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1.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科学施肥和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减少资源浪费: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施肥和灌溉,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水体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
4. 强化土壤肥力: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保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
5.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要点1. 种植前土壤肥力调查:在种植玉米前,要对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供肥能力,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确定施肥方案。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调查结果和玉米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施肥时要注意施肥剂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机,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
3. 精准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需肥情况和土壤的含水量,科学灌溉。
采用定量灌溉和灌溉技术,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给充足。
4. 水肥配套: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配制水肥方案,实现水肥的匹配与优化。
在生长初期施肥增肥,中期施肥保肥,后期施肥减肥。
5. 循环利用养分: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养分的循环利用。
采用有机肥等方式,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 科学管理土壤:要注意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
7. 生态环境保护: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土壤、水体和环境的污染。
三、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1. 灌区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要科学施肥和灌溉,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养分和水分的浪费。
2. 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水肥管理水平,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将灌溉和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为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和水的浪费,同时降低劳动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要点,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
一、技术原理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肥同步供应。
这种技术可以确保肥料均匀地分布在作物根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
同时,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需肥量进行精确控制,避免水分和养分的浪费。
二、技术要点1. 灌溉系统选择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灌溉系统,常用的灌溉系统有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
滴灌系统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节肥效果最好,适合密植作物;喷灌系统是将水肥喷洒在作物表面,适合大面积作物;微喷灌系统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适合中等面积的作物。
选择灌溉系统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肥料选择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选择适合灌溉系统输送的肥料,常用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铵、硝酸钾等。
这些肥料易溶于水,不会堵塞灌溉管道,同时含有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搭配,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3. 施肥时间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时间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
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进行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施肥时,应避免在高温干旱天气进行,以免造成作物烧苗。
4. 施肥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来确定。
施肥过量会导致肥料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还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施肥不足则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施肥方案进行调整。
5. 灌溉管理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灌溉系统运行正常,确保水肥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

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与此同时,我国 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 分生产率偏低的现象。根据 2014 年中 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农 业用水总量为 3 870 亿 m ,农田灌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 0.530,主要粮食作物水分 生产效率平均仅 1 kg/m ,这与发达国家 0.80 ~ 0.85 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平均 2 kg/m3 的水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同 时,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利用率也相 对较低,2014 年化肥施用量 5 995.94 万 t,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 35.2%, 远 低 于 发 达 国 家 50% ~ 70% 的 水 平。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 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控制农业用水总量,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高水肥资 源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 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 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根据作物的需水 需肥规律及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适时、 适量、准确地将水肥输送至作物根部土 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 压力灌溉有喷灌、 微灌等多种形式,目前常用的是微灌与 施肥结合,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和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目标是在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和肥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和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水和肥料的供应一直是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资源短缺、肥料过量施用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还有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五大技术要点:1.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确定合理的灌溉量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灌溉量。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环境和水源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分,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产量。
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另一个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来确定施肥量。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等。
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养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3.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土壤保水是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深耕等。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
4.优化施肥水平和施肥根系分布:施肥水平的优化和施肥根系分布的合理调控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
施肥水平的优化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合理分配养分供应。
在施肥过程中,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保证施肥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
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

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本文将介绍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的定义、原理、优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一、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的定义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将养殖废水与养殖废料中的有机肥料进行有机连接,实现废水和废料的互补利用。
通过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达到提高水质、减少废物排放、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的原理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养殖水质的净化和有机肥料的转化。
在养殖水面上利用微生物对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将氨氮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营养成分。
通过合理的养殖布局和水流动力学设计,实现养殖废水的自净化。
三、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的优点1. 环保: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养殖废水和废料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提高水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水肥一体化能够净化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提高养殖效果。
3. 节约资源: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循环利用养殖废水和废料中的养分,减少对化肥和水资源的依赖。
4. 增加经济效益:通过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 水肥一体化养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将鱼类养殖和藻类培养进行有机连接,通过养殖废水中的养分提供给藻类,使其生长繁殖,形成藻类养殖产业链,实现养殖和藻类培养的双重效益。
2. 水肥一体化养殖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将养殖废水与粪便进行分流收集,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降解和转化,使养殖废水和废料中的养分得到有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3. 水肥一体化养殖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肥料直接供应给农作物,替代化肥,实现农渔共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PPT课件精选全文

