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雷电及防雷设备 )
高电压技术复习

高电压技术复习《高电压技术》复习一.气体的绝缘强度了解气体放电的一般现象和概念;理解持续电压作用下均匀电场气体放电理论、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特性;理解冲击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特性;了解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掌握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具体措施。
1.基本概念自持放电:不需其它任何外加电离因素而仅由电场的作用就能维持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非自持放电:必须借助外加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则称之为非自持放电。
电晕放电:当所加电压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在靠近两个球极的表面出现蓝紫色的晕头,并发出“咝咝”的响声,这种局部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极性效应:在极不均匀电场中,高场强电极的不同,空间电荷的极性也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以及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称为极性效应。
50%冲击击穿电压(U50%):用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电压值来反映间隙的耐受冲击电压的特性。
汤逊放电理论和流柱理论的异同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汤逊放电理论: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a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为间隙距离)。
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a-1)个。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个(r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a-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a-1)=1。
它的适用范围: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较小的条件下在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Pd过小或过大,放电机理将出现变化,汤逊理论就不再适用了。
通常认为,Pd>200cm·mmHg时,击穿过程将发生变化,汤逊理论的计算结果不再适用,但其碰撞电离的基本原理仍是普遍有效的。
高电压技术_7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6
1 ~ 2km
A
F1
F2
(a )
F3
F1
F2
(b )
(10-3-1) 35kv 及以上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a )未沿全线路架设避雷线的 35~110kv 线路的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b )全线有避雷线的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7
二、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1)进线段的作用 进线段的作用:进线段内防止雷击导线,进线段 进线段的作用 以外进雷时,由于进线段本身阻抗的作用,使流经 避雷器的雷电流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冲击电晕的影 响,将使入侵波陡度和幅值下降。 2)F3的作用 F 的作用:限制入侵波的幅值。 3)(管型避雷器)F2的作用 )F2 (管型避雷器)F 的作用:在雷季保护断路器和隔 离开关.断路器闭合运行时,入侵雷电波不应使其动 作。 )F1的作用 4)(阀式避雷器)F1的作用 (阀式避雷器)F1的作用:DL合闸状态时,保护一 切绝缘。
8
§7-3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 -
一、全绝缘
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与相线端是一样的。 1、35~60KV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需 要保护装置。 2、对110KV且为单进线的变电所,宜在中性点上加设避 雷器。
二、分级绝缘
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比相线端低得多。 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有些不接地的变压器需要保护。
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两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差异,这 样,雷击时绝缘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 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另一回 路的耐雷水平以保证继续供电,一般两回路绝缘水平的差异 为 3 倍的相电压(峰值)。
3
五、架设自动重合闸
雷击造成的闪络大多能在跳闸后自行恢复绝缘性能。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

《高电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职业拓展课程。
