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_武玉明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心理形成的影响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2012年 4 月 29 日论文题目: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心理形成的影响 学 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年 级:2010级六学期制 专 业:应用心理学 姓 名:曲鸿渤 学 号:20080146 指导教师: 郝春东摘要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了“混乱”与“矛盾”。
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的形成的过程中,除了生理遗传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外,历史文化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外来文化的东正教,在俄罗斯主流文化的发展与改变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等方面的著述日益丰富,其中也包括了不少对东正教影响俄罗斯文化构成及其国家命运发展进行研究的书目,也存在几部关于俄罗斯民族性格解读的相关著作,但其中对于东正教在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与民族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将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与心理笼统地与文化模式相联系。
因此,此问题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东正教在俄罗斯民族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细致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具体民族特征与心理。
笔者将从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从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入手,总结东正教对其每一点的影响。
相信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整体宏观的把握俄罗斯民族,更可以对俄罗斯人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更能把握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脉络与神髓。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心理;东正教;大俄罗斯主义;弥赛亚意识;双重性AbstractThe national characters of Russian were very complex. There are full of "chaos"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psychology, history cultural factor plays a fatal role besides the influences of physiological genetic factor, geographic conditions and so on. While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as the foreign culture has a hug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Russian dominant culture.For now, the writings on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and Russia in academia are abundant increasingly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ncludes many books researching on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s influence on the constitution of Russian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also several works about analyz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s of Russian as a nation. However, the researches are relative lack which are about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s influence on the forming of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nation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revious studies associated the features of Russian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psychology with cultural pattern in general.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is problem will let us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in Russian as a nation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y of Russian deeply. The author will adopt the material analysis method, start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s of Russian and conclude every piece of influence of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macroscop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ussian integrally for us, but also help us get a deep knowing of Russian. And we could grasp the context and the marrow of the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culture of Russian better.Key wordsRussia; national psychology; Orthodox Church; Large Russianism; Messianic Consciousness; dualis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 俄罗斯民族心理的表现 (1)1.1 大俄罗斯主义 (1)1.1.1 弥赛亚意识 (2)1.1.2 权力崇拜的民族心理 (2)1.2 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4)1.2.1 双重性的具体表现 (4)1.2.2 矛盾性与极端性 (5)2.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影响 (5)2.1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心理的融合 (5)2.1.1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认同 (6)2.1.2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道德观念的影响 (7)2.2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的塑造 (7)2.2.1 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极性的塑造 (8)2.2.2 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塑造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前言民族是由特定的人群所形成的群体,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有自己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塑造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塑造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标志,也是该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东正教密不可分。