四、施肥技术
①施肥量 ②施肥时期 ③施肥方法
①施肥量 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
目目标标产产量量
养养分分含含量量
果果树树需需肥肥量量 土土壤壤供供肥肥量量 肥肥料料利利用用率率
施施肥肥量量
施肥量
=
需肥量 -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 肥料养分含量
经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流程完成施肥量计算
田间试验
指标体系
离子、 小分子
质流
2
根
截获
1
转变理念
改“浇地”为“浇作物”
把化学肥料溶解于灌 溉系统 (灌溉水)中, 植物根系可以同时得 到水和养分供应的过 程。
3. 无效养分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有效灌溉水的范围
多余 水
有效 水
无效 水
1.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施肥理念
以喂养婴儿的方式喂养作物,“水分养分同时供应,少量多次 ,养分平衡”。(照片来自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
• 缺氮症状: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
• 缺磷症状: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分枝少,矮小,叶片 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茎杆呈紫红色,失去光泽。
• 缺钾症状:叶尖或叶缘发黄,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 缺钙症状: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易腐烂死亡, 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干烧心、筋腐、脐腐等。
• ►施用采果肥可以防止冬季落叶,延长叶片寿命,有 利于下年保花保果,为来年开花结果储备营养,防止 大小年。
3.果树根系的发育特点
►根系的生长高峰是与地上部新梢生长、果实发育 、花芽分化错开的; ►新根的生长,老根的加粗等都需要来自茎尖幼叶 产生的激素,这就是根靠叶长的原因; ►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氮素多而磷、钾等养分缺 乏时,根呈徒长现象,新根延伸长而分枝少; ►磷钾肥充足时,根分枝多密度大; ►在磷钾肥充足而缺氮时,根的衰老过程加剧。
大棚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棚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
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1)微灌制度的确定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
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
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2)施肥制度的确定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
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
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
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N:3.18公斤、P2O5:0.74公斤、K2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2O5:7.4公斤、K2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2O5:18.5公斤,K2O:60.38公斤,合计132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
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
(3)肥料的选择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
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较高,杂质较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作追肥。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1、确定施肥量。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确定玉米施用化肥的种类及数量。
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
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2、确定施肥时期。
磷、钾肥通过种肥同播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肥,种肥同播20%的氮肥,其余分别在玉米拔节期(40%)、大喇叭口期(20%)、抽穗开花期(20%)采用压差式施肥罐法水肥一起施入。
3、灌溉施肥。
追肥前要求先滴清水15-20分钟,再加入肥料,一般固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并使肥料完全溶解;提前溶解好的肥液或液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2/3,然后注满水;加好肥料后,每罐肥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分钟,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当然靠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个步骤,要想玉米高产,我们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1、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10 g/kg,碱解氮≥5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50 mg/kg,含盐量<0.2%。
前茬作物选打瓜、小麦、棉花、油料作物为宜。
2、灌溉条件具备完整的加压滴灌条件及配套设施。
3、产量构成技术指标达到1200 kg/亩籽粒产量的玉米应满足以下条件:收获有效穗数:6500穗/亩~7500穗/亩、单穗粒数:650粒土50粒、千粒重:330 g~350 g、单穗粒重:160 g~185 g、产量:≥1200 kg/亩。
4、施肥与整地4.1采取“全层肥+种肥+滴灌追肥”的施肥方法。
秋季前茬收获后及早灭茬整地,翻耕深度≥28 cm。
4.2测土配方结果与基肥使用:腐熟有机肥2吨/亩-3吨/亩、氮肥纯氮3kg/亩~7kg/亩、磷肥P205 10kg/亩~12kg/亩、钾肥用量折成K20 3kg/亩-5kg/亩、锌肥(硫酸锌)1kg/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作物
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作物吸收。
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常用形
式有微喷、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在我省小麦、玉米上以微喷灌为主。
因其具有
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工程构成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系统、输水管道和微灌带四部分组成。
水源包括地
表水和地下水。
首部系统主要包括潜水泵、加压泵、逆止阀、过滤器、压力表、水表、排气阀、施肥器、施肥罐或施肥池。
输水管道包括干管与支管两级管道。
干管可采用
地上软管或地埋硬管两种形式。
地上软管多采用PE软管,地埋硬管多采用PVC管材,埋深0.8米,输水支管采用φ63的PE软管,微喷带常采用N65五孔或七孔微喷带。
微喷带铺设长度40~60米,间距1.8米或2.4米,输水支管的最大铺设长度50~70米。
二、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
1.肥料要求常温下能够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可溶性、养分含量高、杂质含量低、
溶解速度快,避免产生沉淀,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
2.常用肥料有尿素、硫酸钾、溶解度高的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等。
三、水肥一体化操作步骤
1.检查
首先检查微喷带的阀门状态,需要灌溉的地块开启,其他地块阀门全部关闭。
应
根据机井的出水量和压力情况估算1个灌溉单元的微喷带条数。
例如潜水泵出水量为
45立方米/小时,微喷带的喷水量10立方米/100米/小时,总微喷带应开启长度为
450米,单条微喷带长度50米,应开启9条,为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爆带或接头憋开,实际应先开启10~11条。
2.启动
先开启潜水泵,待水充满微喷带并喷起后,再开启管道加压泵。
根据实际压力状态调
整喷灌带开启条数以达到最佳喷水状态,以水雾单侧辐射微喷带间距的1/2左右为合
理状态,喷辐交叉不宜过多。
3.施肥方法
采用文丘里施肥器的施肥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①首先计算一个微喷单元控制的亩数=开启的微喷带条数×每条微喷带的米数×微喷带间距/667。
例如每次开启3条微喷带,每条微喷带长150米,微喷带间距1.8米,那么一次喷灌亩数为3×150×1.8/667=1.2亩。
②确定施肥量。
根据每亩施肥计算一个微喷单元的施肥量。
如需施尿素10公斤/亩,则每次加肥量为1.2亩×10公斤/亩=12公斤。
③溶解肥料。
先向施肥罐内注水,加水量为肥量的1~2倍,然后把称好的肥料倒入施肥罐内,搅拌均匀。
④施肥。
先浇一定时间的清水(最少约5分钟),然后打开文丘里施肥器开关,通过调整施肥器主管道上的球阀调整施肥速度,控制在10~15分钟内施完肥为宜。
施肥结束后,关闭施肥器,再浇最少约5分钟的清水,冲洗管道内残余肥料。
4.确定浇水时间
根据机井出水量、灌水定额及一个微喷单元控制的亩数确定浇水时间。
如亩灌溉水量20立方米,机井出水量45立方米/小时计算,一个微喷单元控制的亩数为1.2亩,灌溉时间=20×1.2/45×60=32分钟即可,浇水后地表不出现径流。
5.轮换喷灌单元
在上一个喷灌单元灌溉将结束时,先开启下一个轮灌单元的微喷带阀门,然后再关闭正在灌溉单元的微喷带阀门,避免轮灌时压力过大出现爆带现象。
6.关闭
全部地块灌溉结束后,先关闭加压泵,再关闭潜水泵。
最后一个喷灌单元的阀门要保持开启状态,以备下次灌溉直接开启系统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