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作用!工作原理和特性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
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围接口设备、恒温系统、调温、电炉加温控制、电机控制、数控机械,遥控系统、工业自动化装置;信号灯、调光、闪烁器、照明舞台灯光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复印机、自动洗衣机;自动消防,保安系统,以及作为电网功率因素补偿的电力电容的切换开关等等,另外在化工、煤矿等需防爆、防潮、防腐蚀场合中都有大量使用。
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1) 扩大控制范围。
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
.....2) 放大。
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
.....3) 综合信号。
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交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交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交流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路的电器,它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功能。
在
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交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交流继电器。
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触点动作、触点释放和触点保持三个过程。
在
正常情况下,交流继电器处于静止状态,当控制电压施加到继电器的控制端时,继电器的线圈产生磁场,使得触点闭合,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当控制电压消失时,继电器的线圈停止工作,触点打开,电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磁感应和磁性材料的特性。
当通电时,线圈
产生的磁场使得触点闭合,这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而触点的闭合和打开又依赖于磁性材料的特性,如铁芯的磁导率和磁滞回线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继电器的动作速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还需要考虑到电路的电压、电流和频率
等参数。
继电器的触点需要能够承受电路的负载,同时也要考虑到电路中的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对继电器的影响。
此外,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还需要考虑到电路中的干扰和噪声对继电器的影响,以确保继电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总之,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磁感应、磁性材料的特性以及电路参数
的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交流继电器,提高电路的控制性能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0讲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0讲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交流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装置,它能够在交流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
本文将从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作原理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吸引力的原理。
继电器由电磁铁和触点组成。
当通电时,电流会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将吸引触点,使触点闭合。
当断开电流时,电磁铁的磁场消失,触点也将恢复原来的状态,即开放。
具体来说,交流继电器通常由线圈、铁芯、触点等组成。
当继电器的线圈接通交流电源时,线圈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这个交变磁场会使铁芯内部的磁通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当磁通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铁芯就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将触点吸引合上。
在交流继电器中,由于电源的交变特性,线圈中的电流也是交变的,因此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将会随着电流的正反变化而变化。
当电流从零开始增大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也会随之增大,直到达到触点吸合的阈值。
当过了这个阈值,磁通量开始减小,触点则会断开。
随着电流的再次增大,磁通量又会增大,使得触点再次吸合。
这样,交流继电器的触点在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下实现了闭合和断开。
二、组成部分交流继电器由线圈、铁芯和触点等组成。
线圈是继电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负责接通和断开电流。
线圈的主要材料是绝缘导体,常用的有铜线、铝线等,线圈通常包围在铁芯周围。
铁芯的作用是集中和引导磁场。
铁芯通常由软铁材料制成,它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能够在继电器工作时提供足够的磁场强度。
触点是继电器中的一个活动部件,负责开关电路。
触点通常由铜及其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触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电器的电气性能和寿命。
三、应用领域交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决定了它们在控制领域的不同应用。
1.电力系统:交流继电器可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例如过流保护、电压保护、微机保护等。
2.发电设备:交流继电器可以用于发电机的调节和控制,例如发电机励磁控制、电压调节等。
