大包装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规格。
•标示方式:由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与件数组成,或只标示件数,可不标示“规格”二字•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同种类的预包装食品:净含量(或净含量/ 规格):400克(4×100克);•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不同种类的预包装食品:净含量(或净含量/ 规格):200 克( A 产品40 克× 3 , B 产品40 克× 2 )6、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应标示各自的名称和地址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可以标示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只标示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及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