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合集下载

汝官窑成分磷含量

汝官窑成分磷含量

汝官窑成分磷含量汝官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之一,其成分和制作工艺一直是学术界和收藏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关于汝官窑成分中磷含量的具体数据,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磷是瓷器胎体和釉料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对瓷器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磷含量的高低可能与瓷器的强度、透光性、釉色等方面有关。

然而,对于汝官窑而言,由于其历史悠久、传世数量稀少,且制作工艺复杂,对其成分中磷含量的准确测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对于汝官窑成分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和科技检测手段。

通过对传世汝官窑瓷器的取样分析,可以了解其胎体和釉料的主要成分,但对于磷含量等微量元素的精确测定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此外,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可能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标准,这也导致了对于汝官窑成分中磷含量数据的差异。

另一方面,汝官窑的制作工艺和配方在历史上可能经历了多次变化,不同批次、不同时期的汝官窑产品其成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即使能够获得某些样品的磷含量数据,也难以推广到所有的汝官窑瓷器。

尽管如此,对于汝官窑成分中磷含量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磷含量等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汝官窑的制作工艺、原料来源以及与其他窑口的差异等问题,为汝官窑的鉴定、保护和复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未来对于汝官窑成分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汝官窑成分中磷含量等微量元素,揭示其背后的奥秘。

总之,虽然目前对于汝官窑成分中磷含量的具体数据尚不明确,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在继续。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汝官窑这一中国古代瓷器的瑰宝。

锂在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锂在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以 及 在 玻 璃 中 的性 能 方 面 ,锂 与 其 它 碱 金 属 成 员 相 差 也
子 。 成 的 主要 化 合 物 主 要 还 是 表 现 为 离 子 型 化 合 物 ( 生 尽 管 带 有 一 定 程 度 的共 价 性 ) 。锂 单 质 的熔 点 、 点 、 度 、 沸 硬
升 华 热 都 比较 低 , 点 为 1 0 , 点 为 1 4 ℃ , 氏硬 度 熔 8℃ 沸 37 莫
0 ,呈 银 白色 或 银 灰 色 金 属 光 泽 。它 的 标 准 电极 电势 也 . 6 低, 比重 小 ( 有 0 3/r )所 以高 能 的 锂 电 池 最 有 应 用 只 .ga , 5 e3 前 景 。 与 水 容 易 反 应 放 出氢 气 , 所 放 出 的反 应 热 不 至 锂 但 将 锂 熔 化 , 应 的生 成 物 还 是 氢 氧化 锂 。 室 温 下 锂 可 与 反 在 空 气 中 的氧 气 、 气 生 成 氧 化 物 和氮 化物 。 存 金 属 锂 需 氮 保 要 浸 在 液 体 石 蜡 中 , 者 贮 存 在 汽 油 、 油 中 . 可 以 在 或 煤 也
较 大 。 如 , 酸 锂 、 酸锂 、 化 锂均 不 溶 于 水 或微 溶 于 例 碳 磷 氧 水 , 示 出 共 价 化 合 物 的 趋 势 , 钠 、 对 应 的盐 类 均 易 显 而 钾
溶 于水 . 示 出 离 子 化 合 物 的趋 势 。 在 玻 璃 性 能 方 面 , 显 锂
呈 现 的 性质 比 钠 、钾 相 差 更 大 ,特 别 在 对 玻 璃 表 面 张 力
3 %的 锂 辉 石 混 合 7 %的 钾 钠 长 石 一 起 作 为 助 熔 剂 使 用 0 0 时 , 们 的 最 低 共 熔 点 只 有 12 c 而 当 4 %锂 辉 石 混 合 它 10C: 0

锌在建筑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锌在建筑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锌在建筑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戴长禄,杨勇,杨明来源:《佛山陶瓷》 2012年第4期(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佛山528000)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锌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的存在形式。

并研究了氧化锌对釉料及微晶玻璃主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氧化锌在较低温度下具有助熔作用,以及降低釉料及微晶玻璃的粘度和热膨胀系数的作用,但同时可以明显增大其表面张力,提高其机械强度,以及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同时,氧化锌对某些颜色的呈色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釉料需要注意其用量。