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精

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精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控制大电流和高电压电路的电器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一个小电流控制一个或多个开关,从而使一个电器设备或电路能够控制另一个电器设备或电路。
继电器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激磁线圈:继电器的激磁线圈由绕制在铁芯上的线圈组成。
当通过电流流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上的磁铁吸引一组触点。
2.触点:继电器通常具有至少一个触点。
当激磁线圈通电时,触点会闭合或打开,从而控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
3.弹簧:继电器的触点通常由金属弹簧支撑。
弹簧力使得触点能够有效而可靠地闭合或打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无电流状态:当继电器处于无电流状态时,触点通常是断开的。
这是因为激磁线圈中没有电流流动,铁芯上的磁铁没有吸引力,触点因弹簧力而分离。
2.有电流状态:当继电器的激磁线圈通电时,磁场产生吸引力,使得触点闭合。
闭合的触点允许电流在继电器的电路中流动。
根据继电器的设计,接通电流时触点可以保持闭合状态,直到激磁线圈断电或者通过另一个电路关闭触点。
继电器的特性有如下几个方面:1.开关能力:继电器可以控制各种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具有很大的开关能力。
通过使用不同的继电器,可以控制从小电压低电流到大电压大电流的电路。
2.接触可靠性:继电器的触点由弹簧支撑,能够快速实现闭合和打开动作,并且具有良好的接触可靠性。
这意味着继电器的触点在长期使用中不易发生磨损或接触不良。
3.绝缘性能:继电器通常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隔离控制电路和被控制电路。
这对于保护电器设备以及电路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4.灵敏度和稳定性:继电器的激磁线圈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通过控制小电流来实现。
同时,继电器的工作稳定性也较高,能够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5.寿命:继电器通常具有较长的寿命,可以经受重复的开关和长时间的使用。
这意味着继电器可以在各种应用中稳定地工作,而无需经常更换。
综上所述,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激磁线圈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打开,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详细了解“继电器”(原理、结构、图形符号、分类、特点及选型等)

详细了解“继电器”(原理、结构、图形符号、分类、特点及选型等)继电器的原理、结构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虽然利⽤接触器作为电⽓执⾏元件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动控制,但对于稍复杂的情况就⽆能为⼒。
在极⼤多数的机电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去控制接触器等电⽓执⾏元件,实现⾃动控制的⽬的。
这就需要能够对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这⼀类电器元件就称为继电器。
定义:当输⼊量(或激励量)满⾜某些规定的条件时,能在⼀个或多个电⽓输出电路中产⽣跃变的⼀种器件(输⼊量:电、光、磁、热等信号)。
继电器就是⼀个电⼦开关。
作⽤:1)输⼊与输出电路之间的隔离2)信号转换(从断到接通或反之)3)增加输出电路(即切换⼏个负载或切换不同电源负载)4)重复信号5)切换不同电压或电流负载6)保留输出信号7)闭锁电路8)提供遥控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量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主要起到信号转换和传递作⽤,其触点容量较⼩。
所以,通常接在控制电路中⽤于反映控制信号,⽽不能像接触器那样直接接到有⼀定负荷的主回路中。
这也是继电器与接触器的根本区别。
继电器的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电磁原理(磁路部分):⼆.杠杆原理(接触部分):⼯作原理:典型结构及特点电磁系统:线圈(引线脚)、铁⼼、轭铁、衔铁(此处在接系统中)及⽓隙;接触系统:动、静接点,端⼦脚;基础防护部分:基座,外壳;返回机构:簧⽚脚,推⽚,挂勾。
继电器的组成以磁路系统分:拍合式(SRU)、推动杆式(SJ);以密封形式分:⾮密封继电器、密封继电器。
各国各继电器⽣产⼚商对各⾃的继电器均有不同的命名和标志⽅法。
但总体均由:①产品型号;②封装形式;③动⽚⼑数;④线圈额定电压;⑤线圈功耗;⑥触点形式,六部分组成。
标准密封型,通常透⽓孔未密封,若继电器需⾼液位清洗,请告知制造⼚透⽓孔须密封,⽅可正常使⽤。
制造⼚商不推荐使⽤全密封继电器,⽣产时需注意详细的技术要求。
220v交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220v交流继电器工作原理220V交流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通过控制小电流的开关来控制大电流的通断。
220V交流继电器是一种用于交流电路的继电器,其工作原理如下:1. 电磁线圈:220V交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磁线圈,它通常由绕制在铁芯上的绝缘线圈组成。
当继电器接通电源时,电流会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2. 引线和触点:继电器的线圈上通常有两根引线,其中一根连接正极,另一根连接负极。
继电器的触点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当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3. 磁吸力: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磁场会吸引触点,使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这样,继电器的通断状态就由触点的状态来决定了。
4. 控制电路: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是指控制线圈通断的电路。
当控制电路的电压达到继电器的额定电压时,线圈会通电,产生磁场,从而实现触点的开闭功能。
5. 电源电压:220V交流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即电源电压为220V。