主要阐述了典型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绝缘的预防性试验、雷电和防雷设备、雷电过电压的防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介质的电气性能,会做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并能根据试验数据做出绝缘性能的初步判断;能理解过电压产生的原因,熟悉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作用,能配置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三、设计思路安全用电课程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岗位调研,与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一起,根据工作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对从事安全工作的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安全员工种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岗位任务为培养导向,以安全员职业资格标准为培养目标。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及固体绝缘介质的击穿特性;(2)掌握高电压技术试验的方法及测量结果;(3)掌握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的原因;(4)了解电力系统绝缘的配合;(5)能正确理解国际、行业及企业标准,并能根据标准要求进行高电压试验;(6)能阅读各种技术手册及规程。
(7)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过电压防护设别,以保证电气从业人员、电网运行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8)能进行高电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维护和检修2.方法能力(1)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2)一定的绘制与识图能力;(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4)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3.社会能力(1)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和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互相沟通的能力。
(3)通过学习养成积极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高电压技术 雷电及防雷保护措施

三. 阀式避雷器
(2)主要特性参数 • 保护水平[Up(l)]:它表示避雷器上可能出现的最大冲击电
压的峰值。 • 保护比:它等于避雷器的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保护比越
小,表明残压越低或灭弧电压越高,意指绝缘上受到的过 电压较小,而工频续流又能很快被切断,因而避雷器的保 护性能越好。
三. 阀式避雷器
二. 保护间隙和管式避雷器
• 保护间隙的优点:结构简单,价廉。
• 保护间隙的缺点
(1)可靠性差:间隙的熄弧能力差,往往不能熄灭工频续 流电弧,造成跳闸。
(2)保护配合困难:间隙为极不均匀电场,伏秒特性陡,
而设备的伏秒特性较平,因而不易配合。 u
间隙
(3)会产生截流现象,对设备的纵绝缘不利。
• 保护间隙的应用:不重要或单相接地不会造成
避雷器
一.避雷器基本知识
1.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过电压限制器,它实质上是过电 压能量的吸收器,它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运行,当作用电 压超过一定幅值以后避雷器总是先动作,泄放大量能量, 限制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
2.分类:有间隙避雷器,无间隙避雷器
3.工频续流:避雷器放电时,强大的冲击电流泄人大地, 大电流过后,工频电流将沿原冲击电流的通道继续流过, 此电流称为工频续流。避雷器应能迅速切断续流,才能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避雷器
4.有间隙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1)过电压作用时,避雷器先于被保护电力设备放电,这 需要由两者的伏秒特性的配合来保证;
(2)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熄弧能力,以便可靠地切断在第 一次过零时的工频续流,使系统恢复正常。
(3)过电压下其残压应小于被保护设备冲击绝缘强度。 • 以上所述要求对有间隙的避雷器都是适宜的,这类避雷器
005雷电及防雷设备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
第一节 雷电放电和雷电参数
高电压技术
一、雷电及雷电放电过程:
㈠ 雷电的产生:
雷电放电起源于雷云的形成,为了更好的理解雷电 放电的某些特性,我们来大致地了解一下雷云的形成机 理。
1、雷云的形成: ⑴ 热雷云: 地表潮湿空气,受热上升;形成湿热气流的水份在
2——5km的高空受冷凝结为悬浮小水滴;小水滴集聚成 大面积的乌黑积云。这类云荷电后称为热雷云。
高电压技术
一、避雷器保护原理和基本类型
3、基本要求: ⑴ 能瞬时动作。
⑵ 能自行迅速截断工频续流。
工频续流:避雷器在冲击电压作用后流经间隙的工频 电弧。即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仍有由工作电压所产生 的工频电弧电流。
⑶ 具有平直的伏秒特性曲线。 ⑷ 具有一定的通流容量,其残压应低于被保护物的 冲击耐压。
高电压技术
2、两支等高避雷针
上部边缘最低点o
h0
h
D 7P
高电压技术
二针间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宽度
bx 1.5(h0 hx )
针间的距离D不宜大于5h。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
等效为等高的避雷针
f D' 7P
4、多支等高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
外部:分别用两针法。
内部:采用三角形法,若 满足bx>0, 即认为多针所覆盖的全面积就受到保护。
不足15日为少雷区,超过40的为多雷区,超过90的为 强雷区。
西昌为75.6,成都36.9。
高电压技术
四、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地面落雷密度: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 雷击的次数。
表示雷云对地放电的频数和强烈程度。 我国雷暴日为40时,取=0.015,国外取值在0.1~0.2之间。
《高电压技术系列ppt》--雷电及防雷装置

N
4h b 1000
100
Td
[次(/ 100km
年)]
对于Td=40,得γ =0.07,上式可简化为