关键词:氧化锌:釉料:微晶玻璃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锌(Zn)在周期表中属于第12(ⅡB)锌副族元素中的第一个元素,该副族包括Zn、Cd、Hg三个元素。

它们核外价电子层都具有(n-1)d10ns2型结构,次外层具有18个电子,是d电子层最后三个元素。

与相应的碱土金属钙、锶、钡相比,电子轨道层数相同,而且最外层都有2个s电子,故它们有近似的性质。

但由于锌副族次外层具有18个电子,它们的屏蔽作用较小,使得有效核电荷增加,所以它们又与钙、锶、钡具有某些不同的性质。

从离子半径大小和与氧的键强大小来说,锌类似于镁,但锌的相对高的电离能却与镁相差较大,倒与铍相近。

锌与镁、铍均显示正二价的化合价。

锌通常呈sp3d2杂化轨道.因此它的配位数多为6,即显示八面体配位,锌有时也呈四配位。

从它的较高离子化能与较高的负电性来说,锌属于具有中间类型性质的元素,这表现在化学性质(中性性质)与玻璃相网络结构中的作用(既是网络形成体,又是网络改性体)方面。

锌与同周期的钙元素相比,虽然它们的核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4S2,但它们次外层电子数相差较多,锌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而钙的则为8。

由于相同电子层中的d电子的屏蔽效应比s电子、p电子均弱,致使锌原子的有效电荷比钙原子大,故Zn的离子半径远小于Ca。

相应地,锌的电离能也比钙明显要大,所以锌单质的化学性质远不及钙单质活泼。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4 P0 在 4 磷 ( ) 周 期 表 中 第 五 主族 元 素 , 的核 最 外 电子 将 生 成 P0 ,4 2 %下将 熔化 为 液 体 ;当空气 充 足 P是 它 磷 4 ,4 是 它有 强 构 型为 3= 可知 它 的价 电子层上 有 5个 电子 。 与其 时 , 在其 中燃烧 将生成 P0。P0。 白色 固体 , s p, 3 磷 故 4 甚 它 电负性 较 大 的元 素 ( 氧 ) 合 时 , 常 显示 + 如 结 它 5价 , 少 烈 的吸湿 性 , 可 用作 干燥 剂 。P0。 至可 以夺 取硫 酸 PO。 数 情 况下 显 示+ 3价 。磷 的轨道 构 型属 于 s , 它 的 或硝 酸的水 生成 硫酐或 硝酐 。 4 。随着反 应温 度 的不 同 p型 故 配位数 为 4, 属于 四面体 配位 。 磷 单 质有 六种 同素异 构 体 ,其 中常 见 的是 白磷 、 红 磷 、 磷 。白磷 的化学 活泼性 较高 , 以它必 须贮存 于水 黑 所
Kn wl d e L c u e o e g e t r
知 识 讲 座
磷在传统 陶瓷坯体 、 釉料及微 晶玻璃 中的作用与影响
戴长禄 , 勇 , 明 杨 杨
( 东 博 德 精 工 建 材有 限 公 司 , 山 广 佛 583 ) 2 19

要 : 文 主要 介 绍 了磷 的基 本 物 理 化 学 性 质 、 的 主 要 存 在 形 式 和 其 主 要 性 能 , 本 磷 以及
部分 。但在 低温 下降低 了 PO ( 4 ) 玻璃结 构 中的熔 : P 。在 0
( )对 于 一 价 碱 金 属 氧 化 物 来 说 ,i 有 利 于 强 化 1 L2 0
解 度 。 较 容 易 形 成 过 饱 和 而 分 相 , 而 产 生 特 有 的 乳 乳 浊作 用 , 2 比 进 KO则 有 利 于 弱 化 乳 浊作 用 , a N: O介 于 二 者

镉、硒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镉、硒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镉、硒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戴长禄杨勇杨明来源:《佛山陶瓷》 2011年第11期戴长禄,杨勇,杨明(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佛山528139)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镉、硒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的存在形式,如硫化镉、单质硒。