当控制电路的电压等于220V时,继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6. 通断功能:继电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通断控制。
当线圈通电时,触点闭合,实现通断功能;当线圈断电时,触点断开,实现通断的断开功能。
7. 应用范围:220V交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家庭电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等领域。
在家庭电器中,继电器可以实现对电器的远程控制,提高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继电器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220V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场吸引触点,实现通断的控制功能。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并在家庭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

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AC two-element two-position relay)交流感应式继电器的一种。
交流感应继电器是利用交变磁通穿过可转动的金属圆盘(或扇形翼片)上感应的涡流与交变磁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转矩来带动接点动作的一种继电器。
所谓二元是指有两个互相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电磁系统。
工作原理交流感应式二元继电器的原理图见图1图1交流感应二元二位继电器工作原理图图中有2个互相独立的由硅钢片叠成的电磁线圈,产生两个交变磁通φ1和φ2。
使两磁通穿过一可旋转的铝圆盘,每一个交变磁通都将在圆盘内感应出电势和电流。
每个感应电流分别作用于另一交变磁通而产生九,该力与至圆盘轴心的力臂乘积,产生的旋转力矩使圆盘转动。
按交变磁通和感应电流(涡流)的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转矩的变化公式:M=(K1+K2)ωφ1φ2sinα=Kωφ1φ2sinα从上述转矩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转矩M的大小正比于2 个磁通幅值的乘积,磁通越大,转矩也越大。
2 个线圈中任何一个磁通为零时,转矩就为零,这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继电器,只有一个磁系统不能产生转矩。
②转矩M与两磁通的相角α的正弦sinα值成正比,当α=0。
时,M=0。
这说明,要产生转矩不仅需要2 个磁通,而且要求这2 个磁通必须要有相位差。
当差角α=90。
时,转矩M最大。
③转矩的方向决定于sinα的正负符号。
当α 为正时,即超前于φ1,sin α为正,M为正,圆盘顺时针方向旋转;当α 为负时,即φ1超前于φ2,sinα为负,M为负,圆盘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2 个磁通的相位差为180。
50Hz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主要用于矿山、地铁等直流电气化牵引区段的轨道电路中,作为接收端轨道继电器使用。
有JRJC-40/265,JRJC-45/300,JRJC1RJC-45/300 Q,2H 20 .08 14 0.028 7 62JRJC1-42-275 Q,2H 20 .1 14≤0.026 7 60结构以1型为例,其结构见图2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结构和磁系统图1型继电器由翼板、电磁系统和接点等主要部件组成。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开关,它可以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动作。
它是由电磁铁和机械触点组成的,通过电磁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触点开关的状态。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通信等领域,具有以下工作原理和特性:1.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会生成一个磁场,磁场作用在机械触点上使其闭合或断开。
继电器一般由线圈、铁芯和触点组成。
当通电时,线圈中的电流通过铁芯产生磁场,磁场吸引触点闭合,继电器导通;当断电时,线圈中的电流消失,磁场消失,触点弹开,继电器断开。
通过这种方式,继电器可以控制高功率或高电压电路的开关状态。
2.特性:2.1电磁吸合和释放时间短:继电器的动作速度较快,电磁吸合和释放时间通常在几毫秒至几十毫秒内,可以快速实现对电路的切换。
2.2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开关容量:继电器由于可以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使得继电器可以承受较高的负载功率。
常见的继电器的开关容量可以达到几千瓦至几兆瓦。
2.3继电器具有较好的隔离性:继电器的触点具有良好的隔离特性,可以实现高电压、高电流线路的隔离保护功能。
同时,触点的隔离性也减小了电路中电磁噪声、干扰等问题。
2.4继电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结构精密,材料质量高,因此具有较好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继电器的寿命可以达到数十万次的开关次数,可以经受较高的工作压力。
2.5继电器可以实现多路控制和复杂的逻辑控制:继电器可以通过多个触点实现多路控制,可以完成复杂的逻辑控制功能。
通过组合不同的继电器和控制组合电路,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控制要求。
综上所述,继电器是一个通过电磁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触点开关状态的电控制开关。
它具有较快的动作速度、较高的开关容量、较好的隔离性、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多路控制和复杂逻辑控制等特性。
在自动控制和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一、继电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可分为①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②非电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
