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有关中国科学家小故事三篇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200字左右篇一:袁隆平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

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

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

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

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篇二:钱学森钱学森,知名科学家。

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

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

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能够做英雄了。

”爸爸说:“你也能够做英雄。

可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

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

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先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异常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仅使同学们,并且使教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篇三: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科学家诞生,中国的科学家你认识谁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篇1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

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

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

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这份小小的试卷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痴迷学术,组建“自杀俱乐部”193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留校任教。

为从事火箭研究,他和几个同学结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

没有资金和设备,他们就到旧货摊上、废品仓库里去拣废旧零件自己安装;没有试验场地,就在自家房后草坪上进行。

由于成天和电机、火药、二氧化碳、废弃零件之类的物体打交道,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他们将这个小组戏称为“自杀俱乐部”。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哎呀,妈妈,你快给我讲讲科学家的故事嘛!”我缠着妈妈说道。

妈妈笑着坐下来,开始给我讲起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钱学森爷爷小时候生活的院子里,钱学森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钱学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一个小伙伴好奇地问。

钱学森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我呀,我要当科学家,造厉害的飞机和火箭!”小伙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是个好遥远的梦想。

钱学森可不管别人怎么笑,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个梦想呢。

他努力学习,成绩特别好。

后来呀,他真的去了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国外,他可努力了,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

有一次,他的同学打趣地说:“钱学森,你这么拼命,不累吗?”钱学森笑着回答:“不累呀,我要实现我的梦想呢!”经过多年的努力,钱学森爷爷学到了很多厉害的知识。

可是呀,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祖国。

那时候,祖国还很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呢。

于是,钱学森爷爷决定要回到祖国。

可是,国外的一些人不想让他走,给他设置了好多障碍。

钱学森爷爷没有放弃,他想尽办法,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爷爷就一心扑在了科研工作上。

他带着好多科学家一起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鼓励大家说:“别灰心,我们一定能成功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钱学森爷爷他们终于成功啦!造出了我们国家自己的火箭和导弹,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了!妈妈讲完故事,我激动得不行。

“哇,钱学森爷爷太了不起了!”我感叹道。

妈妈摸摸我的头说:“是呀,钱学森爷爷是我们国家的大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

”我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努力学习,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也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爷爷的小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呀?。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1)高斯上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感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白尔脱先生有点不高兴,他一走进教室,就扳着面孔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是你们自己算题,谁先算完,谁就先回家吃饭。

”说着,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1+2+3+……+100=?同学们立刻拿出练习本,低头认真地算了起来。

白尔脱则坐在一边,看起小说来。

谁知,他刚刚看完一页,小高斯就举手报告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尔脱没好气地挥挥手,“你算得这么快准会算错,再算算吧!”“不会错。

我检查过,还验算了一遍。

”高斯理直气壮地说。

“白尔脱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练习本一看,答案是“5050”,显然一点没错。

“你是怎么算的?”白尔脱不无惊奇地问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说:“我发现,这个题目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都是101,总共50个101,所以答案应该是:50×101=5050。

”“真妙呀!”白尔脱兴奋地拍一下桌子,接着大声地对全体同学说:“真没想到,你们当中竟会出现数学神童!”自此以后,白尔脱先生完全改变了对农村孩子的看法,尤其对高斯更是喜欢。

后来,在白尔脱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高斯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造诣也越来越深。

在他17岁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2)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我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一、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曾经在美国留学,并在火箭导弹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然而,他始终心系祖国,最终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祖国发展航天事业。

他的回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烈欢迎,并被委以重任。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长期致力于水稻杂交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最终成功研发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她长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青蒿素抗疟新药,为全球抗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也展示了中国科研力量的强大。

四、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在微积分、数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科学家都是中国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科学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

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

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一心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他在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航天科技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成功研发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全球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3、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外科学家小故事

中外科学家小故事

中外科学家小故事杰出的科学家,中外都有不少,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事业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外科学家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中外科学家小故事篇1: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中外科学家小故事篇2:中国第一位化学博士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

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1920xx年,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

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20xx年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篇13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科学家小故事三篇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

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

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

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

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

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

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