并研究了氧化镉对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主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氧化镉的助熔作用比氧化锌要强,由于氧化镉的密度较大,因此,在熔化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它沉到池底,造成熔化的不均匀性,以及腐蚀炉底。

同时,氧化镉能降低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的粘度,与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铅等相比,会明显增加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的机械强度,以及耐化学腐蚀性。

与SiO2、B203等网络形成体组份相比,会降低机械强度,以及耐化学腐蚀性。

并且氧化镉可提高釉料及微晶玻璃的电导率,减小它们的介电损耗。

关键词:硫化镉;单质硒;釉料;微晶玻璃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镉(Cd)与锌属于同一过渡元素族,它的核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d105S2。

因为它的d电子轨道已被10个电子完全充满,故它的化合物通常为+2价。

Cd2+离子半径比Zn2+离子半径大1/3,所以镉与锌的化学性质虽有相近之处,但它们仍有较大的差别。

如,Cd2+离子半径大使它的配位数以6为主,而2n2+离子除了配位数有6之外,还有4的情况。

镉金属的密度较大,其值为8.64g/cm3,所以镉一旦在熔化的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中生成,就会沉于玻璃液底部,造成对底部耐火材料的侵蚀,甚至穿透这层耐火材料。

金属镉在321.7℃下就熔化,在767℃温度下就会沸腾并挥发。

因此,在制备釉料和微晶玻璃(包括玻璃)时,要避免采用还原剂和烧成的还原气氛,这样就易还原出金属镉。

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氧化生成碳酸盐的防护层。

在加热的条件下,镉会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生成氧化镉(Cd0)。

镉在加热条件下还能与卤素、硫直接化合,生成六价镉的卤化物与硫化物。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戴长禄,杨勇,杨明来源:《佛山陶瓷》2011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其主要性能,以及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磷;坯体;釉料;微晶玻璃1 磷的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磷(P)是周期表中第五主族元素,它的核最外电子构型为3s23p3,可知它的价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

磷与其它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如氧)结合时,它常显示+5价,少数情况下显示+3价。

磷的轨道构型属于sp3型,故它的配位数为4,属于四面体配位。

磷单质有六种同素异构体,其中常见的是白磷、红磷、黑磷。

白磷的化学活泼性较高,所以它必须贮存于水中;红磷的化学活泼性比白磷弱,需通过加热(250℃)或光照才能转化生成白磷;黑磷最稳定,需在高压下加热才能生成白磷。

它们的主要性质如表1所示。

磷在空气中燃烧可得磷的氧化物。

当空气不足时,将生成P4O6,P4O6在24℃下将熔化为液体;当空气充足时,磷在其中燃烧将生成P4O10,P4O10是白色固体,它有强烈的吸湿性,故可用作干燥剂。

P4O10甚至可以夺取硫酸或硝酸的水生成硫酐或硝酐。

P4O10随着反应温度的不同与水反应可生成各种磷酸,如方程(1)所示。

磷与硅、硼一样同属玻璃网络形成体。

在这些网络形成体中,磷表现为最高的负电性、最高的酸度、最高的离子化能。

P2O5(即P4O10)与SiO2、B2O3类似,它本身也有形成单一玻璃的能力,而且与其它网络改性体也能组成多元体系的玻璃。

在玻璃结构中,磷与氧形成四面体(磷的配位数为4)。

与硅、硼不同的是,由于磷的氧化态为+5,所以(PO4)四面体中与一个氧联结为双键。

显然,磷与氧单键键长不同于双键键长,说明磷氧(PO4)四面体是不对称的四面体,而且双键联结的氧是非桥氧键,另外三个氧键为桥氧键,可与其它(PO4)四面体的桥氧键相联结。

这很类似于B2O3玻璃中三元(BO3)三角形的环结构,只不过B尚有四次配位的选择。

铈、镨、钕元素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铈、镨、钕元素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铈、镨、钕元素在陶瓷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戴长禄,杨勇,杨明来源:《佛山陶瓷》2012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铈、镨、钕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的存在形式,如二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并研究了二氧化铈、氧化镨、三氧化二钕对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主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铈离子随着熔化、烧成温度、气氛、基础成分的不同,其呈色变化较小。