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①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②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③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①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②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③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④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⑤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二、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
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4、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
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
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
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三、继电器测试1、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
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2、测线圈电阻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
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四、继电器的电符号和触点形式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
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
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1.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
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
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
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
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五、继电器的选用1.先了解必要的条件①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②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③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
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
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
2.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找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号。
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
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
3.注意器具的容积。
若是用于一般用电器,除考虑机箱容积外,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
对于小型电器,如玩具、遥控装置则应选用超小型继电器产品。
继电器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继电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无疑对继电器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IC的飞速发展对继电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是小型化和片状化。
如IC封装的军用TO-5(8.5×8.5×7.0mm)继电器,它具有很高的抗振性,可使设备更加可靠;第二是组合化和多功能化,能与IC兼容、可内置放大器,要求灵敏度提高到微瓦级;第三是全固体化。
固体继电器灵敏度高,可防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微机用继电器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带微处理器的继电器将迅速发展。
80年代初,美国生产的数字式时间继电器就可用指令对继电器进行控制,继电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发展,可形成一个小巧完善的控制系统。
由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目前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现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体制已能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多种低成本的继电器,并可自动完成多种操作及测试工作。
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继电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是由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整个继电器的应用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光纤将是未来信息社会传输的主动脉,在光纤通讯、光传感、光计算机、光信息处理技术的推动下将出现光纤继电器、舌簧管光纤开关等新型继电器。
光电子技术对于继电器技术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光计算机的可靠运行,目前已试制出双稳态继电器。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期望继电器失效率应由目前的0.1PPM降至0.01PPM;载人空间站则要求达到0.001PPM。
耐温要达到200℃以上,耐振要求高于490m/s,同时应能承受2.32×10(4)C/Kg 的α射线辐射。
为满足空间要求,必须加强可靠性研究,并建立专门的高可靠生产线。
新型特殊结构材料、新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还有吸氧磁性材料、感温磁性材料、非晶体软磁材料的发展对研制新型磁保持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电磁继电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必将出现新原理、新效应的继电器。