N 0.28(b 4h)[次(/ 100km 年)]
§8-2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通常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针 (线)高于被保护的物体,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将 雷电流迅速泄如大地,从而使避雷针(线)附近的物体得到保 护。
为了评价不同地区防雷系统的防雷性能,须将它们换算到 同样的雷电频度条件下进行比较。规程取40个雷暴日作为基准。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对于输电线路,由于高出地面,有引雷作用,其吸引范围
与最容易受雷击的导线高度有关,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 一般高度线路的等值受雷面的宽度为4h+b。设N为每100km线路 每年遭受雷击的次数,则N可按下式计算
雷电流i为一非周期冲击波,它与气象、地质条件和地理位 置有关,是一个随机变量。
√峰值 根据我国长期实测所累积的大量数据,并参考了国外的资
料,对一般地区,规程建议按下式计算雷电流的累积概率
log P IL 88
其中:P为峰值超过IL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IL为雷电流的 峰值。
陕南以外的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平均雷 暴日数一般在20及以下)雷电流峰值较小,所以
bx按下式计算
D h0 h 7 p
bx 1.5(h0 hx )
√双支不等高避雷针
两针内侧的保护范围按下法确定:先按单针作出高针1的保 护范围,然后经过较低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之交于点3,再设 点3为一假想针的顶点,作出2和3两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多支等高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第08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电磁分量较小,通常只考虑其静电压为 (无避雷线时,雷直击于导线, 规程)
Ug
=
25I
h d
配合 2)它的伏安特性应保证其残压低于被保护绝缘的冲
击电气强度 3)被保护绝缘必须处于该避雷器的保护距离之内。
38
被保护绝缘与避雷器之间的电压差 ΔU ,对右图 中的接线图,经过波的多次折反射分析可知:
ΔU = 2a l v
被保护绝缘与避雷器间的电气距离l 越大、进波陡度 a或a′越大,电压差值 ΔU也就越大。
39
阀式避雷器动作以后有一个不大的电 压降,然后保持残压水平,由于被保护设 备与避雷器间有距离,致使电压波产生振 荡,波形接近冲击截波,因此对于变压器
类电力设备来说,往往采用2 μs截波冲击耐
压值作为他们的绝缘冲击耐压水平。
40
绝缘冲击耐压水平应满足: U w (i) ≥ U is + Δ U
Uis 阀式避雷器的残压
=
I(βRi
+
β
Lt 2.6
+
hc )(1−k) 2.6
a为雷电流波前陡度,取其平均陡度
18
耐雷水平
35kV: 20-30kA 110kV: 40-75kA 220kV: 75-110kA 330kV: 100-150kA 500kV: 125-175kA
19
雷击避雷线最严重的情况是雷击点处于档距中央 时。真正击中档距中央避雷线的概率只有10%左右。20
12
雷击塔顶时的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B二、填空题:1. 增大了2.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3.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4.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5.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6.大些7.离子性、电子性8.电导强弱程度9.电场强度、温度、杂质10.体积电导、表面电导11.电导损耗、极化损耗12.电导13.δωCtgU214.电导三、简答题1.答:电介质的电导为离子性电导,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联系减弱,介质中离解出的离子数目增多,所以电导率增大。
而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增大,所以电导率降低。
2.答:不同。
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只有电导损耗,而在交流电压作用下除了电导损耗外还有周期性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所以同样条件下,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损耗大于直流电压下的损耗。
3.答:电介质的电导是离子性电导,而金属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小,导体的电导率大;随温度升高,电介质的电导率增大,导体的电导率减小。
第二章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一、单项选择题:1.B 2. C 3. A 4. C 5. B 6. D 7. A8. C 9. D 10. A11. D 12. B 13. C 14. C二、填空题:1. 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晕放电2.最小3.升高4.空间光游离5.棒—棒6.扩散7.改善电场分布、削弱气隙中的游离过程8.固体介质9.20℃、101.310.低11.增大12.250/250013.空间电荷14.增大三、简答题1.答:(1)因棒极附近场强很高,不论棒的极性如何,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此强场区内的气体首先发生游离。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极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引起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暴日为40
二.避雷针和避雷线
1.保护作用的原理
能使雷云电场发生突变,使雷电先导的发展沿 着避雷针的方向发展,直击于其上,雷电流通 过避雷针(线)及接地装置泄入大地而防止避 雷针(线)周围的设备受到雷击
独立避雷针
构架避雷针
消雷器
2.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
hx
h 2
hx
h 2