氧化镨不直接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作呈色剂,多与其它呈色离子混合使用,它主要用于制备釉用金黄色的锆镨黄色料。

三氧化二钕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呈现紫红色,并具有独特的、明显的双色性。

二氧化铈、氧化镨、三氧化二钕与SiO2、Al2O3的组合可以生成具有较低共熔点的共熔体,可以明显降低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玻璃)的粘度、热膨胀系数,提高耐化学腐蚀性能、机械强度、密度、折光率、介电常数,以及减小电阻,增大介电损耗等。

关键词:二氧化铈;氧化镨;三氧化二钕;釉料;微晶玻璃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镧系元素涵盖了所有含4f电子的15个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属于轻稀土,其余元素属于重稀土。

其中钷是放射性的人造元素,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

镧系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如下特点:(1)它们的最外电子构型类似,为4fx(5d1)6s2;(2)它们有较强的电正性,较低的离子化能和负电荷,都属于化学活泼性较强的金属;(3)由于f轨道的电子不能形成较强的共价键。

故与d轨道的元素相比,镧系元素生成络合物的趋势不很大;(4)镧系元素的氧化态通常为+3价,而铈(Ce)、镨(Pr)、铽(Tb)也可以为+4价,钐(Sm)、铕(Eu)、镱(Yb)还存在+2价。

在玻璃相中,镧系元素也是以+3价离子状态存在为主;(5)由于5s25p6的屏蔽作用,4f电子受晶体配位场的影响较小,它们的轨道矩与自旋矩都将参与磁化,所以它们几乎都有顺磁性,故可作磁性材料(除镥和镧外);(6)由于镧系元素的离子半径、电荷、外层电子构型基本相近,故它们化学性质相类似,其化合物的性质也类似。

氟在建筑陶瓷釉料与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氟在建筑陶瓷釉料与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氟在建筑陶瓷釉料与微晶玻璃中的作⽤与影响2019-09-07摘要:本⽂阐述了氟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主要存在形式如萤⽯、冰晶⽯和氟硅酸钠等。

并研究了氟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主要作⽤。

结果表明:氟对玻璃⽹络起断⽹作⽤,Si-F、B-F、Al-F键强⽐Si-O、B-O、Al-O键的键强弱,这种双重作⽤会降低玻璃相的熔化温度和粘度,增⼤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机械强度和表⾯张⼒,促进微晶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关键词:氟釉料微晶玻璃1 氟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氟(F)属于卤素中的第⼀个元素。

它的核外电⼦层构型为2s22p5,仅需⼀个p轨道电⼦就能到达惰性原⼦的稳定结构。

氟能与所有的⾦属发⽣反应,与溴、硫、硼、硅等⾮⾦属(除氧、氮之外)在低温下也能剧烈反应,产⽣⽕焰与炽热。

氢氟酸的腐蚀性极强,尤其容易与SiO2发⽣腐蚀反应,因此氢氟酸需装在橡胶瓶中。

另外,玻璃⼯业常利⽤其腐蚀性将玻璃刻蚀成艺术品。

氟化物与其它卤化物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氟化银易溶于⽔,但其它的卤化银都不溶于⽔;碱⼟⾦属的氟化物(特别是CaF2)不溶于⽔,⽽碱⼟⾦属的其它卤化物则易溶于⽔。

其原因在于氟离⼦较⼩,造成碱⼟⾦属氟化物的晶格能⾼⽽不溶于⽔;⽽极化作⽤强的银离⼦不能使氟变形,维持了离⼦化合物的状态,因⽽易溶于⽔。

氟易与⼩的多价阳离⼦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如(BF4)-1、(SiF6)2-、(AlF6)3-等,不能与⼤的阳离⼦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另外,氟⽐氧的电负性⼤,以致氟不存在含氧酸。

2 氟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性能在⾃然界中,氟在矿物中主要以萤⽯(CaF2)和冰晶⽯(Na3AlF6)形式存在,在化⼯原料中,氟主要以氟硅酸钠(Na2SiF6)形式存在。