东正教中的多神教成分造成了俄罗斯民族二律背反的性格。
东正教的弥赛亚精神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强烈使命感,东正教的苦难精神培养了俄罗斯民族超强的忍耐力,东正教的“聚合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俄罗斯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民族性格;东正教;弥赛亚;聚合性一、东正教中的多神教成分与二律背反的民族性格东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之前,俄罗斯信奉的是多神教。
在俄罗斯皈依东正教的过程中,复杂的多神教成分被吸纳到了东正教中,形成了具有俄罗斯本土特色的东正教宗教结构。
“罗斯受洗”是俄罗斯接受东正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一种宗教想要完全融人一个民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神教对俄罗斯人民的影响很深,特别是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由来已久。
这些传统的习俗均被东正教以新的形式融合到自身中来,如保留着许多源于多神教的节日、供奉酒神等。
别尔嘉耶夫指出:“俄罗斯人的双重信仰——东正教信仰和多神教信仰可以解释俄罗斯民族的众多矛盾之处。
俄罗斯人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之下,俄罗斯国民性格的形成与其说是地理环境的影响,还不如说是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二律背反看似很矛盾,其实是很普遍的,仅就民族性格层面而言,俄罗斯并不是唯一一个具有二律背反性格的民族。
日本人的性格中也有强烈的二律背反因素。
本迪尼克特在《菊与刀》中这样描述日本人的性格,“他们彬彬有理,又很蛮横高傲;既冥顽又能适应革新;性格既温顺,又不轻易受人摆布;他们既忠诚宽厚,又心存叛逆:他们做事情只考虑面子,但又有真诚的良心;他们既倾慕西方文化,又保持着良好的传统。
”(鲁思·本迪尼克特20__:3~4)本迪尼克特对日本民族性格中二律背反特征的描写可谓是一针见血。
俄罗斯学者别尔嘉耶夫曾这样总结俄罗斯性格的两极性:“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普济主义、全人类性;世界末日弥赛亚说的宗教信仰和表面的虔诚;追随上帝和战斗的无神论;谦逊恭顺和放肆无理;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浅谈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

浅谈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俄罗斯精神文化内核――东正教信仰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鲜明的性格特征中蕴含着深厚的宗教色彩。
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传统文化等。
在民族形成的初始阶段,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方式对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民族的发展逐步稳定并趋向繁荣,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作用逐渐显现,直至占据主导地位。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在民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于民族的心理,通过语言、艺术、社会习俗以及民族精神等方式表现出来,反过来,民族文化也以自己的方式塑造着民族的性格特征。
俄罗斯是一个宗教传统悠久的国家。
从988年“罗斯受洗”开始,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在俄罗斯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规范、精神气质、心理和性格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多疑、保守、矛盾、极端等特性都可以从东正教中找到来源。
因此,要探析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东正教的研究必不可少。
一、东正教的本土化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基督教的东派教义,命令罗斯人接受洗礼。
从此,东正教成为俄罗斯的国教。
在此之前,古罗斯人信奉多神教。
多神教的思想已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厚影响,加上“罗斯受洗”并非人民自愿,接受东正教实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停止对多神教诸神的崇拜。
自东正教进入俄罗斯后的几百年间,其与多神教的斗争和磨合从未间断。
一方面,东正教自进入俄罗斯之初就一直与国家政权保持紧密联系,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逐步得以加强。
东正教是统治者认同的官方思想,则势必浸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从而对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
这是人民无法左右的。
另一方面,东正教仍然不能完全消除民众对多神教的信仰,业已形成的宗教传统依然对这个民族的性格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段树伟 20050824033(海洋学院 05食品)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
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
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
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
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
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
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
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
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
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
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
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
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
【少数族群】乌鲁木齐的东正教与俄罗斯族

【少数族群】乌鲁木齐的东正教与俄罗斯族2018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我从北京飞去乌鲁木齐逛吃,周日上午十点半赶上了东正教堂的主日活动,得以拜访到乌鲁木齐的俄罗斯族。
一、东正教堂的主日活动进教堂大门后先要刷身份证过安检。
主日活动时女士要戴头巾,穿过膝的裙子,男士要穿长裤。