随着微型和片式化技术的提高。
继电器将向二维、三维尺寸只有几毫米的微型和表面贴装化方向发展;现在国际上有些厂家生产的继电器,体积只有5~10年前的1/4~1/8。
因为电子整机在减小体积时,需要高度不超过其它电子元件的更小的继电器。
通讯设备厂家对密集型继电器的需求更加热切,日本Fujitsu Takamisawa 公司生产的一种BA系列超密集信号继电器的大小只有14.9(W)×7.4(D)×9.7(H)mm,主要用于传真机和调制解调器,能承受3kV的波动电压。
该公司推出的AS系列表面安装继电器的体积仅为14(W)×9(D)×6.5(H)mm。
在功率继电器领域尤其需要安全可靠的继电器,如高绝缘性继电器。
日本Fujitsu TaKamisawa推出的JV系列功率继电器内含五个放大器,采用高绝缘性小截面设计,尺寸为17.5(W)×10(D)×12.5(H)mm。
由于机芯和外缘之间采用强化绝缘系统,其绝缘性能达到5kV。
日本NEC 推出的MR82系列功率继电器的功耗只有200mW。
在继电器内部装入各种放大、延时、消触点抖动、灭弧、遥控、组合逻辑等电路可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
随着SOP技术(Small Outline Package)的突破,生产厂家有可能把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一起。
而继电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将具备更广泛的专门控制功能,从而实现高智能化。
新技术的成群崛起,将促进不同原理、不同性能、不同结构和用途的各类继电器竞相发展。
在科技进步、需求牵引以及敏感、功能材料发展的推动下,特种继电器,如温度、射频、高压、高绝缘、低热电势以及非电量控制等继电器的性能将日臻完善。
电磁继电器(EMR)从最初使用电话继电器算起,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光耦合技术的突破,使固态继电器(SSR,亦称电子继电器)异军突起。
同传统继电器相比,它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重量轻、性能可靠等优点。
固态继电器没有机械开关,而且具有诸如与微处理器高度兼容、速度快、抗冲击、耐振、低漏电等重要特性。
同时,由于这种产品没有机械接点,不产生电磁噪声,从而不需要附加诸如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来保持静音。
而传统继电器则需要这些附加元件,因此,传统继电器往往笨重而复杂,且成本较高。
今后,小型密封继电器市场开发的重点是与IC兼容的TO-5继电器和1/2晶体罩继电器。
军用继电器将加速向工业/商业化转移。
美国军用继电器约占继电器总额的20%。
通用继电器市场继续向小型、薄型和塑封方向发展。
小型印制板用继电器仍将是通用继电器市场发展的主流产品,固体继电器将更趋广泛,价格将继续下降,并向高可靠、小体积、高抗浪涌电流冲击和抗干扰性靠拢。
舌簧继电器市场将继续扩大。
表面安装继电器的应用领域和需求量将呈上升之势继电器的常用电气文字符号表1继电器的常用电气文字符号类别代号名称英文名称继KAN 有或无继电器All-or-nothing relay电KA 中间继电器Auxiliary relay器KE电气继电器Electrical relayKEM机电继电器Electromechanical relayKEM电磁继电器Electromagnetic relayKS 、静态继电器Static relayKS固体继电器Solid-state relayKM单稳态继电器Monostable relayKB双稳态继电器Bistable relayKP极化继电器Polarized relayKNP非极化继电器Non-polarized relayKR簧片继电器Reed relayKT时间继电器Time relayKOD动作延时继电器On-delay relayKFD 释放延时继电器Off-delay relayKI 间隔定时继电器Interval relayKF 闪光继电器Flasher relayKSG 信号继电器Signal relayKST 启动继电器StartingrelayKPL 脉冲继电器Pulse relayKMI 脉冲激励间隔定时继电器Making–pulse interval relayKBI 脉冲去激励间隔定时继电器Breaking-pulse interval relayKT 星-三角时间继电器Star-delta time relayKT 串联负载时间继电器Load series time relayKSMT 累加时间继电器Summation time relayKMT 保持式时间继电器Maintained time relayKB 闭锁继电器Blocking relayKC 合闸继电器Closing relayKCP 合闸位置继电器Closing-position relayKT 跳闸继电器Tripping relayKTP 跳闸位置继电器Tripping-position relayBM 量度继电器Measuring relayBC 电流继电器Current relayBV 电压继电器V oltage relayBPW 功率继电器Power relayBF 频率继电器Frequency relayBPS 压力继电器Pressure relayBR 电抗继电器Reactance relayBI 阻抗继电器Impedance relayBTE 电热继电器Thermal electrical relayBTM 温度继电器Temperature relayBSC 突变继电器Sudden-change relayBG 气体继电器Gas relayBPC 比率继电器Percentage relayBP 保护继电器Protection relayBDF 差动继电器Differential relayBDR 方向继电器Directional relayBDS 距离继电器Distance relayPE 保护装置rotection equipmentPS 保护系统Protection systemUP 单元保护Unit protectionNP 非单元保护Non-unit protectionPSP 分相保护Phase segregated protectionNSP 不分相保护Non-phase segregated protection保MP 主保护Main protection护BUP 后备保护Back-up protection及CLBP 电路近后备保护Circuit local backup protection保SLBP 变电站近后备保护Substation local backup protection护RBP 远后备保护Remote backup protection装BFP 断路器失灵保护Breaker failure protection置STP 备用保护Standby protectionISP 瞬时保护Instantaneous protectionDLP 延时保护Delayed protectionDRP 方向保护Directional protectionDCP 方向比较保护Directional comparison protectionDEP 接地方向保护Directional earth-fault protectionPDP 功率方向保护Power directional protectionPP 纵联保护Pilot protectionPWP 导引线保护Pilot wire protectionPLCP 电力线载波保护Power-line-carrier protectionMLP 微波纵联保护Microwave link protection这些的继电器的名称需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