2.1萤⽯萤⽯的化学名称是氟化钙,理论化学式为CaF2,其中F占48.7%,Ca占51.3%。

在萤⽯的晶体结构中,钙离⼦占据⽴⽅体晶胞中⼋个⼩⽴⽅体的中⼼,氟离⼦填充于钙离⼦⽴⽅最紧密堆积的四⾯体空隙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作者:戴长禄杨勇杨明来源:《佛山陶瓷》 2011年第6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其主要性能,以及磷在传统陶瓷坯体、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磷;坯体;釉料;微晶玻璃1 磷的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磷(P)是周期表中第五主族元素,它的核最外电子构型为3s23p3,可知它的价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

磷与其它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如氧)结合时,它常显示+5价,少数情况下显示+3价。

磷的轨道构型属于sp3型,故它的配位数为4,属于四面体配位。

磷单质有六种同素异构体,其中常见的是白磷、红磷、黑磷。

白磷的化学活泼性较高,所以它必须贮存于水中;红磷的化学活泼性比白磷弱,需通过加热(250℃)或光照才能转化生成白磷;黑磷最稳定,需在高压下加热才能生成白磷。

它们的主要性质如表1所示。

磷在空气中燃烧可得磷的氧化物。

当空气不足时,将生成P4O6,P4O6在24℃下将熔化为液体;当空气充足时,磷在其中燃烧将生成P4O10,P4O10是白色固体,它有强烈的吸湿性,故可用作干燥剂。

P4O10甚至可以夺取硫酸或硝酸的水生成硫酐或硝酐。

P4O10随着反应温度的不同与水反应可生成各种磷酸,如方程(1)所示。

磷与硅、硼一样同属玻璃网络形成体。

在这些网络形成体中,磷表现为最高的负电性、最高的酸度、最高的离子化能。

P2O5(即P4O10)与SiO2、B2O3类似,它本身也有形成单一玻璃的能力,而且与其它网络改性体也能组成多元体系的玻璃。

在玻璃结构中,磷与氧形成四面体(磷的配位数为4)。

与硅、硼不同的是,由于磷的氧化态为+5,所以(PO4)四面体中与一个氧联结为双键。

显然,磷与氧单键键长不同于双键键长,说明磷氧(PO4)四面体是不对称的四面体,而且双键联结的氧是非桥氧键,另外三个氧键为桥氧键,可与其它(PO4)四面体的桥氧键相联结。

这很类似于B2O3玻璃中三元(BO3)三角形的环结构,只不过B尚有四次配位的选择。

由于P-O之间的强共价键以及(PO4)四面体的不对称,所以在硅酸盐玻璃中P2O5(P4O10)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转化为玻璃结构中的一部分。

但在低温下降低了P2O5(P4O10)在玻璃结构中的熔解度,比较容易形成过饱和而分相,进而产生特有的乳浊性。

一般来说,硅酸盐玻璃中只要加入P2O5的重量比在1.5%以上就可以产生乳浊性,P2O5(P4O10)与SiO2之间很难形成透明清澈的玻璃。

P2O5与SiO2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对氧原子数目的比例上,SiO2的Si:O=1:2,而P2O5(P4O10)的P:O=1:2.5。

因此,在磷酸盐玻璃中,氧含量多于硅酸盐玻璃,故磷酸盐玻璃可以熔解一些在硅酸盐玻璃中不能熔解的元素及其氧化物。

这样,磷酸盐玻璃将独立形成具有不同于硅酸盐玻璃性质的种类。

2 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主要性能磷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它在自然界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磷灰石;一种是骨灰。

此外,在陶瓷工业中常采用磷酸钙作为磷的引入形式。

2.1 磷灰石磷灰石分为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氯磷灰石三种主要类型。

氟磷灰石的理论化学式为:Ca5(PO4)3·F,其中CaO占55.5%,P2O5占42.3%,F占2.2%;羟基磷灰石的理论化学式为:Ca5(PO4)3·OH,其中CaO占54.5%,P2O5占41.7%,OH占3.3%;氯磷灰石的理论化学式为:Ca5(PO4)3·Cl,其中CaO占53.8%,P2O5占41.0%,Cl占5.2%。