大厅一进门右边是卖蜡烛的桌子,负责卖蜡烛的老人叫做薇拉,她是本文后半部分的主人公。
左边靠墙有几把椅子,是为身体不便的老人准备的。
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活动都要在站立中进行。
图中右侧就是卖蜡烛的地方为老人准备的椅子买好蜡烛后,要先划十字鞠躬,然后逆时针方向在每一个烛台前点蜡烛,将蜡烛插到烛台上,期间要对着每一个圣像划十字鞠躬。
每一个烛台代表的意义都不一样,有为自己祈祷的,也有为家里男性长辈和女性长辈祈祷的。
另外,东正教划十字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以“上下右左”的顺序进行,和天主教是相反的。
点蜡烛划十字因为没有神职人员,大家在祈祷时只能用音箱放从澳大利亚带回来的录音。
点蜡烛大家一起唱圣歌。
唱歌然后轮流亲吻圣像。
亲吻最后熄灭所有蜡烛。
二、乌鲁木齐的俄国商贸圈1758年,清军为了驻兵屯田,在一片叫做乌鲁木齐的草场修建了一座土城,并在1763年正式命名为“迪化”,作为天山北麓的军事要地。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新疆原有的政治中心伊犁惠远城离边境太近,因此在1884年新疆建省后,更靠东部的迪化成为了新疆省城。
晚清民国时期,出迪化城南稍门到南梁之间依次有四座木桥,被称为头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和四道桥。
其中以头道桥到二道桥之间最繁华,商业最集中。
1895年,清朝准许俄国在迪化建设商贸圈,1896年签订《划定乌鲁木齐领署及贸易地址条约》,将三道桥到四道桥之间的南梁划作俄国贸易圈。
1924年,民国政府在俄国商贸圈的基础上设立“迪化商埠”,进一步扩大了商业区的范围。
这一时期,很多俄罗斯商人来到迪化从事贸易,在靠近二道桥的领事馆附近形成了一条热闹的洋行街。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_武玉明

第21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 ol.21N o.1 2008年3月JOURNA L OF WEIFANG E DUCATIONA L CO LLEGE M ar.2008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武玉明(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东正教是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和核心。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质的影响,俄罗斯性格的极端性、矛盾性、神秘性都可以在东正教中找到源头。
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东正教;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性中图分类号:D75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1-0053-03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
从10世纪末到上世纪初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对俄罗斯国家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沉淀于俄罗斯精神的核心,并在其民族性格中凸显出来。
对后者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
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构成的核心,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不失为探本求源的研究途径。
一、俄罗斯东正教概述东正教又称为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是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因避乱迁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成立牧首区,视为东部教会中心,与西部教会对峙。
东部教会自认为是传承正统教义的教会,是“正宗天主教”。
东正教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俄罗斯直到10世纪末才接受东正教为国教。
在此之前,古俄罗斯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即崇拜多个神祗的宗教。
多神教地域性和迷信色彩很强,没有统一的教义和宗教伦理,而只是对自然力量、部落祖先和神灵的简单膜拜。
除雷神佩伦、火神斯瓦罗格等这些“中心神”之外,几乎每个部落和村社都有专属自己的神。
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多神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
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几个特点及其在俄语谚语中的反映

成绩_________________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几个特点及其在俄语谚语中的反映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几个特点及其在俄语谚语中的反映【摘要】:平易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包含思惟编制、感受和感情反应的编制、行动举止的规范、价值不雅念、共同的精力偏向、思惟和精力习惯等。
谚语是平易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可以或许反应平易近族心理特点。
俄罗斯平易近族心理的首要特点有宗教性和矛盾性和极端性,这在很多俄语谚语中都有表现。
【关键词】:俄罗斯平易近族心理特点谚语宗教性矛盾性极端性俄罗斯平易近族是一个伟大年夜的平易近族,对世界文明的成长做出了巨大年夜的进献。
而俄罗斯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在进修和研究俄语的过程中,想很是深切地体味俄罗斯平易近族的特点——平易近族脾气、思惟编制、价值不雅念、道德情操等等。
上述特点都可以用一个比来常常被说起的术语概括——俄罗斯平易近族心理(русский менталитет)。
一,“平易近族心理”(менталитет)的内涵―менталитет‖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哲学术语,来历于拉丁词mens(mentis),意思是―聪明、思惟、精力布局‖,大年夜约自19世纪中叶起,该词开端遍及呈此刻欧洲各说话的科学著作中。
欧洲各国的学者一般以为,―менталитет‖包含对人和人活着界上的位置的感受、好恶和想象,可是,这些感受和想象并未进行系统化的逻辑清算。
法国心理学家布突尔(Г. Бутуль)以为,―менталитет‖是―由崇奉所联系和连接起来的小我固有的思惟和思惟定势的总和‖。
而《法国拉鲁斯百科全书》里,―менталитет‖是如许诠释的:―某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所独占的思惟习惯、崇奉、心理定势等的总和‖。
俄罗斯学者对―менталитет‖这个概念事实应当包含甚么存在着很大年夜的分歧。
俄罗斯科学院说话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如此肯定―менталитет‖的含义:―某个平易近族、社会合团或小我表示在文化、说话、行动等方面的心理、思惟、思惟、宗教、美学等特点的总和‖ 。
俄罗斯东正教的本土化特征

俄罗斯东正教的本土化特征
陈树林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
【年(卷),期】2009(036)005
【摘要】在俄罗斯文化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上,东正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正教塑造俄罗斯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化对东正教的本土化过程.自然环境赋予了俄罗斯人民独特的民族性格,正是这种民族性格使俄罗斯文化与东正教的苦修主义、圣母崇拜等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但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与希腊正教之间也存在显著区别,这一点尤其表现为俄罗斯文化血脉中流消着的多神教传统.
