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2 生物的变异现象》7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2 生物的变异现象》7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2 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以及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变异的分类和原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异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异的概念,知道变异的分类。
2.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理解变异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相关视频和图片3.实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生物之间的差异,引出变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变异的定义,以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变异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实验中的变异是可遗传的还是不遗传的。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变异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变异的价值。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变异的概念和分类。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板书5分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2) 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物的变异现象。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让每个同学和自己的父母拍一张全家福,并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在外貌特征上有哪些相似和不同,谁愿意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观察结果。
2、学生自由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我们把孩子称为子代,父母称为父代,子代与父代之间相似的特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那么子代与父代之间存在的不同特征,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的变异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经验入手,抓住“不同”二字直入课题,同时既巩固了上节课遗传方面的知识,学生又很容易入课。
】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1、出示成龙父子俩的照片,仔细观察找一找他们父子俩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差异?2、(出示一张长得不太像的双胞胎和他们父母的全家照)仔细观察这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自由汇报。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和参考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和参考资料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认真观看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躯体特点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说明;·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知识与技能·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点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奇异和精妙。
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在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时,观看了生物界许多家庭的照片,你们有什么发觉?我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点。
观看PPT成龙一家图片,看看房祖名是不是和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呢?小结:我们能够遗传父母的特点。
但又可不能和父母长得一模一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选定几个特点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眼睛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说明清晰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确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样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点,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认真观看P46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觉,什么缘故会如此?(2)小组讨论回答(3)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奇。
有条件能够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4、了解关于变异的谚语:点击“幸运的四叶草”,看它告诉我们什么?三、拓展1、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提问:有谁明白那个“唐白虎”点“秋香”是如何一回事?常州某动物园为一只名为“唐白虎”的白虎全球“征婚”,谁知符合条件的白虎屈指可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苏教版

2、生物的变异现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了解生物界的变异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变异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从而用行动保护地球家园。
教学重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法:启发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
你们有信心学好么?三、出示观察指导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7-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比较一下,课本17页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2.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大家有信心完成这几道题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会完成的非常好,5分钟后汇报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
四、看一看(先学)学生观察,思考。
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五、议一议(后教)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认真,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发言,先说一说1.比较一下,课本17页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2.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论,教师板书要点。
学生评议,教师归纳总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指的就是变异现象。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2.2.生物的变异现象》word教案(4)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
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2.揭示什么是变异。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升学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
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
揭示什么是变异。
3.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
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
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5.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学生阅读并讨论三叶草发生了什么变异。
6.巩固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发生差异。
什么是生物体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设计紫蓬镇罗坝小学刘海东一、教学目标1、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点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点的差异性进行观看比较,并做出说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白变异也是生物的特点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点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说明。
三、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是生命的差不多特点,差不多上生物体繁育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连续,变异使物种后代显现差别。
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明白得。
因此本课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本课要紧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点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点的差异,揭示变态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看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
教材中利用图片展现了形状各异的金鱼、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
这些动植物的外形特点、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
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专门早差不多发觉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制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明白什么是变异。
3、交流讨论,感知变异现象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4、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美好的愿望。
5、查找资料,充实所学内容。
感受人类的聪慧。
五、教学过程(一)、虎父无犬子1、你能找出下面的一对闻名的父子明星吗?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2、小结人的遗传特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下颚、声音、身高、肤色、胖瘦、父母的天赋、……3、陈佩斯不但在外型上遗传了他父亲的专门多特点,而且他还子承父业,遗传了父亲的表演天赋,也是一位杰出的电影演员。
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变异现象;2.熟悉异色叶和花的种类以及其分布情况;3.了解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现象;2.异色叶和花的种类以及其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中,同一种植物、同一种动物的个体,它们有时会出现不同于一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情况,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 学习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8页,仔细观察图片和文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生物的变异现象指什么?2.为什么发生变异现象的植物和动物会被人们重视?3.请你自己找寻家门口的花,在教室里与同学们分享你观察到的变异现象。
3. 拓展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给出以下拓展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作答:1.你知道有哪些异色叶・花?并且它们分布在哪里?2.变异与环境是否有关?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材,举出例子说明。
4. 总结与归纳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以及异色叶・花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了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记录在自己的书本上,以备后续复习使用。
五、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寻找异色叶或花,并在明信片上留下自己对它的观察和想法。
2.回家后,请同学们向家长、亲戚和朋友介绍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邀请他们一起寻找异色叶或花,分享观察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异色叶・花和生物变异现象的简单介绍。
其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以及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影响。
然而,本次教学的时间较短,内容也不够深入,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卷发与直发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薄嘴唇与厚嘴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大拇指能弯与不能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人的变异 什么叫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 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 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平发迹
“V”型发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无酒窝
有酒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下颌中央有沟 与下颌中央无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舌头能卷 与舌头不能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舌头能卷的最高境界
传说幸运草之名是源自拿破伦,一次他正带 兵行过草原,发现一株四叶草,甚觉奇特,俯 身摘下时,刚好避过向他射来的子弹,逃过一 劫,从此他便 称四叶草为幸运草。辗转流传四 叶草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它的四片 叶子分别代表着爱情、健康、名誉及财富,拥 有它将为您带来好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 象》教案
归纳总结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 遗传 变 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生物的
引起的变异
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化而遗传物质
未变引起的变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生物变异现象》教案
课堂训练
1、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 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2.生物的变异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游戏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观察、记录:出示双胞胎图片。
请学生找找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找完之后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互动,生发言。
)
2.以上的对比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比对,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
3.出示一些外形特征的图片,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4.观察、统计: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同学相互观察,做好记录后完成桌上的调查表,组长统计各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5.分析记录表: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论:我们虽然都同属于人类,而且年龄相仿,但是在外形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6.小结: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后概括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了。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变异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2.出示金鱼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的金鱼,会有什么发现?这些差异性说明了什么?(金鱼也是有变异现象存在的)
3.出示康乃馨和玉米图片,请学生观察,找不同之处,解释这是什么现象。
4.拓展: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属于变异现象的?
5.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对物种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6.小结: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7.迁移:由于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人们创作出许多类似的谚语、俗语来描绘变异现象。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同学们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吗?
四、变异现象的合理利用
1.虽说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是非常少的,指导学生了解四叶草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有趣利用。
2.介绍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资料。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巧妙利用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就是对变异现象的充分利用,他使水稻得到了增产,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为人类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刚刚我们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瓜果等。
)
4.小结:可见,生物的变异现象如果能够被充分的利用,那么将对人类会有很大的贡献的。
五、了解变异的种类
1.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变异现象都可以利用。
这和变异的形式有关。
(多媒体出示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高茎豌豆的种子偶尔可以培育出矮茎的豌豆,这就是变异。
而利用矮茎豌豆的种子继续培育,其后代仍显矮茎的特征,这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因为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是不可遗传变异。
3.请学生们也举一些例子。
六、总结
我们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就是因为生物变异现象的存在。
我们只要好好地利用生物的变异现象,就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七、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查找一下资料,探索一下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在学习中,你会发现生物界更多奇妙的现象,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