这三种磷灰石之间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

地质矿产产出的磷灰石白色少,杂色多。

在磷灰石的晶体结构中,(PO4)四面体排列成六方的层状,而层间排列的Ca有两种位置:一种位置Ca的配位数为9;另外一种位置的Ca 的配位数为7,而F-、OH-、Cl-离子存在于平行C轴的通道里。

磷灰石的结构特点使其晶体为六方柱状、厚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结核状、土状等。

比重为3.18~3.21g/cm3,标准莫氏硬度为5。

晶面呈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

溶于盐酸与硫酸,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磷灰石加热时发磷光,摩擦时发出毛皮烧焦的臭味。

氟磷灰石的折光率为1.629~1.633,羟基磷灰石的折光率为1.647~1.651,氯磷灰石的折光率为1.663~1.667。

磷灰石的折光率通常在1.632~1.648范围,高于一般硅酸盐基质玻璃的平均折光率(1.55左右)。

根据乳浊机理,这无疑会造成硅酸盐玻璃的乳浊。

正是磷灰石这个特点,使它在陶瓷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中等强度的乳白玻璃和乳浊釉。

这种乳浊玻璃与乳浊釉的乳浊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对于一价碱金属氧化物来说,Li2O有利于强化乳浊作用,K2O则有利于弱化乳浊作用,Na2O介于二者之间。

(2)对于二价氧化物,CaO、SrO、BaO均有利于增加乳浊作用,而MgO、ZnO、PbO则具有减弱乳浊作用。

(3)对于三价氧化物,Sb2O3有利于加强乳浊作用,而B2O3与Al2O3则不利于乳浊作用。

不过,B2O3与Al2O3的存在有利于乳浊作用的均一性,防止乳浊玻璃与乳浊釉的起砂。

(4)对于四价氧化物SiO2,适量的SiO2可保证乳浊玻璃与乳浊釉具有适宜的热膨胀系数、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然而,SiO2含量不宜过多,因为P2O5的矿化剂作用会使多余的SiO2析出方石英,最后生长出粗颗粒的砂粒,并形成所谓“起砂”的质量缺陷。

迄今为止,乳浊玻璃多采用氟化物乳浊,但氟化物易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采用磷酸盐(包括磷灰石)生产乳浊玻璃是可行、便捷的。

2.2 骨灰骨灰是陶瓷工业中磷成分的重要来源,骨灰的制备一般比较复杂。

其骨骼先经过煮沸或蒸气脱脂,再经过900~1300℃的煅烧,然后球磨10~20h,过筛(200目),水洗,除铁,陈腐,烘干最后制得骨灰。

骨灰主要用于生产骨灰瓷,也可用于生产乳浊玻璃。

骨灰的主要组成是磷酸钙、氧化钙以及其它少量组份。

由于骨灰的组成中含有氧化钙,故它与水作用将生成高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影响泥浆的凝聚性能,使其不能顺利完成浇注、滚压、旋压等成形过程。