【总页数】7页(P17-23)
【作者】陈树林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1.2
【相关文献】
1.东正教重新走入俄罗斯教育的尝试 --一所俄罗斯东正教寄宿学校透视 [J], 吴泽霖
2.俄罗斯东正教的死亡观念与哈尔滨东正教墓园变迁 [J], 王志军;栾钧博
3.圣灵信仰的家族村社传统与东正教的国民建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根基 [J], 周泓
4.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性格 [J], 孙琦
5.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和分歧的宗教原因初探——以俄罗斯东正教与西方新教的修行生活比较为例 [J], 刁科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 ol.21N o.1 2008年3月JOURNA L OF WEIFANG E DUCATIONA L CO LLEGE M ar.2008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武玉明(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东正教是俄罗斯精神的基础和核心。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质的影响,俄罗斯性格的极端性、矛盾性、神秘性都可以在东正教中找到源头。
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东正教;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性中图分类号:D75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1-0053-03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
从10世纪末到上世纪初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对俄罗斯国家社会生活和民族意识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沉淀于俄罗斯精神的核心,并在其民族性格中凸显出来。
对后者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
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构成的核心,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不失为探本求源的研究途径。
一、俄罗斯东正教概述东正教又称为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是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因避乱迁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成立牧首区,视为东部教会中心,与西部教会对峙。
东部教会自认为是传承正统教义的教会,是“正宗天主教”。
东正教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俄罗斯直到10世纪末才接受东正教为国教。
在此之前,古俄罗斯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即崇拜多个神祗的宗教。
多神教地域性和迷信色彩很强,没有统一的教义和宗教伦理,而只是对自然力量、部落祖先和神灵的简单膜拜。
除雷神佩伦、火神斯瓦罗格等这些“中心神”之外,几乎每个部落和村社都有专属自己的神。
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多神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
基辅罗斯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弗拉基米于公元988年与拜占庭帝国联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破除多神教的神像,强令基辅的国民到第聂伯河受洗。
这就是著名的“罗斯受洗(крещениеРуси)”。
古俄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东正教,主要是因为他们急需一神宗教来统一民族信仰和思想,以使人民相信他们的神圣地位。
俄罗斯东正教从一开始就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
东正教作为官方思想逐渐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性”和“国家性”的意识逐渐萌芽、膨胀,东正教思想从而顺利进入到俄罗斯的精神构成和伦理道德之中。
虽然东正教的引进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俄罗斯的东正教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作为国民主体的农民本能地维护自己的神祗,但又迫于政府压力,从表面上接受了外来的“上帝”。
此后,东正教与多神教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斗争和磨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收俄罗斯传统文化和多神教的一些因素,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新的东正教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东正教。
可以说,俄罗斯东正教化的过程也是东正教俄罗斯化的过程。
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宗教信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原始多神教的成分。
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民族是在接受东正教之后才出现的。
统一的东正教信仰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成为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首要标志之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只是在信仰方面,以其为中心的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精神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正是基于这种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一致性,我们才有可能在宗教的层面上剖析谜一般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二、东正教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本质属性如上所述,东正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的平台,并进而构建了宗教色彩浓厚的俄罗斯精神的基础。
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构成性作用。
总的来看,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东正教的社会历史地位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宗教性。
苏联以前的俄罗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东正教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沙皇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和一个沙皇。
这种宣传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同和欢迎,因而东正教的国教地位在沙俄时期一直稳如泰山。
统治者从拜占庭输入东正教的本意是为了神化自己的政权,收稿日期:2007-10-08作者简介:武玉明(1974-),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35 2008年第1期武玉明: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客观事实是,东正教的某些思想正好迎合了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
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贫苦生活的心理慰籍和战胜生活磨难的精神力量。
对俄罗斯人来说,东正教信仰是精神救赎的必经之路,是整个民族思想的核心。