rx (h hx )P rx (1.5h 2hx )P
2.保护间隙
作用原理: 当雷电侵入波要危及它所
保护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时, 间隙首先击穿,工作母线 接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 上的电压升高,从而保 护了设备。
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缺点: 伏秒特性曲线比较陡,绝缘配合不理
想; 间隙动作后会形成截波; 熄弧能力低
3.排气式避雷器 结构
作用原理
具有分路电阻的火花间隙:
为什么要在间隙两端并联电阻:
由于间隙各电极对地和对高压端有寄生 电容存在,使电压在各间隙上的分布不均匀, 从而使每个火花间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减弱了避雷器的熄弧能力,也降低了工频放 电电压。
作用原理:
在工频和恢复电压作用下,间隙电容的阻抗 很大,而分路电阻阻值较小,故间隙上的电压 分布主要由分路电阻决定,而分路电阻组值相 等,使间隙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熄 弧电压和工频放电电压。
当排气式避雷器受到雷电波入侵时,内外 间隙同时击穿,雷电流经间隙流入大地;过 电压消失后,在工作电压作用下,流经间隙 的工频续流电弧的高温使管内产气材料分解 出大量气体,管内压力升高,气体从开口孔 喷出,从而使工频续流在第一次经过零值时 就熄灭。
特点
其熄弧能力与工频续流大小有 关,续流太大,产气过多,易使管 子炸裂;续流太小,产气不足以熄 弧,故对工频续流有上下限的规定。
(1).氧化锌阀片的伏安特性
(2).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特点 a.保护性能好; b.无续流和通流容量大 c.无间隙
四.接地装置
1.接地与防雷接地 (1).接地定义:把设备与电位参照点的地球作 电气上的连接,使其对地保持一个低的电位差。
第四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
雷电现象
一.雷电的电气参数
1.雷电流i (1).幅值
lg p I 88
(2).波头、陡度及波长
标准冲击波:
f 1.2s t 50s
i I0 (et et )
钭角平顶波:
f 2.6s I I / 2.6kA/ s
f
等值余弦波:
i I (1 cost)
h:避雷针高度,m hx 被保护物高度,m
P:高度影响系数
h 30m, P 1 30m h 120m, P 5.5
h
(2).两支等高避雷针
a.定出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
h0
h
D 7P
b.二针间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宽度
bx 1.5(h0 hx )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c.电气参数
(1). 额定电压:避雷器两端子间允许的最大工 频电压的有效值
(2). 灭弧电压:保证能够在工频续流第一次经 过零值时灭弧的条件下允许加在避雷器上的最 高工频电压。
灭弧电压应当大于避雷器工作母线上可能出现的 最高工频电压,否则将不能保证续流灭弧而使阀 片烧坏。
(3). 工频放电电压:在工频电压下,避雷器将发 生放电的电压值
(4). 冲击放电电压:指预放电时间为1.5-20微秒 的冲击放电电压
(5). 残压:指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在阀片电阻 上产生的压降
(6). 保护比:指避雷器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
保护比愈小,说明残压愈低或灭弧电压愈高, 显示保护性能愈好。
(2).磁吹型阀式避雷器
结构原理:
5.金属氧化物(氧化锌)避雷器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由于其等值频率很高, 电容的阻抗小于分路电阻,间隙上的电压分布 取决于电容分布,由于间隙对地和瓷套寄生电 容存在,使电压分布不均匀,其冲击放电电压 较低,改善了避雷器的性能。
非线性电阻
U Ci
α:非线性系数
b.工作原理
系统正常工作时,间隙将电阻阀片与工作母线隔 离,以免由工作电压在阀片电阻中产生电流使阀片 烧坏。
当系统中出现过电压且其幅值超过间隙放电电压 时,间隙击穿,冲击电流通过阀片流入大地,从而 使设备得到保护。由于阀片的非线性特性,其电阻 在流过大的冲击电流时变得很小,故阀片上产生的 残压将得到限制,使其低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压, 设备得到保护;
当过电压消失后,间隙能在工频续流第一次过 零时就将电弧切断,从而保护了被保护设备。
优缺点
熄弧能力比保护间隙要强,但伏秒特 性较陡且放电分散性大,且会形成截波, 并受大气条件影响较大,所只用在线路 保护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
4.阀式避雷器 (1).普通型阀式避雷器
a.结构与元件的作用:
火花间隙:
作用原理:
根据火花间隙的结构,使间隙的放电时间 缩短,由于其伏秒特性曲线平缓,放电分散性 也较小,由于火花间隙由若干个小间隙组合串 联,易于切断工频续流,且不易重燃。
f D' 7P
(4).多支等高避雷针
(5).避雷线
例题:
图示一露天变电所和高为80米的烟囱的位 置,在烟囱上装了一支避雷针,要求确定变电 所的防护情况(变电所构架高10米)
为了保护110kv露天配电装置,在如图所 示三角形区域放置三根避雷针,避雷针装在 11米高的门型架上,内部保护物高为10米, 为了使该区钱免受直击雷,避雷针应多高? 若A处有一门型架其高度为8米,问该门型架 是否在保护范围之内?
2
/ f
max
di dt
max
I
2
2.雷暴日与雷暴小时 雷暴日:每年中有雷电的日数 雷暴小时:每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3.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地面落雷密度中: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
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以
表示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N=0.28(b+4h)
h:避雷线或导线对地平均高度 b: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
1
40m
2
4.5m 45m 49m A
3
三.避雷器
1.基本要求 (1).能瞬时动作 (2).能自行迅速截断工频续流
工频续流:避雷器在冲击电压作用后流经间隙 的工频电弧
(3).具有平直的伏秒特性曲线
(4).具有一定的通流容量,其残压 应低于被保护物的冲击耐用
残压:冲击电压通过阀式避雷器时,在避 雷器上产生的最大压降