因此在应用前要注意水洗碱要充分,才能保证泥浆性能符合成形条件。

为指导骨质瓷制备的配方选择、烧成工艺条件,说明不同配方骨质瓷的物相组成及相应的性能。

笔者等人在1994年研究了骨灰-伊利石-高岭石体系的假相图(图1)以及该体系的等熔化温度曲线(图2)[1]。

该项研究成果表明:(1)该体系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在1180℃左右。

(2)从体系的等熔化温度曲线得出,骨灰含量在30%左右时,其等熔曲线密度小;在50%~55%和15%~20%范围内,其等熔化温度曲线密度较大。

骨质瓷坯体配方应选择等熔化温度曲线较密的含量范围。

(3)该体系在1100~1300℃范围内,存在的物相种类有:羟基磷灰石、β-磷酸钙、钙长石(有时还有钾长石)、白榴石、方石英、莫来石、刚玉。

体系中不同的温度段,存在不同的物相种类。

(4)在骨质瓷的标准配方中,骨灰为50%、伊利石粘土为20%、石英为10%、高岭土为20%。

骨质瓷的烧成温度为1250~1300℃。

骨质瓷的烧成特点是在1200℃左右开始生成玻璃相,随着温度的提高,其玻璃相增加较多,或造成骨质瓷的烧成范围比传统日用瓷窄。

为了减小这一弊病,采用了二次烧的方法。

从获得透光度(即透明度)较高的高档骨质瓷的角度,应选择折光率接近 1.55的物相,使其对光散射的能力降低。

鉴于此,应选择含钙长石(折光率为1.572~1.588)、白榴石(折光率为1.509)、β-磷酸钙(折光率为1.590~1.620)晶相成分的骨质瓷较好,而含羟基磷灰石(折光率为1.647~1.651)、莫来石(折光率为1.639~1.682)晶相的骨质瓷次之。

(5)骨磷灰石(即羟基磷灰石)加热分解生成β-磷酸钙的反应是双向性的平衡反应,其平衡常数与水蒸气的多少、温度的高低、体系的压力大小有关。

2.3 磷酸钙磷灰石与骨灰的加热产物主要包括磷酸钙。

磷酸钙的理论化学式为Ca3(PO4)2,其中CaO占54.2%,P2O5占45.8%。

磷酸钙Ca3(PO4)2有两种变体,一种是β型磷酸钙的低温变体,另一种是α型磷酸钙的高温变体,它们之间的相转变点为1180℃。

这种相变是可逆的,瞬即性的相变,这一点与石英相变类似。

在常温下我们只见到β型低温磷酸钙,不可能见到α型的高温磷酸钙。

磷酸钙的熔点较高,为1670℃;通常为白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

比重为3.14g/cm3。

难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为0.2×10-4g/mL,但在热水中会分解,它溶于各种无机酸,不溶于乙醇。

磷酸钙可以替代磷灰石、骨灰以生产骨灰瓷、乳白玻璃。

使用磷酸钙的优点在于:化工合成的磷酸钙杂质含量少,成分比较稳定,生产的骨质瓷、乳白玻璃的白度高,透光度好,光泽柔和。

此外,它在陶瓷工业主要用于卫生瓷无铅生料锆复合乳浊釉,以及釉面砖低温熔块磷锆复合乳浊釉。

不过在这些复合乳浊剂中,磷酸钙是作为辅助乳浊剂的形式使用的,目的是减少锆英石的用量,降低成本。

3 P2O5对骨质瓷坯体的性能与影响3.1 对骨质瓷坯体的烧成温度(即瓷化温度)的影响从假相图研究表明,骨灰的含量逐渐增加,体系的熔化温度逐渐降低,直到骨灰含量增加到30%左右,体系的熔化温度达到最低,一般为1200~1230℃。

当骨灰含量超过30%时,熔化温度反而增加,达到1650℃左右。

可以看出,骨灰含量对熔化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的骨质瓷配方体系中,由于它们的成分点已超过最低共熔点的位置,因此,继续增加骨灰含量会提高骨质瓷的烧成温度。

3.2 对骨质瓷坯体的粘度的影响P2O5对骨质瓷坯体粘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当骨灰含量在50%时,骨质瓷基本具有β-磷酸钙与钙长石晶体为骨架的结构,这些晶体存在于玻璃相间有利于提高骨质瓷的整体粘度。

所以P2O5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晶体含量,相应的粘度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钙长石与β-磷灰石共熔会形成含P2O5和CaO的硅酸盐玻璃相,这些玻璃相的粘度通常较低,特别在高温下。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总粘度应该比传统的日用瓷的粘度小,这也是骨质瓷烧成范围比较窄的原因。

3.3 对骨质瓷坯体的机械强度的影响总体来说,P2O5(即骨灰)对骨质瓷机械强度的影响是正面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的晶相骨架材料(即β-磷酸钙与钙长石),特别是钙长石的存在。

另一方面,对于含P2O5与CaO的硅酸盐玻璃相,由计算玻璃的抗张强度与抗压强度的计算系数表可知[2],CaO与P2O5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玻璃相的机械强度。

3.4 对骨质瓷坯体的热膨胀的影响无论是晶相与玻璃相,不对称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热膨胀系数均较高,所以P2O5的存在将提高骨质瓷坯体的热膨胀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