无论在社会政治上还是在民族意识中,东正教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透过俄罗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俄罗斯文化就是在东正教的作用下构建和形成的。
民族性格作为民族精神的外在表征,必然会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化,俄罗斯始终保持着虔诚的信仰。
即使在苏联早期,尽管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宗教的压制措施,却丝毫未能削弱民众的宗教热情。
苏联解体之时,这种热情一夜之间顺势勃发,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宗教回归”现象。
这种宗教热情的底因就在于,东正教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首先是世界观,是关于生死的认识论,它解答了生命的秘密。
出于对信仰上帝的虔诚,人们遵循上帝的训诫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无不打着东正教的烙印。
东正教思想逐渐渗透到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之中,铸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性格。
由此可见,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根本特征和属性。
2.东正教的异化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异质性。
就整个俄罗斯历史背景来看,东正教的引进使俄罗斯文化融入到欧洲文化的整体进程之中,是一种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行为。
但俄罗斯并未借此完全并入西方文化之中,而是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形态。
在俄罗斯东正教化的过程中,复杂的多神教的成分和原始的自然因素融入到东正教之中,形成了以东正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结构。
这种多元的文化形态为俄罗斯精神两面性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正如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指出的那样,“那种被我们称作双重信仰的东西,即把东正教信仰和异教神话、民族诗歌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可以解释俄罗斯民族的许多矛盾。
[1]”表现在原始多神宗教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式的自然因素,和与其对立的苦修禁欲主义的东正教思想构成了俄罗斯精神的基本框架,俄罗斯性格的矛盾性正是这两种精神作用的外在表现。
俄罗斯人既奔放又内敛,既懒惰又勤劳,既真诚又不乏虚伪,既任劳任怨又不时地表现出强烈的无政府主义。
在这片国土上产生过狂妄的“大国沙文主义”,却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的心理。
这种二律背反正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矛盾性的鲜明体现。
多神教和东正教的碰撞和融合,决定了俄罗斯民族的根本异质性特征。
3.东正教神秘主义构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神秘性和极端性。
神秘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这种神秘性也可以在宗教的语境中找到答案。
东正教是基督教中相对保守的教派,它奉行基督教的原始教旨,强调神与人之间的神秘相通性。
东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没有原罪的神,每一个人都在亚当和夏娃的罪中继承了原罪。
赎罪和拯救要依靠自我苦修,但善功只是条件,并不具有得救的效用,天主的恩典是人们重生和得救的唯一希望。
这种对神启的依赖性衍生出东正教的神秘主义倾向,其前提就是承认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之间的相通性。
东正教未能像西部教派天主教那样走向理性主义,而是在和原始多神教融合的过程中保存了它们的共性———神秘主义。
一个最为极端的例子就是现在仍然流行于一部分俄罗斯民众间的鞭笞派。
该派信徒常常手举十字架,口诵圣诗,并以皮鞭自笞直至流血,认为此即最高的圣德,借此可以达到和上帝的沟通。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神秘性和非理性正源于这种宗教神秘主义。
自然的酒神因素使俄罗斯人更相信神秘的直觉,理性对他们而言绝非通向上帝的桥梁。
由于理性主义的结构性缺失,俄罗斯人经常走极端,“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是他们一贯的处事原则。
他们不会选择中间的妥协方案。
上世纪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以及东正教本身在俄罗斯的兴衰就凸显出了其民族性格的这一显著特征。
三、东正教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在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初期,由于教育的缺失,宗教无疑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道德教化作用。
宗教世界观为处在萌芽状态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提供了统一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成为民族意识统一和民族性形成的平台。
对俄罗斯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东正教教义和戒律不仅约束着信徒的行为,对非教徒的道德约束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这首先得益于东正教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高度融合。
东正教很重视内在的精神体验。
对俄罗斯人来说,内在的修行和自我完善更能代表东正教的本质。
这个北方的民族仿佛更多地把宗教信仰看作是对道德的追求,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东正教不仅仅是关于神的学说,而且是道德评判的价值体系。
这种标准鲜明地体现在俄罗斯民族对上帝、耶稣和圣徒的认识之中。
在俄罗斯民间思想中,上帝是没有原罪的,是至善至美的道德化身。
俄罗斯人看重的并不是上帝高高在上的神圣地位,而是他代表的终极道德。
出于对完美道德追求的虔诚,他们用上帝的训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接近上帝”是俄罗斯民族永远的内在精神追求之一。
耶稣基督作为上帝拯救世界的使者,是上帝的道德理念在尘世的实践者。
基督的降世、救世、受难和复活为信徒提供了思想行为指导。
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基督是仁爱和苦难的象征,他经常和穷人、苦难者在一起,为人们指出精神拯救之路。
他指出,一切信仰上帝者皆可得到救赎。
浓厚的“第三罗马帝国”的弥赛亚思想培养了俄罗斯民族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和救世意识。
他们认为,作为上帝选来拯救世界的“神选民族”,基督的救世和受难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应该在尘世中实践基督精神。
基督的受难是复活的前提。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群体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这里找到了其宗教根源。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俄罗斯东正教的救世使命和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帝国主义思想渗透于弥赛亚意识中,这为以后沙俄的扩张和侵略行为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意识。
这种倾向和意识在俄罗斯对待东方国家和民族的态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国家政策的导向。
圣徒传统和圣愚文化是俄罗斯文化历史上的独特现象。
俄罗斯的圣徒在普通民众中备受推崇,他们是仅次于上帝和基督的神圣典范。
圣徒既不同于作为神的上帝,也不同于可45 2008年第1期武玉明: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以复活的基督,而是实践上帝精神的真实的人,他们比基督更容易为信徒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